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屈大均(公元1630—1696),字翁山,广东番禺人。明末秀才。清兵南下广州前后,曾参加明师作战。失败后一度削发为僧,法名今种,字一灵。又北游吴、越、燕、齐、秦、晋诸地,广交顾炎武、朱彝尊等遗民志士,秘密从事抗清复明活动。吴三桂反清之役,还曾为监军。后避祸江浙,隐居故里,赍志而殁。其诗以反映抗清斗争、表现民族气节为最著,艺术上则主要取法屈原和李白,既充满强烈的爱国精神,又富有浓厚的浪漫情调,在清初诗坛上独标一格,别具特色。其影响所及,当时就形成了“翁山派”,后来又一直沾溉到龚自珍。有《屈大均全集》。
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赏析:
“清明”这个节日,其字面在清初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明清的改朝换代。此诗写于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公元1682),明朝政权灭亡已久,各种反清力量消亡殆尽,清朝统治基本稳固,抗清运动已经没有希望,因此诗人当此“清明”之时,就更禁不住浮起亡国的悲哀。而作为一个曾经积极从事抗清复明活动的遗民志士,此时整个国家都是清朝的天下,连一个可以归隐的地方都不复存在,因此诗人又不禁想起与“清明”紧挨在一起的“寒食”,借以抒发心中的无限感慨。全诗由“清明”生发,从故国的沦亡写到个人的身世,题旨宏大,辞气悲怆,与前代诗歌如晚唐杜牧《清明》所写的那种“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景象,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境界。清代特别是清初诗歌的特点,由此可以窥见一斑。
* * * * * *
司空曙(约公元720—790?),字文明,一作文初,洺州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人。早年曾考进士不第,官水部郎中、左拾遗,贬长林县丞,终虞部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
他的诗多写山林隐逸、交游,也有部分反映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生活。感情朴实、真挚,出语自然。《全唐诗》存诗二卷。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与故友重逢觉得难以置信,将现实疑为梦里。颔联写这种旧友重逢的心情已成为千古名句,结句也流泻出在这样的时代相逢不易、再聚更难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