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修) ...

  •   在吃过饭饱饱的睡了一觉后,林源总算恢复了点精神。虽说是吃饱睡足了,但是林源却并不想起来。林源只想沉浸在梦里,林源只希望梦醒了就可以回到现代了。其实林源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在自欺欺人,但是现实总是不那么美好。

      睁开眼,环境没有发生变化,自己也没有穿回去。林源有些丧气,但是丧气并没有什么用,还是打起精神来吧。想想如果回不到现代,以后的生活应该怎么办?

      林源在现代还有点拖延症,其实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大都有点轻微的拖延症,但是以林源目前的处境而言,已经由不得林源再拖延下去了。林源想到之前煮饭时,看到的已经见底的米缸,瞬间觉得未来形势十分严峻。

      首先是关于吃的问题,不要觉得林源尽想着吃吃吃,好像是个大吃货似的。其实主要是因为今天这一天的遭遇让林源意识到,无论要干什么都得先吃饱,民以食为天,饥饿的感觉林源是不想再尝试了。

      家中的食物之前做饭前林源已经仔细看过了,首先是主食。在林五的记忆里,在年纪还小的时候,那时吃的较多的是米粥,各种米粥,诸如糯米粥、黄米粥、小米粥、大米粥、豆粥,当然吃的最多的还是豆粥。豆粥,林源从来没见过也没吃过,从林五记忆里得知豆粥就是是淘米水和豆子熬成的粥。

      不管是在林源所在兔朝的历史里还是现在所在的这个时代,都有因为大豆能够保证有收获,且容易种植,当时的人们基本上每家都种了几亩大豆,以防荒年的情况。

      后来林五家中条件渐渐变好,从喝米粥到吃豆饭,到现在的吃干饭,也就是之前林源吃过的米饭了。不过说是米饭,其实跟林源在现代吃的米饭还是有所不同的。

      不说古代,就说现代,大米都分三六九等,何况是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林源以前不知从哪里看到的一篇文章里,说的是在没有杂交水稻之前,稻谷的产量每亩300多斤,还没有400斤,这还是百姓们悉心伺候田地的结果,而现代的最新数据里,杂交水稻的亩产已经达到了900多公斤,将近2000斤。1:5的差距,想到这,林源不由感叹,XXX同志说的对啊,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想到亩产多少斤稻谷,林源才想起了林五留下来的遗产。林五父母原本也是林家村里普通的百姓,每天日出而落日落而息的种着祖上留下的几亩田地,也就勉强够糊个口。林父对于当时的生活不算特别满意,但生活也不算太糟糕,相比那些自己没有田地,不得不靠着给地主们种田为生,每年收获时除了要交给官府各种税款之外,还得上交一大部分给地主们,相比起他们而言,林五家的生活也算是不错了。

      但是这一切都在林五出生后发生了改变,林五出生后身体就一直不好,为了给林五看病花了不少钱。后来林五渐渐养大了,但是家中的积蓄也花费的差不多了。俗话说:屋逢偏漏连夜雨,林五好不容易养好了,这时林奶奶又病了。为了给林奶奶看病,又是一大笔钱支出去了。可林奶奶最后还是没有留住,就这样去了。为了给林奶奶办丧事,林五父母不得不将家中的田地卖了几亩出去,凑足了银子让林奶奶算是比较热闹的离开了。

      林奶奶的丧事办完后,林家积蓄没有了,同时田地也卖得差不多了。林父不想以后也走上租种地主田地,走上被地主和官府双重剥削的日子,同时也为了让妻儿能过上好点的日子,最后林父咬咬牙,鼓起这一辈子最大的勇气进了城。没过几年,林五和林母也跟着进了城。

      这时的林父已经在城里开了家小酒肆,林父林母都是勤奋的老实人,经过几年的奋斗,将一家小酒肆发展成了一个食肆,除了卖酒还卖些熟食。那时的林五源也只有6岁,所以林五除了小时候吃了一点苦,后来的生活都还是过得不错的。所以就算现在落魄了,家中的粮食买的还是白花花的大米,没有准备豆类之类的杂粮来混着吃。其实说林五家中的大米是白花花的,那还真的是抬举了这些大米了,这些大米其实都是些很碎的带着黄黄的米,里面还掺杂着一些没有碾碎的稻谷,跟现代白花花的大米完全不同。

      不过,对于这个林源也是能理解的,古代的工艺不比现代,当时用的是最原始的工具来将稻谷转化为大米,不比现代的各种现代化机械,效率差的简直令人发指。而且林五早已经落魄,这些大米还是之前林父母偶尔回祖宅居住时特意买的。

      林源刚开始看到这些大米,还愣了愣,这样的米,比以前林源见过的林妈妈喂给鸡吃的大米都不如,不过形势比人强,在饥饿面前,一切原则全都抛弃了。

      虽然有些嫌弃这些米不好吃,但是在林五的记忆里,贫困人家可是连这样的米都不能经常吃,都是大米中掺杂着各种杂粮混着煮粥喝的,能吃上干米饭已经算很好的日子了。这里大部分百姓每年种的粮食,除了交税(有些要交给地主)之外,大部分是拿来出售,然后用出售的银钱来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诸如盐铁、布匹等;少部分是留住自家食用,而且食用时还需放入其他杂粮配合一起吃,能够天天吃干米饭那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生活。

      作为前有钱人,林五是没过过什么苦日子,现在没钱了,也还是继续吃着干米饭,没有买些杂粮混着一起吃,当然这主要是涉世未深的林五还没有这个意识。现在林源穿越了过来,在通过整理林五的记忆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林源整个人都不好。

      原本以为生火做饭已经是很艰难的事了,现在才发现更加重大的考验还在等着自己。

      将林五的遗产全部找出来摊在床上,看着这些遗产,林源再次有了想要死一死看能不能穿回去的念头了,还好怕死的林源排除了这个念头,继续整理着遗物。一些碎银子,林源对于古代的货币不是特别了解,只是从林五的记忆里大概估计了一下,这些碎银子不超过5两;两串串好的铜钱,一些零碎的散开的铜钱,初步数了数,不超过100个。

      话说古代货币兑换率是多少来着,好像大约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吊)铜钱=10000文铜钱,但是在林五的记忆里,目前一两银子不能兑换1000文铜钱,只能兑换900文左右,简单来说,这时的银子有点贬值了。不过,林源一直有个疑惑,一两银子、一文铜钱到底相当于现代的多少钱,不搞清楚这个,总感觉看着这些银子没有一点感觉。在现代社会,银子大都是作为工艺品存在,所以给林源银子还不如给林源一把钞票来的有感觉。

      【系统有详细的古代货币价值兑换,只要主人……】

      【做题是吧,你整天除了让我做题做题还会做什么啊?】
      不过,林源想着反正现在闲着没事,就做做题,了解一下具体的物价对比才好为以后的生活做计划。

      打开系统,开始答题。

      问题一:石、担是古代的重量单位,那么一石,一担是多少斤?
      A、80千克
      B、100千克
      C、60斤
      D、60千克

      问题二:从秦始皇制定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大兔朝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而现代的质量标准则是把4℃的纯净水一升定位一千克,一千克又等于两斤。对于古今两种对于斤的不同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代的一斤就是现代的半斤
      B、古代的一斤就是现代的500克
      C、古代的一斤就是现代的八两
      D、古代的一斤就是现代的596克

      问题三:下列不属于古代流通货币的是:
      A、白银
      B、黄金
      C、布匹
      D、硬币

      问题四:现代的容量单位有升、毫升,古代也有一些常用的容量单位,以下不属于古代容量单位的是:
      A、升
      B、篓
      C、钟
      D、石

      ……

      为了更好的了解古代货币的资料,林源故意做错了关于古代货币的题目,通过系统错题答疑的知识链接,林源了解到了一段资料:上白米(石)九钱五分,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下白米(石)八钱三分,白面(斤)九文,银每两换钱一千文。同时还得到了一番不怎么靠谱的结论: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在结论的后面还有一番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这番声明看的林源有点囧,你这个一听就很高大尚的系统收录这么不靠谱的资料真的好吗?

      【主人等级低,所以只有这些资料,随着主人等级的提升,就能了解到更全面,更科学的知识。主人现在还是个幼儿园,太高深主人看不懂。】

      看不懂?这句话放佛一道惊天巨雷霹在林源头顶,什么叫做看不懂?系统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林源整个人都气炸了,自己虽然不是什么研究生、博士后,但也好歹正规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好吗!怎么就突然变成了幼儿园,感觉就突然变成个弱智一样。我会看不懂,笑话!有本事你把我看不懂的放出来我看看。林源叫嚣着。

      【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常常要涉及多个因素或者多个指标。具体过程是将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称为因素集X),再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称为评判集Y),分别求出各单一因素对各个评审等级的归属程度(称为模糊矩阵)。下面就以评判某套商品房为例说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然后……

      请问矩阵是什么鬼啊,为什么买个房子跟矩阵有毛线关系,我恨矩阵,这是作为个高等数学渣的林源发出的宣言。

      【好吧,系统你赢了!】

      【所以主人继续努力,加油做题,成为博士就基本可以看懂了。】

      林源叹了一口气,如果要成为博士就需要做这样的题,那还是算了吧,自己还是个做个快乐的学渣吧。

      不过多做做题还挺涨见识的,林源以前虽然知道半斤八两,知道古代的一斤是现代的十六两。但是现在林源却知道了为什么古代的秤要设计成这般,要知道大兔朝古代大部分时间使用的都是十进制,偏偏重量单位要使用十六进制。现在林源了解到了原来是因为:
      古代的十六两秤又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基于此,林源就算系统一直“诱惑”他做题升级,让人有些不爽,但是想想多做题可以增长见识,也是为自己好。而且林源现在发现了系统的一大用处,系统的库存很丰富,可以间接当作百度用。就是现在林源等级低有些低,每次通过知识链接了解的东西不多,难道自己真的要去升级?林源纠结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第三章(修)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