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滴水成渊 ...

  •   全真教由王重阳创立,即是修道之所,亦为武学胜地,讲求以武问道,以道助武,道武并济。
      王道一头一天拜师,第二日清晨便开始了修习。学习地点就在后山之中,王重阳道:“我以前虽有七个弟子,但他们的武功都不是我教的,你还有一位俗家师叔,性子活泼,常年游荡江湖,很少回来,他的功夫倒是我亲授的。总算你我有缘,我就先传你一些呼吸、坐下、行路、睡觉的法子。”
      王道一大奇,心想:“呼吸、坐下、行路、睡觉我早就会了,何必再学?”她暗自疑惑,口中却是不说。
      王重阳道:“你就先在那块石头上坐下吧。”他随手指了一块平整的磐石。
      王道一依言坐下,王重阳道:“这样坐法,何必我再教你?我有四句话,你要牢牢记住:思定则情忘,体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消。”
      王道一默念了几遍,记在心中,但这道家箴言玄妙,并不知是什么意思。
      王重阳又道:“坐下时,盘住双腿,手放于膝,掌心向天,必须脑中空明澄澈,没一丝思虑。然后鼻息绵绵,魂不内荡,神不外游。”当下传授了呼吸运气之法,静坐敛虑之术。
      王道一依言而行,起初思潮起伏,难以归摄,但依着王重阳所授吐纳方法去做,良久渐感心定,丹田中却有一股气渐渐暖上来,身体至于寒风中也不觉得冷了。王重阳也坐在她对面打坐,这般坐了一个时辰,睁开眼道:“可以了。”
      王道一也慢慢睁开眼睛,只觉心中空明清静,一片安宁。王重阳道:“刚才对你教授的便是我全真教的正宗内功心法,是习武的根基,其中诀窍须得自行慢慢领会,以后每早晚都像方才那般各坐一个时辰,不可有一日荒废。”
      王道一应道:“是,师父。”
      王重阳凝视她片刻,又眺望远山,叹道:“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悟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道一,切记切记……”
      王道一颔首道:“弟子谨记。”
      自从拜入重阳门下,王道一的生活便忙碌起来,每日除了读书还要习武,道家功夫注重根基,如若从小便开始练习,有很大益处,这就叫做童子功,比之那些成人后才入门的人有莫大的优势。
      王道一作为全教最小的道士,又是重阳门下亲传弟子,便不必和其他弟子一同学习,读书习武均由王重阳亲自指点。
      王重阳觉得道家典籍过于深奥,五岁的王道一未必能理解,于是还是先选了些儒家的书目教授,先前既已将《诗经》尽数教完,那接下来便开始依次教她《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之后就是《周易》,《周易》作为儒道两家共同的经典,亦是王重阳为王道一选择的初涉道学的书籍,然后便是《道德经》、《南华经》、《阴符经》、《黄帝内经》等等道家正统典籍,最后更有《道藏》这种包罗万象、汗牛充栋、多达五千卷的典藏需要王道一研习。
      除却研读典籍之外,每日的功夫也是要练的,只几年之间,王重阳已将自创的道家呼吸吐纳之法,也即是“先天功”,完全传给了王道一。
      这“先天功”运用先天真气,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潜力无穷,劲力亦能断人心脉,祛百病、调虚实,是一门奥妙之极的内功心法,被奉为全真教的正宗内功心法,也让全江湖人都钦慕不已。
      其次还有王重阳的轻功绝技“金雁功”,这也是全真派的本门轻功,如若练到极高境界,配合深厚内功,可凌空行走三十七步,凌空直上三尺!可谓惊世骇俗、无与伦比。王道一就曾亲眼见识过王重阳凌空独上高崖的本领,心中自是神往不已。
      又过几年,待王道一年岁渐长,内力也有一定基础后,王重阳便开始教她“全真剑法”。这“全真剑法”七剑七式,共七七四十九式,变化精微,稳重端严,乃王重阳首创,全真教弟子人人要学。
      冬去春来,流年似水,随着不断深入的修习,王道一对修道一事从刚开始的好奇迷茫,变得越发的兴趣盎然起来,修道的信念亦逐渐坚定。
      由于她长年浸淫在各种典籍当中,全真派的内功心法又具有清心定神,排除杂虑的效果,王道一自五岁起开始修行,待得长大后,自然是心思澄澈,空明淡然,身上颇具清正之气。不俗的容貌加上淡然清朗的气质,让她在全真教中成了一道明亮的风景。全真七子均对她赞赏有加,很是爱重,就连那个长年不回教中的师叔也是极为喜欢她。
      说到那个师叔,初次见面时还让王道一惊讶了一番,那师叔行为着实顽皮,简直百无禁忌,性子竟然和小孩子一样,而且长得鹤发童颜,活似一个老小孩儿。不过他武功倒是很高强,远在全真七子之上。
      最让王道一惊奇的是那师叔的名字竟然叫做“周伯通”,又是一个历史名人……
      王道一不住咋舌,想着自己这是撞了哪门子的大运,投胎一世,竟生活在这么一个道家名人包围圈里。她上一世对道家的历史并不大了解,只知道有周伯通这么一号名人,具体是干什么的就不得而知了。
      这位周师叔酷爱打架,每次回来,必要缠着她切磋几天不可,还说什么其他人都太无聊了,还是和小孩子玩儿有意思。王道一对这个童心未泯的师叔也也很喜欢,没事儿便乐意和他走两招。
      但周伯通是个十足的武痴,一旦切磋起来就没完没了,把王道一读书的时间都挤占了,每当王道一想罢手时,周伯通都意犹未尽的缠着她继续拆招,王道一的那点微末功夫在周伯通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是以周伯通和她打架时,只要周伯通不想停下来,王道一也根本阻止不了,不仅她阻止不了,整个全真教都没人能阻止的了!
      于是每次切磋到最后全真派教众们都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他们往日里泰然自若的小师叔王道一在前面狼狈的跑,几年不回来一次的师叔祖周伯通在后头嘻嘻哈哈兴奋的追,俩人上蹿下跳,搞的整个全真教鸡飞狗跳,直到王重阳亲自出面才能停下来。
      但这样的时候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时间里,王重阳都是带着王道一默默地隐居在全真教后山,杜门自守,避世绝俗,安静的像不存在一般。
      全真教中藏书浩瀚,大多为道家和武功方面的书籍,王重阳本人博闻强识,所学颇杂,在后山居所也独有一个私人藏书阁,里面经史子集,天文地理,诗文话本,戏曲杂文,一应俱全。王道一有时研读经文觉得枯燥了,也时常读点儿这些闲书解闷。王重阳与她朝夕相处多年,名为师徒,实则更甚父女,私人藏书自然对她完全开放。
      这几年里,王道一为了更加详细的了解这个世界,对史类书籍读的颇多,她想找出这个世界与她前世的不同之处。然而让她惊奇的是,几年下来,从《左传》、《史记》到《新五代史》、《资治通鉴》,但凡是她上一世知道的那点儿历史知识,竟然与现在这个世界的完全一样!
      上一世她读的史书不多,比起这一世来看简直是冰山一角,不足一提,但就是记忆里的那么一点点东西,竟然与此世记载的完全一样。夏商周,秦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十国,还有现在的宋代,虽然没有编好的官修史书,但就目前所知来看,从赵匡胤建国一直到徽钦二宗靖康之变,以及岳飞、韩世忠、辛弃疾等等,一切的一切竟都与前世一模一样,包括她记忆里的一些细小的历史事件也都一样。这真是太匪夷所思了,难道自己真的穿越了?
      非要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她自己的存在这件事。前世的历史上王重阳只有七个徒弟,号称“全真七子”,她这第八个是这一世才出现的产物。也就是说,她改变了历史?不会吧……
      于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思考,排除掉所有的错误答案,剩下的那个即使是看起来最不可思议的结论也就一定是正确答案了——她,是引动这个平行世界分叉的原因!
      因为她的出现,王重阳多了一个徒弟,历史被改变了,这个世界与前世不再一样了,就像树干分出两个枝杈一样,时空也从此分成了两个不同的平行世界,而她,就是那个枝杈的节点。
      说实在的,对于一个转世投胎之人,似乎不应该那么执着寻求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问题的答案,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思考推敲了那么久,只为得到一个如此抽象而无用的结论,若让常人来看,这看起来简直毫无必要,毫无用处,人只要健健康康的活着就行了呗,何必为了那种事煞费苦功?
      可是王道一偏偏就是这样一种人,但凡心中有一点一丝的疑惑未解,她都要刨根问底的探求到底,直到寻出一个根源才罢了,哪怕这些问题看起来毫无实际用处。无论前世还是今世,王道一都是这种秉性的人,也许王重阳的确看对了一点:王道一天生就适合修道,她有一种常人所没有的去发掘真相和本源的天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章 滴水成渊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