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十三 ...

  •   “不行。”曾静昭背对段镝之,手扶栏杆站着。天气闷热,乌云正在聚集。“除了诱他谋逆,一点别的办法都没有吗?”

      段镝之站在她身后两步之外,这阁子上除了她们俩别无他人。段镝之抱着手臂,语调平静地说道:“别无他法。若不是他自己有罪,我们如何处置得了他?”曾静昭叹一口气,“真有人那么说?”

      段镝之皱了皱眉头,“假如没有,莫不是我诚心造一个出来害他?”

      曾静昭发觉话没有说对,不能往前接着说了否则越发不可控。“也罢。。。再等等看吧。。。我先在朝廷上讨论如何修改。假如能够控制便罢了,不能控制再说。”段镝之的眼神锐利,仿佛想看见了猎物的鹰。曾静昭对此却毫无察觉。她面对这皇宫站着,仿佛看见了整个天下。回想着自己做这一切的初衷,不由得又捏紧了栏杆。

      她叹口气,转身换了笑容,看见段镝之也笑着,“不要紧的。我们能处理。过来。”段镝之霎时变了一只听话的狗,摇着尾巴走过去。曾静昭搂着她的脖子,脑袋埋在她颈窝,“想你了。”“嗯?”“嗯。”“德昭知道这件事吗?”“他不知道。我没让人告诉他。”段镝之叹口气,“好吧。”“正说呢,他那些个教习师傅我都不太满意,你有空还是去看看。”“都是禁军校尉,怎么不满意了?”“说不上来,总觉得粗手粗脚的。总之跟你学最好,德昭也喜欢你啊。”两人对视一笑,一阵风起,雨点落了下来。

      此番过后,曾静昭在朝廷上表达了对江陵王自作主张的修改的宽容,并且要求讨论、在修改最后推行。为了拖延时间,她还让文官们讨论出个逐步推行的详细计划来,免得一竿子捅到底又不合各个地方的情况。那些被她亲手提拔的官员们抱着极其热忱的报国之心,整日讨论不休。唯有梁烈心知肚明,无奈摇头。他清楚曾静昭无非是在以拖待变,观察形势再决定是否下手。他放弃对皇帝的劝诫,希望平稳过渡这几年,等到新天子登基,还有机会把他塑造成仁义之君。

      在他心里曾静昭断然不是仁义的。她在做危险的事情。而段镝之更是最危险的那个人。非谓对他自身有危险,而是对于天下苍生有危险。

      段镝之没有得到皇帝的授意,观察形势,觉得不可与其争锋,便加派人手去重新监视曾云昭。因为江陵王府上几乎没法收买什么人,段镝之只能想办法往里塞人。曾云昭喜欢收留落难的江湖人士,有时也为他们庇护官司,用钱财打点了仇家。将养起来,好酒好菜,治疗伤患,好了想走便走,不想走留在府上做个门客也可。日渐他仁义的名声也养起来了,手下的鸡鸣狗盗之徒也多起来了。段镝之不费力气就得到了府上门客的名单,她看了看,也佩服这个曾云昭:他养了真的侠士,也养了真的小人,但无论侠士还是小人都对他忠心耿耿。一个也手买不到。

      越是如此,就越是可恨!

      久经此道,不日校事府就派了两个婢女进去。又过一个月,探听得府上诸般人等的作息,这才渐渐派了人去做梁上君子,偷听偷看。又遣人去结交他府上门客,看看能不能挖走一两个到别处去。这样的事向来交给名叫安知瞬的镇抚使。这日安知瞬在府上汇报,段镝之问:“挖得如何?”“直到臣离开襄阳时,已走了两个。第三个此时想必也走了。”“三个就差不多了。再多了起疑。”“下官以为,再走两个也可。就是不知大人要活的死的?”“如果再走,便得是死的。你还能做?”“恰有些门路。”段镝之轻笑一声,“也罢。去吧。也只有你了。”“谢大人。”“需要什么就说,难得回来一次。”未及安知瞬开口,段镝之如灵光乍现一般,“对了,你可以找艳桃,找五毒教,再寻这个人。”说着便提笔修书。又将计划内容对安知瞬说了一遍,旋即叫人将书信快马送去。

      安知瞬得令立刻走了。她一人坐在府上,闷热的夏日黄昏。不知为何今年的夏天异常的热,雨水也非常多。好像是一个气力十足激烈的夏天。她得做准备,想做好所有得准备,等到时机一到,随时下手。这么多年来,她仿佛已经养成了某种模式,总爱先下手为强。心情仿佛吸血鬼一般,已经迫不急待。威胁这对姐弟皇位的人,不论有罪无罪,都得死。只要死了,任是青史留名,也无力回天。

      曾静昭以为事情可以挽回,段镝之做着釜底抽薪斩草除根的打算,出于预料的是,随着盛夏末尾政策修订完成之后的推行,天下反倒传颂起江陵王的德行来了。像瘟疫一样,远在她从朝堂上听到这些说法之前,她就从段镝之嘴里听见了这消息—是夜大雨倾盆,段镝之从府上入宫来,走得匆忙,一身雨水,遍体冰凉。曾静昭上且来不及埋怨她不打伞,就看见她一张愠怒的脸。按下不问,先让兰芷去给她拿衣服,再去沐浴。直到这家伙洗完出来,她退去左右,两人照旧开始妇妇夜话。她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自知若是无事,哪会和自己板着一张面孔。段镝之用一种忧虑又冰冷的眼神看着她、这眼神让她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今日我收到各地奏报,大半个天下州县都在传颂曾云昭的德性,说他是如何仁义,是上天派来救民于恶政酷吏的。”曾静昭惊讶的说不出话,眉头皱到了一块,“有小儿歌谣,也有人肆无忌惮的谈论他的好,甚至于有士子写的诗歌文章。”段镝之今晚什么也没带,显然是不打算把公文报告带给她看、免得她看了生气了。

      曾静昭深吸一口气,闭上了眼睛。段镝之伸过手来与她交握,用拇指婆娑着她的皮肤,动作虽然安抚,说出来的话依旧严酷:“还要留着他吗?”曾静昭没说话,闭着眼沉默思考了一阵,道:“就算现在杀他,名声不也依旧在吗?不过徒叫人惹我罢了。”“可是,”“就算他真的谋反了,刺王杀驾,证据确凿抵赖不得,开刀斩了,也于德昭不利;他若举兵,万一有宗室州府闻风而动,又怎么办?”她睁开眼,眼神十分锐利的看着段镝之,那种锐利背后有一种让段镝之心疼的幽怨,“就凭校事府,那个时候能抵挡的住吗?”

      段镝之没说话,空气里是艰难干涩的沉默。假如真的闻风而动了,杀几个人怎么可能阻止?她想说曾静昭过度估计了,可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在过度反应呢?

      “算了,你盯着他就好了。我不相信他真的会谋反。云昭的性子我知道。只要平平安安等德昭登基,再过个几年,他再仁义也无用了。”

      段镝之:“好。”好象一尊石像。

      她固然应了好。却没有打算就此罢休。她一边继续派人严密监视他,一边积极联络人手,准备在必要的时候对其下手。她一度想要离开京城到襄阳去坐镇指挥,却又不能暴露自己的目的,惹是生非。她每天都在思考,曾静昭说得在理,杀一个处在盛名之下的人只能把他捧上神坛,□□消灭对德昭的继位没有多少好处。但她就是不能忍。只要曾云昭有一点点不臣之念,她就非消灭他不可。似乎她这人存在的价值就是蛮不讲理的维护静昭姐弟的利益。她让襄阳的安知瞬以最高机密的形式对曾云昭的一切一举一动施行一日一报。蛛丝马迹概不放过。安知瞬现在在王府上安插了一个帮厨三个侍女一个马夫,分别盯着厨房、王爷、王妃、世子和门客。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刻把轻功一流的小子们派进去趴房梁。

      日影飞去,秋天的曾云昭总觉得自家王府不大安全,总有使人芒刺在背的目光。他知道如今天下之势已经将他架到了火上,由不得他乐意不乐意了。狴犴校事府派人来监视他也是迟早的事,恍然间王府上下谁都可能是别人的眼线。他韬光养晦这么多年,现如今更是一句话也不能说了。谁也不能说,就是至亲好友,也不能叫他们知道。即便他现如今十分需要找一个人来商量,普天之下却并无此人。范长史固好,但自己不能把这个念头告诉他。想到这里,在书房里踱步犹如困兽的曾云昭紧紧捏着手中的笔,

      可惜我生不逢时!若还有一兵一卒,何至今日!那朝堂之上必不是无道妇人和黄发小儿!

      如今他手里无非一群江湖门客,就算一发杀到皇宫去,就算能杀了段镝之那条走狗,也是名不正言不顺。费尽心机造了时势,犹如大风起,自己却没有乘风破浪的船—他既不敢联系手握军权的地方太守们起兵,更不敢联络残余的不成器的宗室。此时正值盛名,再不出手,延宕下去,于己不利。他觉得自己像一只在黑暗的森林里徘徊的野兽,为了咬死另一只野兽,浑身毛发竖立,小心翼翼的寻找对方的踪迹。而对方也一样,两只野兽都在徘徊等待,等待对方先露出破绽。他知道对方远比自己牙尖嘴利,凶悍残暴,一旦自己失策,就只有身败名裂的下场。

      门客之中,心腹有两个人,一个名叫段景,另一个唤作胡枫。前者轻功高手,善使暗器;后者使一柄玄铁重剑,力道之大,有时用剑身砸死人也可。段景曾犯偷盗之罪,又背反同伴,被众人追杀,重伤逃到他府上来才得庇护。胡枫好打抱不平,自然惹了一屁股的仇家,也是逃到了江陵国境内,正被追杀的走投无路,得曾云昭救下。这两个人自从得救以来对曾云昭惟命是从。他想了数日,觉得只有这二人可信。遂命人去把段景找来,派他将自己方才写好的信和打点的普通礼物转交挚友江夏太守程肃,邀请对方中秋佳节时来府上赴宴。

      他叮嘱段景,速去速回,不容有失。从江陵国到江夏路程不远,中秋节前自然是可以回来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