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为谋国祚事 朝堂起风波 ...

  •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楚清溪的身子一日日的好转,李婉华对她的情意也日渐深厚。除了不得不出席的朝会,李婉华一天中大半的时间,都陪在楚清溪身边。
      渐渐地,女帝对楚清溪的眷恋,在整个朝野和后宫中传扬开来。越来越多的宫人亲眼目睹过女帝对楚清溪百依百顺的那份温柔,越来越多的传言也逐渐流传,言中之意,皆意指女帝对着外邦女子的眷顾似乎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畴,再结合女帝大龄未婚,又丝毫无择皇夫的意愿,愈发教朝中上下愈发对西夏皇嗣的延绵充满了担忧。
      朝堂后宫渐起波澜,李婉华却对此事置若罔闻。每次朝会之上,以中书令王延松为首的那群文官们都会抓住一切机会重提女帝择皇夫,延皇嗣的话题,都被李婉华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和方式转移了话题。
      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李婉华越不愿意朝中大臣们议论此事,那些崇尚皇族血脉传承的大臣们,便愈发起了精神头。李婉华越是回避这个话题,便越是激发了这些朝臣们的干涉心。要知道一国之嗣,不仅仅关乎她李家江山的更替,更关系到将来朝中权力的分布,关系到文武百官人人之身家性命!
      说的更明白些,无论是哪家亲贵大臣家的子弟被择为皇夫,他家的血脉便能就此进入皇室!待女帝有朝一日驾鹤西去,那么这个带着他家血脉的皇嗣便是大夏王朝的新主,难道他还会委屈自己的祖家不成。
      是以这些朝堂上口口声声为了李氏血脉的传承,为了大夏皇嗣的延续的大臣们,心中究竟有几分是一心为公的,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心里知道了。
      这一日,同样的争执又在朝堂中发生了。中书令王延松旧事重提,又一次将请求女帝择皇夫的议题摆到了桌面上。
      李婉华看着跪在玉阶下的王延松,恨不得一个窝心脚踢死这个老顽固。什么叫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就是!明知道她有意回避这个话题,这个老东西却不厌其烦,专门朝自己的痛脚处踩,哼,别以为自己不知道他打的是什么算盘,还不是想让他自己的孙子王文炳拔得头筹,他王家也好攀龙附凤,位列公侯。
      这王文炳李婉华倒是见过,长的文文弱弱,白白净净的,今年大概十八九岁。这王延松为使王家能与皇室联姻,也算是下了狠心。李婉华比这王文炳可是要大个十岁,堂堂中书令的孙儿,要哪个千金小姐不可,却偏偏竟被自己的爷爷作为了政治上的一枚棋子。
      只听王延松跪在阶下,犹自大声道:“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后。如今陛下春秋鼎盛,自当纳后宫,择皇夫,为我大夏王朝开枝散叶!”
      李婉华敷衍道:“王丞相此言,朕知道了。”
      王延松不依不饶道:“老臣恳请陛下即刻便将此事提上议程,依先朝成例,着有司择男供选。”
      李婉华皱眉道:“此事事关朕之终身,岂可儿戏。朕还需再想想,顺便还得请示太后定夺。”
      王延松大声道:“陛下,太后若是知道您有这孝心,定当老怀欣慰。此事并非仅仅是您个人私事,还关系到我大夏国的国运和将来啊!”
      此时,卫国公张由检、谏议大夫司徒昭、散骑常侍冯俊平等人也纷纷出列,表示支持中书令王延松的主张,要求女帝尽早下定决心,以为大夏皇室延绵血脉。
      李婉华见他们没完没了,竟抱团对她进行施压,顿时有些不耐烦起来,若不是这王延松昔日在先帝爷手中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如今身居中书令之位,除了在这件事上让李婉华颇为头痛外,对于西夏国的政务,倒确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单凭这结党营社之嫌,李婉华早就对他不客气了。
      李婉华皱起了眉头,勉强压制着自己心中的怒气,尽量放缓了口气道:“朕说了,朕知道了。待朕与太后商议之后,再做定夺。”,说罢豁然站起身来,也不管其他大臣是否还有话说,便径自下朝离去。
      王延松等人听到这句话,不由得松了口气,虽说离他们的希望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然而女帝的口吻毕竟已经松动,至少,她愿意“与太后商议”了不是。
      眼下当务之急,便是要将这一消息尽早告之与张太后。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落在了卫国公张由检身上。这张太后,可是他一母同胞,嫡嫡亲的姐姐呀。
      王延松冲着张由检施了一礼道:“此事还得有劳卫国公啊。”
      张由检笑着还礼道:“王丞相说得哪里话,你我皆为大夏臣子,理应为国分忧,为陛下分忧。”
      散骑常侍冯俊平接着道:“卫国公与王丞相皆是国之栋梁,陛下有您二位相助,定当继往开来,立不世之基业,我大夏朝亦当千秋万代,延绵万世。”
      张由检和王延松纷纷笑着抱拳道:“岂敢!岂敢!”
      话说这李婉华憋着一肚子火回到了寝宫,鹿儿和鹤儿见她面色不虞,自然亦陪了十二分小心。李婉华不耐烦地接过了鹿儿奉上的茶汤,咕嘟咕嘟饮了个底朝天,却依然觉得心头那股邪火一个劲儿地朝上蹿,她“啪”的一声将茶碗顿在了桌子上,恨声道:“这帮老东西!朕恨不得把他们统统杀掉!”
      鹿儿和鹤儿见她气得面目改色,一时之间噤若寒蝉,竟不知该如何解劝,只听李婉华恨恨道:“朕的婚事朕自己都做不得主,还当这劳什子皇帝干什么!”,她一眼看到桌上高垒的奏折,一时间顿时心中无名火起,大喊一声,顿时将满桌的奏折统统扫落在地上。
      满宫的宫婢们顿时全部跪伏地上,就连大气都不敢喘,又听李婉华犹自愤声道:“这天下是朕之江山,朕想跟谁在一起,就跟谁在一起!”
      就在李婉华大发脾气的时候,早有守在殿外的宫婢飞奔泰安殿禀告张太后。而就在同一时刻,张太后殿中恰有一人,正在向其报告当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此人不是别个,正是太后胞弟,卫国公张由检。
      听完凤鸣宫宫婢的禀报,张太后忍不住伸手按了按太阳穴,苦笑道:“哀家不知道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怎么生了这么个孽障!”,张由检在旁笑着劝道:“太后说的哪里话。这大夏朝里,还有哪个女人比得上太后您的福气呀。陛下乃是天上紫薇星转世,要不是您有这个大福分托着,这天上的星君,又怎会投胎到您的肚子里呢?”
      张太后闻言,禁不住握着嘴笑将起来,笑道:“依你这么说,你竟也是个有大福气的了。若非没有福气,又岂能当得上皇帝的舅舅。”
      张由检笑道:“托太后的福,托太后的福。”
      张太后笑了一回,便伸腰站了起来,叹道:“走吧,哀家得去一趟凤鸣宫了,这皇帝再胡闹,也总归是哀家的孩子。”
      待张太后的銮驾到达凤鸣宫的时候,李婉华的怒气也已经发泄的差不多了。凤鸣宫的正殿中,遍地都是砸烂的瓷器,凌乱的书画,淋漓的茶汤,和四下破碎的白玉镇纸,琉璃把件。
      张太后一步迈进凤鸣宫,看到的正是这样一番景象。凤鸣宫的宫婢们七手八脚正在打扫,一眼瞥见张太后大步走了进来,纷纷忙不迭地就要下跪请安。
      张太后一眼看到遍地凌乱,又见一些瓷器、琉璃的碎片散发出微微寒光,忙摆手制止道:“免礼。地上这些物事可都要仔细收拾了,万一扎到了皇帝,可不是小事。”。
      众宫婢齐声答应着,手脚麻利地收拾着满地狼藉,李婉华看到张太后进来,心知定是因为自己的这场大闹赶来,亦只好装作惊讶地迎上前来,笑道:“母后今儿个怎么亲自到朕宫里来了。有什么吩咐,遣人来传一声便是。”,她嗔了一眼张太后身边贴身宫婢,笑道:“太后要来,你们也不拦着。”。
      太后贴身侍婢贞玉儿抿嘴笑道:“太后惦念着皇上,坚持要过来看看,咱们当奴婢的,又岂拦得住老太后呢。”
      张太后一手扶着贞玉儿,一手扶着李婉华,笑道:“你也别一味责怪她们,哀家就想到你宫里盘桓盘桓,怎么着,你还敢不欢迎不是?”
      李婉华赔笑道:“母后说的哪里话,您老人家要来,随时随地都欢迎,皇儿哪里敢说一个不字。”,她搀扶着张太后来到了内殿,侍奉着张太后在一张紫檀贵妃榻上歪着,又从小宫婢手中接过了刚点的新茶,亲手端给张太后道:“母后请用茶。”
      张太后伸手接过,在唇边沾了沾,便自放过了一边。她的目光扫了一圈身边侍奉的宫婢内侍们,沉声道:“你们都出去候着。哀家有话要跟皇帝说。”
      众人奉命回避,李婉华绞着手皱着眉站在地下,她隐隐可以猜到张太后想跟她说些什么,这个话题今日已让她有些心力交瘁,可是眼看张太后的表情,似乎并不想因为她的疲惫而放过她。
      李婉华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宫殿里的地砖,她的眉头紧紧锁在了一起,她的嘴唇紧紧抿成了一条线,下垂的嘴角分明显示了她的内心对于即将发生的谈话是多么的谨慎和不安。
      张太后静静地看了她许久,半晌才长叹一声,放缓了口气道:“皇儿,眼下没有外人,只有你我娘儿俩。母后膝下只有你一个孩子,所以在母后这里,你尽可以畅所欲言。母后想听听你内心真实的想法,包括对将来的打算,这大夏朝是你的天下,是李氏的江山,母后想知道,你对你父皇留下的江山,究竟是何看法?”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3章 为谋国祚事 朝堂起风波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