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恶毒算计 ...
-
水仙接过盒子,放在桌子上,看着月华。
“放那儿,本宫现在还不饿。”月华说。
“奴婢还等着盒子呢。”那个小丫头插了一嘴。
“这么多东西,哪里吃得完。”月华说,“一个盒子都舍不得,告诉你主子,过两天本宫就给送回去。”
那丫头诺了声,惴惴不安地走了。
“这些日子,王爷不在,两府还是不要往来的好。”月华说,“省的别人传闲话。”清河王府没有王妃,也没有夫人,和靖南王府没有女人能够互相来往。
如果两府没有直接往来,传话只能先从平西王府过一道。
水仙应了声,把那小丫头送出院门,正巧,看到崔大总管领着婉儿走了过来。
“婉儿姑娘今天怎么有空?”水仙迎了上去。
“正巧迎应宁郡主进宫,就顺便来这儿看一眼。”婉儿说。
“正巧,刚说到元嘉的事。”月华拍拍身边的座位,“婉儿姐姐也算是元嘉的长辈,得好好商量一下。”
“元嘉七岁了吗?” 婉儿一口报出来了。
“明年七岁。”月华说。
“不小了。” 婉儿说,“不过平儿年纪更大。”她说的很委婉,告诫月华,在盘算别人的女儿之前,先想想自己的女儿吧。
平儿,平儿是不小了。平儿从小生活在皇宫中,只认识她的兄弟们。
指婚很容易,她是靖南王府的嫡长女,大把的男人想要娶她,然后获得唾手可及的权力。
月华想让她能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就像当年,月华遇到长琴一样。
“女孩子家家的,哪里来那么多的情啊爱啊的。”婉儿说,“拿到手里的才是最要紧的——王妃这些年拿的不是挺多的吗?”
水仙脸色微变,婉儿莫不是也想做个王妃?
这话月华是听多了,这些年明嘲暗讽的不知道有多少。月华是宫女与他人私通的出身,能够攀上王爷成为正妃,简直不可理喻。月华眨眨眼:“婉儿姐姐过得可不比王爷差。”
婉儿看着她好一会儿,也笑了起来:“说的也是呢。得了太后的欢喜,可不比那渤海王要好。”
“和刘迎比?”月华反问,“也不指望元嘉有那个本事,能受到宫里贵人的青睐,将来指婚也能硬气一些。”
“这事交给姐姐我好了。”婉儿说,“一直觉得元嘉这丫头特别亲,引荐给太后不成问题。”
“那就多谢姐姐了。”月华沉声说。
婉儿回去找应宁的时候,应宁已经坐在门房那喝了好久的茶了,见到婉儿来,她站起来,身后的红衫丫头,拎着个不大的包袱。
宫里派来的几辆空车停在门前,车上也没有箱子物件。
“妹妹就没有什么东西要带走?”婉儿问。
“身无长物。”应宁说,“哪里有什么可以带走?”
婉儿了然:“左右无所谓,到宫里都会添置整齐的。”她给应宁搭了把手,两个人一起坐到一辆马车中。
红杏抱着包袱,跟在马车边。
车子从朱雀门驶入,先是要去文王夫人的东宫,再去太后的无极宫。
天色已晚,应宁拜访文王夫人,已过了晚膳时分,东宫已经落了锁。
看门的内侍说:“文王夫人不见任何人。”
婉儿安慰应宁:“她一直都这样。”
应宁并不感到自惭,只是内心多了一份嘀咕。
太极宫为婉儿留了门,宫人们倒是没想到,应宁也会跟着过来。
婉儿带着应宁去拜见太后。
“太后在小佛堂里。”守主殿门的小宫女说。
婉儿领着应宁去,推开门,老太后坐在椅子上,侧对着门,门推开,老太后拿起一边的茶盅。
“太后娘娘,不是说了嘛,睡前不要喝茶了。”婉儿走上前,从赵太后的手中接过茶盅。
“就你管得多。”赵太后随着她,放下了茶盅,斜眼看了应宁一眼。
“罪臣应宁叩见太后娘娘。”应宁五体投地,行了个宫女的大礼。
赵太后在心里点头,这丫头还算是个知礼的,面上也柔和起来了。
“去见见你姑姑吧。”太后也累了,随手把她打发走。一个郡主,也没多了不起,一抓一大把的,也没必要和她过不去。
朝议的决定是,应宁是要跟着大长秋住的。婉儿就把她送到太极宫门口,红杏带着应宁前往宝华宫。
应宁照旧先拜见大长秋。
大长秋看着眼前的女孩儿,却没有半分见到月华的亲近感。眼里满满都是揣摩。太极宫里的事她已经听说了,太后没有怎么为难这个郡主,看来这个应宁有两分能耐呢。
应宁伏在地上。大长秋现在算是接了个烫手山芋,怎么对自己都不过分。
“宫里还算不错。”大长秋看着她,笑的极有深意,“上次见到你还只有这么高呢。”大长秋比了比自己的腰,“一转眼就变得这么大了。”
应宁无声地笑笑。
大长秋说的,她根本不记得了。那是多久多久以前的事了?先帝还在世的时候吧。怎么,也有十几年了。
十几年,当年宫里一群玩闹的孩子,也把自己的孩子们送到宫里来了。
“过一阵子,平西王府的长女也要送进宫来了,你的侄女也要进宫了。”大长秋说。
应宁自然是不认识的,只是摇摇头:“罪臣怎么能和宗室住在一起?”
“谁说的准呢?”大长秋说道。
应宁不太明白她的意思,不过,她很快就会明白了。
宗室不宗室的,不过一句话而已。
应宁自己也是个郡主呢。
靖南王府的日子,就如同秋水似的,总也望不穿。
元嘉郡主照例每日要给王妃请安。
月华和其他府里的主母们不一样,她背负朝廷要职,是要早朝的,元嘉十有八九是碰不着人的。
元嘉平时也只是在门前行个礼,然后便转身回去。她早上还有早课,是一个叫墨兰的大宫女教她。
墨兰和元嘉身边的大宫女春桃虽然同为月华的十二花,却仅仅点头之交。春桃不喜欢她,不过为了小主子,还是要讨好一下。
元嘉今天照旧行了个礼,水仙却把她叫住了。
“给郡主问安。”水仙说。
元嘉抬头,睁着大眼睛问:“水仙姑姑什么事?”
“郡主来年便要进宫了。”水仙说。
“还有半年,现在提这个做什么?”元嘉问。
“王妃想问问,郡主的功课学习得怎样了?”水仙随便找了个由头问。元嘉主要学的是礼乐课,还有少许女工。
“那些找墨兰姑姑问便是。”元嘉说。
水仙说不出话了。她只是想和元嘉说会儿话。元嘉这孩子,终归不是月华自己生出来的。不过养两年,又要被抱走,不知道会不会和月华王妃不亲。
若是受到有心人的挑拨,反过来咬上月华一口,可真是不得了。
“有劳母妃费心了。”元嘉说。
“你今天找元嘉了?”月华说的是肯定句。
“是。”水仙说。
“元嘉可不傻,她心里有数。” 月华说,“皇家的孩子懂事都是相当早的。”现在敲打她,说不定还会引起她的反感。
“把姚越送到宫里去吧。你先和春桃说一下。”月华扬了扬手中的纸张,“这可是个好机会。”
水仙看过那张纸,知道上面写了什么,前方大捷,将叛军围困在渤海境内。写给朝廷的军报尚未到达,靖南王府中就已经收到了。
水仙明白了,王妃是要趁这个喜报,将姚越送进宫。只要姚越成为太子伴读,假以时日,他就能更进一步,娶到元嘉的把握也更大一些。
不久,正式的捷报传来。前方的战事非常惨烈,好在韩凌笑治军有方,将叛军困在两座城池中。现在只要将叛军困死就足够了。渤海国其实并不算太大,不过全国五十郡之一,能耕种的土地极少,因着产盐,还算富庶。
近来的战乱,已经将春稻全毁了,夏稻又种不上。很快,整个渤海国就会断粮。
“太后的千秋节就要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围城,不知道要围到什么时候。”赵相说,“最好能在千秋节之前结束就好了,班师回朝,让太后检阅三军。”
千秋节不过两月余。从渤海国班师回朝就要近一月。
“怎么可能!”袁勋说。从前就有例子,围城两年未破的。
渤海王刘迎当初也是和太子长琴上过战场的,可没那么好对付。
至少秦周就不是刘迎的对手。
“一旦围城,无数人都将饥饿而死。”太尉说。
“若是能劝降,再好不过了。”有人小声说。
怎么可能,既然谋反,就绝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刘迎和许多人一样,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这针对的是谁,自然不言而喻。
“早日结束,兴许还能种上秋稻。”大司农说,“冬天会好过一些。”
这话,到是说到了很多人的心上。赈灾的还是朝廷,国库已空,要是秋稻种上了,还能少拨点粮食。
捷报传来当纸钱。月华只能想到这样一句话。能把捷报当纸钱烧,也很不错啊。这人世间,还有死无葬身之地的呢。
或许,赵相的心思更为恶毒一些。月华恶毒地想。
前方的将士战死了,只需一小笔抚恤金,远比拖着耗着养战几年要省银子。同样,渤海国那些死了的人,也不必再花费朝廷的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