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大夏1124 ...

  •   “而且就我现在拿到的资料来看的,这个海中陵穴似乎有种特殊的保存方式,又在海中避免了氧化,是目前800-1200年段发现的陵穴中保存最为完好的。”

      “这位戚伊先生不愧是权倾朝野的帝师,这陵穴的规制,似乎也格外雄伟。”

      怎么说呢,听着有人这样介绍自己的陵墓,感觉还挺怪。

      不过,考古发现了一位名人陵寝,而且这么看来抢救结果还不错,听起来还算是好事。

      封雁西说:“你有没有听说过大夏1124。”

      “什么?”戚伊手一顿。

      1124。

      正元三年。

      其他年份可能还需要换算,但公元1124年,戚伊再清楚不过。

      就是这一年,他出任帝师。

      也是这一年,陛下将一半的天下交到自己手中……

      太过敏.感的数字,瞬间在他心头转过几道弯。

      “哦,看来你没看过。”

      封雁西说,“这是一本挺不错的小说,讲述的是大夏在公元1124年发生的各种事以及其对之后大夏的王朝发展发生的变故。”

      “我手上有个娱乐传媒公司,之前就把这部的版权买了下来,四月份的时候就开始立项要拍,现在班子拉起来了,作者和负责改编的编剧、导演就剧本也已经磨了好几个月,但是,现在出来了这么一档事。”

      听到这里,戚伊隐约懂了。

      华国在大约一百年前经历过两次战乱,之后又发生过一次巨大的文化.运.动,许多原本遗存的历史资料都消失殆尽。这也造成了现代文明重建后对文化近乎苛刻的渴求。

      一部电视剧从定义之初就注定了其制作周期并不会太长,但再短,等到电视播出的时候,陵穴的考古工作也应该已经进行得很深入了,按照这个世界的考古研究传统,恐怕早就发表了好几份初步论文。

      也就是说,赶在那档口播出的大夏1124,很有可能会被人揪出N个形制出错、考据不严的破绽。

      小说写的时候是没有太多这方面的困扰的,但是拍摄时的每一幕却都要考虑到这些问题。

      特别封家的泰山传媒向来以严谨高逼格为招牌,最后如果搞得贻笑大方,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的问题。好的招牌要竖起来很困难,但要推倒却不难。

      所以现在他们骑虎难下,总不好跟观众一个个去解释,说自己开拍的时候考古工作还没出结果呢。

      拖,要是早几个月还行,现在演员都找的差不多,棚子也拉起来了,道具材料都差不多到位,先期准备的时候宣传就开始预热了,耽搁一分一秒都是钱。

      硬着头皮拍,畅销小说改编剧本来就容易挨骂,说不得就直接被打为“把一流小说改成三流电视剧”了。

      当然,封雁西并没有把所有的困扰都说出来。

      其实这种外在考据方面还只是一点,目前作者、编剧和历史顾问三个人目前就几个个涉及故事核心的问题争执不休。

      今天开会谈这部电视剧接下来安排的时候他们三个又就电视剧中的戚伊私服上该有什么花纹开始吵到他究竟是男是女,愣是吵了快一天,导演和监制也在发愁,万事就都堆到他这个制片人身上。

      封雁西说这事也没指望能从小邻居这里获得什么帮助,更多只是一种倾诉的欲.望。

      说到后面他自己也笑了笑叹气:“听这种事是不是有点无聊?”

      “这倒不会。”

      听到是自己那个时代的事情被后人改编拍摄,戚伊的心里倒是没有太大波动了。

      “不过其实我觉得,你们也并不需要太过纠结与否。“

      “恩?”

      “一来,墓葬时的形制规格本身就与日常生活是两回事,有些装饰物甚至只能作为陪葬品,并不具备参考价值。”

      “二来,戚伊……他并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夏人,他的墓葬风格应该也有受到自己民族传统的影响,和中原风俗大不同——你看,古时流行土葬,而戚伊的陵墓却孤悬海外,甚至还有一套自己的保存方式,这说明这很有可能是他的民族传统。“

      “当然,我也就是一点想法,你们看能用就用。”

      “不,不,这点想法可太有用了!”封雁西的眼神随着他的话语渐渐亮起来,直接去一边掏出手机打电话。

      戚伊一看他开始忙,眉头一挑,自顾自继续吃他的。

      那头电视剧导演和编剧还在一块儿琢磨剧本,接到电话之后差点没一拍脑袋大喊原来如此。

      当然,这有点太夸张了。但他们的心情是类似的。

      戚伊说的第一点还只能说是一个借口,但第二点,则无疑给他们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

      但是电话到历史顾问那里的时候就稍微转了个弯:“我想请问,那位研究员是怎么确定戚伊不是大夏人呢?”

      其实夏史研究界对戚伊戚泉客这个人的研究一直未停,光他是否是大夏人就有争执。这不仅是某块地区要争夺名人归属地的问题。

      持肯定意见者认为,夏史上记载,“戚伊字泉客,号尾闾主人,泉州人也。”而且对他祖父往上两代的世系都有明确记载,按理来说,他应该就是一个没什么需要纠结的世家子弟,泉州人士。

      但问题就在这里,自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泉州就发展成为最大的港口,同时也吸收了各方诸国的移民。他们无论来自何方原属何人,一旦落户在泉州,那就都记为“泉州人也”。而泉州以通商港口著名于世,但本身其政治力量和学术底蕴并不足,至少自唐以降三代,泉州除戚家以外并无一般意义上的“世家”。

      何为世家,世代相沿且门第高贵者方是世家。

      宋代重农抑商并不明显,也有不少世族通过商事起家后再入政坛掌握话语权。在宋人南渡后南北合流,兵事上的颓丧反过来又促进了商业的兴盛。时人并不以经商为耻。

      换而言之,如果戚家是通过经商立足,也没什么不可告人的。

      但偏偏没有。

      正史、野史,甚至泉州一带的地方志,统统都没有戚家的踪迹。仿佛戚家就是从戚伊爷爷戚贤那代忽然冒出来的。

      更诡异的是,既然你来路如此不明,那为什么当时无比排外的朝堂上下还当真认了你这个世家身份?

      这可不是什么权位能买来的。权势再高有皇族高么?可世族抨击李唐赵宋封夏的时候可一点没怂。如果不是当真认了你是世家一员,戚伊上台初期的那些铺垫怎么会轻易被世族接受?

      夏史是由当时的史官整理记录,再有之后明代的史官主持修撰而成,这其中少不了有许多更改疏忽之处。所以在历史研究者中,夏史可信,却也不是完全可信,其中真相还处于公婆各说理,甚至有可能会被直接推翻证伪的阶段。

      什么情况下会被推翻证伪。

      譬如说,打从科学证明上古传说中的鲛人是切实可行的之后,他们研究史书所载的一些神话,也需要辩证地考虑了。

      就比如戚伊的海中陵穴被勘探之后,顾问老师的朋友圈里就有不少老伙伴开始旧事重提:

      又是泉客,又叫尾闾主人,现在连陵墓都在海里,你说这个戚伊,会不会就干脆不是人啊?

      书归正传,顾问老师这句话问出来,封雁西这里眉眼微动,隔着阳台门看了眼在里头收拾碗筷的少年。

      有句话到嘴边转了一圈,吐出来变成了:“虽然是经一个朋友提出来,不过丁教授你也知道,我家里也算有点底子,这朋友一说,我就想起来小时候从老一辈那里好像是听过这种说法。”

      封家什么家学?

      电话那头的丁教授立刻就想到传言说封家是当年大夏遗脉的说法了。

      “那有没有相关资料……”

      “祖宅那里应该还有些,丁教授你研究要是需要,我可以做主开放给您借阅,不过具体到哪本我就真记不清了,好久不接触这方面。”

      “懂,懂。”

      电话那头的丁教授真正兴奋起来了。也难怪泰山娱乐对历史剧这么较真了,感情这还是家学渊源。要是真如封雁西所说的他家还有一些比较隐秘的历史资料,再加上这个戚伊陵墓的考古工作,两下叠加,少不得国内对大夏当时的研究工作还能更进一步。

      戚伊借用封雁西家的厨房,将碗筷收拾干净,原样装进餐盒里,转身就看见封雁西停在阳台进门口,半边脸被分割在阴影里,也不知盯了自己多久。

      “封先生在看什么?”

      “雁西哥。”封雁西纠正道,说完自己也笑着摇了摇头,“我在看一位田螺少年。“

      戚伊秒懂,接道:“可惜此地却不见有石姑娘。”

      “石姑娘虽不在,山先生倒有一个,螺仙要是不嫌弃,不如就凑合一下?”

  • 作者有话要说:  轮空,我死掉_(:з」∠)_
    我写文太菜自闭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