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头条 ...

  •   凌晨三点,张雾方才隐隐有点睡意的时候,傀儡师突然给他打来电话,告诉他“出事了”。

      “出事了”可以说是他们之间的一种“暗语”,指的是一方需要的信息出现了。

      但是这次的“出事了”对于张雾来说却具有一语双关的含义,因为是真的“出事了”。

      张雾迅速地坐到电脑前打开傀儡师发给他的几个链接,这些链接全部跳转的是论坛,并且是网络上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论坛。

      第一个打开的链接页面是网络上“言论自由度”相对较高的沙僧论坛,一个网名为“小球球”的人在论坛的“号外号外”版块上发表了一封题为《惊爆!义利集团张楚雄抛弃私生子三十年!有图有真相!》的帖子。

      帖子凌晨两点五十分发出,三点十分张雾看见的时候已经被置顶。

      一看见这个标题,一种不好的预感立刻出现在张雾的头脑里。他还没有开始查看帖子的具体内容,于小娟的一张大照片已经首先映入眼帘。

      照片上于小娟烫着一头失败的卷发,掉了半拉子颜色,瘦长的脸上涕泗横流,一只手还掩着右边的腮帮做正在擦拭眼泪的动作,脸上的神情委屈而蕴含着愤怒。

      总之,一看到这张照片就可以顺利地联想到这篇帖子的主题内容——怨妇的控诉。

      看到于小娟这张充满“配合度”的照片,张雾心里不妙的感觉更加重了。

      果然,于小娟的照片往下滑,紧接着就出现了张雾自己的两张照片。

      一张是他十岁那年将要离开外婆家时在一间老式平房前的照片,照片上张雾手脚瘦长,衣袖和裤子都短出一大截,因为时间久远大概也有保存不当的原因,照片上的五官看得并不清楚。

      这是于小娟仅有的一张她儿子的照片,在发帖人要她提供张雾的照片之前她并没有做这方面的准备,所以临时只找到了这张童年照。

      另外一张照片则是于小娟企图让记者和张雾面谈的那天,摄影记者从后面拍到的张雾的背影照,一个马上进入地铁闸口的高瘦的身影。

      在这三张照片之后,附的是这篇帖子的“实锤”——含有张楚雄和张雾亲子鉴定结论的图片。

      张雾的身世就这样以一种低劣的方式突然向大众公布,他怀着一种悲愤的心情快速看完了整篇帖子的内容,看完之后觉得连“低劣”也够不上。

      帖子的内容采用的是新闻采访的方式进行叙述,但是其中又穿插了大量的“叙事”,这些叙事则全部来自于小娟的“口述”。

      对于整篇帖子的重中之重部分——张楚雄和张雾的亲子关系认定,作者“小球球”几乎是用了写侦探小说的叙事方式来进行,但是这小说又只是写了一个根本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大纲,写于小娟如何对张楚雄的鉴定取证时只是简单地写了一句“于小娟女士通过努力终于在张楚雄住院期间装扮成保洁人员混入张楚雄的病房中取得张楚雄的头发”。

      对于张雾反对接受采访一事更是信口雌黄,说张雾“对于生父不负责任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表示永远不会和他相认”。

      看完帖子的内容,张雾不详的预感已经完全得到了证实。他看着屏幕上于小娟那张“卖哭”的照片,闷着胸头一口气几乎喘不上来。

      他的母亲,这就是他的母亲所说的绝妙的办法?!

      张雾看过太多这样的帖子,他来不及想其他更多的后果,只能暂时压制自己悲愤的情感,并马上给傀儡师打了电话。

      “能删吗?”张雾问。

      傀儡师:“你要删?”他有些惊讶。因为张雾和他打交道时用的是网名“迷雾”,并非帖子里提到的真名“张雾”。

      “帮个忙删了,费用我付。”张雾语气坚定,并且十分严肃认真。

      那边傀儡师没有再接着问下去,只说了句“情况有点特殊,等我问问”。

      虽然是凌晨三点,网络流量相对较少,但是对于一篇被同时置顶在各大知名论坛的具有爆炸性信息的帖子来说,它产生影响力的时间依然以秒为单位计算。

      所以,在等着傀儡师的每一秒钟都让张雾如坐针毡。

      傀儡师自然比张雾更加清楚这点,所以他很快就给张雾回了电话。但是他没有带来张雾期待的回复。

      “有人花了大价钱,不让删。”傀儡师说。

      说完后他似乎知道张雾马上就要问出口的话,所以很快又接上刚才的话说道,“我有个兄弟在这几个论坛还说得上话,刚才已经联系让他想想办法,先等等消息”。

      张雾只好继续等待消息,并且眼睁睁地看着帖子下的转发量一路升高、一条接一条的回复出现在屏幕上。

      网友1:“靠,如果是真的,绝对是今年商业圈最劲爆的消息!”

      网友2:“果然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越有钱的男人越坏!”

      网友3:“xx打入美国市场都没这么劲爆。”

      网友4:“感觉说服力不强。”

      网友5:(回复网友4)“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绝壁张楚熊干过。”

      网友6:“赶快截屏保存,明早一准河蟹。”

      ……

      短短十分钟,80转帖,评论150条。

      张雾盯着电脑上还在飙升的数据,已经初步感觉到那颗藏在深海里的炸弹将要爆发的威力。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才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网络舆论就是一副长不见底的多米诺骨牌,一旦源头开始启动,谁也不知道它的终点在哪里。

      而他现在,除了等待又毫无办法,和于小娟沟通不仅是不可能的,并且也已经是无用的,要和发帖人直接联系则他连发帖人是谁都不知道。

      他关闭了电脑屏幕,因为这个时候无论看不看对事情的实质发展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张雾把手机放在眼前正中的位置,他在等着傀儡师的来电。而在一墙之隔的另一边,珺雅也没有进入梦乡,不过她没有在网上冲浪,只是静静地躺在床上,所以还不曾看到这一突发的消息。

      又过了五分钟,傀儡师的电话终于来了。

      “迷雾,回话了。”傀儡师说,“这件事看来有人特意关照过,很难办,必须连续置顶24小时”。
      张雾:“能找出发帖人吗?”

      傀儡师:“一个僵尸用户,三年前注册的账号没怎么用过,这是他第一次发帖,无实名认证,ID显示公共网络。”

      张雾知道这件事的棘手了,这简直是已经预谋好的,并且操纵的人在暗处,他一点也找不到蛛丝马迹。

      傀儡师:“迷雾,和你说句交情话,这个帖子想删是不太可能了,除非你有过硬的后台,不然一下子拿出百八十万来暂时堵一口。但是要有人存心曝光这事,百八十万也只能顶一时。现在再看看这个数据,转帖已经超过500,按照这个速度,一到早上绝对是头条。”

      张雾虽然主要是给纸媒供稿,但是网络舆论的传播多少也有所了解,每多一次转帖,就意味着帖子增加了数百上千的曝光次数,在这数百上千的曝光次数中哪怕只有一个人再转发,又会增加数百上千的曝光次数,更不用说会有更多的人对这种“破坏性”的八卦感兴趣。

      这就是以“次方”为单位进行的传播,传播量一旦进入某种程度,就会失去控制,包括失去发帖人的控制。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且是早有预谋的战争。

      “你的建议呢?”张雾问傀儡师,现在他唯一能咨询的人就是这位“匿名朋友”。

      “尽量往你想要的舆论导向上引导。”傀儡师说,“删帖我的权力有限,但是发帖我还能做。你想要舆论偏向谁,于小娟?张楚雄?还是那个张雾?我可以马上发动水军灌水”。

      张雾敲着自己的脑壳,他觉得脑壳是满的,塞满了一堆于小娟带来的垃圾。他不想参与进这场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对他来说只有害而无益,他既不想和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发生联系,也不会接受那个只想着自己像雾一样消失的父亲给予的所谓“补偿费”。

      这还是建立在他赢得战争的基础上进行的假设,倘若他输掉这个事实,那么将要面临的是什么张雾无法想象。

      然而现在,有人逼着他进入战场,而且他还必须迅速地从傀儡师给的选项中做出决定,否则再晚一点连决定也没有必要了。

      然而他还想抱着一线希望,或许网友们并不会轻易相信这种事情,而且义利集团方看到这样的消息难道不会第一时间出来辟谣?

      所以他没有马上回答傀儡师的问题,他还寄希望着事情会突然发生转机,那个要求置顶的人或者突然受到义利集团的压力删帖了呢?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帖人“小球球”丝毫没有显示出受到压力的现象,倒是张雾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因为在犹豫的短短半个小时里,也就是凌晨四点,距离帖子发表的一个小时后,跟帖已经达到2500,并且帖子的内容已经被转发到微博、著名微信公众平台上,事态正在以燎原的速度扩散。

      更让张雾感到忐忑的是,评论的内容大多数都在向受害者于小娟和张雾一方倾斜,而且许多评论的内容显得非常“无脑”,清一色都大骂张楚雄,有的显示出的“仇恨感”甚至令人费解。

      比如,网友1,“人渣张楚雄!”

      网友2:“有钱的都不是好东西!”

      网友3:“早点滚吧老东西!”

      虽然网络上多的是不经大脑思考的愤青,但是在这里张雾总觉得有些奇怪,因为这篇文章的理据确实经不起仔细推敲,难道义利集团的品牌形象如此之差?以至于完全激发起网民们的“仇富”心理?

      有了这些突如其来的“一边倒”的网友,目前完全不需要傀儡师的水军再灌水,就连看惯“网坛风云”的傀儡师都纳闷地跟张雾说,“看来发帖的人已经雇了水军,除非你现在要挺张楚雄,不然没必要掺和”。

      张雾一点也不想掺和,但是现在无论他做什么,他都已经被卷入这件事中。因为按照这样的态势,不用等到天亮,杂志社就会找到他。

      并且极有可能的是,他的住址电话等个人隐私信息马上就会被人肉出来,因为那篇帖子上清清楚楚地写了他的姓名还贴了照片。

      他现在就像一个被满大街通缉的嫌疑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各种“警察”突然逮捕。而他唯一能想到的应对的办法则是趁着天还未亮逃走,跑到一个小地方去,换一张新的电话卡,暂时地从人间蒸发。

      但是如果他这么做了,那么于小娟就只能独自面对接下来的所有事情,而他有强烈的预感告诉自己,这些事不会是好事。

      所以张雾就那样打开房间里的所有灯光,就那样坐在电脑屏幕前。他等着认识他的人中第一个发现这个消息并给他打来电话。

      很快,第一个电话打进来了,是杂志社的主编。

      果然,还是做媒体工作的人嗅觉敏锐。

      杂志社有个员工正好在贴吧上看见消息后马上向主编去电,然后在大致了解了爆料内容后,他马上给张雾打来电话。

      抛开求证八卦的性质不说,作为领导他还必须得确定这名员工在天亮之后是否能够正常上班,别的不说,采访张振英的稿子他还没有交出来,这是下期杂志上的重点文章,而张振英又是这起八卦核心人物的儿子。

      所以主编不得不以十万火急之势给张雾打来第一个电话。

      张雾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并没有感到很吃惊,而是带着一种准备破罐破摔的淡然接了电话。

      他接电话的速度其实也已经证实了主编的猜想。

      “张,张雾……”主编一开始倒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还不知道张雾是否已经明确他打电话来的目的,张口就问毕竟有些唐突。

      “主编,什么事。”张雾问。其实也不是问。

      “网上的消息看见了吗?”主编已经从突然被苏醒的睡意中回过神来。“关于义利集团的。”他又补充道,并且暗自为自己临时的机智点了个赞,因为张雾正在写的稿子就和义利集团有关。

      张雾:“看见了。”

      主编:“那个……那个‘张雾’,是你这个‘张雾’吗?”

      张雾:“主编,张振英的采访录音和前期准备资料已经整理好了,您看是不是先安排别的同事接手,文章大纲我也可以给他。”

      张雾没有回答主编的问题,而是委婉地提出了离职。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就算他不提离职,天亮了也没法去上班,张振英的稿子更不会由他署名发表。

      主编没有马上发表意见,他心里还有很多疑问,并且这些疑问和他决定怎样处理张雾的事有所关联。但是显然张雾并不准备回答他的任何问题,而直接给出了针对他任何问题的解决办法。

      “这件事确实发生得太突然,不过我觉得你也不要想得太消极。张振英的采访我们和他是事先签了合同的,所以应该还不至于解约。如果你确实不方便继续跟进这件事,那就先安排其他人接吧。这样,先把刚才说的材料邮箱发给我,对了,还有你的大纲,也一起发过来吧。”主编说,话里似乎还带着些安慰的性质。

      但是张雾没有签领这份安慰,因为他看见论坛上跟帖的人数又翻了,并且评论里开始有了对真相的质疑和对受害者的攻击言论。

      “好。”张雾心不在焉地答应着主编,并且暂时控制自己不去看网络上的评论。

      主编听见张雾失落的声音,又从侧面印证了爆料内容一次。他对于张雾的才华是很赏识的,又看了帖子上说的“张楚雄三十年来未付过一分钱抚养费”的事,对张雾的遭遇多了一度同情。所以在挂断电话之前,他对张雾说道,“先按请假算吧。尽快把材料发来”。

      没有想到,这是那天里张雾收到的少有的同情之一。

      继主编之后,又陆续有人给张雾打来电话,但是那些号码他一个也没备注,所以张雾一个也没接。他把手机调成了静音模式,没有关机,因为于小娟或者傀儡师也许还要联系他。

      就这样一直到了早上七点,珺雅准备出门乘车上班的时候。

      珺雅没有早起刷新闻的习惯,她总是一起床就麻利地把出门前的活儿干完,然后精精神神地出门去。今天也不例外,只是因为昨夜里的失眠眼圈有点重,但她还完全不知道网络上有一颗原子弹正在爆炸的过程中。

      所以她收拾完后只是在经过张雾的房间门时朝紧闭的门板上看了一眼,然后就照例上班去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