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三 ...
-
重罪犯人探视室。
高处的天窗落下冷白的光。明明是夏初,此间却幽寒如古井。一面特制的防弹玻璃墙,隔开了探访者与被访者,也隔住了声音,只能通过室内安装的通话器交谈。
坐在外间的苏幕遮,白衣白裤一尘不染,神色倦淡,似笑非笑:“哥哥,你呆在这里一定很无聊吧。以前你喜欢看书,今天我给你带来了一本书。”
说着,他扬了扬手中的书本,露出封面上“社会心理学”几个字。
“这本书比较有趣,无聊的时候可供消遣,”苏幕遮微笑着翻开书页,“我来念一段吧,关于心理学上所谓的‘责任分散效应’。”
身着囚衣的谢言,垂首坐在墙角,不发一语,像是断了线的木偶。
空气里,只有苏幕遮优雅的声音静静回响:
“1964年3月13日夜,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回家路上遇刺。当她喊叫‘救命’时,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窗户,凶手吓跑了。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她又叫喊时,附近住户又开了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心理学家对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别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
啪的一声合上书本,苏幕遮淡淡道:“真是个有趣的故事。人总是习惯把责任推诿于他人,而不愿自己承担。这种自私的惰性,是‘七宗罪’中最易犯的一种。”
谢言还是一动不动。
苏幕遮并不介意对方的沉默,微笑道:“哥哥,你还记得昨天是什么日子吗?恰好是你那件案子发生三周年的纪念日呢。时间过得真快,三年前的你和我,都想不到今天的你我会是这样。但时间又过得太慢,我等了三年,终于等到今天。很快,这场游戏就可以有个了结。”
谢言陡然抬起头,声音有些沙哑:“你要做什么?”
“我要做什么,与你无关。”苏幕遮收了笑意,平静道。
仿佛预感到了什么,谢言有些激动:“小默,你别做傻事!”
“傻事?哥哥,我比你聪明多了。三年前做了傻事的人,应该是你吧。”
谢言走近苏幕遮,扶着玻璃墙,神色惊慌:“不,小默你听我说……”
“你既然在三年前就决定从此不认我这个弟弟,我要做什么,何必干涉?我之所以有今天,全都是拜你所赐。谢谢你,我亲爱的、自以为是的哥哥。”苏幕遮淡漠一笑,不顾谢言的叫喊,起身离去,走到门前时却忽然驻足,但没有回头,“对了,忘了告诉你,四个小时前,你以前的一个‘朋友’说我像你。真是可笑啊。”
说完,再不停留。
谢言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只觉脑中一片空白,茫然如雪……从小安静懂事的弟弟,什么时候变得这样陌生了……一切,都是从自己进入N大时开始的吧……渐渐,回忆浮现……
谢氏兄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遇难,那时,他们都还很小。此后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身体不好,家里清贫。谢言很早就承担起一家之主的重担。
他从小就喜欢化学,终于凭借刻苦学习,在十六岁时如愿以偿升入N大。由于他出身贫寒且习惯沉默,一些同学经常嘲讽捉弄他。这曾一度令他十分痛苦。幸运的是,他在这时认识了吴纯。
吴纯是同学中公认的好人,善良热心,人缘很好。吴纯主动向他表示友好,并努力帮助他。他们是同学,且都是从小就对化学感兴趣,兴趣相投,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但谢默还是没有把自己所有的苦恼都告诉吴纯,因为他知道吴纯家境很好,父亲是警界高官。而他的痛苦是只有穷人才有的痛苦——谢默很快也会高考,而家里的钱只能勉强供养一个大学生。因此,谢言一直怀疑自己选择读大学是个错误。如果他放弃念大学的机会,开始专职打工赚钱,弟弟以后就不会这么艰难。
不久后,他发现吴纯也在为不能继续念书而苦恼,因为吴纯的父亲断绝了吴纯的学费和生活费来源——其父十分专制,一直反对儿子学化学,希望他按照自己设计的人生路线发展。
吴纯为此十分苦恼,谢言想安慰他又拙于言辞。谢言还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吴纯常做噩梦,而且怕见血,怕见动物尸体。一次,宿舍里打死了一只老鼠。吴纯见了走廊上的死老鼠,吓得不轻。
谢言小心翼翼地提起这些事时,吴纯总是避而不谈。这使谢言渐渐察觉到,吴纯并不像他表面上那么开朗无忧。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两人的友情,毕竟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愿提起的往事……
“063,探视时间已过,你该回牢房了。”墙上的扩音器中传出狱警的声音。
谢言从回忆中清醒过来。此时,他已不叫谢言,而是监狱中一个冰冷的编号。谢默也已不叫谢默,而叫苏幕遮。
他静静走出探视室。脚镣发出的钝重金属声,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他,早已回不去了。
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三日后。
上午的一二节课是马哲,三四节没课。下课后,唐多令喝着奶茶,慢悠悠往宿舍走。
除去考前的紧张复习时间,中文系的功课向来比较轻松,主要是自己看书。刚才上马哲时,一向不是好学生的她翻了几页《庄子》作为消遣。其中一句话她仍记得——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但世上明明有这么多人怕死,甚至为了自己活命能剥夺别人生存的权利。
可惜,再怎么怕死,人类的死亡率也是100%。殊途同归。
转过一个路口,看着眼前景象,她放慢了脚步。女生宿舍区外,停着好几辆警车,拉着警戒线。警察进进出出,大群学生围观。如此兴师动众,大概是发生了命案。
唐多令走入人群中,四周的议论声响成一锅粥。唐多令听到两个女生的对话如下——
“发生了什么事?”
“法语系大四的三个女生,一夜之间全死了。”
“三个人一起死了?”
“是啊,还是同一间寝室的。”
“天啦,一间寝室一共才四个人,就死了三个……难道,是另外一个女生杀的?马加爵第二啊!”
“那个女生是不是凶手我就不知道了。但我听说,今天早上她发现同寝室的三个人都死了,被吓得几乎精神失常,不停嚷嚷‘鬼啊’、‘救命啊’之类的话。”
“是不是故意装出来的?”
“谁知道呢?我是刚听一个师姐说的,她就住在这栋死人的宿舍楼里,也被吓得不轻,这几天大概都不敢住在这栋宿舍了。”
……
唐多令一边悠闲地喝奶茶,一边听周围众说纷纭。大致情况的版本都差不多,具体情况则谁都说不清。
忽有人扬声道:“快看,有人被抓了!”
人群中顿时安静下来,众人寻声望去,只见两名警察带着一个女生上了警车。那女生长发披散,睡衣外随意裹了件外套,面色苍白,神情呆滞。但唐多令还是一眼认出了她,肖雅。
这下子,可真是全校出名了。唐多令淡漠地想。
警车离去后,议论声再起。除了悲哀和恐惧,更多的是好奇和激动。枯燥乏味的象牙塔生活中,这无疑是一笔不缺少市场的谈资。学校里自杀一个人都会传得越来越离谱,更何况这种一下子死了三个人的命案。至于同情心,也不是没有,但十分廉价。
唐多令兴味索然地退出人群,正要离开,却发现了站在不远处的一个旁观者。她走过去轻轻拍了拍那人的肩:“沈同学好。”
沈夜转身看见她,略一颔首。
“沈同学要去哪里?”
“图书馆。”
“真巧,我也要去图书馆,正好同路。”
其实唐多令想回宿舍,但看着眼前之人,还是改变了计划。至于为什么决定插手这件事,她自己也不太明白。大概,是闲得太无聊了?她自嘲地想。
前往图书馆的林荫道上,两人一边走,一边闲聊。
唐多令把空了的奶茶杯扔进垃圾箱,忽然问:“你说,凶手会不会后悔呢?”
沈夜微微一笑:“若他认为这么做是错的,就会后悔吧。”
“如果他自认为是对的,就不会后悔?”
“绝大部分凶杀案都是凶手一时冲动所为,并未经过深思熟虑。冲动过去后,他们很快就会后悔,因为他们发现,杀人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不杀人的代价。但若是完全冷静的凶手,早已考虑清楚了可能的种种后果,仍如此选择,那么,对他而言,不杀人的代价肯定比杀人的代价还高得多。他本身不觉得这个选择是错误的,也就不会后悔了。”
唐多令似乎很感兴趣:“会有这样的情况?”
“我只是假设。到底会不会有,就不知道了。”
路旁的悬铃木高大茂盛。风中叶片翻涌,响如潮水。有几个学生迎面走过,不知在说什么,笑得十分开心。好一段悠闲美好的辰光。虽然刚有三名女生被杀,但一切都和往常没有区别。
一座综合性大学,上万名学生和许多工作人员,遵循着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矩,在此井然有序地生活着,组成了一座巨大的自行运转的机器。每个人只是这座机器的一个微小部件。人太多了,自然命如蝼蚁,尤其是没有足够背景的人。高校的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大多数学生和老师,已对此麻木。足够麻木的人,才是合格的社会零件,不是么?
唐多令抬头看着叶片间闪烁的阳光,忽然想起顾城的那句诗: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生如蚁”倒是真的,但“美如神”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恐怕更像讽刺吧?
“沈同学对三位学姐的遇害有什么想法么?”
“其实,也不一定是遇害吧。”
“哦?不是遇害,难道是三个人集体自杀?”
“不无可能。”
“沈同学知道什么情况?”
沈夜犹豫道:“为死者讳……这些话就不好说了……”
演技真不错呢。唐多令这样想着,配合道:“虽说如此,但如果你知道有价值的线索的话,也许能帮助警方早日破案。”
沈夜这才道:“两天前,三位学姐向我透露了一件事——她们寝室的四个人,曾在三年前目击了一场谋杀。”
“三年前……难道是明湖边上,一女生夜里被人捅了十几刀的事?”
“对,应该就是。当时,她们本可以上前阻止凶手犯罪,但她们为了自身安全,选择了明哲保身。”沈夜淡淡道。
“她们对此有负罪感,所以自杀?”
“也许还因为恐惧。几天前,传闻明湖边上闹鬼,她们对此很害怕,情绪不太稳定。这一点,应该有不少人能作证。”
唐多令若有所思道:“若真是自杀,能找到三个人的遗书的话,就更完美了。但自杀案的话,就不好玩了,除非是伪装成他杀的、有技术含量的自杀。如果这是一本推理小说,让我想想,凶手有可能是怎么作案的——
“首先,根据一切看似无稽之谈的线索都和案情有关的原则,前几天湖边闹鬼的事,十有八九是凶手所为,目的是让死者感到恐惧。仅是这一项的话也许还不够,还可以用其他很多办法装神弄鬼。比如,放一些三年前遇害女生的相关新闻报纸在死者周围,用塔罗牌占卜之类的……我只是打个比方,不是针对你,沈同学。
“原本就心虚的三位死者,对自己被怨魂缠上了这一点深信不疑。凶手一定深受死者信赖。三位死者都是塔罗牌社团的成员,对占卜啊算命啊之类的都比较迷信,要获取她们的信赖其实不难。然后,为了伪装成自杀,凶手就要想办法弄到遗书。由于死者怕怨魂索命,凶手可以告诉她们‘写下忏悔书,交给我帮你们烧掉,也许可以化解亡灵怨恨’之类的话。当然,凶手不会真的烧掉‘忏悔书’。
“再然后,凶手会用种种方式分别向三位死者暗示:这样做也不能完全赎罪,你们三个人中必然有一人会被怨魂索命。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死了,怨魂化解了仇恨,就会离开。至于具体的暗示手段么,吴学长是学化学的吧,他一定知道怎么制造鬼火,怎么在水上浮现文字,怎么让沾了清水的纸片变成血红……诸如此类。如果精心设计布局,加上巧妙的心理诱导,不难让死者信以为真。
“于是,三位死者都希望另两个人中有人死掉,自己就能逃过一劫。同时,她们并不知道另两人也知道这个‘情报’。恰好,她们都有各自的仇人——徐萍恨白雪,白雪恨黄怡,黄怡恨徐萍,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循环。她们本来就对各自的仇人恨之入骨,再加上出了这件威胁到自己的事,终于决定牺牲一个‘替罪羔羊’。
“至于凶手是怎么让这三个人同时除掉仇人的,可以大致推测,肖雅学姐在今天早上才突然发现同寝室的三个人死了,所以应该是毒杀。如果不是服下就立刻发作的毒物,三人投毒的时间只要大概相似就行了。而如果死者有各自的固定习惯,就更容易有机可趁。比如,如果某人有每晚入睡前喝牛奶的习惯,那么,想杀她的人可以在这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抹一点毒药在专门盛牛奶的杯子上。所以,凶手只需分别暗示三位死者应该在这个夜里献出‘祭品’。
“当然,其中还有许多细节上的问题需要解决,我就不啰嗦了。若真的如此,这三个原来关系不错的女生最后反目成仇,不仅有自身的原因,还可能有凶手长期的经营诱导。如此说来,凶手的心理诱导极为高明,如果不学心理学专业,那N大心理学系真是错失人才。”唐多令漫不经心地微笑,“偶尔发挥想象力,算是不错的益智游戏吧。希望沈同学不要介意。”
沈夜停下脚步,直视唐多令:“也许是我多心了。但我似乎觉得唐同学编出这么一个精彩的故事,是在针对我。难道唐同学找到了我是凶手的证据?”
若是普通人,被拆穿后很难不流露慌乱神色。但自始自终,沈夜十分平静。
真是非常有潜力呢,难怪苏幕遮会找她。这样想着,唐多令不以为意地笑笑:
“沈同学岂会是凶手?即使事情真如我所言,凶手也是三位死者自己。没有人明确叫她们去杀人,是她们自己选择为保存自己而除掉对方,主要动因还是自身的仇恨。上帝欲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她们因仇恨导致的疯狂,注定了自身的灭亡,与人无尤。
“更重要的是,谁会像我这样无所事事、想入非非?一般人看到她们同一个晚上中毒身亡,还留下了遗书,又有足够的自杀理由,推导出自杀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即使怀疑,也只会怀疑有下毒机会的人,调查出入那栋宿舍的人员登记记录。沈同学既然会用塔罗牌占卜,大概已隐约预知了这件事,为避免惹祸上身,一定很久都没进过那栋宿舍了吧?说不定,沈同学还准备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沈夜眸光微动,但也只是微笑:“唐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
“沈同学过奖了,”唐多令转移话题,“不说这些杀人啊犯罪啊之类,说点温馨浪漫的话题吧。”
沈夜略觉诧异:“温馨浪漫?”
“比如,说说你和吴学长是怎么认识的吧。你们这对金童玉女很令人羡慕啊。”
沈夜对唐多令已打起了十二分警惕,但听她如此恭维,不好直接拒绝:“唐同学太夸张了。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我和他,是在刚开学时的新生文艺汇演中认识的。我当时负责一些幕后工作,恰好吴学长也来帮忙,就这样认识了。”
“真有缘分啊。不过,新生文艺汇演都由大一新生自己一手操办,吴学长怎么也去帮忙?”
“他是苏同学的朋友,当时苏同学请他过来帮忙。”
“原来如此。”至此,唐多令已确定,沈夜与吴纯的相识并非巧合,而是苏幕遮有意为之。若无特殊的理由,苏幕遮向来独来独往,不关心任何集体活动。当然,塔罗牌社团除外——这也是当初唐多令察觉出异样的端倪。
不知不觉,图书馆到了。
沈夜知道多说多错,而洞悉一切的唐多令太过危险。此时,她终于有了告辞的机会:“我要去图书馆的管理办公室拿点东西,再见了。”正要离开,却被唐多令叫住。
“沈同学,还有一件事情我想与你商量。”
沈夜停下:“什么事?”
“若我猜得没错,很快苏同学会与你联系,把你和吴学长聚到一个人很少的地方,然后他会告诉你们一件事情。当苏同学联系你时,希望你能转告我。”
沈夜的神情静如止水:“就算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抱歉说句不客气的话,我为什么要告诉唐同学你?”
“你的确有不信任我的理由,但你又为何一定要信任苏同学?聪敏如你,难道没有想过,与整件事情毫无关联的他,为何会帮你?他提供给你的许多珍贵信息,又是来自何处?”
“唐同学也要挑拨离间?”
“你若不愿转告我,也无妨,其实这件事我本就不该插手。但希望你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唐多令神色淡漠,“毕竟,你现在已经不是仅仅在为自己选择,也为吴学长。”
沉默半晌,沈夜的脸上浮起淡淡笑容,笑意里满是悲哀:“其实你早已知道了吧,三年前被杀死的女生,是我曾经的笔友,是我最信赖最感谢的大姐姐。”
唐多令沉默。因为此时什么言语都是无用,更何况,理智如沈夜者,根本不要任何言语安慰。
沈夜努力调整情绪,很快就平静下来,终于下定决心。她拿出手机,在短信收件箱中,打开一条昨日收到的短信,然后递给唐多令。
唐多令低头一看,只见短信内容是:
明天上午十点半,请沈同学与吴学长准时到图书馆八楼。我有重要的事情需要说明,作为整个事件的圆满谢幕。谢谢。——苏幕遮
再一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此时,已十点二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