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 再闻广陵散 ...
-
隆庆六年,七月初五,吕芳病逝,杨金水将其安葬后,带着一名仆僮,乘车搭船,一路缓缓行至江南。
途经湖州时,杨金水坐在乌篷船上,看着沿途连绵不断的桑田,心头忽然浮现出许多往事。
在织造局里,与高眉深目的外国人谈笑风生。在府衙内堂里,面对诸多官员们,进退从容。在红绡帐内,怀抱软玉温香。
那些他以为他已经淡忘的事情,在此刻,却如在昨日才经历过一般,历历在目。
而在这许许多多,清晰如昨的人与事中,杨金水最难忘记,也记得最清楚的,还是那个常年穿着布衣,不露声色,在人生的最后一刻,猛击重鼓,从容走入火场中的豪商巨贾。
那个人,真的死在那场大火里了吗?
多年以来,杨金水的心里,总有这样一个疑问。
据说,根据衙署的调查,大火燃尽后,在火场发现的焦尸,完全符合沈一石的种种特征,且未在着火房屋附近发现任何密道。
所以,官家认定,沈一石已经死了。
可是狡兔尚有三窟,沈一石谋算之深,怎会不为自己的结局多加考虑?真的会那样轻易地,被动赴死吗?
天空坠下雨滴,落在杨金水的脸上,也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看了看天,阴沉沉的,压得他心里有些沉重,他索性不站在外面了,回到了船舱里,让仆僮点上炉子,温上些酒。
江南,细雨,温一些暖酒,忆一忆旧事,似乎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数日后,船行至温州界内,杨金水与仆僮下船登岸。
自隆庆元年开海以来,已有六年时间,江南光景与昔年相比,已是大有不同。杨金水虽然有所耳闻,但多年来一直与干爹吕方住在京城,此刻真的身处其间,还是不免有所惊叹。
简易搭就的码头周边,芳草依依,杨柳窈窕,沿着河岸向远处不断蜿蜒而去。沿着土坡往上走十几步,一条六尺宽的石板路,与曲折蜿蜒的柳树,近乎并行,同样蜿蜒而去。
在石板路的另一侧,半新半旧、前店后屋的民宅,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头。
众多摊位前,人来车往,络绎不绝,叫卖还价,声声不断。
这般热闹的景象,放在嘉靖朝,大约要在规模很大的官建码头附近,才能得见。而今,不过是一处简易搭建的普通码头周边,便可轻易见到这般光景了。
杨金水在心中感叹了一番,与仆僮一前一后地沿着石板路行走,随意地打量着摊位里的东西,偶尔,能从周边较大的摊位上,看到一两件新奇的西洋小玩意儿。
这般走走停停地过了约两刻钟,杨金水看到前方有一处歇家牙行,便带着仆僮前去查看。
这处歇家牙行的掌柜姓李,面貌忠厚,言行稳重踏实,杨金水判定此人是个还算信得过的人,便决定与仆僮暂时在这里落脚,并拜托这位掌柜,代他物色合适的屋宅,作为在此地的长居之所。
此前因师父习惯了北方的气候,习惯,他便随着师父在京畿住下,照料师父起居。
如今师父已逝,他便打算在自己更习惯,也更喜欢的江南终老了。
歇家牙行,与普通客栈最大的区别,就是店家除了为往来客商解决食宿问题,还包揽为客商打点行程,安排舟车,置宅办产的牙人活计,以赚取佣金。
李掌柜详细问了杨金水对屋宅的要求,物色多日,终于选到两处较为合适的房产。次日,赶上大晴天,李掌柜便带着杨金水与仆僮,前往两处宅院查看。
第一处宅院临水太近,杨金水不太满意,看了一眼,便走了。
第二处宅院在城西,二进的院子,干干净净,方方正正,院外种着毛竹,院内栽着梧桐,清雅得很。周边邻居,也大都是家境尚可,教养较好的人家。
杨金水一看便觉得很满意,马上付了屋主订金,订下了这座宅院。他与李掌柜和屋主商量,准备择个良辰吉日,定契过户,忽听得一阵琴声,从附近的院落里传来。
初时听这琴声,只觉得耳熟,细细听了一段,不由心惊。
这不是《广陵散》吗!
这世间能弹奏好这个曲子的人,本就不多,如此意境,他此生,只听过两个人能弹奏得出来。
一人为女子,一人为男子。
那女子早已嫁做人妇,如今夫唱妇随,应当身在湖广之地,万不可能身在此处。
而另一名男子,虽多年前身入熊熊烈火之中,却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