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1、医生最早是对学习医学的人的称呼,。“医生”一词,始见于《 唐六典》:“ 医生四十人”,即指学习医学的人。唐代置学习医,故有了“医生” 之称。直至近代,医生才成为为业医生者之通称。
2、宋制翰林医官院医官分七级,官职有二十二种,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和安郎、保安郎、翰林医正、翰林医痊、翰林医令、翰林医诊、翰林医学……
所以,“大夫”是当时医官的头衔,成为人们对医生的通称。
3、宋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主治方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
4、从宋代始,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相沿至今。
(1)大夫是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大夫本是官名,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 dài,而不读 dà。
(2)郎中:是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
6、坐堂医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坐堂医源于汉,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医,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这种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7、古人习惯上,不论笔记或小说里,大夫和郎中略有区别:一般设馆治病的医生都称为大夫;至于乡野草药店医生或游方医生,被称为郎中。
是故后世人们称呼医院医生多数叫大夫,而不叫郎中,就是这个缘故。
本文同时出现大夫、郎中两种对医生的称呼,其中亦有“坐不坐堂”这个区别。至于萧有涯称卫希颜这个不坐堂的郎中为“卫大夫”,则是出于一种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