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1、神秘先生 ...

  •   第一百零一章 神秘先生

      (神秘编书先生现身)

      安丰县学的学子们拿到那本注释版的《论语》之后,顿时惊为天人,深深为编书人的才学和一笔熟练清秀的馆阁体而折服,他们以为这是寒正卿的心血,纷纷赞叹寒正卿:“县令大人不愧是状元出身,真的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啊!状元公能到我们这个小小的安丰县当县令,却是我们全县学子的福分。”

      寒正卿笑着推拒了这些学子和老师的夸奖,说道:“大家别误会,这是我一个有人编的书,目的就是造福安丰县的学子们,我每日事务繁杂,却是没有精力如此精心地准备这样的文章的。”

      寒正卿的这番肺腑之言,有的人相信了,确实,寒正卿公务繁忙,让他再抽时间编这本书却是有些为难了,分/身乏术啊!这本书上的墨迹都是新墨,说明才写完不久,真有可能啊!

      可是一部分人却是怎么也不相信,因为寒正卿家中的人口太简单了,就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剩下的就是些下人了,就连幕僚都没有跟了他很久的,都是他在安丰县修完水渠被忽然任命为县令之后匆匆招来的,都是安丰县百姓们相熟的人,绝不相信他们能有这样的水平!所以只能是寒正卿编写的。

      但是也有人认为寒正卿这个“友人”在京城,这本书是寒正卿自己没有时间编写就托友人帮编写出来给县学学子的,从京城里面千里迢迢送过来的。

      但是不管怎么争论不休,不管怎么向寒正卿打听,他就是嘴巴很严,完全不给学子和先生们透露一丁点儿的有关编书人的消息,就让大家这么一直悬着心猜测着。

      但是编书人的不确定不影响大家对这本书的追捧,一个月之后安丰县学里面几乎人人都看过这本书,并且人人都自己手抄了一本收藏了。

      正在这个时候,寒正卿又拿出了一本《孟子》的注释版,大家“嗡”地一下子就沸腾了起来,因为这一个月期间大家都知道寒正卿并未和京城里面的人有任何往来,没有京城里面的信使来找过寒正卿,所以这位很厉害的编书先生一定在安丰县衙内!

      一时之间,学子们沸腾了!虽然寒正卿是状元,虽然他会偶尔抽空考教学子们的学问,也给学子们讲学,可是他毕竟是县令,县里事务繁杂,他太忙了!虽然重视各位学子,可是分给他们的时间真的是不多!

      而县衙里这位神秘的编书先生呢?首先他很有才学,才能信手拈来,将各大先贤对《孟子》的注释比对讲解得这么好,让大家少费好多功夫各自去找书对比来学,更重要的是他比县令大人有时间啊!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写出这么一本书来,说明他基本什么都不做,就是闭门写书嘛!

      这样有才学的先生为什么要在县衙里面闲置、受冷落?他们大家强烈要求这位大儒到县学里面做先生,给大家讲课啊!

      可是这一次,一向很好讲话,对学子们有求必应的寒正卿却是摇头拒绝了,说道:“我的这位友人不方便来县学做先生,大家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什么原因也不说,就留下这么一句话走了,弄得大家更是好奇,更是心痒痒,对这位神秘的编书人的猜测更加多了。

      有人猜测寒正卿的这位友人可能是身体不好、不良于行,或者是口齿不清,无法正常与人交流,但是腹中极是有才华,也有人猜测寒正卿的这位有人脸上被毁容了,无法面对这么些人,于是不能来当先生……

      无论是以上哪一个原因,大家都纷纷得出了一个结论——若是这位先生不便出现在大家面前与大家交流,大家是不是可以写信给他请教学问呢?

      寒正卿听了学子们的建言之后吃了一惊,完全与之前自己夫人李茂和绿笛设想的不谋而合,更妙的是自己并没有指引这些学子们这么想,完全是他们主动提出来的。

      可是即便高兴,寒正卿还是绷着一张脸,皱起了眉头,说道:“大家的心意我知道了,可是具体行不行还得我先问问我的友人,总要人家同意了才好办接下来的事情嘛!若是他不愿意,你们再投多少书信也是白白浪费精神。”

      于是,整个县学的学子和先生们都对寒正卿翘首以盼,等着听他去问他友人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寒正卿回家和李茂说了这件事之后,笑呵呵地对她说道:“娘子,他们已经想到这一步了,日后你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机就快到了!”

      李茂也高兴地笑了,但是还是摇了摇头,对寒正卿说道:“夫君,时机还未到,最好是等着我教的几个学子有了真正的成就,他们非常感激我,在你面前拼死希望见我一面好报答我,我再出面比较合适,你千万不要主动透露了口风,一定要守住秘密!”

      寒正卿有些犹豫:“夫人,考学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有成就也不是一年两年的时期,况且这些学生若是真的考中了,是不是会感恩还不一定,就算是感恩,是不是感激你这个‘恩师’还不一定,变数太大了,你太辛苦了!还不如我们操作一下,一两年之内你就能以真实身份站在人前,你也少辛苦些。”

      李茂坚决地摇了摇头,对寒正卿说道:“夫君,这种事情的确是靠运气,但是若不是这样,我们主动策划这件事暴露的话,却是后患无穷,对我们二人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们还是耐心等等吧,若是真的这么多年都教的是白眼狼,连和你追根究底我身份的兴趣都没有,我也不必以真身出现在他们面前了,他们也不会真心承认我的才学的,我的设想还是不会实现!”

      寒正卿叹了口气,看着一边带孩子一边还要熬夜辛苦编书的妻子,一把将她搂住,对她说道:“茂儿,即便世界上其他人都不领你的情,我寒正卿也领你这个情,我知道你想要做一番事业,可是你这些都是为了我着想,都是给我加分的项目。你放心,我一定会在……在我有生之年好好地做官,尽量成功一些,给你更大的发挥平台来施展你的才华!”

      李茂紧紧抱住寒正卿,说道:“夫君,你不要这么说,茂儿不要你这么累,随时有着这么大的压力,顺其自然就好。”

      时间匆匆过去,《大学》《中庸》还有五经的注释本也慢慢从寒正卿的后衙里面流传了出来,安丰县的学子们珍藏这些书,并且认真研读、如饥似渴。

      同时很多学子都将自己的疑问投书给了寒正卿后衙的门房,本来是怀着忐忑的心情猜测这位“不良于行”或者“脾气古怪”的先生是否会给自己回复,还是自己的投书会石沉大海,可是大家谁都没有想到,原来这位先生这么热情,三天之后就会给投书的人回信,而且将问题回答得非常的详尽,深入浅出,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胜过过去十年所学!

      学生们大胆猜测——这位先生至少是个举人,说不定是来跟寒正卿讨论学习的,日后要考进士呢!

      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尝试着将自己想要报考童生试、秀才试的卷子投书给这位先生点评,也竟然会在三天之内得到先生的回复,对自己的试卷进行批阅,写明自己的错误在什么地方,要如何改正,怎么答题才能更好地通过这样的考试。

      学生们又沸腾了,虽然大家都是对知识求知若渴的人,可是谁念书没有一点功利心?不想着考中童生?秀才?举人?如今这位先生竟然将如何考试的秘诀都告诉他们了,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啊,一定要好好抓紧。

      就这样,李茂辛辛苦苦地帮整个安丰县学的二十多个学子们批改了“模拟卷”,对他们在做题方面进行了指引,心中却是祈祷这次学生考学可以有些好成绩。

      成绩当然是喜人的,在县学考试之中,寒正卿取满了安丰县分到的10个名额的童生,让学子们一方面感激编书的先生,但是也对自己还不是特别有信心,还在心里想着是不是县令大人寒正卿在县学考试中对自己放水了,怎么今年这么好考?

      可是到了府学考试的时候,寒正卿就干预不到了,今年考中的十个童生,连同之前已经中了童生的九个人一起到了府城考府试。在寒正卿在安丰县做县令之前的很多年里面,安丰县的文风都不算鼎盛,基本算是穷乡僻壤了,每年能考中秀才的就是一两个而已,甚至有些年一个人也考不上!

      可是这一次,之前的九个童生和今年的十个新晋童生一起参加府试之后,居然一同通过了,这就太惊人了!

      虽然这样的人数在整个州府之内不算什么最好的成绩,比起其他文风鼎盛的考学大县来说,中了十九个秀才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可是比起安丰县之前的成绩来说,就是太惊人了!整个安丰县的百姓都沸腾了,纷纷赞叹说寒正卿真不愧是文曲星下凡,到了安丰县之后就带得整个安丰县的考学成绩都变好了!

      可是县学里面的先生和学子们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们都知道这些好成绩虽然也有寒正卿的一点点功劳,可是更多的功劳应该算在后衙里那个神秘的编书先生头上!

      这十九个新晋的秀才回了安丰县城之后,当然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可是他们来不及会友、喝酒各种庆祝,而是纷纷回家闭门书写,赶紧将前些年的乡试题目拿出来自己做一做,好让那个神秘的编书先生教一教自己怎么通过乡试,说不得过几个月之后,自己还能在今年一鼓作气在乡试之中考中举人,那样就真的算是熬出头了!

      可是县学里今年考中的秀才这么多,足足有十九个,也不知道那位神秘的先生能不能帮自己看得完。总之一定要及早写出来及早投书,抢在别人前面才能行!

      同时之前在县学里面学习的那六个秀才们也纷纷坚定了自己今次乡试能考中的信心,可是为了怕被今年新晋的十九个秀才挤下来,也拼命学习、拼命做模拟题投书到寒正卿县衙后院门房那里,一时之间安丰县真的是学习风气大涨!

      让大家更没有想到的是,不论投进去的模拟题有几份,有几个人投了,在你投书的三天之内,一定可以得到神秘编书人的反馈!这下子大家可是都振奋了起来,心中的担心少了,对先生的敬佩多了,做起学问来也心情不再急躁了,大家都觉得这几个月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有些人甚至觉得自己脱胎换骨了一般。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几个月的复习,在参加乡试的时候,安丰县学的学子们有十五个考上了举人,其中六个之前几年考中秀才的人全部都在今年中了进士,而今年新晋的秀才里面有九个人中了举人,其中甚至有两个人是今年一路从童生试考上来的,年纪才十七八岁!

      一下子安丰县和安丰县学可是出名了,这年头谁不希望自己能学有所成?所以一时之间大家纷纷打探起了安丰县学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细细一打听之后,大家猛然发现——安丰县的县令大人寒正卿不就是状元公嘛!还能有什么原因,肯定是他自己学问好,教得也好呗!

      所以一时之间,很多人纷纷动了心思,走了一切关系想把自己的儿子或者是各种拐弯抹角的亲戚转到安丰县学里面去学习,好能更进一步。

      考中举人的这十五个人回乡之后,自然是受到了大家的热情接待。

      如果说秀才还不算什么厉害的人物,只能是勉强谋生而已,考中了举人就是一只脚踏进官场了,还有了朝廷的俸禄,便是之后学问上不再有寸进,也能过上富足体面的生活了,所以大家怎么能不高兴呢?

      在寒正卿设宴接待众位考中的举子的时候,虽然大家一致要求寒正卿将编书先生邀请到座,他们想要给先生好好敬几杯酒,可是没有想到这么简单的要求寒正卿竟然还是拒绝了。

      借着酒劲儿,有几个人胆子就打起来了,纷纷在寒正卿面前说一定要请神秘的编书先生出来喝酒的话,因为酒宴设在县衙后院,甚至有人想要借着酒劲儿直接创着进去找那位“不良于行”的先生。

      现在大家的猜测都比较一致了,这位先生一定是寒正卿秘密带来的幕僚!躲着不让大家见!

      那两位今年直接从童生一直考中举人的年轻人,更是有胆色,跪在寒正卿面前,说一定要给那位恩师磕头,否则无法心安,甚至两人还提出不论那位先生的情况如何,想要拜那位先生为师,继续攻读,争取考进士!

      他们两个人这么一跪,就好像点着了导火索一般,一时之间不断有学子跪下请寒正卿把神迷的编书先生请出来,让大家好好感谢他一番。

      寒正卿面对这样的情景,心中早就笑开了花,可是面色还是很严肃,最后还是装作无法拒绝的表情,先对大家说好了:“待会儿我把先生请出来的时候,你们各位即便是再惊讶、再不可置信,也不要失了礼数,吓着了先生,免得日后她不愿意再用书信帮助县衙的学子了!”

      学子们眼见得寒正卿终于在众人的压迫下松口答应让他们见先生,兴奋得什么都顾不得了,对寒正卿说的话自然是什么都答应了,哪里还有讨价还价不答应的道路?况且他们早就对先生的身份情况有了猜想,猜测先生必然是有什么缺陷无法示人的,所以对寒正卿提出的条件也都很理解。

      可是,当他们听到寒正卿说道:“去将夫人请出来,告诉她那些学生非要谢谢她,见她一面!”

      学生们听得有些愣神,“夫人?”难道是位身份尊贵年纪大的女夫子?

      可是不等他们回过神来,李茂便正装出来拜见各位学子了,寒正卿也介绍到:“这位是我的夫人,户部侍郎李孝泉的三女儿李茂,你们一直问的编书人、神秘的先生就是她!”

      一时之间学子们都傻眼了,完全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么一个情况,先生竟然是女人?先生竟然这么年轻?

      李茂笑着说道:“李茂家学渊源,从小与两位哥哥一起跟着父亲学习四书五经,对考学极为熟悉,之前哥哥们考试的材料都是我跟着整理的,也看哥哥们写卷子看了十多年,所以才会想着编书方便各位学子,若有做得不合适的地方,希望大家海涵。”

      此时有一个人想起来了,问道:“寒夫人,敢问您的两位哥哥考试情况如何?”

      李茂笑了笑,自豪地回答到:“我大哥哥中了一甲探花,我二哥哥也中了进士,他们年纪都比我夫君大不了一两岁。”

      众人这才纷纷醒悟过来,原来是真的,原来自己真的是得到了考中了进士的学子们的复习资料,只不过给自己资料的这个人是寒夫人罢了。

      可是寒夫人不止是编书,还教了这么多人,学问不可限量,与寒大人这个状元公相比似乎也不遑多让,他们两个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金童玉女,太让人羡慕啦!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