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回合 ...
-
冯氏从一开始就不同意梁波和孟天瑜之间的来往,但凡抓住点影子,都要好好阻挠一番,非是他二人不相配,主要是这里头有个不好明言的缘故,说出来挺伤脸面。
这事儿吧,还得从头讲起。话说当年太皇太后垂危,对跟了他十几年且有如亲生儿子的冯氏一直心存愧疚,便认了冯氏做义子,封为广陵郡君。冯氏临出宫前,作为在后宫蹉跎十几年青春岁月的弥补,也为义子的将来着想,太皇太后奏请先帝下了旨意为冯氏赐婚,让他下嫁给永和六年的新科探花梁蕙,成全了冯氏与意中人的一段大好姻缘。
冯氏虽有几分姿色,却比小妻主大了整整十五岁,试问男人到这个年纪,还能得到女子的多少待见?为了将来夫妻和睦,冯氏没少费心思,更别提梁蕙当时还有心上人。这人就是后来嫁给孟文的古氏。彼时梁古二人正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冯氏倚仗圣旨横刀夺爱,就此和古氏结下了梁子。
古氏从年轻到老,别的不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心眼儿和针眼儿一般大。没能嫁给梁蕙,成了古氏心头拔不掉的硬刺,除了恨冯氏,古氏连带着将意志不够坚定的梁蕙也记恨上了,而且一恨就恨到了现在。
梁蕙的旧情人古氏心里憋着气,尽管此后女婚男嫁各不相干。大家都是京都名门贵夫,在同一个圈子里混,难免有碰头的时候,双方面上虽和气,可心里早就跟那乌眼儿斗鸡似的,颈毛直竖,恨不能咬死对方。刚开始的时候,冯氏因着在宫中待过,加上年岁也大些,便不与他见识,可古氏不依不饶啊,只要逮着机会,变着法子给冯氏穿小鞋下绊子,将冯氏折腾得够呛,于是到后来冯氏但凡有时机,必会反击。
简而言之,古氏根本不可能将亲生儿子孟天瑜嫁给冯氏的亲生女儿梁波。而冯氏好歹也算是个有头衔的人,更不可能为了小辈折了自己的脸面,上赶着奔到孟府去求亲,按照他的意思,就凭古氏这副德行,即便全天下的儿郎死光了,也决不会让梁波去娶孟家郎。
而今梁波颠颠儿地跑去守宫城,若是真和孟家郎有关系,那事情就太糟了。你说人家孩子被太国公招进了宫,那就明摆着是准备留在宫里当贵人的,这儿梁波要是再上赶着追,指不定闹出什么没法子收场的事儿来。本想着小儿女小打小闹,做父亲的在中间搅和搅和,这感情也就淡了,可现在看来,梁波还暗地里跟他卯上了劲儿。如此一来,唯有给梁波订下亲事,提早娶夫,只怕才能将她的心收拢回来了。
贾氏见冯氏沉浸于往事,一动不动,好似凝住了一般,隐隐觉着不好,要是将年近花甲的老大哥气出个好歹来,谁也别想有好日子过,于是就手倒了杯清茶给冯氏递过去,好言相劝,“哥哥,其实…也没那么寸,许是我多心了…”
“就算有,哥哥也便放宽心吧,孟家小郎进了宫门,老三再怎么蹦跶,也是没辙啦。”贾氏一旁的钱氏语气轻松,颇不以为然。
冯氏揉了揉眉心,将顿在半空中的手捂在心口上,一声长叹,“就老三那性子,又是年少不更事,虽说妻主如今出门在外,鞭长莫及,可只有给老三寻上一门好亲事,管束着她,我才能放心,否则就我这岁数,早晚给她气背过去不可。”
三位叔父齐声附议,点头称是。梁波今年一十有七,这个年纪娶夫挺合适的,之前冯氏有意打探梁波的意思,梁波当时瞒下她和孟天瑜之事,面上大大咧咧的,只说不急,想再过两年,而且一定要碰上可心的人才娶。冯氏岂能无所察觉?不过体谅她年少,做事总是激情满满,热血当头,想着放凉了再说,这才将亲事暂时搁浅,而今又猛不迭地提上了日程,冯氏却没了主意。
冯氏的三位兄弟帮忙出点子,议论着哪家的儿郎才能配得上梁波,一时间这个瞧着好,那个又觉得不错,这样看来,人选也有不少。四个男人说着说着,气氛又热络起来,不知怎的,便将话题拐带到即将轰动京都乃至全国的嘉选上去了。
是的,宫城里那位至高无上的主儿也到了娶亲的年纪。再过几个月,各县州府道上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脱颖而出的儿郎都会入京嘉选,虽不见得人人都能嫁到帝王家,可那落选的,亦是拔尖的,照样会得到权贵仕女的青睐,如此一来,梁家老三也能趁着这股东风,择一佳偶不是?
四个老男人就今上选嘉郎展开了一番讨论,说到热闹处,冯氏的女婿李氏踱进厅堂,对着冯氏行了礼,亲自指使仆子给换了热茶水,上了几碟子新鲜的果品,安排妥帖,便道:“父亲,前几日下了帖子的昌平大君今日派了管事的上府里来问,后日登高赏景父亲当真不去么?”
李氏口中的昌平大君,指的是先帝的同父兄弟,这人平日素与冯氏交好,与古氏关系也不错,总之是个爱结朋交友的人,常约了京都圈子里的贵夫们聚在一处听戏赏曲,跨马观花。前几日一时兴起,昌平殿下又以年龄大了要加强身体锻炼为由,下了很多帖子,邀请贵夫王孙们上皇家御苑凌云峰登高赏景。冯氏拿到帖子的第一时间便以身体抱恙回绝了昌平大君的好意,而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想碰见那个总是阴恻恻盯着他的老对头古氏,免得给自己添堵。
人呐,有时候就这么可笑,明明都上了年纪,却变得跟老小孩儿似的。就拿古氏来说,他给冯氏添堵的方式也是变本加厉。上个月外命夫们齐刷刷去参加荣太国公的寿宴,那是多么隆重的一个场合啊,大家伙儿峨冠博带,身着诰命公服,进宫叩首朝贺,虽说自己和古氏目前属同一个诰命品阶,冯氏还是刻意坐得离那个小心眼儿的老头远远的,然而饮宴期间,古氏照样指使自己的仆从将一杯烈酒“非常不小心地”泼洒到他的衣衫上,也亏的冯氏能忍,没当场掀了案几,这才不至于砸了荣太国公的场子,可回府以后冯氏就捂着胸口喘了老半天——他是真的不想再看见这个臭老头了。
“不去。”昌平大君其实这些年一直撮合冯古二人和好来着,可是冯氏越想越来气,上回那事儿还不算完呢!于是老爷子翻个白眼,不耐烦地摆摆手,“赏几个钱,打发传话的回去罢!”
“哥哥且慢,”贾氏是个机灵的,见状忙道:“横竖是个机会,昌平殿下素来手眼通天,既然约了这么多人,何不趁机会替老三打问打问,到时候多带几个人便是了。那孟家的再厉害,还能上天去?咱怕他作甚?!”
一想起梁波的终身大事,冯氏最终无奈地点了点头。
李氏得了回复,又站在原地思量了片刻,原本还有件极为要紧的事想和公公商议一下,可时机显然不对。他对于之前发生的事情并不知情,只道是公公和几位叔父打马吊,输的一塌糊涂,脸色不愉,便将心事压下,想着还是等妻主从宫中回来再做商议。
抛开冯氏不提,只说到了晚间,天上又淅淅沥沥下起来了,斜风细雨,吹洒了落花满地,梁沛坐了轿子归家,瞧见她夫郎李氏撑着油纸伞在门口接着,下了轿,二人一起给老爷子问了安,梁沛得知梁波今日起正式入了禁军,心里踏实,便回了自己的院落。夫郎李氏一路相陪,见她疲累,将孩子交托到杨钰手里,一边打发仆子上了饭菜,一边替她捏肩捶背,梁沛则是一边感慨夫郎的贤良,一边又瞧着他面色凝重,不由得有些担心,遂握住李氏的手,转身靠在他怀里,关切道:“浩然有心事?说来听听。”
“沛沛,”李氏犹豫了一番,“这….…..”
“浩然,咱们是夫妻,”梁沛环上李氏的腰,缓缓道,“天塌下来,我给你顶着呢!”
“那倒没那么严重,”李氏被逗笑了,“就是我那外侄,吴意拂,常跟你提到的那个,他入了嘉选名册,不几日就要来京了。”
“这是好事儿啊,”梁沛一笑,转而又觉得不对,“会不会….有点早了?距离各道州府统一护送嘉郎上京的时间,怎么着还得有三四个月吧?”
李氏摇摇头,起身扶了梁沛坐在锦缎杌子上,一边替她布菜,一边道:“沛沛,先吃饭吧,我慢慢地跟你说,咱们好好合计合计。”
…..
李氏的这个外侄吴意拂,自小与李氏亲厚。吴意拂幼年长居外祖家,时常与仅大他三岁的六叔李氏浩然一起玩耍,两人虽是叔侄,关系却好比亲兄弟,即使后来吴氏归家,李氏远嫁京都,两人相隔千里,也未曾断了书信往来。
吴意拂是江南东道陵州人氏,吴氏母族虽在江东权势滔天,于京都却毫无根基,此次吴氏意拂入选,未必不是一个契机。吴意拂正当青春年华,美貌和才情在江东颇有盛名,他自出生时,有算命的打东边儿来,掐着指头说吴氏意拂似有国/父之相,前景贵不可言,叮嘱吴家好生教养。吴家谨慎,知情的对此事守口如瓶,而此后,吴家乃至吴意拂的外祖李家对他可谓悉心呵护,认真培养,准备有朝一日送进宫去,以应相士所言。
虽然吴意拂入京嘉选毫无悬念,终归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进了京都,又是一番什么状况,不得而知。吴氏极为懂事,自知肩负着吴家未来的前途,入京应选志在必得。原本该等到六月再和其他入选的嘉郎由府衙护送进京,吴家却是未雨绸缪,一番打点,提前出发,并由其长姐吴妨亲自护送上京。
吴氏在京都最亲近的人便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六叔李浩然了,而李浩然的公公冯氏在宫中十几年,熟悉宫中各种规矩礼仪乃至天家喜好,吴家为赢得几成胜算,特意递了书信给李浩然,希望通过他说服他公公,看在姻亲面上,进宫之前能让冯氏好好调/教一番。
李氏把吴家的意思跟梁沛大致说了一遍。梁沛用了饭,放下碗筷,端起仆子递过来的茶水漱了口,之后又在铜盆净了手,拿帕子擦干,打发了一众仆子,拉着李氏站在廊下消食,看着眼前朦胧细雨轻声问道,“吴家郎入了京都,住哪里?可有去处?”
“这个倒不必担心,吴家早前就在城南预备了大宅,已经收拾妥帖了,就是….他们想让意拂隔上几日来这里受教,也不知父亲愿不愿意…”李氏担心道。
“不打紧,我去跟父亲说,就算他不肯,我也总能磨到他同意为止。只是….,城南离咱们这里毕竟还远些,来回折腾没什么意义,不如叫意拂上家里来住吧,横竖府里那么多院落,空着也是空着,你这几日抽时间找人收拾出来便是。再说了,你既然是意拂亲叔叔,那有入了京都,还叫亲侄子住在别处的道理?”
“沛沛…..,你待我真好….,”李氏瞧着妻主通勤达理,娴静优雅,又是感动又是悸动,干脆将梁沛打横抱起,进了房门,“我无以为报,情债…..肉偿了罢…”
“哎,哎…别…,”事出突然,梁沛此刻有点心动又有点激动,勾住李浩然的脖子,急忙道,“浩然,我刚吃了饭,此刻不宜啊….不宜…..啊……啊…….”
*****
本文设定,郡君如果配的是带地名的封号,品阶在三品以下,六品以上,例如冯氏的广陵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