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52 ...


  •   卫舟惊讶:“不是已经分了造纸组和肥皂组吗,还能抽出人来,他们也能雕刻?”他都以为家里的人都快忙不过来了。

      熊大点头:“哪能抽不出人呢,这造纸和肥皂都是忙一阵闲一阵的,闲的时候叫他们做些活也是应该的,我看到有几个手巧的人,能做些雕刻的活计。”再说了,按照卫舟的法子,把字写在最薄的纸上,再把纸反着贴在木板上,这样都还不会雕刻,那就是笨了。

      “那好吧!”卫舟便道:“这事就拜托你了。”

      熊大自然是高兴不已,道:“是。”

      卫舟也挺高兴的,解决了印刷人员,他又赶去学校,他先去找的吴博士,跟吴博士先探讨了一下报纸的事,吴博士人生中压根就没听说过报纸,但与卫舟公事了这么长时间,他已经明白这位算学博士多么的爱搞事情,便只道:“这报纸,卫博士想做便做吧。”他不会阻拦,但是想让他出钱那就不可能了。

      卫舟便把自己的最终目的说出来:“这些学生们的文章还不成火候,最后肯定是需要吴博士审查一番的,所以我想请吴博士做个审稿人,到时候报纸上审稿人的名字写的是吴博士,想必那些大人也愿意看看报纸上的文章了。”

      吴博士听了这个,慎重了一些,道:“我到不在乎这些名声,但若真如你所说,这报纸能被其他大人瞧见,那对这些学子们是有好处的,你放心,为了他们日后前途我也必要好好审稿。”此时科考前,若有些名声,确实利大于弊。

      卫舟暗笑,就这样还不好名声呢,面上却道:“吴博士深明大义。”

      解决了审稿人问题,他又去找学生们。

      现如今县学的学生气度已比之前卫舟来的时候好多了,因着卫舟把每日作业、月考和成绩单排名这些大杀器拿出来,学生们比以前要努力些,又因为他们成绩确实有进步,不免回家被家长们表扬,如此良性循环中,学生们的学风自然越来越好。

      此时的县学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二代、三代们镀金的地方啦,而是真正教书做学问的地方。

      他找来班上算学成绩最差的学生陈湘,陈湘过来的时候还心里惴惴的,听闻卫舟找他来竟不是说算学考试成绩的事,而是让他带着同学们一起写文章,不免心里高兴。

      陈湘在卫舟来之前,是这个班里成绩优秀的,在一众混日子的学生里,他背书快,还能做两首打油诗,一向是吴博士表扬的人。没想到来了一个算学博士后,他的地位一日比一日低,先是那以往连诗都读不通的王恩被选成课代表,后来是每次算学考试他都拿了垫底。

      虽然心里不断安慰自己举考试当然是要写文章、要作诗,算数不算什么,但长此以往的陈湘确确实实心里越来越不得劲。

      如今竟然听到卫舟要办什么报纸,要写文章,还是让他当领头羊,陈湘能不高兴吗。

      卫舟一边细细嘱咐他:“这报纸也不止是百姓们看的,还需要给县里的大人们看,日后说不定还要送去给州府的大人们看,你们要慎重。”

      待陈湘听的激动的面红耳赤,卫舟又道:“当然了,这内容是为了帮助百姓们更好的生活,所以另一方面也要追求实际,要贴近人们生活。所以呀,你和学生们还得组成个采访小组,去实际考察的询问百姓们想看什么,关心什么,喜欢什么?”

      咦?陈湘不明所以,他们不是要写给州府大人看的报纸吗?

      “当然了,你们都是县学里优秀学子,是精英,你们肯定能做到的。”卫舟最后勉励两句,当然作为主编人,这最后的定稿肯定还是要他来定。

      “这样吧。”卫舟道:“你们分成几个小组,去做个问卷调查,对士农工商等不同阶级不同职位不同生活水平的人进行调查,等结果出来,我们再来讨论这个报纸的版面设计。”

      陈湘拿着卫舟给他的调查问卷,带着迷茫又兴奋的心情,去找自己那些同学去了。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卫舟自然也不能只找陈湘这些学子们调查,还有蒙学里的小学生们,郑蕴单位里的人,反正发动群众,能用上的人都用上。就跟上次要开扫盲和蒙学一样,先把气氛炒热了,只是先调查,还当初预先做了广告。

      延思县的百姓们又有事情可做了,因卫舟之前有过宣传的前科,所以大家对这一套调查问卷很新奇但也不陌生,大部分人都积极参与极其配合的完成问卷调查,好些人还问着这么做会不会也有小礼品送。

      总之确实如卫舟所愿,这报纸还没开始写、没开始印、没开始发、就已经调动起大家的兴趣了。

      等到卫舟把调查问卷收上来一看,发现大部分都对奖品的事情更感兴趣,有些人还问。除了扫盲班和蒙学班,还会不会开设其他班,让他们也可以免费吃饭、免费拿肥皂的。

      百姓们果然不会关心大事,只关心小事,但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报纸是什么,只要报纸一发行,他们就会跟着关心报纸里的内容了,他可知道其实民众多爱讨论民生大事。

      第一期报纸里,卫舟准备六大板块,正面看第一个板块就是焦点要闻,内容就是新县令上任之后对延思县的教育工作支持,县学的资源拨入,扫盲班和蒙学班的开启,当然也顺便提了一嘴其他个部门的配合和帮助。最后免不了谈一下读书的作用好处,而且是从实际出发的,不提那些长见识、明智的虚化,只说找工作、考科举和日后前程的重要性。

      第二个板块就是本地的热点新闻,说的也是最已经发生的事,说的正是前些时日本地官吏、大户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实际物资的赞助,里边不仅把人物名单、物资数据、使用去向写的一清二楚,还写了些勉励感激的话语。

      这两个大板块占了前边一整面,自然还是配了图,一张扫盲班人群积极参与的背景图,一张大人物捐赠图,都是卫舟画的,画的人物很小很虚拟很模糊,但是重点都画进去了。

      到了背面四个小版块中,有一则娱乐笑话;一个情感专栏,写了一个本地孝子的故事;一个诗篇,把吴博士和两个学生的往日制作刊登上去了;还有一个数学小知识,卫舟又丧心病狂的出了道难题,叫人积极投稿解题,有惊喜;最后的最后底层,写明了报纸的发行日期,以及希望大家有故事的、有文笔的、有建议的都可以踊跃投稿,一旦选中,有惊喜!

      陈湘等学生们还以为可以自己自由发挥的写文章,没想到是命题作文,这作文还一改再改,被打回来写了无数次,最后卫舟特地拿去给郑蕴和邹师爷看,有没有犯忌讳。

      听到邹师爷的肯定回复:“本朝风气还算开化,只要不是谋逆之言论,都没什么大问题。”

      卫舟这才放心的把稿子拿去刻印,第一期报纸新鲜出炉的时候,所有参与的学子们心情是激动的,就连吴博士这个原本不大想管事的人慢慢也越来越有参与感,尤其是他还有首诗刊登在上边。

      算学博士的契兄乃是县令大人,本科进士科探花,卫舟没刊登郑大人的诗反而刊登了他的诗,这岂不是对他的肯定。

      这就有些误会了。

      第一期报纸是投石问路,不止学生们和吴博士,卫舟给县衙的官吏和本地大户之家,都各送了一份报纸过去。

      本地大户看着报纸上那篇关于他们的文章,虽然直接把捐献的东西写的数字化有些太赤裸裸了,但是看到后边对他们这些大户的赞赏和感激,还有那副捐赠图,虽然他们分明是叫家里下人送的东西去,并没站在一起过,但他们还是高兴。并且心里暗暗计较,下次再有这捐赠的机会,必然要比隔壁某某某捐得更多,不能被比下去。

      那些官吏们心情就复杂了:“没想到这位新县令虽不显山不露水的,但他那契弟如此贤惠,这么会给他邀名声。”明明就是喊几个农夫过来认识几个大字,叫一般顽童过来吃个饭,就弄出这么大的阵仗,好似干了多么了不起的事一般。

      但现在再阻拦已经来不及了。

      邹师爷也跟郑蕴道:“大人上回的扫盲班和蒙学班的事报到州府便收到勉励,这回不妨把报纸送过去,也是本地实时要事。”

      这报纸发行,卫舟也是定在初一那日,在扫盲班的时候,大家来看热闹的时候,卫舟果然让人读报纸了。

      所有百姓们因为提前的调查问卷,自觉参与度很高,都很关心报纸里的内容呢,且这报纸写的也都是今日里发生的事,是他们眼前看到的事,不免跟着附和几句:“原来蒙学班是县令大人支持办下来的,原来宋员外还往蒙学班里送了粮食,我就说他是大善人。”

      说道那孝子背母看病的故事时,还有人道:“那孝子就住我隔壁,我还给他家送过葱呢。”

      如此总总,不一而足。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