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失恃 ...

  •   孙家世居汴京,祖上曾在朝为官,因逢乱世家道中落族人离散,迫于生计转而经商。

      也是凑巧,正赶上了好时机,宋朝立国即颁布‘恤商’法令,‘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自今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等等。

      及至仁宗时期,四海雍熙,八荒太平,孙家累世经营,已颇有家资。

      孙昌熙自少年时便协助老父执掌家业,此时孙家除了皇城东潘楼街那令人眼馋的金银玉器铺,还把外城的制玉作坊又扩大了两倍。

      原本父子俩还琢磨着在外城临河处开几间邸店,谁承想孙老连年奔波积劳成疾,竟一病不起,未及五旬便撒手人寰。

      孙昌熙娶南京应天府陈氏为妻,陈氏知书达理,秉性柔顺,婚后一年便产下一子,名唤合璧。

      孙父过世这一年,合璧只有两岁多。

      孙家两代单传,族中人丁单薄,而生意愈发兴旺,因此能信赖的至亲好友不多。

      孙昌熙为谨慎起见不得不事必躬亲样样过目,而内宅大小事宜便都交给陈氏打理。

      陈氏本就柔弱多病,既要操持家务又要相夫教子侍奉婆母,连年来已是不堪重负,却还要承担为夫家开枝散叶的重责,因此在诞育第二个孩子时遭遇难产,一尸两命。

      孙昌熙三年间经历两次人间惨痛,悲不自胜,少不得大办丧事、悼念亡妻。

      原本和和美美的家庭,一夕之间风雨凋零,只剩父子二人抱头痛哭,好不凄凉!

      孙昌熙沉溺在丧妻之痛中,自然无心顾及生意上的事,铺子和作坊那边的管事们可都急了,三番五次的着人请他回来处理正事。

      于是族中奉养的堂叔祖辈老人们也都着急了,毕竟孙家今天的财力地位是几辈人的心血,可不能就这么没落了。

      几位长辈轮番前去劝慰,孙昌熙看着膝下幼子和堂前耄耋老人,心中也是愧悔交加,只得打起精神继续经营生意。

      后宅中不能无人掌家,且陈氏过世后偌大的宅子中分外寂寥,孙昌熙仅得一子,心中自是有些不甘,因此只守了一年半载,便纳了十字街刘家茶坊的小寡妇齐氏。

      齐氏虽是小户人家出身,但活泼机灵,聪慧娇俏,嫁与刘掌柜三年后守寡,独力支撑着夫家家业,一面要抚养孩子一面还要与隔壁游手好闲的兄嫂周旋,因此年纪轻轻就练就了八面玲珑的本事。

      这齐氏是十字街出了名的美人,又能说会道,而且礼数周全、乖巧讨喜,刚一过门就把寡居的孙母哄的团团转。

      这孙母不喜先儿媳陈氏,一来是觉得她身娇体软弱柳临风,似有不足之症,恐日后不好生养。结果陈氏过门一年就得了一子,孙母便不好再说什么。

      二来则是纯粹的偏见,陈氏读书人家出身,平时未免有些清高孤傲,这便让孙母觉得她瞧不起商户人家,又想着孙家祖上也是清贵人家,若非后来没落,何至于到这般任人轻贱的地步,心里难免有气。

      而且陈氏接管家中要事后,与孙母意见多有不合,他们少年夫妻伉俪情深,孙昌熙自是向着妻子,难免让孙母愈加不忿,以至于后来彻底撒手不管,家中大小事务皆由陈氏一人掌管,愣是把个媳妇给熬到了油尽灯枯。

      齐氏却是有备而来,进门前就托媒人把孙家后宅的底子摸了一遍,知道这种情况下想要站稳脚跟就得拿捏住两个人,一个是孙家老母一个是继子合璧。

      原想着才六岁的孩童应该不在话下,谁承想那小郎君偏生不给面子,连婚礼第二日敬茶都不肯,反倒是婆婆比想象中要好奉承的多。

      先前婆媳矛盾主要就是互相看不惯,且谁也不肯屈服。陈氏是个清冷美人,身材袅娜气质高雅,像是画里走出来的。

      平素虽然礼数周全,但总觉得过于淡漠疏离,未免少了些人情味。

      相对比来说齐氏无论相貌气质还是性情都很对孙母的胃口,她开朗大方,带着市井中特有的鲜活热情,进门没几天就让孙家死气沉沉的后宅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纵使孙昌熙依旧思念亡妻,可是时日一长,心里的凄伤悲怆也渐渐淡了。

      却说齐氏过门几个月后就诊出了身孕,孙母心下大喜,为了让她安心养胎,不仅提前准备了侍候月子的丫鬟婆子,买了很多珍贵补品,甚至允许她将寄养在母家的儿子也接到了身边抚养。

      这么一来,南京应天府那边的陈家便有些看不过去了,陈氏的父兄几次三番要将合璧接回家抚养。

      但那到底是嫡长子,生父健在,哪能寄养在母家?

      可孙昌熙到底忙于外事,无暇顾及家中,想着齐氏即将临产,老母一人恐无法照应周全,合璧年纪还小,交给下人照管放心不下,反复思量只得备了厚礼亲自将他送到南京,交由岳父和内兄等照料,约好两年后接回。

      陈家虽不及孙家富足,但家底也不薄,当初将女儿嫁与孙家,一来是看在两家父辈的情分上,二来是孙昌熙其人仪表堂堂、精明能干,而且与女儿自幼相识,也算情投意合。

      但谁也没想到女儿福薄命浅英年早逝,如今只可怜那个幼年丧母的小外孙。所以少不得悉心教养,百般照料,唯恐有半点怠慢。

      一晃两年过去了,孙家那边已得两子,且个个浓眉大眼生龙活虎,可乐坏了孙母。

      眼看着家中妻小其乐融融,孙昌熙难免也会思念寄养在外的长子,这个时候的合璧才八岁,但少年老成知书达理,且在外祖和舅父们的熏陶下立誓要继承母志,长大后参加科考、求取功名,若能得个一官半职,也好为亡母求得封赠。

      陈氏在世时对这个儿子寄望很厚,不愿他和父辈一般钻营生计、四处奔波,想让他读书应考,因为在本朝‘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的禁令已被打破,实在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她的心愿也曾对父兄明言,所以他们常对合璧耳提面命,自幼便教他常科中最重要的诗、赋、论等。

      父子经年未见,便有些生疏,孙昌熙有心接他回家,但一想到自己事务繁忙,家中一切都由母亲和齐氏掌管,而齐氏名下已有两子,若将合璧接回,实在不妥。

      合璧自然也看出来父亲言辞闪烁,并非发自真心,又想到他与继母已有二子,怕是早忘了与亡母的情谊,而来看他也只是为了照顾外祖和舅父们的情面,登时便觉得心灰意冷。

      虽说寄人篱下颇苦,但回到物是人非的家才更苦吧,于是便以学业为重为由,请求暂留外祖家。

      孙昌熙心下愧悔,但又感念儿子通情达理,再三拜谢岳丈和内兄,少不得送来不少重礼,央求他们代为照管合璧。

      这以后,孙合璧就留在了陈家,和几个表兄弟一起发奋读书,后来如愿进入当时最有名的应天府书院,在这个汇聚天下才子和大儒的地方学习百家经典。

      孙合璧成年后准备参加乡试,但因为科举户籍制的规定,虽有户籍久离本贯者,须有朝廷命官担保方可。

      而在开封府应举的户籍规定更严,天圣七年改为须有户籍七年以上并实际居住“即许投状”,户籍不足七年或不住开封者,均不在接收之列。

      因此少年孙合璧在十七岁时便离开书院,辞别了师友故旧,回汴京老家继续修学,打算住个一年半载好应试。

      孙合璧回汴京的这一年,家里已经多了三个素未谋面的弟弟妹妹,十一岁的孙合琞【sheng四声】、十岁的孙合瑿【yi四声】以及六岁的小妹孙怡婷。

      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孙昌熙自是无比欢喜满足,齐氏虽略有介怀,但也知道孙合璧嫡长子的身份在那摆着,该做的门面还是得做。

      因此早早就着人收拾好了东厢,还特意配了丫鬟、书童、杂役等。

      可孙合璧并未领情,回来后只拜见了祖母和父亲,家里边转都没转,领着俩从南京带回来的小书童,径自去了荒废数年的东跨院,彻底折了齐氏的面子。

      原本俩弟弟年少,还都盼着那个寄居在外的兄长回来,没想到那少年看上去风姿俊朗卓尔不群,却面如寒霜一脸倨傲,令人不敢近前。

      齐氏领着与前夫所生的长子刘惠和孙家的三个儿女来东跨院看他,苦口婆心的想要把他劝回来,却被他呛的哑口无言,推了儿女们上前见礼,他也是冷冷的退到一边拒不受理礼,转头指挥下人们洒扫庭院搬箱笼抬家具。

      孩子们哪里知道这是齐氏的苦肉计,原本的激动欣喜都化为泡影,满心皆是不忿。

      离开东跨院后,齐氏打发仆妇带孩子们回去,自己则抽抽噎噎的去找孙昌熙诉苦了。

      刘惠年已十五,先前见弟弟妹妹们盼望孙合璧回来便有些吃味,如今看到这种光景,少不得要奚落一番,又说那孙合璧连母亲都瞧不起,何况你们?往后还是离远点,可别轻易招惹,我才是你们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等等……

      几人还没走多远,就见帐房的韩先生领着个高瘦的青衣小厮一瘸一拐的过来了,两人拿着算盘和书册,边走边交谈着。

      那低眉顺眼的黄脸小厮是韩先生收到帐房打下手的。

      几年前城外闹瘟疫死了不少人,这少年的父亲和胞妹也在其中,因家中还有个两岁幼女,实在养活不来,其母便央人将他带进城谋出路。

      原本是要被卖到大户人家做仆役的,但他生的太过薄弱,就给挑剩下了。

      幸亏账房的韩先生慧眼识珠,问了几句话,发现他对答如流机灵聪敏,且粗通算学颇有天赋,于是央求孙昌熙留下来给自己打下手,先培养几个月,若能通过考核就收为徒弟教他记账算收支,否则就让人送还回去。

      那孩子悟性很好,而且好学,顺利通过考核后便留在账房侍候韩先生。

      这几年下来已经成了账房的二把手,有时候就连孙昌熙都免不了夸赞几句,因此刘惠对他很是不喜,这会儿看到了便往路中间一站,冷眼瞧着。

      到底主仆有别,两人忙上前作揖。

      “你们这是往何处去?”刘惠插着手,尽量想学孙合璧那倨傲的神情,但他昂首挺胸腆着个大肚子的模样着实有些滑稽。

      韩先生忙回话道:“要去东跨院,这不大公子回来了嘛,说是那边清静少人搅扰,正适合读书。老朽准备带徒儿过去记一下所需器具,也好着人去办。”

      “哼,”刘惠想着大公子这名头原本该是自己的,如今却被别人占了,心头愈加愤恨。

      可这韩先生也不是省油的灯,曾在哪个地方府库任职多年,后来坏了事惹上牢狱之灾,虽保住了命可出狱后落了个残疾。

      原本该是废人了,但孙昌熙赏识他的才能,聘回来在帐房呆了多年,竟是从未犯过半点错,所以刘惠轻易还真不敢招惹。

      “那就赶紧去吧,可别误了大公子的事!”刘惠想着那孙合璧不好相与,这一老一小的过去还不知道要受什么冷脸,不由嗤笑起来,摆了摆手让开了。

      “连朱,走吧!”韩先生招呼了一声抱着算盘的小厮,瘸着腿往前走去。

  • 作者有话要说:  整整拖了半年的戏中戏《珠连璧合》正式出炉了,背景放在北宋仁宗年间,历史短板考据渣,所以文中基本不涉及宫廷官场或明显历史事件等。所有故事皆虚构,假的假的都是假的!
    PS:2018元旦快乐>(*Φω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