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二章 ...

  •   尔骁国都风碧城素以景色优美而著称,城南有湖,略呈狭长状,因湖水如碧玉之色,名为碧湖。自东向西,碧湖沿岸的数里长堤上栽种了不同花木,春夏秋冬四景连绵交替,便是风碧最出名的景处。前人在皇宫之中特意造了一座高阁,名为四季景阁,阁高达五层,站在阁中,整个风碧尽在脚下,碧湖四季之景一览无遗。

      但这四季景阁却并非人人可入,仅皇族之人可以登阁观景。

      尔骁本是南荒数个部落的统称,早数百年时便连国都称不上。后来某位部落族长一统几大部落,才立国尔骁,定风碧为国都。延续部落时的旧例,便是国主也仅一名正妻,一名侧室。分别称为皇后与夫人。婉后育有一子,便是皇长子萧晚楼,齐夫人则得了一子一女,为龙凤胎,先诞生的是二皇子萧亦阁,而凰翔公主萧玉宫则要晚萧亦阁三刻出生。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皇子公主,故而不免显得皇室血脉薄弱。

      这一日萧玉宫临窗而立,眺目碧湖美景,此时虽然千里之外的沂睦国都阳羡已是一片枫红秋霜,但在这南方的风碧,所呈现的却仍然是夏季之色,视线中尽是浓郁苍翠的林木。

      午后仍然是有些闷热的,但在四季景阁之上,却因为清风满楼,很是凉爽舒畅。便连萧玉宫也不由感慨道:“幸好还有这里可以乘凉。”

      萧玉宫身后,萧亦阁正席地而坐,半倚在软垫之上,手中拿着一本奏折专心浏览。兄妹二人本就生的一模一样的美丽容颜,因为尚且年少,这时便连身形嗓音也相差无几,唯一的不同,仅只是萧亦阁因常年病体而显得面色苍白,不似萧玉宫肤色润泽健康。

      萧玉宫话语出口,却半晌不闻萧亦阁接话,忍不住有些气馁。转过身看见萧亦阁专心致志,面上并无什么表情,只是微微拧起的眉头让萧玉宫察觉他此时的心情不快。

      索性走到萧亦阁身边坐下,抽过奏折,道:“又是什么事让你这样心烦?”

      快速将奏折扫视一遍,也不由皱起眉头。

      道:“当初便不该放任,如今可好!”

      这一份奏折所上报之事,乃是尔骁最南处燕州边境外几个游散蛮族蠢蠢欲动,虽然尚未危及尔骁根本,但蛮族时时扰乱边境安宁,烧杀掠夺,见官兵来了则立即退走藏匿于南荒云泽之中,着实令当地百姓深受其苦。

      燕州乃是尔骁国主萧何行之弟燕王萧何思的封地,因而燕王上奏,请求准许其在燕州境内扩充军力,以御蛮族,必要时大军出动深入南荒云泽,力图将蛮族彻底歼灭,以绝后患。

      这一篇奏折洋洋洒洒数千字,其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真可谓堪称忠良典范。

      只是……

      “说的倒是冠冕堂皇!”萧玉宫不屑的将奏折往矮桌一丢。

      萧何行与萧何思这兄弟两人性格截然相反,一者优柔寡断,一者争强好胜。当年夺位之战,以萧何思之能本该胜出,奈何他其时年轻气盛,行事过于急功近利,加之时运不济,最后功亏一篑,反而是萧何行登上皇位。萧何行登位以后,便有心腹大臣劝他将萧何思杀之,但萧何行毕竟天性过于柔善,念及两人兄弟血缘,不忍相杀,最后只是将萧何思贬去燕州。

      此举在旁人看来,无疑纵虎归山。

      燕州远离国都,萧何思在燕州这些年来少不了暗中图谋,如今更是以对抗蛮族为借口想要乘机扩军。虽然口口声声为了尔骁,但其目的却并不难看出。

      然则此时萧亦阁为难之处则在于,明明知晓萧何思别有目的,却……

      “蛮族骚扰边境,终究是一桩患事,也不可放任不管。”萧亦阁沉吟道。

      萧玉宫所想亦然,但她虽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毕竟不如萧亦阁沉得住气,颇为愤慨道:“皇叔便是知道如此,才这样的……总之大皇兄所料不错,他一离开,皇叔便有所行动。前日的刺客,虽说并未留下证据,但此事与皇叔绝难脱离干系。”

      两日前,尔骁国主萧何行遇刺,受了重伤。为避免引起恐慌,此事被强行压下,只几个机要大臣与内宫近侍知情。

      好在尔骁惯例五日一朝,偶尔十日乃至半月一朝也并非全无先例。如今国事已临时移交二皇子萧亦阁,加上太宰辅佐,萧玉宫从旁协助,政务运行正常,国主重伤一事暂不会泄漏,

      萧亦阁微点头道:“示之以弱,引蛇出洞,皇兄这一招,乃是险招。只是皇叔手段确实厉害,我们虽有准备,却仍然被对方得手,令父皇重伤,我只怕避得过这次,防不过下次。届时后果不堪设想。”

      萧玉宫却道:“你何时变得这样畏首畏尾?难道萧亦阁真只是一个缠绵病榻的无用之人吗?”

      此言一出,萧亦阁平静无波的脸上忽然显出一抹傲然之色,但他并未说话,只是注视萧玉宫。过一会,才缓缓开口道:“凡事谨慎总是无错的。”

      萧玉宫反驳道:“你的谨慎我了解,但我却以为良机稍纵即逝,必要时便该当断则断,切不可因过分谨慎而驻足不前,贻误时机。白白浪费大皇兄行这一步险招所布下的局。”

      说到这里,她忽然忍不住轻笑一声。

      萧亦阁问道:“你又在笑什么?”

      萧玉宫脸上笑容未收,仍是笑着道:“我只是想到大皇兄总说我与你两人,一者过于急进,一者过于沉滞,若是能够彼此互补才是最佳。”

      萧亦阁闻言亦失笑道:“你既然知晓你行事过于急进,为何却还不知约束自己?”

      萧玉宫反驳道:“这么说来,你既然也明白你处事过于沉滞,为何却还不知自我改进?”

      言罢,兄妹两人彼此对视,俱是莞尔一笑。

      萧亦阁生来体弱,稍有剧烈活动,身体便难以负担,故而自幼便只能以读书为消遣,养成了沉稳的个性。而齐夫人将泰半心力用于照顾萧亦阁,不免对萧玉宫疏于管教,于是造就萧玉宫活泼不羁。他们自己也深知这本是两人十几年来逐渐形成的脾性,一时间怎可能说变就变,此时也就是嘴上说说,斗一斗口舌罢了。

      闲聊数语,也不过只是片刻的轻松,待两人收起笑容,复又商讨起燕州之事。

      萧玉宫道:“依我看来,如今倒有两个办法。”

      萧亦阁手指轻敲桌面,说道:“你说的两个办法,多半与我不谋而合。一者,准其奏,再在燕州军队中做下布置。二者,索性将父皇重伤消息公布于众,你我故意示弱,且看他有何反应,再做应策。”

      萧玉宫抚掌道:“其实两个方法都是示弱,但敌人将你看的越轻,你便越多一分胜算。不过两个方法各有利弊,却该如何抉择?”

      萧亦阁再次伸手取过那奏折,打开复看一遍,沉吟半晌,道:“不如明日问一问太宰的意见如何?”

      萧玉宫点头道:“也好,太宰毕竟阅历深厚,也许另有见识。”

      萧亦阁放下奏折,仿佛也暂时放下心事一般。这时精神松懈,不由觉得一阵倦怠,恰一阵风吹来,忍不住低咳了几声。

      萧玉宫皱起眉来,道:“怎的又不舒服?莫不是这几日太过操劳了罢。”连忙倒一杯茶,递到萧亦阁手中。

      萧亦阁浅啜几口,止住了咳,摇摇头道:“无妨,只是一时嗓子发痒罢了。”复又笑道:“你放心罢,这些年来许多灵丹妙药服下,哪有这般容易就倒下的?”

      萧玉宫道:“是,你千万莫对不起那些灵丹妙药。你若倒下了,如今父皇重伤,大皇兄又不在,难道要我去做女王不成?”

      萧亦阁笑道:“各国也不是没有女子为帝的先例。”

      萧玉宫强笑着点了点头,起身去关窗。

      虽然口中这般说,可她心里却明白,萧亦阁的病体不容乐观。这些年来,宫中御医始终查不出病因,只能推断说是先天体弱,开了许多调养补气的方子,但那无数珍贵药物服下,萧亦阁身体也并不见好转,近年来反而隐有日益恶化的征兆。

      当日宫中御医束手无策之际,私下曾对她与萧晚楼直言,说依这情形看来,只怕拖不过两年。后来又说道:“传闻沂睦国内,有一处医馆,其中坐镇的大夫盛名在外,据说能肉白骨生死人,更有传闻说可以炼制令人永生不死的丹药,因而颇受沂睦国主器重,近年来更是几乎取代沂睦宫廷御医,终日随侍沂睦国主身边。”

      但那御医又说道:“可这毕竟只是传闻,试问世上怎可能有令人永生不死的丹药呢?也许只是那位大夫医术高明非常,外界传闻夸大了而已。”

      当时萧晚楼默然不语,似在思量斟酌。

      然则萧玉宫此刻想来,心里也不由默默揣测:“大皇兄此次坚持亲身远赴沂睦,也许还有这一层考量。”

      正自神游,忽然听见身后萧亦阁道:“皇兄去阳羡,也是因为永寿堂么?”

      萧玉宫一惊,回过头,结结巴巴问道:“你……你怎会知道?”

      萧亦阁苦笑道:“传言人人可以听之,我便是本来不知道,现下听你这样的回答,我也知道了。”

      萧玉宫连忙摆手道:“大皇兄走时并未言明,我也不敢确定是否真的如此。不过我想便是本无这打算的,如今人既已去了阳羡,只怕必定会到那永寿堂走上一遭。”

      萧亦阁明白萧晚楼与萧玉宫这两个手足至亲俱是为了自己而担忧,不由深觉愧疚,轻叹一口气,道:“罢了,皇兄既然已经去了沂睦,我们便该在这里好好支撑,等待皇兄早日平安归来。”

      萧玉宫用力点头,道:“大皇兄吉人天相,我相信他。”

      萧亦阁看了看眼前这一张与自己一模一样的脸庞,沉思许久,才又轻叹道:“不过那永寿堂,只怕有些……”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第二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