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4、水渠修好 ...

  •   第九十四章 水渠修好

      (安丰县喜迎新水渠)

      睿王爷现在才领了第一个差事,虽然在安丰县里面已经很有名了,但是毕竟名声还未传远,所以自然也还没有读书人来投靠他,他送给李茂替代安淑荣去算算术的就是一些识字、识数的家奴、小厮而已。

      这样的人自然都是很低调的,李茂虽然是一个女子,但是也同样是“主子”的级别,他们即便是男子,也不敢不听李茂的话,李茂培训了他们几天之后再安排在各处做机械重复性的工作,倒是比安淑荣的活儿干得细。

      但是安淑荣的能力和“高学历”毕竟摆在那里,她这么一走,即便来了好几个替代她的小厮,即便是那些小厮李茂都能如臂指使,但是还是比不上安淑荣。李茂不禁感叹——知识就是生产力,人才最难得啊!

      只是她却只能培养自己的心腹,不敢像很多穿越者一样大办学校推行教化,李茂心中想到——若是有一天寒正卿能够主政一方,她一定会帮助寒正卿教化百姓,让百姓之中识字识数的人大大增加,以开民智。只是现在,寒正卿无权无势,所以她也什么都做不成。

      李茂笑着摇了摇头,现在不用想这么远的事情,还是先修好大堤比较要紧。现在钱已经充足了,寒正卿又紧盯着质量,百姓们都发动起来了,只差时间了。

      待到春去秋来,安淑荣顺利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的时候,睿王爷和寒正卿天天监工的河堤也已经基本上修好了。

      睿王爷很是高兴,简直是双喜临门啊,他决定在孩子洗三的那天大办酒席,并且进行大坝的通水试验,一起庆祝庆祝。

      寒正卿笑着制止了他,对他说道:“王爷,不能太心急,虽然现在堤坝修好了,可是那是我们一年多的心血,你愿意急急忙忙就通水吗?万一出了什么纰漏怎么办?我看还是缓一缓,我们两人再带着众人在大堤和十二条引水渠上细细查探一遍,并且先不要通开水口,而是自己从大堤上放水试一试有没有什么纰漏,最后再决水通渠,我看孩子满百日是个不错的日子,再不然,到孩子满周岁的时候也行啊!退一万步说,大堤是我们眼看着一寸一寸修起来的,可是修渠的碑文还没雕刻呢,捐钱的乡绅姓名也未刻上,始终是不美。”

      睿王爷闻言之后稍微冷静了下来,然后说道:“对,父皇给我的时间是3年,现在仅仅过去了一年多,即便再好好休整一年也不算什么大问题,也算是及早地提前完成了父皇交给我们的工作。重要的是大堤和水渠不要出一丁点儿的纰漏,否则,我可不一定会有第二次机会再领什么重要的差事了。再者说,民心可用,既然之前答应了大家要刻碑文的,决不能让大家失望,否则,日后还有谁会再捐银子。”

      寒正卿点了点头,然后留了时间给睿王爷自己思索,退出去不再打扰他。

      回到家中的时候,他洗干净了手,对着笑眯眯走过来的李茂说道:“茂儿放心,我已经劝服了睿王爷了,不会这么草率地将工程结束,一定会好好地收官,不留一点儿遗憾!”

      李茂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夫君,你办事情我当然放心的。而且这个大堤不仅凝聚了你和睿王的全部心血,更是你们唯一的机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不管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寒正卿点了点头,并且说道:“娘子,这个大堤又何尝不是凝聚了你的全部心血呢?你放心吧,我一定会检查得仔仔细细,当正式通水的那一天,绝不会出任何的问题!”

      李茂笑着点了点头。

      睿王爷大儿子的洗三礼还是大办了一场,只是没有加上河堤通水一起而已。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儿子,睿王爷还是很看重的。再加上这一年来睿王爷和睿王妃在安丰县之中只是尽心修渠,并没有做出什么搜刮民脂民膏的事情,也没有让谁不痛快了,所以大家对睿王爷和睿王妃很是敬重,送礼的人络绎不绝。

      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寒正卿与睿王爷仔细做了全部的检查,还着大批民工挑水到大坝端头一桶桶放下去,人工检验了一把大堤和十二条小渠是否渗水的问题,在一切都准备好之后,睿王爷把大堤与旧渭河连通的时间定在了自己大儿子满百日的那一天。

      那一天的时候,全县的人扶老携幼,都到大坝上去看了决水通渠的一幕,睿王爷先是让人将大石碑树立了起来,然后伸手拉开了红布,让大家看到碑文正面是自己写的修安丰县水渠记,着嗓门大的小厮们将修渠的过程大声念了一遍。碑文背面却是铭记着每个乡绅捐献的银子,睿王爷也在这个场合着嗓门大的小厮们一个一个念了出来。

      虽然费时良多,但是看着捐过钱的乡绅们一个一个激动地热泪盈眶的样子,睿王爷觉得还真是值。

      形式主义的事情做完,当然是最重要的一步了,因为之前睿王爷和寒正卿的仔细检查,果然在正式挖旧河堤使得新旧水渠分流的时候未出任何的纰漏,大家一同看着渭河的水浩浩汤汤服服帖帖地走入大渠之中,再以不同的水位分流到十二条小渠之中,再从小渠之中被引入了百姓的水田之中,真是激动万分。他们在场的所有人可都是见证了历史的人啊!

      当然睿王爷和寒正卿他们几人是高兴地笑呵呵的,可是百姓们却是激动地痛哭不已,甚至有些人纷纷就在堤坝附近给睿王爷下跪,感恩他修了这个水渠,活人无数啊!

      小孩子满了百日之后已经比较硬扎了,因此睿王爷和睿王妃便带着孩子启程回京,向当今皇上禀告这个渭河河渠的修建情况,而寒正卿和李茂暂时还不能走,留在安丰县里面继续将民工们遣散,将工程指挥部后续的事情打理好,顺便也等一等张明华。

      张明华等了一辈子,就是为了见一见这个大堤,在堤坝正式通水之后,寒正卿已经着人进京去接张明华过来了,他们二人理所当然要等着张明华来看了大堤之后才会离开安丰县城。

      睿王爷回京与皇上禀告了这个事情之后,皇上对安丰县的水渠这么快修好很惊奇,本来还有些担心水渠的质量,但是在他细细问了睿王爷修渠的各种经历之后,却是满意地看着睿王爷,说道:“我儿慧眼识珠,这个寒正卿不愧是状元,可真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啊!”

      睿王爷点了点头,然后说道:“父皇,如此一来,您可以放心把京津河道的修葺工作交给我了吧?不对,是交给我和寒正卿,哈哈!”

      皇上点了点头,说道:“明□□会上我便会说这件事。”

      睿王爷满意地走了,却是完全忘记了他为了修这个安丰县的水渠,却是假意投了太子殿下,自称是太子殿下的人,才从户部里面领出了一半儿的银子的。

      他没想起来,安淑荣自然也没有想到,两个小夫妻就这么高高兴兴地逗弄着儿子睡觉了,却不知道太子在家里却是气得跳脚了!

      老三这个人也真是的,明明说了日后就归在自己羽翼下了,可是这次回京却是一个字都没有和自己说,颠颠儿就跑到父皇那里去表功了,听说还得了父皇的首肯,拿到了京津河道的工程,那可是一个大肥缺啊,自己和父皇求了几次父皇都没有答应给自己,就这么给老三了!

      同时他的幕僚可是已经提醒他了——睿王爷真心跟了自己,那自然是助力,可是万一起了什么不好的心思,真的另起炉灶了,那可就是自己的一大威胁啊,别齐王还没打压下去,又来了一个竞争对手!

      因此,他们在这里商量出了一个完美的计划——让睿王爷得了京津河道的工程自然不是不行,但是却不能再给睿王机会培养自己的班底的,得把寒正卿这个睿王身边唯一得用的人留在安丰县,让睿王爷手下无人可用,再把自己的心腹塞给睿王几个让他去修葺京津河道,这样一来,虽然这个工程还是挂着睿王的名头,但是和被太子拿到手也差不了什么了!

      在太子和他一众幕僚的算计下,第二天的朝会上,虽然睿王爷欢欢喜喜地拿到了京津运河的修葺差事,但是寒正卿却因为“修渠有功”“另有任用”,被太子殿下提议做了安丰县的县令,就这么留在安丰县教化万民,同时负责管理新修好的水渠,免得出了什么纰漏。

      睿王当时自然怒不可遏,想要极力为寒正卿说好话,把他也弄到自己修葺京津运河的工程指挥部里面来,可惜他在朝廷上本就没有什么人帮,自然是敌不过太子的,因此,只能含恨看着寒正卿就这么被封了一个安丰县县令,留在了安丰县。

      回到家之后,睿王自然是怒不可遏,与安淑荣说了这件事。安淑荣也吃了一惊,她自然知道寒正卿和李茂在修安丰县水渠的时候出了多大的力气,没有了这两个人,京津运河睿王怎么可能修得成?

      于是安淑荣赶紧写了一封信向李茂求助,她想着,即便寒正卿必须留在安丰县做县令,但是李茂却是可以回京的,只一个“伺候婆母”的名义就能名正言顺回来帮忙。

      她可想不到什么那两个小夫妻是不是愿意分离之类的事情,她只是觉得没有李茂在身边自己完全没有主心骨,不知道事情该怎么做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