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你是我捡的 ...
-
我的老家山清(穷)水秀(恶),怎么一个清秀法呢?
第一,我家距离县城二十多公里,坐汽车两个小时才能进城,县城距离市里也是二十多公里,同样是两个小时。
第二,我的家乡很多出名的古人,不过都不是原籍的,他们都有个共同点——得罪了皇帝。
第三,蛇鼠遍布。小时候上学,沿着马路大概走十分钟,平均每天在路边邂逅四条蛇。有的死于车轮,有的死于捕蛇者。有众多保护动植物。
学校、家里的厕所,常有蛇皮。半夜,常有村民集齐家人驱走房梁、粮仓的蛇。
走在路上,经常听见有人喊,大家快来看啊。众人走过去一看,发声的人举起一条比他高、手臂粗的蛇。
有的人家搬进城里。一月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半年后,芳草萋萋,绿树成荫。一年后,劝君莫从门前过,原是蛇鼠安乐乡。
第四,早年间,腾讯的资料填写,根本没有我们这个城市。
第五,去同省的景区旅游,导游说,附近城市的可以打折,但是坚决不给我打折。
全镇远离高速,无一家现代化企业、工厂。
常有青年人出去务工,留下老人孩子在家。早些年,大城市的经济也很不景气,务工人员有时候连火车票都买不起,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留守村。
好在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家乡也算是出了一些有作为的人。比如一个包工头,虽然全家都已经在外定居,但常年给老家捐款,每逢天灾,都会捐大笔款项。
还有一户人家,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考的是北京的名校。这家人总是活在我的耳朵里,但我从未见过他们。
有一次回老家,村里变了个样,路灯照千家,大路条条阔。陈年的祠堂焕然一新,张灯结彩。与隔壁的“荒村”相比,显得成了半个城镇。因为修路和路灯的原因,村里的地皮都涨价了,隔壁村的人争相过来盖房。
从前村民们砍柴、小孩子嬉戏的小树林,已经变成了他家祖宅的后花园。那家祖宅本来只有四间房屋,是整个村子里最偏僻的人家,两面环山。因着光宗耀祖之故,主人家对祖宅进行了扩建。他的十几户左邻右舍,个个嫌弃那里偏僻,常年无人来往,久而久之,草木森森,于是全部卖给了他。
那地方常总有捡不完的地皮菜,我一时馋嘴,就过去走了一遭。我绕着围墙走了十几分钟,这才黯然而归。
里面的狼狗隔着墙吠了我一路。听村里人说,好几个村民在他家家料理喷泉、假山、花草。还有好几个保安住在里面守屋。而主人只是偶尔抽空回来看看。
正逢赶集之日,家门口络绎不绝,总有熟人过来跟我妈聊几句。而我因为很少回老家,那些人虽知道我的身份,我却不认识他们。
打了几次招呼,我就有点难为情了。我嘴巴有点笨,不知如何跟他们聊天。我妈恨铁不成钢地看着我一脸颓废的样子。
于是,我百无聊赖地躺到藤椅里看书。
这时候,来了一对七八十岁的老人,老婆婆就朝我妈妈喊:“笑笑啊,老汉儿口渴,过来讨杯水喝。”
我忙去端了两把椅子。
本着看看罗裳后看人的原则,我打量了一下他们。他们身上穿着最朴素的衣服,老婆婆一身大红大紫,戴着个斗笠防晒,手里拎着一袋红薯叶。老爷爷看着身体有点虚弱,瘦瘦的,走路颤颤巍巍。
我心想,又是哪户人家不管老人,老人行动这么不便,还得亲自去买菜。
老人坐下后,跟我妈妈聊天。
“这就是你闺女啊?”
我朝老婆婆笑了笑,“是啊,我一直住在x市,放假回来一趟。”
老婆婆道:“我那个孙女儿呢,也跟你女儿差不多大了。”
我妈:“那应该找男朋友了吧?”
“找了,是个外地的,哎!”
我心想,老人家思想真是传统啊,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观念呢。
妈妈说:“不管本地的外地的,人好就行。”
“人好不好,孙女儿自己说了算呗,我们七老八十了,哪里管得到他们。”
“那是,年轻人自己有眼光的,你们也不必为她操心。”
“那个小伙子,比我孙女大一岁,学计算机的,家里死穷死穷的。”
“家里穷点没关系,既然你孙女看上了,说明他人靠得住,上进,这年头,学计算机的老有前途了,等工作几年就不一样了。”
这时,老爷爷嗫嚅了一句什么,我妈转头问我,“月月,爷爷问你学什么专业。”可能因为我的专业比较生僻,我妈补充了一句,“她跟我说过很多次了,我总也记不住。”
我心想,我妈都记不住,更何况你们两个老人家呢?
于是,我十分礼貌地说道:“说了你们也不知道呀!”
他们三个见我这么说,也就没再搭理我,又聊起那个孙女儿来。
“我也不是嫌小伙子穷,反正我可以送房给他们,但就怕小伙子自己不上进啊,家里总共只有三套县城的房。”
什么什么?老婆婆你说你可以送房给孙女?你说县城三套房是死穷死穷的级别?
接下来,我整个人都不太好了,我竟然对大佬说——说了你们也不知道呀。
我妈送走老人家后,我战战兢兢地问道:“妈,难道村里的路是他俩修的吗?”
“那还用说!”
“怎么办怎么办?我刚才轻慢他们了。”
“你个猪头,不仅以貌取人,还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能怎么办?我只能告诉他们说你是我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