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病危 ...

  •   “郭杨,随朕回宫。其他人等与淑妃车驾随后回京。齐芮白和程中槐留下,秋猎之礼继续。”夏文轩带着锦桓用最快的速度回到营地,一连串地旨意下达,所有人被从梦中惊醒,迅速忙碌起来。

      “敢问皇上,秋猎祭礼的主祭人为谁?”程中槐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秋猎的主祭人按规矩应是皇上,若皇上无法出席,则由储君代祭。现在储君尚未册立,所以程中槐有此一问。

      夏文轩停下,扫了一眼周围众人,目光定在锦礼身上:“锦礼听旨。”

      “儿臣接旨。”锦礼跪下。

      “你持储君之礼,代朕祭天。”夏文轩说。

      “锦礼接旨,定不负父皇所望。”锦礼道。

      夏文轩点点头:“一切事宜有劳丞相和程大人了。”

      “臣领旨。”齐芮白和程中槐同时说道。

      夏文轩回头叫郭杨:“启程。”

      锦桓骑着红枣跟在夏文轩身后,李元不会骑马被夏文轩留下跟淑妃的车驾回去,郭杨也上马跟随夏文轩疾驰而去,身后跟着数十騎大内高手。

      寿安宫中灯火通明,四位太医院中最德高望重的太医全都在里面忙碌着,宫里的侍女太监更是谨小慎微,进进出出步子极快,却没有一点声响。

      “皇上驾到——”夏文轩风尘仆仆地赶到太后寝殿,皇后和贵妃都在,连忙出来迎接。

      “都不用拘礼了,”夏文轩边走边说,“太后怎么样了?不是只说是风寒么?怎么突然病危了!”

      “回皇上,太医说太后年事渐高,又有年轻时留下的病根,如今天气转凉又邪气入体,几番折腾下来便撑不住了。”皇后跟在夏文轩身后禀报道。

      “太医院都是吃白饭的吗!”夏文轩震怒,身前身后的宫人跪了一地。

      连皇后也噤了声,只有贵妃走上前来,轻声安抚道:“皇上息怒,先去看看太后吧,太后娘娘见了您一定很高兴。”

      夏文轩感觉到广袖之下,贵妃的手握上他的,那双手温柔纤细,然而此刻却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夏文轩不再说话,点点头,独自往室内走去。

      锦桓也想跟上去,被贵妃拉住:“锦桓,跟嫔妾到这边来好吗?让皇上好好跟太后娘娘说话。”

      锦桓恋恋不舍地看着夏文轩离开的方向,直到他走进内室,身影被徐徐关上的门挡住,才跟着贵妃去了旁边的梢子间。

      太医刚刚给太后诊过脉,现在正在外面讨论医治的办法,温暖的寝室内只有躺在床上的太后,和偶尔进出的嬷嬷。

      “王嬷嬷,带她们都到外面候着,朕陪陪太后。”夏文轩道。

      王嬷嬷面带忧色,点点头应了,带头退出寝殿。

      等所有人鱼贯而出,夏文轩才亲自搬了张椅子,坐在太后身边,俯身在太后耳边道:“母后,朕来了。”

      太后缓缓睁开眼睛,等看清坐在旁边的夏文轩,苍老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因为生病的缘故,太后脸上不施脂粉,显得更加苍白无力,也一夜间老了好几岁。

      “你来了。”太后轻声说道,犹如烟云缥缈间的一声叹息。

      “是的,母后。您感觉好点了吗?”夏文轩在被子下握住了太后的手,这双手不知不觉间已经形容枯槁,冰凉地似是失去了生气。

      “别听他们瞎说,”太后的语速很慢,说几个字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哀家的身体哀家知道,不会这么早…就走的。”

      “母后,朕一定让太医用最好的药,一定让您好起来。”夏文轩握紧太后的手,努力温暖着她。

      “傻孩子,怎么还跟小时候一样。”太后半睁着眼看着夏文轩,慈爱地笑了,“小时候…你很顽皮,有一次…跌进了池塘,天寒地冻的,娘抱着你…你烧了三天三夜。娘那时位份低…不得宠,咳咳,也不敢跟…你父皇说实情。后来有一次,德妃娘娘罚娘…娘大病一场,你也是这么说的…咳咳,等你长大了,要叫最好的太医…给娘用最好的药。”

      随着太后缓慢地诉说,夏文轩仿佛也被带回了那些岁月,那些被人践踏,无力反抗的岁月。在他即位前,太后是先皇的昭容,更久之前,他尚且年幼时,太后只是一个位份低微的贵人。他们母子俩住在德妃的长乐宫里,有一方小小的院子,每天仰人鼻息地活着。

      作为贵人,没有主位的首肯是不能随意离开长乐宫的。

      夏文轩三岁的时候想出去玩,太后拗不过他,只好让身边的宫女带着他去太液池边转转。谁想德妃的六皇子也在那儿,不知道两人发生了什么,只比夏文轩小半岁的六皇子居然把他推进了池中。

      六皇子夏文瑾是德妃所出,当年德妃宠冠六宫,六皇子也是皇上的心头肉,自然没人相信是六皇子把他推下去的。最后,只以五皇子年幼顽皮,不慎失足结案。

      也是那个时候,夏文轩醒来发现没有人会相信他们、也没有人会帮他们,娘亲日日垂泪,却也束手无策。从此他知道,在这宫廷中要生存下去,唯有走上那至尊之位。

      “母后,不要多说了,好好休息。”夏文轩为她揶了揶被角,劝道。

      “母后没事,”太后说了会儿话,似乎精神好些了,“在宫里闷久了,只想跟你絮叨絮叨。”

      “恩,母后说,儿子听着。”夏文轩揶好被角,重新坐下。

      “你十三岁去边关,十九岁回来,六年时间建立了赫赫军功。”太后又回忆道,“母后时常会想,你这么小,边关环境那么严酷,那些将军啊什么的…一个比一个傲气,你是怎么一点一点做到的,你吃了多少苦……才仅仅用了六年,建立了人家一辈子的功勋……”太后说道这里一度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夏文轩刚想劝她歇一歇,她又接着说道,“你回来的时候哀家高兴极了。那时你父皇刚刚晋了哀家为昭容,成了一宫主位,有了自己的宫室。那天你回来,已经长得比哀家还高,丰神俊朗,气宇轩昂,哀家差点认不出你。后来你告诉哀家,你也要争那至尊之位,哀家本是不愿意的,但既然你想,哀家定会支持到底。大概也是从那时起,”太后说到这里顿了顿,又说,“哀家再也没见到你笑过。即使是与卫氏的新婚之夜,你也是眉头深锁、思虑重重的样子。别人也许看不出来,但哀家是你的娘亲啊…哀家一眼就看出来了……那些年,你过得并不开心……”

      “母后,”夏文轩打断她,“陈年往事就不要细究了,儿子现在贵为天子,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没什么不如意不开心的了。”

      “这些年…哀家一直希望你选秀,就是想有一个…知你心的,能陪伴你左右。”太后接着说,“你看你,当了皇帝…却像苦行僧一样,节衣缩食得供着国库,后宫也不进,歌舞也不看,天天吃饭也议事,睡觉也议事,还有个小拖油瓶要照顾,你这是何苦呢?”

      夏文轩知道这一直是太后最挂心的事情,却一个字都不想多说,不少人都说皇帝像个苦行僧,不近女色也不嗜金银,连压迫百姓都不曾,见天就知道折磨自己,把一杆子大臣也折磨得都成了光棍。

      当然这句话不确切,除了丞相齐芮白三十而立了还未娶亲,其它都有家室。至于齐芮白,夏文轩觉得大概没有女子受得了他。

      “母后不必多说了,朕不想纳新人,现在这样挺好的。朕也不觉得处理朝政繁琐,这是朕应该做的。”

      “皇上,哀家是你的生母,有些话也不想隔着一层说。”太后大概是想了很久,终于说出了口,“锦礼的性子仁善有余,却总缺乏了一股男儿的刚气,凡是思虑过多,不敢决断。再者,皇后身后的卫家手握兵权,若你…走得早,主少而母壮,于社稷终归不好。哀家知道,你对于立锦礼为储始终…心…心存疑虑,所以…即使他已经十三岁了,你也未下诏书。可是皇上…锦礼是你的独子,你的兄弟们都走得早…若从宗室中过继…也不见得能…比锦礼更好……难道,你真的存了……立锦桓的心?”

      “母后想到哪里去了,”夏文轩失笑,“锦桓非皇室血脉,朕怎么会立他呢?”

      “锦桓顽劣,哀家一直看不惯他。可平心而论,他聪明好学,能文能武,的确是个好苗子。他与惜兰交好,若来日将惜兰嫁与他,也算承了皇室血脉。”太后说道。

      “母后,”夏文轩突然冷了声音,“朕不会这样做。”

      太后笑了笑,“既然这样,皇上是想过继吗?……若当年二皇子的长子还在,倒是不错的人选……可惜……”

      “母后,二皇兄已逝,这些话就不要说了。”夏文轩语气严厉。

      “好好,不说……咳咳……不说了,让太医们进来吧,哀家觉得好些了。”

      太后想起身,被夏文轩按住:“母后别动,朕去叫他们。”

      太医进来又查看了一番,向夏文轩禀告:“启禀皇上,太后已经转危为安,只是天气渐渐转凉,需好生将养着,少些思虑,等熬过这个冬天便会好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病危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