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可惜流年 ...

  •   若茗醒来已近响午,洗漱后才知道一早赵慎和赵淳就去守军处查看。
      若茗换上男装打算去找二人,听侍卫通报说二人已回府。若茗从侧门赶至大堂,看见一群人走了进来,走在最前的是赵淳,一脸怒气,赵慎走在中间,眉宇紧锁,身后跟着一群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若茗闪回侧厅。赵淳一屁股在椅中坐下,破口大骂道:“该死的张明,他究竟是金狗还是我大宋子民!”赵慎想阻止他已来不及,扫了那群人一眼,沉声说道:“各位大人也辛苦了,都回府吧!”顿了顿,对着一位青年说道:“张大人暂且留下。”众人告退。
      赵慎和张大人走到书桌前,对着地形图细细研究。
      若茗在侧门旁轻轻唤着赵淳,赵淳回头一看是若茗就走了过去。
      “淳哥哥发生什么事了?”若茗低声询问。
      赵淳一下子又来气了,“还不是那个扬州知府张明。扬州府的三千兵马被他扣得死死的,左一个太师右一个兵部,根本不把慎哥这个督军放在眼中,要动他这三千兵马非要朝廷下旨。此刻军情紧急,等临安的旨意到时只怕扬州城都破了。”
      一路上若茗就听闻张明处处钳制赵慎,只是这般明显的刁难还是出乎意料之外。
      “那人是谁?”若茗沉默了一会儿指指张大人问道。
      “那是建康留守张孝祥,进士出身,倒是个有骨气的文人。建康知州也是秦桧的人,七日前朝廷下旨令建康增兵三千至扬州,交由慎哥总领,建康知州拖着不放,这张守备可是违抗上头的意思率兵而来的。”
      “淳哥哥,朝廷增兵了吗?”若茗有点好奇。
      “完颜亮调集军队赶至扬州对岸,朝廷也知以一万对六万必是以卵击石,故决定增兵。只是扬州近处能调动的兵马都已调来,加起来不过一万三千,远方的兵马还要五六日才能赶到,即使赶到也不过四、五千。完颜亮的六万大军这两日就将集结完毕,敌强我弱,他绝对不会等我援军到达才动手的。”赵淳的声音越来越低。
      若茗明白,最后一战就在这一两日,能与赵慎同死她已无憾,但念及家中的父兄,留恋不舍之情充满心间。忽然想起哥哥曾经提过兵法上常说守易攻难,往往进攻的人数是防守人数三倍时才势均力敌。之前完颜亮几次受挫,不敢贸然进攻扬州城也是因为此。如此说来只要援军能及时赶到,扬州城或许就能保住。想到这里,若茗不禁喃喃自语道:“要是这两日援军都能赶到就好了,金兵也不敢进攻了。”
      赵淳不禁哑然失笑,“傻茗儿,要是援兵能赶到,我们也不用发愁了。”
      “要是他不知道我们兵少就好了。”
      “扬州城里有多少金国细作,有无援军,援军多少,完颜亮全都知道。”说到此处忽然停住,怔怔的看了若茗一会儿,猛地抱起若茗大叫:“茗儿,我有办法了。”
      赵慎、张守备回过头来。赵慎看到赵淳抱着若茗,眉头不禁一皱。
      赵淳说了自己的想法,四人仔细商议,反复推敲斟酌,最后确定了一条疑兵之计。
      赵慎传下令去,命心腹士兵准备旌旗布帆草人,同时把石林叫来仔细吩咐一番。很快城中传开了一个消息,明后日将有大量援军赶到。这消息一下子炸了锅,满城的百姓争相转告,如此一来守城有望。
      赵慎又悄悄命石浩持他的令牌赶去上游调集大型船舶十艘。
      深夜,赵淳带着五百士兵带着旌旗布帆草人分坐十只小船趁着夜色悄悄驶向上游。张守备带着四千名士兵分批悄悄从不同城门出城,在渡口附近守候。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河面上升起一层薄薄的水雾,远方一列船队缓缓驶来,船上锦旗林立,人影密集。最后在扬州城外的渡口靠岸。
      渡口上张守备带着四千已换好装束的士兵与赵淳带领的五百将士汇集,敲锣打鼓、举旗呐威地进入扬州城。
      是援军到了。整个扬州城顿时沸腾。同时百姓们还听到更好的消息,明日还有更多援军赶到。
      “扬州城有救了!”百姓们奔走相告。
      赵慎站在城头看着城下士气高涨的民众们,低声对张守备说道:“这事只能瞒住一时,解得了几天的困局。对付金兵还是要想其他办法。”

      “是哪来的援兵?”完颜亮听到探子的回报很是生气。他早视扬州城为他砧板上的一块鱼肉,何时动手全由他,结果此时竟冒出了援军。
      “据闻是从泸州府赶来的。据说他们接到朝廷调令后火速赶来的。”探子小声回报。
      “泸州府?这么几日能赶到?”完颜亮有些疑惑。
      探子偷偷看了看完颜亮,揣测了一下,小心说道:“国主怀疑其中有诈?”
      完颜亮沉默不语,思忖多时说道:“反正也不急于这一时,就再等两天。如果其中有诈这几日也会有消息传出。让他们抓紧探听,一有消息赶紧回报。”

      晚上赵慎与赵淳正在商议扬州城军事布局时,石林送来三百里加急军情,赵慎看后愤愤的将信件掷于桌上,背手立于桌前沉默不语。
      赵淳拿起一看:援军路上受阻,七日之内无法赶到。
      赵淳狠狠的拍了拍桌子,气愤的说:“这不是存心要把扬州城让给完颜亮吗?这一定是秦桧一党的阴谋。”
      扬州城只有一万三千的兵力,加上张明的三千兵马根本无法调动。完颜亮狡猾多疑,本就怀疑这次援军的真相,一旦确定这只是一个疑兵之计,立时会发兵渡河。以宋军一万的兵力,还守不到一天。
      赵慎转过身来,脸上已看不出任何愤怒情绪,他命石林拿来派人偷绘的金兵布阵图,铺在桌上仔细研究起来。
      若茗想准备夜宵过来询问,进门就感觉屋中气氛压抑,赵慎无奈,赵淳愤怒,知道一定发生了什么变故,便偷偷拉了拉赵淳的衣角,示意他跟自己出去。

      早已荒芜的园子里长满了参差不齐的植物,淹没了蜿蜒的小道。若茗绕过枝枝蔓蔓的树叶藤条,在池塘的一隅找了块石头坐下,赵淳考虑再三还是把事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她。
      两人久久沉默不语。
      无人打理的池塘中竟有睡莲绽放,草丛间有虫子低声吟唱,晚风拂面,捎来枳子花的清香,若茗惊觉已是初夏时分。赵淳捡起几颗石子向水中打去,石子在水面上跳跃,激起层层涟漪。荡漾的池水让若茗想起很多很多年前的那个池塘,在那里她和赵淳狠狠打了一架,也因此结识了这兄弟俩。
      “第一次看见你时,我刚睡醒,睁开眼就见有人凑在我面前。”若茗想起那一幕,不禁嘴角含笑。
      “我早看见你了,在大殿上,像只蝴蝶似的跟着你爹爹穿过人群。你不让秦桧抱时我还想这女娃真勇敢。回头就在御花园里看到哭得像只脏猫的你。我只想看仔细就被你推翻在地上。”说起当时的狼狈事,赵淳还有点不好意思。
      “那次我被爹爹打了。”说起父亲若茗极为不舍。
      “打了?”赵淳有点诧异。
      若茗点点头,看着一池碧波缓缓说道:“那时岳伯伯刚死,我心中难过,自不肯让秦桧碰,得罪了他才挨了打。爹爹常被秦桧一党百般刁难,想来也是那时埋的祸根。”
      说完抬头凝视天际的新月若有所思,许久幽幽的问:“为什么岳伯伯会死?为什么出卖国家、残害忠良的奸人反在朝中横行?如果岳伯伯还在,扬州城哪会有今日的险境,我大宋早已收复故土,重振河山了!”
      赵淳无语,这问题他早已问自己多遍。只是那个人是皇上,是自己的伯父,是不容置疑的天子。

      天上繁星闪闪,如点点碎银般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两只黑色的凤尾蝶闯入园中,绕着紫色粉色的睡莲翩翩起舞。若茗小孩心性,瞧着有趣,便招呼赵淳一起捕捉。一番折腾后,蝴蝶飞了,两人一身的泥和水。
      待两人回过头来,发现赵慎已在池边。
      “在玩什么?”赵慎边问边掏出帕子帮若茗擦拭。
      “帮茗儿捉蝴蝶。”赵淳干脆脱下袍子用手拧干。
      “多大的人了还玩这些!”赵慎语气中有几分责备。看到这两人身上全是泥,催着他们赶紧回房换衣服。
      赵淳换了衣服回到书房,赵慎还在研究地形。赵淳便把池边若茗说的话告诉了赵慎,赵慎长长地叹了口气。
      “慎哥,茗儿说的对,是我们自毁长城。若岳元帅还在,扬州城怎会有今日的破城之虞。十年了,即便现在提起岳元帅,金兵还是胆战心惊的。”
      “圣意不是我们可以猜测的。”赵慎打断了赵淳的话,扫了眼窗外确定无人。
      赵淳这才想起岳元帅是朝中的忌语,无人敢提,不由一阵懊恼,恨恨的说道:“金兵敬他如鬼神,偏偏我们自己不敢提。若是岳元帅哪天显个灵,我看朝中吓死的人比金狗还多。”
      赵慎心中一动,如果岳元帅显灵……
      看到忽然呆滞的赵慎,赵淳有些奇怪。
      “淳弟,我忽然想到一个办法。”赵慎把自己的想法和赵淳说了。兄弟俩仔细琢磨一通。这招虽险,总比坐以待毙强,于是两人分头准备。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4章 可惜流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