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9、群英荟萃 ...


  •   那飘忽的火焰猛的一动,着实把周修撰吓了一跳,这些天,这盆火里不知烧掉了多少写满了字的稿子,又聚集了多少不安、不满和敬畏。

      几天前的一个清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清晨,晨光还是那样懒洋洋的落在大地上,连鸟儿都没有多叫两声,朝中恰巧无事,早早的散了。当数位翰林学士悠闲的乘轿到达修撰《大兴通史》的英萃殿的时候,却发现大小官吏严整肃穆不似平时,随即便有人告知,魏王殿下来了,他一下朝就直奔英萃殿,在甘露阁里开始统揽所有的修撰工作。

      几位大人对视一眼,便去拜见。

      其实当初听说皇上派了魏王殿下来修撰史书,这几位大人和相关的官员都非常高兴。首先,不论魏王高贵的出身,他也算是个风流名士了,不仅饱读诗书,精通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还谙熟史书作法,由他来领导,至少不会出现瞎指挥的情况;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魏王性格好,他是出了名的潇洒不羁之人,对上对下,没有那种帝王家严苛的等级思想,如果你诗文写的好,被他欣赏了,他也乐意叫你一声老师,还特别热络,想想翰林院的人谁不喜欢尊师重道的人呢?所以黎宵在他们之间格外被拥戴;另外黎宵这个人对于艺术和文化,十分的宽容,他明白文学艺术甚至历史的书写和创作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精神上的自由,这些学者各自都有学术上的独到见解,也不愿被权势左右,如果是一贯严苛的太子修史的话,他们也只能唯唯诺诺,但是如果主持人是眼前的这位好脾气的魏王殿下,那他们就会拥有更多的学术自由。

      他们笑容可拘的进了殿,只见那位年仅十七岁的年轻王爷正冲他们微笑着颔首。然而还未站定,修撰大纲就被递在了他们面前,人手一份,整座甘露阁瞬间变得安静。

      “哗哗……”

      座上的黎宵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翻阅,然而还不及他们看完,也没有允许他们讨论,黎宵便开口了:“诸位大人各自负责的板块已经确定了,本王看《艺文志》的内容比其他内容少一半,那就请卫大人率麾下英杰把《艺文志》按人物排个细目,明天早上交上来,其他的大人的相关细目后天呈上。”

      这不是请求,而是命令。几位鬓发斑白的官员,第一次从这位年轻王爷那优美而疏懒的微笑中看到了帝王家的威严,他们终于意识到,对于这个曾经跟在他们身后请教问题的毛头小伙子,有什么东西,早已经变了。

      黎宵分派了任务,就请他们出门了。几位大人不仅带走了大纲,还带了一肚子气。搞什么!虽然是魏王主持修纂,但按照大兴王朝的修史惯例,魏王只是名誉上的领导者,他们几人才是领导翰林院一众修纂史书的灵魂人物。《大兴通史》这一耗时耗力的浩大工程之所以能得到圣上的批准,正是他们几位学者及老臣三番五次上书请求而来的。他们每个人都已经对如何修纂这套史书有比较成熟的想法了,但是彼此之间都互相不认同。他们本以为今天可以再次陈述一下自己的观点,看看谁能说服魏王拿最后的主意,不料他们一进来不仅连讨论的机会都没有,而且还直接看到了已经确定了的方案——魏王这个毛孩子自己写的。

      瞎胡闹!他们展开大纲,却都哑口无言,魏王的方案和他们都不太一样,但是,好像……竟是一个很完善、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的方案,甚至比他们本身深思熟虑得出来的还要好。既然在学术原则上是正确且完善的,那他们也就认同了。但是魏王接下来的话则让他们感觉很是荒唐。

      一两天就要把基本的目录排出来?魏王是开玩笑?!众所周知,通史这样的大工程,一是要全面,这要求广泛的搜罗材料;二是讲究信实,即公正并遵循历史的真实,这要求对材料进行反复的考辨。做到这两点无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是列个纲目,一两天的时间也是远远不够的。

      几位大人都从同僚的眼中看出了不满与嘲弄,但是君是君,臣是臣,他们只能听命于瞎指挥的黎宵。

      一天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当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青瓷茶杯里褐色的茶水染上一层淡粉色的时候,卫大人翻着手下翰林呈上的东西,皱起了眉头,这篇临时凑起来的细纲错漏百出,很多地方志上值得一提的文艺人物都没有写上去,还有好几个人的名字都写错了!就这么个东西,怎么能向魏王殿下交差!不过转念一想,下属们今日已经加班一个时辰了,让他们继续工作下去难免怨声载道。估计魏王也不可能察觉出这些错漏,那就暂且这样吧。

      翌日,甘露阁。

      年轻的魏王坐在椅子上,认真的翻看着《艺文志》的人物细纲,清晨的阳光落在他身上,使风度翩翩的他更加神采奕奕,一旁被赐座了的卫大人看着,也不由的赞叹魏王的神仙姿态。

      “卫大人,辛苦了。”魏王微笑着,带着他熟悉的那种热情和敬重,“很好。”

      这样就过关了?卫大人明知文稿写的并不好,不过既然魏王这样说了,他也乐见其成,之后再慢慢的修改和补齐吧。他赶紧起身行礼,道:“谢殿下称赞,臣……”

      正在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看见魏王拿起了所有的文稿,毫不迟疑的扔进了旁边的火盆里。

      看着宣纸“嘶嘶”被烧的焦黑,卫大人一张老脸“腾”的红了起来。

      “卫老,昨日闲来无事,本王便拟了一份细纲,请您指教。”

      卫大人接过太监小马子递过来的文件,发红的脸很快变得苍白,这竟然是一份完整的《艺文志》的细纲,比他刚才上交的那个狗屁不如的文件好上一百倍,不仅鲜有缺失错漏,连哪位记载有矛盾的作家需要到何地去考证需要几个人这样的细节都标注的一清二楚。这么完善的纲要,可见魏王殿下不仅学识渊博,还是有备而来。他不由的抬头去看黎宵,正巧对上了黎宵那幽深莫测而威严的眸子。卫大人不由的心头一震,满怀复杂的情绪,退出了甘露阁。

      有了卫大人的前车之鉴,其他几位大人加紧督促属下列出了基本令人满意的纲要,然而这些纲要无一例外的被魏王扔进了火盆里。那些加班加点工作的大小官员,一时间颇有怨声。这样紧张、急促的工作显然是与他们已然习惯了的从容淡然的士大夫生活的一种对抗。做学问怎么能如此急进,这魏王是来领导他们修史的,并没有权力来改变他们一贯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如此几天非人的生活,黎宵在他们心中已经与使前朝刑狱大盛剥人皮无数的酷吏林大棰划上等号了。但是魏王的纲目比他们的完善,而且仅凭一人之力,所以他们怨声的底气又不那么足。后来他们都不想亲眼看见自己亲手撰写的心血被冷血无情甚至有些变态的魏王丢进火盆里了,于是就派了整个翰林院里最老实巴交的修撰周兴交文件。

      魏王终于把目光从跳动的火焰移到了文稿上,他脸色阴沉的一页一页的翻着,周兴听着那声音,心也像被猫爪一下一下的挠着。

      魏王看完后,拿起了文稿。

      周兴的眼睛看着地面,但他几乎可以想象出文稿被魏王扔进火盆时在空中划过的那种弧度,这几天,他看的太多了。

      然而,静候了一会儿,他却并没有听到那熟悉的纸张燃烧的声音。他不由的抬起头,却见小马子已经把稿子递在了他面前。

      “周大人,这稿子非常好,感谢诸位这段时间的努力,编纂工作可以正式开始了。”

      周兴出来之后,这一条鼓舞人心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之后魏王赐宴,整个英萃殿霎时间一片欢腾。

      “诸位大人,本王近日颇多无礼,还请多多担待。”黎宵在清平亭与几位学士把盏言欢。

      好大的一个马后炮,几位学士内心一阵叹息,但是迫于黎宵皇子身份,这几日累的够呛的他们也只能回道:“臣等惶恐。”

      “修史,不可急不可燥,然一旦完工,则大裨益于天下苍生,”黎宵呷了一口酒,笑道,“依本王来看,可是一项宜早不宜迟的大事业呀,诸位认同吗?”

      几位学士对视了一眼,均讪讪的附和。

      然而气氛正在悄悄的改变,虽然自英萃殿的这场宴会之后,黎宵没有再如此严苛的鞭策过众人,甚至可以说是放手不管了,但是因为黎宵一日在这里,一日自己这么高效的工作,这些手底下的官员就一日不敢懈怠。日复一日,竟然成了习惯。繁重的工作对于这些一向习惯于从容和自由的半文人半官吏的人来说,明显是一种带有痛苦和强迫意味的自我革新,但是当他们发现修史的成果比自己预想更快的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又不由的感到欣喜和骄傲,尤其是那几位位高名重的学士,他们本年事已高,这种再度萌发的激情让他们仿佛重新经历了一次青春。只不过他们现在刚刚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并没有意识到。而这次王朝通史的修撰,则成了日后大兴王朝吏治改革的起点,这正是黎宵试图整顿大兴王朝慵懒士风的一次牛刀小试。当时的他,坐在小小的英萃殿的清平亭里,眼神却仿佛已划过了京城的万里长空。

      “失恋,真的对一个人影响这么大吗?”

      裘保站在清平亭边的假山旁,看着不苟言笑的黎宵出神。这几日殿下恍然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工作狂,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史书的修撰上,并且性情大变,之前那种标志性的神采飞扬的笑容也消失了,面对不满意的文稿眼里的那种凌厉之气常常把那个被迫送稿的周大人吓得直哆嗦。一点时间、一点温柔也不曾挤出来,王爷这样,是在逃避对那个人的想念吗?

      “王爷没有在逃避。”

      旁边一个突然冒出的声音,让裘保整张忧心忡忡的脸都焕发了神采。

      “玉映!”

      裘保惊喜的回头,只见他日思夜想的玉映竟然出现在身边,虽然贴上了一张人皮*面具,伪装成了个太监,但那眼睛里再熟悉不过的美丽神采已经带给他极大的安慰了。

      “只是被宁小姐拒绝的那种挫败感,激发了他一直完美隐藏着的政治野心。”玉映笑道。

      野心吗?裘保沉吟着,是啊,王爷本来就是一个对自己很狠甚至有些残忍的人,只有强烈的企图心才能让自己对自己下得去狠手,只是幼年的一些经历让王爷用玩世不恭的笑容把一切都悄悄的掩藏了。

      “现在的王爷,增添了一种成熟和果敢,更迷人了不是?”

      裘保抬头,只见玉映正一脸欣赏的注视着黎宵,眼神里好像多了什么意味,他不由的醋意上头,狠狠地捏了捏玉映的手。玉映吃痛,立刻反手一拧,这下轮着裘保“嗷嗷”叫了。

      谁知他们这样亲昵的举动,却惊着旁边的一位大人了。这位大人约摸四十年纪,白面龇须,五官端正,可以看出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一位英俊的士子。不过如今因酒气而发红的脸上竟显出了十足的颓唐。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宁梓的父亲宁之问。他是翰林院的孔目,曾想高攀季丞相而将自己的两个女儿一前一后的嫁入季家做妾,结果两个女儿都没有得到季家的承认,反而死于非命;他也没有像想象的那样高升,而是依然坐在翰林院孔目的冷板凳上,还因为过于趋炎附势的嘴脸而遭到了一众清高的同僚们无形的排挤。在这次意义重大的修史工作中,他自然也被有意无意的排除了。但是,上面突然有人专门发了话,让他参加,人物不祥,但是,或许就是季丞相。尽管宁之问上头有人,但是依然没有人前去巴结。今日魏王设宴,他宴中出席小解,因为醉意上头,忘记了路,却找不到一个问路人,然后误打误撞的走到了这里,竟然看见魏王殿下的那个英俊非凡的侍卫与一个小太监拉拉扯扯,动作十分暧昧,他不由的老脸一红,就要回避。

      裘保和玉映见是宁孔目,便都下意识看向黎宵,果然,黎宵正端着酒杯,不动声色的打量着宁孔目。黎宵身边的几位翰林,混了一辈子官场,都是察言观色的好手,因此也都顺着黎宵的目光看向宁孔目。

      醉意朦胧的宁孔目一抬眼,发现几位位高权重的大人物都看着自己,潮红的脸上顿时显出一种显而易见的惶恐和不安。他冲黎宵等人行了个礼,便匆匆的离开了,颇有些落荒而逃的意味。

      众人面无表情,继续喝着酒,仿佛刚刚根本没有一位低等官员匆匆而来又匆匆逃离一般。

      玉映这之后便悄悄的离开了,她专程乔装来英萃殿是为了向黎宵报告上次南山刺杀案和云轲之死事件,真相已经浮出水面,而她所需要的,是黎宵的下一步指示。他们并没有交谈,但是凭着多年的默契,他们仅仅通过远距离的眼神交流就能够明白对方的意思,甚至在连玉映旁边的裘保都没有注意到的时候,玉映就已经完成了汇报并获得了指示。领到任务后,她就离开了,丝毫没有留恋旁边裘保依依不舍的目光。

      但是,不论他们多么默契,有的信息是无法靠眼神传递的,比如刚刚她试图告诉黎宵一些除了任务之外的私事--宁小姐已经答应了鲁王的邀请,明日端午一起去京郊的丰华河畔看赛龙舟。这个信息不太好传递,果然,黎宵给了她一个不明所以的眼神。罢了,她也本不打算把这件事告诉黎宵,刚刚被裘保灌了一肚子迷魂汤现在正充满希望的他,还是不要知道为妙。明天再见,一定会更刺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