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8、第 68 章 ...


  •   李博不知道玉启找自己什么事。

      他正和陈泽成说到那几名受到段家资助进入白木书院的贫家学子,陈泽成不愿意让他们失学,表示自己会出资继续供他们读书。

      “这可不行。”李博摇头拒绝了。

      陈泽成着急了,他生怕李博是怀疑那几个人也牵连到了霍部人的案子中,忙忙地解释。

      李博哭笑不得,道:“莫慌,本官没有此意。只不过你每次都要自掏腰包教学生,这书院再过两年,岂不是又倒闭了?”

      恰在这时候,玉启派人来请李博。李博让陈泽成自己先斟酌一下,然后回到了后面的花园。他一听陈舒青的想法,不禁大笑:“你们陈家父女啊,还真是亲父女。”

      他将陈泽成的助学想法告诉陈舒青,道:“我看你要不真的做生意吧,否则如何养得起白木书院?”

      陈舒青倒不知道父亲心中一直还惦记着那几名学生,她想了想,问李博:“大人,咱们秀水和霍部人勾结的便只有段家吧。”

      提到这事,李博没好气了,他点头道:“只有段家。”若是多来自家,自家头上的乌纱帽可就不保了。想到这里,他不免疑心,陈舒青为什么要在玉启面前提起此事……

      陈舒青可不知道李博心中的想法,她斟酌道:“段家本是秀水最有势力的商贾,城中的商人大多和他家有来往,恐怕现在都是人人自危。”

      李博道:“不错。”这话却是真的,好多商户都派人悄悄给太守府送礼,只不过李博一个都没搭理。

      “那不如设立一个奖学金,让他们出资捐助秀水的学子。”陈舒青道,“这可是有功于大燕的好事。”

      从白木书院复学这件事就能看出,李博的确是有心思好好经营秀水的教育。至于秀水商户的情形,却是洪舅母来探望时,陈舒青听她与秦氏提起的。

      据说李博一件礼物都没接,商户们更不安了。

      陈舒青将前后几件事联系起来一想,正好就凑出个奖学金的念头来。

      “商户自古重利,本官怎么信得过他们。你先说说这‘奖学金’是什么?”李博听出点意思来,便让陈舒青细细说。

      陈舒青道:“大人,古有吕不韦奇货可居,搅动风云,也有弦高先国后利,不计得失。这一次段家出事,并不代表着秀水的商户都是卖国求荣之人。大人何不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向您和秀水的百姓展示自己的仁义之心呢?”

      李博年轻时在帝京,也是被迫读过几年书的,自然知道《左传》中义商弦高之事,弦高以一介商旅之身,阻止了秦国攻打郑国的战争,可谓彪炳史册。

      段氏的事情的确让李博心中对商贾产生了一些偏见,陈舒青这番话倒开解了他。李博也不相信,他治理秀水这么多年,治下的商户都是段氏这样的谋逆之人。

      陈舒青见他神色缓和,于是继续道:“这奖学金由商人捐出,专供秀水学子所用。最好再请府学的教授或其他德高望重的宿儒来主持此事,评定可以获得捐助的学子。”

      这事要换个现代人来听,一提话头就明白了。一般的大学都有企业设立的奖助学金,陈舒青就记得,自己读书的时候,班里几个家境比较困难的学生都获得了捐助,有真x斯等企业设立的助学金,也有一些热心教育的私人助学者捐献的助学金。

      李博听她说得头头是道,不免顺着她的思路认真想了起来。

      玉启笑着道:“我听这个‘奖学金’不错,陈小姐对教育事务非常热心,刚才还在和我说‘职业学校’的事。”

      陈舒青感激地朝着玉启笑,她说起奖学金滔滔不绝,竟然将她们刚才聊的事情抛到脑后了。幸好玉启把话题转了回来。

      李博心中已经基本认可了奖学金的提议,道:“这‘职业学校’又是一个什么东西?”

      他可发现了,只要和陈家人在一起,总有特别的事发生,不是上学的事,就是有大案子。和霍部人这样的大案比起来,还是几个孩子读书的事情更好处理吧。

      陈舒青把自己的设想和李博说了,然后道:“李大人,段家那个毛纺所现在等于被官府收押了吧。”

      这种里通外国的犯人,其不当资产当然会被收缴。李博点点头,道:“最后的判罚还要等皇上定夺,不过段家和霍部人主要就通过毛纺所的生意来遮掩行径,那个地方肯定不能留了。”

      陈舒青一听着急了,道:“大人,这房子又没错,织工们也不曾参与叛国之事,怎么就不能留了呢?”他刚刚鼓励自己经商呢,怎么忽然就转口变成“不能留”了。

      李博看了一眼陈舒青,道:“织工没犯案,我当然不会抓他们。但我是秀水太守,又不是秀水的毛纺商人,这毛纺所当然要处理掉。”

      玉启见陈舒青脸上仍有焦急之色,知道她没有听明白李博的话,笑着解释道:“李大人是说,这毛纺所要出卖。”

      陈舒青这才转过弯来:“我还以为大人的意思是要把那些房子都铲平了呢。”

      那按照李博的意思,这毛纺所自然是要卖出去的。陈舒青想了想自家的资产……

      她脑海中灵光一闪,道:“大人是认可了奖学金吗?”

      李博道:“应是可行。”这种事情当然不会听陈舒青一个人的意思就办了,他要交给手下的书吏去办,先写个章程出来,然后再去和城中的商户讨论——要钱。

      陈舒青笑弯了眼睛,对李博道:“大人,您看我们秀水这几年商贾往来,市面繁荣,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李博没好气地道:“若非如此,本官这次就把北市关了。”

      “大人,且不可因噎废食。”陈舒青怕他冲动,连忙劝慰道,“我想这毛纺所卖出去了,多半也会另作他用。那咱们秀水的毛纺一业,可就颓然不振了。”

      李博奇道:“你不是要买吗?”

      陈舒青大大方方地道:“大人,我家的情况您也不是不知道,这要是买了毛纺所,那就白木书院的学生可能就需要去北市上课了……”

      李博斜睨了她一眼:“你不会妄想本官把毛纺所送给你们吧。”他特地在“妄想”两个字上加重了读音。

      陈舒青连连摇头,道:“那哪能啊。”李博看上去又不傻……

      “大人,您说了这么多话,应该口渴了。”她殷勤地给李博倒了一杯茶,道,“我想到一个两全其美,啊不,三全其美的法子。”

      李博没好气地看了看眼前的杯子,想要提醒陈舒青这茶、这水、这壶可都是太守府的东西呢。不过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陈舒青的态度又格外好,他就勉为其难听听有什么“三全其美”的法子吧。

      陈舒青看他的神色是允可了,立刻道:“我觉得这毛纺所就不要卖了,太守府自己经营起来不好吗?您别急,我知道您是太守不是毛纺商人。

      “这经营也分很多种啊,比如您将毛纺所当作您参股‘职业技术学校’的资产,这样不仅替您省去了拍卖的繁琐程序,又安定了其他毛纺商人乃至整个北市商圈的心,最后一条,当然就是我们秀水的百姓能从您这条善政中获益良多!”

      李博从未想过自己来办学校,反正秀水已经有府学了,一应事务都有朝廷统一安排。他又以太守府的名义资助了白木书院,再加上陈舒青刚提到的“奖学金”一事,若是真能办起来,那么秀水恐怕很快就会成为九边最有学养的州府了。

      他摸了摸下巴,这“职业技术学院”听起来有些意思,但他从前也不曾听说那些工匠们要上学读书啊。

      面对李博提出的疑问,陈舒青倒是早有预案。毕竟让一个古人理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也需要学校,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她道:“大人,古人有云‘工不出则农用乖’,若是百工之业不昌,农业自然无法振兴。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而且我们秀水北邻强敌,年年要向民间征集军资,敢问大人,这民间收集来的军资,质量如何?”

      这可是陈舒青之前就做过功课的。西燕自有官府设立的冶铁坊,但因为西燕南北两面都时常要作战,所以军需物质的消耗量非常大。不光秀水,连北卢等地,每年都要向民间工匠征集刀兵枪箭等物。虽然有管理质量的部门审查,可本就是民间工匠所作,质量参差不齐也是在所难免。

      尤其是一些需要配合使用或者零部件比较多的武器,都会出现损坏一点就不能修补的情况。

      “如果这些工匠都是从统一的技术学校毕业的,那么他们的手艺虽然有高低,可是标准却一样,绝不会出现弩箭和弩弓不匹配的情况。”

      说到教育和商业,李博总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可是一旦说到军事,他的精神头立刻来了!不用陈舒青再继续解释,他就明白了这个“统一产品标准”会带来的好处。

      他看了一眼玉启,道:“小女孩不要妄言什么军国大事。不过你说得以‘毛纺所’入股‘技术学校’的事情,本官同意了。”

      还不等陈舒青高兴,他又补了一句:“但若是两个月内,你没有将学校筹备起来,本官就要另寻他人来主持这件事了。”

      于是,陈舒青才开始了日日往北市跑的生活,现在她就要靠着手中这张凭照和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为秀水职业技术学校留下第一批人才。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8章 第 68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