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象数艺术无不晓,奈何身系墙头草 ...

  •   纳兰成德在家耗了三年,终于再登科场,得以补考殿试。

      考试当天,早早进紫禁城,到太和门前,等侍卫搜身,核对卷票。

      对方把他头发辫子靴袜腰带都拆开看过,又前前后后摸个遍,方慢悠悠点点头:“可以进了,性公子,你身上没有夹带。”

      成德皱眉,捅他一拳。

      “你卷票上就是那么写的嘛,那拉性德。”曹寅嬉笑着后退一步。

      “少来!倒是你,怎就轮到你来站岗了?”

      “他跟人赌牌输了换的班,非要来考场看别人兰宫折桂。”李煦拿印章在卷票上盖了戳,递回给纳兰成德,“考生由五人联保,不曾作伪,此票验过后仍由本人收存,须妥善保管,毋得自误。”

      成德接过去并不走人,敛了笑容,仍蹙眉看着曹寅:“……等我这头完事了,再找你喝酒。”

      曹寅伸手推他:“废话,当然是你请客。”

      待人一走远,李煦便开始阴阳怪气,敲着桌子小声说:“就凭他那个爹,能谋不到一官半职?非要来这里跟外人抢位子。”

      “嗨,那不是更体面嘛。考上了就是天子门生,说出去多好听,以后升官也快。”

      “对,他们是天子门生,咱们是天子门子。他们吟诗作对琴棋书画,咱们看门报信端茶倒水。”李煦一边叹气一边将桌上的印盒收起来。

      曹寅斜眼瞅他:“眼馋你就把内阁中书辞了,也去考考试试。”

      “我才不,我傻吗?有捷径不走白不走,你咋不把御前侍卫辞了重新考去?”

      曹寅转身看向那座大殿,金色的屋顶下覆盖着天之骄子们,万人翘首,众望所归,盼着他们笔下写出锦绣文章,翰墨春秋。

      “已经走到这步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犯不着呢。”

      “对啊,所以该干嘛干嘛吧。”

      曹寅只好该干嘛干嘛去。

      下午他就到营缮司传达皇帝口谕:“抓紧把西苑大高元殿修修,门窗刷油漆,彩画描一遍,等张天师来了好做法。”

      大伙见到皇帝身边红人,都围着他问东问西。

      “这活计最迟几时做完?”

      “咱们的万岁爷也要养道士了?”

      “做什么法事?要用多少钱?”

      有个男人也伸着头往人群里看,哆哆嗦嗦插嘴:“我想找个人!请问,有认识的吗!”

      别人问他找谁,他也说不清楚,就拿出张信纸,指着上头的名字:“这是我妹妹,我从老家过来探亲的。”

      “……不认识。你妹子是在内务府,还是庄子上?是包衣人还是辛者库?归哪个佐领管领管啊?”

      “那个……啥叫佐领管领?”

      “你不是旗下人啊?”

      “我是从扬州过来的。”

      “嗨!打出去打出去!”管事的大声嚷嚷,“门上看守呢?什么乱七八糟的人也放进来!”

      曹寅派完活,正想躲开众人挤出去,忽听得那人又喊:“我妹子是打仗失散的!找了快三十年了!如今终于得了信,才来京寻人的!”

      他不由浑身一颤,疾步返回,将那男人拖着出去:“走!走!大胆民人擅闯皇城!跟我去见官!”

      一路拽到僻静处,才撒开手问:“你妹子叫什么名?多大岁数什么长相?在何处当差?”

      男人四五十岁年纪,风霜满鬓胡子拉碴,此刻一脸茫然:“……啊?小爷是要……帮在下吗?”

      曹寅直接劈手夺信来看:“哦,是姓姚的婆子,那等我打听着人了,去哪找你?”

      男人喜出望外:“南城骡马市大街全楚会馆,姚潜!公子怎么称呼?”

      “姓曹。”

      “阿弥陀佛,我可算没白来,这回真遇见菩萨了!曹公子,你是个什么官啊?”

      “跟你妹差不多,宫里打杂的。”

      道场虽已备好,可惜那龙虎山张天师来到京中,并不能亲自登坛做法。十岁小儿匍匐于皇帝面前,只会磕头。幸好他叔叔还算能说会道。

      他说:“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天子继天治物,各得其宜,祭天地,祭四时,祭名山大川。只因真正受命于天之人,才能与上苍沟通,可以号令山川神袛。”

      皇帝紧皱眉头:“哦,那你的意思是,让朕自己去求雨?”

      张洪偕叩首:“修道之人,终究是肉体凡胎,这世间能与天地通灵者,头一位正属陛下您啊!”

      皇帝托着下巴:“那还要大师你们来干什么呢?”

      “怕不是正一教传人疏于修持,荒废了祖传道行,呼风唤雨都不灵验了吧?”朱方旦在一旁嗤笑。

      “闭嘴吧你。”皇帝扭头呵斥,“上回你说撤藩之事两三年内便有结果,结果是什么?结果尚之信也反了,绑了他老子爹去投靠吴三桂!现在三处藩王全部自立,你还有脸在宫里杵着,算的什么狗屁卦!”

      朱方旦低下头不再吭气,只剩一双眼珠子仍偷瞄着他。

      只见皇帝烦躁地敲着椅子,继续指张洪偕:“你接着说。”

      “皇上博闻强识,自然知道,历来明主降世,并不是没有征兆。且不说河出图洛出书,凤凰来仪景星现,王者盛德生朱草,甘露降于未央宫。也该听过,汉高祖斩蛇起事,吴夫人梦日入怀。”

      皇帝听着听着静下来,许久才说:“可那都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无论古今,世间曾有过这样的祥瑞,必然有缘故。想那天帝降下真龙,也须得让世人一见便知,不然岂不错认了?您是真龙天子,由您亲自求雨,将美玉布帛献给上苍,定能风调雨顺,天降甘霖。”

      皇帝攥紧拳头琢磨半晌,试探着问道:“要不,朕去试试?”

      曹寅一直立在后面,张着嘴听得入神,听见这句忙开口阻拦:“唉唉唉,这可不兴试啊!”

      “为什么?”皇帝斜眼瞥他。

      “那万一没下雨,不难看了?”

      “哦,你是不相信我能行?”

      “我哪能能不信你?我肯定信!”曹寅匆忙找补,“我是说,要是……要是遇上老天爷打盹的时候,解手的时候,出去串门子的时候呢?对吧?他一时没收着皇爷的信,耽误了下雨,也说不准的。”

      高士奇也劝:“臣也觉得此举轻易行不得,恐有变数,损伤天家颜面。实在要试,让钦天监帮着看看日子也好。”

      “停!”皇帝抬手止住,“废话少说,我是真龙,肯定能把雨求下来。你是真天师,也能把雨求下来。求雨必须试!从今天起,都不许回家,留下斋戒。”

      众人吃瘪,只得留在宫中,跟皇帝一起戒女色,食素斋。

      如此过了数日,皇帝却不急着设坛做法 ,每每关心南方战况之余,只把一堆考卷摆出来看了又看,对着拟好的榜单深思。

      曹寅亦不敢问,时时留心细看,想知道他葫芦里卖什么药,惦记他能否体面收场,也盼着看皇帝如何出丑。

      这晚他照旧守在廊下值宿。宫城上没有一丝星光,夜风湿乎乎冷飕飕,隐约几次隆隆声响,眼看老天就要自己下雨了,皇帝突然推开窗户:“准备沐浴更衣,喊道士去做法!”

      众人架起仪仗就往西苑赶。

      皇城上风起云涌,撼动苍松翠柏,枝叶嘎吱轰鸣。小道士舞动木剑,点燃符纸,将上表扔进熊熊燃烧的燔炉内,雨点就迫不及待劈头盖脸浇下来。

      曹寅手忙脚乱,一面喊人过来撑伞,一面把胳膊搭在头上帮皇帝挡雨。

      大雨还是把龙袍淋了个通透,水滴顺着皇帝下巴往下淌,两只落汤鸡站在祭坛下干瞪眼。

      惊雷扯开天空,撕裂层云,众人山呼万岁。

      玄烨抹了一把脸上的水:“我看过记载,北京每年这个时节,差不多都下雨。”

      曹寅噗一声笑出来。

      雨雾迷迷茫茫,笼罩着春天的都城,他笑得捂住脸。

      皇帝冲前方一挥手:“你能告天祈雨,感应上苍,确是张天师传人。”

      张洪偕赶紧领着孩子下跪:“我主明鉴!”

      “从今后,仍由你家掌天下教事,享朝廷俸禄。”

      朱方旦站在一边,冷眼看着不吭声。

      皇帝小声嘀咕:“没有祥瑞,那就制造点祥瑞。需要神迹,那就演出点神迹。”

      “确实,需要什么,都可以尽量造嘛!”

      “很好。”他背起手点点头,“我们回去,把殿试金榜的次序好好改一改。 ”

      张榜前纳兰明珠先得到消息,回家去给儿子一个交代。

      “我打听得,你排在二甲第七。”他小心看成德脸色。

      “那就是第十名啊……”成德面上略有失落,仍关切追问,“一甲都有谁呢?”

      “苏州彭定求,浙江胡会恩,常熟翁叔元。”

      “都是江南汉人。” 成德低下头若有所思,“看来南人的文笔确实比较厉害……”

      他老师徐乾学亦在府中,见明珠一直搓手为难,便接着开口说话:“容若啊,其实能有这个名次,已算很不错了。只是如今年景特殊,恐怕不能立即授职入仕,这件事须得让你知道。”

      成德皱眉:“都考完了为何不授职?历来科举就是为了选官,既是钦点的进士,如何又不给官做?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不是都不授职,只是你不授职。旗人子弟都暂停入仕了。”明珠摘下帽子,挠了挠头皮。

      成德张开嘴,半晌说不出话,转头看向他老师。

      徐乾学耸耸肩:“也是权宜之计。你想想,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想做官,可官职一共就那么多。旗人多占一点,汉人就少占一点。吴三桂打着反清复明旗号,南方多少大小官吏都投靠了他,皇上也是心里着急。”

      “所以他想收买人心我就得吃哑巴亏吗!”

      “一派胡言!”明珠大声呵斥,“你光想着自己的官位,就不想想朝廷的存亡?吴三桂要是打进京,别说你的仕途,咱们全家都没有好下场!”紧接着他又放缓声音,伸手去抓儿子胳膊,“容若啊,你也明白,咱们旗人跟朝廷可以说是绑在一块的,不似他们汉人,就算改朝换代也一样可以当官。”

      旁边的徐乾学听得眉毛直跳,那明珠又接着劝:“再说了,当今并非不通情理之人。阿玛相信,你现在吃点小亏,他肯定记在心里,等捱过眼前难处,一定会给咱家补偿的。”

      成德咬着嘴不言语,喘了一阵粗气才小声问:“别的旗人呢?他们怎么说?”

      “哪有别人?还不就是公子你。”徐乾学嗤笑出声,“榜单上拢共就公子您一个满人,把汉人排前面也是为了讨汉人高兴,前十名的次序可都是皇上钦点的。”

      成德听得脸都白了,明珠狠狠剜徐乾学一眼,又劝儿子:“别的旗人子弟也是一样,生员举人进士的考试都要停下。此事皇上已经拍板,过不多久就会有旨意下来。你先做个姿态,也算是旗下子弟的表率。”

      成德眼神发直,慢慢走到一边坐下,许久没有吭气,久到明珠觉得他已经认命了,又突然狠狠捶了一下桌子:“可凭什么呢?凭什么就是我呢!”

      曹寅这头打听到人,悄悄疏通好了,才把姚潜领去索额图家。

      管家江黄很快领出个中年妇人,还带着个小男孩,头毛都没长齐的样子。

      索额图跟在曹寅后面说个没完:

      “你可一定得帮我,帮我跟皇上说清楚,我当时收吴应熊礼金,只是一般礼尚往来,怎么能算贿赂呢?谁家还没有婚丧嫁娶的进项?”

      曹寅频频点头:“我懂,我懂。”

      “我一开始反对撤藩,更不是因为收了他的礼,是觉得时机还不成熟,不便打草惊蛇。你看现在闹的,架在火上烤了吧……”

      曹寅继续点头:“明白,都明白。”

      “把我赶回家事小,耽误了内阁的政务事大。”

      “放心吧相爷,一家人没有隔夜仇!”

      那厢姚家兄妹已经从四目相对,到互相打量,再试探着聊起天来。

      “大外甥吧?有几岁了?他爹是谁?”

      女人扭头看了看索额图,没说话。

      姚潜顿了顿,立即将小男孩搂住:“没事,总归是我外甥,以后咱们一家人团圆了!”

      “唉唉唉!可没说孩子也带走啊!”索额图伸手去拦,“难得有个知书达礼的奴婢叫你弄走了,这小子眼看就能干活,你也白捡去?”

      曹寅上前一步,嬉皮笑脸挡住他:“相爷,大方点,送佛送到西嘛!”

      姚家兄妹抓着孩子,满脸紧张盯着索额图。

      索额图眯着眼瞅曹寅。

      曹寅拱手作揖。

      过了一会,索额图说:“小子,答应我的事,你可别忘了。”

      曹寅弯下腰:“不敢不敢。”

      江黄只好又在契书上添了几个字,塞到女人手里,阴阳怪气笑道:“你也是命好,换别人有钱也未必赎得出来。”

      女人脸憋的通红,突然反问一句:“那还得谢谢你们抓我了?”

      姚潜忙拉住她,接着朝曹寅鞠躬:“公子,在下这回进京,已将家里的老宅卖了,赎完妹子再没剩几个钱。待我回乡之后一定设法筹钱,尽快把您也买出来。”

      另外三人都听愣了,江黄指着姚潜,手打哆嗦:“你,你说什么?你竟然想赎他?”

      索额图笑得捧住肚子。

      曹寅一时不知做何表情,尴尬看向天空。

      姚潜有些疑惑:“啊?不能赎吗?”

      索额图喘不上气:“……笑死我了,是想找谁赎?”

      江黄闭着眼直摇头:“就是能赎也亏大了,这位置多少人花钱还求不得呢,谁舍得走?”

      曹寅捂着脸摆摆手:“你赎不了我,也没地方赎去,你快走吧。”

      “……你不是说,跟我妹子差不多?”

      “差远了吧?”江黄听得来气,睁开眼嚷嚷,“俗话说宰相门房三品官,何况是他!”

      曹寅笑了两下,实在笑不出来,只好承认:“我开玩笑的。”

      姚潜木然站着,渐渐也琢磨出有些不对劲,他最后对曹寅拜了拜,牵着妹妹出了大门。

      曹寅心中大畅,哼着小调去西苑找皇帝。

      皇帝躺在藤椅上,睡在花荫之下。一旁侍从挤眉弄眼,冲着他直摇手。

      曹寅静悄悄走过去,低头看了会儿,有朵花瓣落在皇帝脸上,他就伸手去拿。

      没想到刚取下来,人就醒了。

      皇帝睫毛抖动了几下,睁开眼盯着他。

      曹寅脑子里嗡嗡的,咧开嘴笑道:“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皇帝坐起身,打了个哈欠:“……什么寿阳公主?分清楚男女再开口。”

      曹寅赶紧揉揉眼:“哦,是我看错了,不是寿阳公主,是既寿且昌。”

      皇帝一愣,扬起胳膊。

      曹寅伸手挡:“别别别!别打!我还有个好东西,有个好东西给你看!”

      “呈上来。”

      曹寅将一本小册子搁在藤椅上。

      皇帝瞅一眼:“千家诗?这是什么玩意?”

      “学诗的蒙学读本,选的都是唐宋名家名篇,什么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无所不包,初学者只要照着仿一遍,便是不会写也会诌了。”

      皇帝脸色渐渐变化,变得不那么好看:“你拿小孩子开蒙的书给我用?”

      “那当然了!”曹寅立刻眉飞色舞比比划划,“皇爷不是天天惦记着汉人士子的心吗?他们也都是看这本书启蒙学作诗。陛下若是从源头看起,自然能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哈!你是越来越会说话了!”皇帝坏笑着撇嘴,把书拿起来翻了翻,又叹了口气,“其实道理也没错,想了解别人,不能做表面功夫,得从头学起……就是怕等我学会了,事情已经来不及。”

      “已经给汉人科举这么大优待,肯定有人来吧?”

      “只怕也来不及,科举三年才能轮一次。”皇帝摇摇头,“唉,说起来,我从小就听人吹八旗铁骑多么多么厉害,听得耳朵起茧子,结果呢?结果厉害个屁啊!现在前线打得烂成一锅粥,还不敢骂,怕坏了士气,只能好好哄。”他停了一会,盯着地面继续自言自语,“从来越是这样的时刻,越是两军对垒久战,天下人越是摇摆,越是观望。必须尽快想法子争取人心。”

      曹寅皱眉:“这实在没招了,除非直接上门绑人了。”

      “……也不是没试过,让熊赐履和冯溥他们去请些前朝大儒出山撑场面,都不肯来。”

      “哪些前朝大儒啊?顾炎武黄宗羲?”

      “差不多,就那些。”

      “不来就不来吧,想不出法子不如先歇歇。”曹寅坐下伸懒腰,“或者买个戏班来听听曲解解闷,说不定就有想法了。”

      “花花大少一天到晚就琢磨这些……”皇帝说着说着,突然扭头看曹寅。

      他先盯着脸瞅了半天,又从脸看到脚,从脚看到脸。

      曹寅被看的浑身发毛:“……你干什么?我好像穿着衣服吧?”

      “我发现,你这人挺奇怪的。”

      曹寅摸不着头:“哈哈,哪里怪?莫非是长得太好了?”

      皇帝摇摇头:“起初看不出来,但时间长了,发现你会的真不少。”他摸了摸下巴上刚冒头的绒毛胡须,“按说我周围这些汉臣,也算名士鸿儒了,世人能比肩者不多。但高士奇通金石字画,不通曲戏声律;王士禛好诗词话本,不好佛道经玄;徐乾学经史子集没得说,弹棋射御则全不行。你就什么都会一点,会的很全乎。”

      “我是杂而不纯,博而不精。”

      皇帝还是摇头:“你又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不可能凭空学会,你一定有师友。”

      “人皆有师友,这有何稀奇?”

      “普通人没钱没空也没机会学这些,所以他们出身肯定不错。经过了改朝换代,还能把你教成这样,一定不是普通人。”

      曹寅倒吸一口气,缓缓张大了嘴:“陛下的思路,十分惊人呐……”

      皇帝起身站直,背起手断言:“所以你的师友,也是江南名士。”

      一串串紫藤在花架上摇摆,气味芬芳馥郁。

      阳光透过缝隙照在人脸上,忽明忽暗。

      曹寅望着皇帝苦笑:“你说你这么聪明干什么呢?”

      皇帝伸手指向他,说话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你明知我现在有多需要人,明知我想方设法聘征君出仕,却冷眼旁观一声不吭。眼看着我急得焦头烂额,也不愿意请出师友助阵,你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曹寅使劲挠了挠腮:“……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我实在开不了口。”

      “没试过怎知不行?你这么能说会道。”

      曹寅张了张嘴,又站起来摊开双手:“我的皇上唉,很多事不是靠舌头能解决的!你不知道这里面的关节!”

      “你父亲让你学那么多本事是为什么?还不是指望你为国出力吗?”

      曹寅冷笑:“我也不知道,或许他希望我做个称职的弄臣吧。”

      “放屁!你就是敷衍我。”

      “嗨!”他歪着头问,“内廷外朝这么多人,皇爷用谁不行,凭什么就非得用我呢?”

      “哪来这些凭什么?凭我跟你最熟啊!”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象数艺术无不晓,奈何身系墙头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