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第四十四章 借东风 ...

  •   《借东风》为《群英会》中的一折,取材于《三国演义》,是马派经典剧目之一。内容讲的是“赤壁之战”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此就不过多赘述。
      开场后会长便目不转睛地直勾勾地盯着戏台,哪怕自己是“二丈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几乎全场不知所云。
      只见开场先是讲述了《草船借箭》的结果,又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连环计”……
      一场《借东风》看下来,会长只觉头晕脑胀,哪怕之前网上查过百科,到真招也是听得迷迷糊糊,甚至有些听不太懂唱词,会长一度怀疑自己可能不会国语,或者他们唱的是另一种语言。只大概能根据道具穿着分得出主要角色是谁。
      原谅会长毫无京剧品鉴细胞,最后她记忆犹新的不是哪句词,也不是名角唱功唱腔,反而是前面头戴翎子身穿白衣的周瑜夸张的表情,大开大合的动作,还有他甩动与摆弄他头上那翎子时候的动作非常有趣。
      再就是“周瑜打黄盖”时候身穿黑衣拿着羽扇的诸葛亮一副“事不关己”闲得喝酒的样子。阚泽巧舌如簧忽悠红衣曹操的时候。
      还有庞统吹箫的曲子蛮好听的;曹操宴客那段的“啊”“啊”“啊”看得会长非常想笑;曹操提着会长不认识武器唱词的时候,会长虽然不懂,但是还是觉得挺好听的,还听出来曹操唱了一首《短歌行》。
      会长连蒙带猜,拼接出个大概:
      先是周瑜与黄盖用“苦肉计”,黄盖将计划告知阚泽,阚泽带信去曹营诈降。而曹操差点识破计划杀了阚泽,阚泽舌灿如花忽悠了曹操,蒋干自荐渡江探虚实。
      蒋干欲与周瑜称兄道弟,但周瑜和曹操一样嫌弃他频繁渡江,后来还把他囚了起来。蒋干夜晚叹息,听闻萧声,闻声寻人,遇见庞统,惊为天人,与其结交,将其引荐给曹操,哪只这是周瑜与庞统计策,为设“连环计”。
      徐庶①识破黄盖的“苦肉计”与庞统的“连环计”,却又因刘备而知情不报,庞统亦为其指出明路。
      曹操宴请众心腹,讲说计谋,有人劝谏,但曹操自大,说现在是西北风,而敌人在下风向,敌人若是火攻只会火烧自己,不要担心。众人恭维之。曹操大感胜利在望,喝多了,诉说往事,即兴一首《短歌行》。刘腹听后,说曹操诗中有不吉之言,曹操醉酒误杀刘腹②。曹操酒醒后反应过来,后悔不已,却无能为力。
      徐庶“船头领将令,鳌鱼脱金钩”。
      周瑜大笑曹操中了他的“连环计”,却又因忧心冬日无东风而患上心病。诸葛亮说自己有方法医治换了身青绿色衣服的周瑜,并用“欲破曹营,需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治好了周瑜。周瑜夸诸葛亮是天神下凡,请求赐教解法。诸葛亮说自己精通奇门遁甲,能呼风唤雨,请设祭坛,到时候会借三天三夜东风来助战。周瑜说要一夜东风就够了。
      周瑜应允诸葛亮南屏山甲子日借东风,却又嫉妒诸葛亮,派徐盛和丁奉在祭坛埋伏,打算趁乱杀了诸葛亮嫁祸给曹操。
      白衣武生打扮的赵云乘船前去接应诸葛亮,等借完东风,好火速接走诸葛亮。
      换了身白色法袍的诸葛亮在祭坛借东风,唱词讲述曹操站天时地利人多,吴军差点投降,找刘备共同抗曹,借来了诸葛亮帮忙,其实是他熟悉天文,并非是真会法术,只是从天文料定了东风时日,东风起时,被连锁铁链链接的曹船将会被火烧得一干二净。但是诸葛亮还是拿着法剑在七星台上装模作样在做法。
      诸葛亮知道周瑜肯定会趁乱派人杀他,就换了衣服,交代好大家,自己逃走了,在江边与赵云汇合。徐盛和丁奉带人扑了个空后追来,一番口舌之后,被赵云一箭射掉旗子③展示射技,最后他们只能看着诸葛亮离开。
      这场《借东风》遍完了。

      说到蒋干,历史上蒋干明明才学著称,在江淮一带号称“无双无对”,名士风流,毫不差于周瑜。他出类拔萃,在淮河一带无人能与他论辩,明明与周瑜君子之交,却在《三国演义》中被卑鄙猥琐化,甚至被写成了“蠢货”。《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会长其实一直不太能理解他为何会是丑角,绿衣丑角,一亮相,会长也是在之后的对话中才知道这是蒋干。
      在会长看来,蒋干就是个老古板的傻白甜。也不知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为什么那么黑蒋干?果然文学作品还是看个大概就好,作者主观意念太多,不能当真。

      散场后,方四并没有亲自过来和会长打招呼,而是小二看会长二人要走,过来询问了下观剧情况,会长当然是商业吹捧了一番,然后她就不知道小二是真的信了还是假的信了的喜悦下被送出了茶楼。
      小二千叮咛万嘱咐,“路上小心”一类的话后,会长才带着小苒踩着月光离开。
      路上小苒非要扯着会长大说特说她的观后感,与会长完全不同的是,小苒作为智能AI,脑内可以查询全世界的数据库,并且活学活用,故而会长全然不懂的戏曲,她全部听懂了,还能评价个三六九等,虽然她的评价更教条化,但从她三不五时崩出一句称赞的话可以看出她对此次演出的评价之高,要不是她没有追星模块,可能已经被圈粉了也说不准。
      回家的路上,会长还时不时听到几句小苒张口就来的戏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会长见小苒一副戏迷样子,便开口说出自己的疑问:“对了,小苒,既然你看懂了,那那位穿黑色官服非常佩服诸葛亮,又叹息周瑜要杀诸葛亮的老生是三国时期哪位?”
      “嗯?”小苒愣了一下,回忆了一会儿,说道:“你说的应该是鲁肃吧?就周瑜生病,去问诸葛亮怎么办那位。”
      “对,没错。”听到小苒的话,会长恍然大悟:“原来是鲁肃啊。”

      注释:
      ①徐庶:因为我具体听不清唱的是什么名字,所以就把徐庶名字的相关信息贴出来了,以下来自百度:
      徐庶《三国志》无传,裴松之引注《魏略》中记载有:“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侠击剑。中平末,尝为人报仇,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使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吏乃于车上立柱维磔之,击鼓以令于市廛,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得脱。于是感激,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始诣精舍,诸生闻其前作贼,不肯与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义理精熟。”读了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知道《三国演义》对徐庶生平的介绍取自《魏略》,而单福这一名字的来历无疑起源于“庶先名福,本单家子”。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徐庶早先名福,是单姓人家的子弟,所以叫做单福,后改名为徐庶。但是这种理解大错特错了。。。“单家”二字在这里绝不是“单姓人家”的意思。单字有四音,作姓时读作“SHAN”,一般的情况下读作“DAN”。古籍中常见“单家”一词。如《晋书。苏峻传》 “峻本以单家,聚众于扰攘之际。”裴松之注《三国志》引《魏略》叙薛夏事迹:“薛夏字宣声,天水人也。博学有才。天水旧有姜、净、任、赵四姓,常推于郡中,而夏为单家,不为降屈。四姓欲共治之,夏乃游逸,东诣京师。”所以《魏略》所谓徐庶“本单家子”,是说徐庶出身寒微,非高门大族。并非说徐庶本是姓单人家之子。
      ②刘腹:字元颖,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东汉末年名守。扬州刺史,历史上是病逝,并且死于此事之后。《三国演义》因为同年发生,所以魔改了史实,不能信。
      ③徐盛坐船,带一百刀斧手于水面追赶;丁奉骑马,带一百□□手于陆上追赶。所以射断的是徐盛船上的篷索。

  •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一些事想说明,所以作话就po前面了。
    本人对京剧是真·一窍不通,所以只能根据自己感觉走,完全没有亵渎京剧的意思!!!很多专业的东西我完全不懂,能查到的我都查了。
    本章很多都是我参考百度查出来的信息写的,也有一些我自己的吐槽,我就不一一标注释了,正文肯定是2000字有了。
    最后的注释不是我水字数,主要是我个人感觉标出来比较好,京剧《借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来的,所以很多地方与史实不符,所以我特意放了注释。本文也没V,大家愿意看就当科普,不愿意就略过,没什么大问题。 三国具体历史我也没研究,所以如果漏掉了什么,欢迎大家评论补充,我看到会加上。
    最后,我真的是一边看《借东风》的京剧电影一边写,听的也是迷迷糊糊的,有好多都听不懂,怀疑人生……
    最近真的好热,抱着电脑码字已经是很艰难的一件事了……
    我真不能保证日更……我会努力更的……大家见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