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山长水远知何处 ...

  •   隔日,群豪将付九等人葬于落梅庄,各派掌门人暂留苏州,商议前往东海取宝一事,门下弟子陆续返乡。前来苏州,众人是为结盟贺喜,意气风发,何曾想到此时散去,或身负重伤,或扶棺归去,黯然神伤。英雄盟会的热闹一哄而散,偌大的落梅庄竟变得门庭寥落。

      传志在太湖畔找到一风景清幽之处,为母亲另立新坟。祭拜过后,与阿笙回到苏州城中,逛了整整一日。从前不曾见过、碰过、尝过的东西,通通见了、碰了、尝了,待瞧见糕点铺中售卖的点心时,想到红蕖,又生怅惘,牢牢握紧阿笙双手,道:“我常常想起咱们渡江,江水那样大,人又这样小,这一生就像江上行船,不知会飘到哪里去。”

      阿笙道:“总归我抓着你,你抓着我。”

      两人日落时回到杏花楼,狄松与谢慎山正在树下饮酒。谢慎山唤他两人坐下,道:“他们约好三日后在嘉兴重聚。淮南派弟子安排船只,去海上寻那天下至宝,你可要同去?”

      传志摇头:“我想与阿笙去南疆。白姑娘说那里有能为他治腿的大夫。”

      谢慎山笑道:“也好。那丫头同我讲了许多秦兄弟的事,我竟想不到,三不兄偷尽天下武功,是为了送给她。她将拨云掌教给你了?你耍一遍,我看看。”

      传志对张三不心存芥蒂,对狄谢二人并没有怨恨,反莫名感到亲切。许是因为那日泛舟湖上,他听过谢慎山的故事。他一面回想白思思所言,一面气沉丹田,将当日所学缓缓使出来。谢慎山靠在树上,一面饮酒,一面指点一二,将一整套拨云掌倾囊相授。他武功深不可测,眼光精到,片言只语针针见血,饶是阿笙,也觉受益良多。

      传志自是感激不尽,谢慎山笑道:“不过一套掌法,算得了什么?有些习武之人囿于门户之见,自己的功夫藏着掖着,闭门造车,便是自己的弟子,也不肯完全传授,这是小人之心。当年我与秦兄弟习武论道,从不藏私,这套掌法便是我们一同创的。你与阿笙交好,这掌法本就应当传给你。”

      阿笙面上发烫,赶忙埋头喝酒,谢慎山继而叹道:“我也曾见过你岑师叔,竟不知他对秦兄弟是倾慕相思之情。其实男人与男人交好,也算不得什么。若秦兄弟在世,只会豪迈一笑,说断袖之癖又如何?一个人是不是君子、值不值得相交,与他是不是断袖,也没什么干系。传志,我只问你,你对阿笙确是真心?”

      传志道:“自然是真心,我觉得阿笙是世上最好的人,我只想一辈子同他在一块儿。”

      谢慎山拍案大笑:“那便好,阿笙是我结拜兄弟之子,便是我的孩子。你往后若有负于他,我谢慎山头一个饶不得你!”他与狄松重逢,忆往昔种种,再看两个少年人情投意合,想起杏娘和她腹中孩儿,百感交集,热泪盈眶,一连豪饮数杯,起身道:“知道旧友尚且安好,孩子们亦有了归宿,甚好,甚好。谢某就此别过。”

      传志急道:“前辈要去哪里?”

      谢慎山背身离去,挥手道:“天下之大,何处去不得?”

      传志道:“天下这样大,前辈若是不说去处,我们怎能再见?”

      谢慎山已走得远了,朗声道:“谢某已不是江湖之人,何必再见。”

      传志只瞧见树影中,他的衣袂翻飞,一眨眼,便再无身影。狄松一杯饮罢,问传志:“十八年前之事,你还有什么要问?”

      传志一怔,刚想摇头,听得阿笙道:“张三不要你帮他做了什么?”

      “他交给我一个女婴。”

      “狄珩?”

      狄松看向南宫碧住处,狄珩与素云、秦筝在里头为她换药。狄松道:“珩儿生下来患有怪病,我要带她们去东海,那里或许有医治她的办法。”

      阿笙道:“狄姑娘也是张三不的女儿么?”

      狄松望他一眼,眸中似乎没有任何情感,冷冷道:“珩儿是我的女儿。”

      阿笙还待再问,素云三人推门而出。狄珩跌跌撞撞扑入狄松怀中,笑道:“爹爹,我今天可帮了大忙呢。”她仍戴着兜帽,帽下露出几缕白发。

      狄松向素云略一点头,抱着她转身离去。素云见桌上有酒有菜,喜上眉梢,拉秦筝坐下,吩咐下人再添酒菜。传志两人自乐得奉陪,席间,阿笙问素云狄珩之事,素云道:“十几年前,狄爷带小珩找到我,要我救她性命。小珩那时已一岁多,却只有七八斤重。她自幼体弱多病,稍不留心,便得卧床好几日。以我的本事,只能勉强为她续命罢了。若非狄爷寸步不离守着,只怕小珩活不到今日。我也不曾见过她娘亲——传志,我与狄爷要去瞧瞧你方家的宝藏,当中若有能济世救人的良方,也不枉此行了。”

      传志笑道:“若是如此,可再好不过。”

      素云看过两人伤势,提起南宫碧,兴奋不已:南宫家对药理颇为精通,两人一见如故,昨夜抵足而眠,彻夜长谈。只可惜她伤势未愈,不能同饮。传志见她神采奕奕,似不曾因岑青之事伤神,放下心来。秦筝始终立在一旁,心不在焉,喝得几杯拜过两人,正待离去,被阿笙叫住:“你去哪里?”

      秦筝支支吾吾不肯答话,素云笑道:“阿笙,女儿家的事情,你问恁多作甚?”

      阿笙问秦筝:“我与传志明日南下,你随我们一起,还是去嘉兴呢?”

      “明日便走么?”秦筝一惊,又迟疑道,“我也想瞧瞧那天下至宝呢。”

      阿笙坐在轮椅上,只能仰头瞧她,瞧了好一会儿,唤她到身边来,柔声道:“听闻海上风大,多穿几件衣裳。若遇到危难……郑清欢是个君子,想来会保你周全。可你自己也要多加小心。”

      秦筝眨巴眨巴眼睛,点点头,发尾指尖缠上几圈,又揭开,问:“他当真信得过吗?”

      阿笙失笑:“你要是信不过,便不要理他。”

      秦筝撅起嘴嗤他一声,欲言又止,一跺脚,扭头走远几步,又折回来,自药囊中取出几瓶药丸、香膏,放在阿笙腿上,嘀咕道:“你们也多加小心。”这才去了。

      素云笑道:“何必如此。”

      三人斟酒闲聊,席间陈叔平与岑青陆续来到院中,秦筝亦回来了。陈叔平对岑青吹胡子瞪眼,传志起先还劝说几句,末了懒得再管,与阿笙闲聊,喝到入夜,才沉沉睡去。醒来时月至中天,传志打开窗子,凉风吹来,头脑清醒大半,只见月下院中一块空明之地,树下杯盘狼藉,空无一人。到得清早,陈叔平回塞外,岑青带青石山弟子返回蜀中,云姨狄松前往嘉兴,他和阿笙、白思思去向南疆,从此天南海北,再一同喝酒,不知是何日了。

      到得清早,传志两人出得庄外,白思思已备好两驾马车,一架放着张三不棺木。罗成立在一侧,笑道:“传志,你那天下至宝,当真不肯要了?”

      传志苦笑,阿笙道:“只可惜罗大哥忙前忙后,这宝藏要送给武林盟,还请大哥不要怪罪。”

      罗成大笑道:“阿笙,你何时能学得温柔乖顺些?”说着要将阿笙抱上马车。

      传志暗道不好,阿笙定要恼他多管闲事,却想不到阿笙道声多谢,便任他抱了,一时后悔莫及:这事该我做,最好只能由我做。正要上车,白思思瞥他一眼,冷道:“我为秦相公驾车,你驾另一辆。”

      传志赌气道:“我要为阿笙驾车。”

      白思思眉头一挑,笑道:“你可答应过的,我为秦相公治病,你再也不见他。姑娘肯许你同去,已是大恩惠了,你还想得寸进尺么?”她今日穿了一袭水蓝衣衫,头戴玉簪,耳上挂一对银铃,略施粉黛,笑起来明艳照人。

      传志咬牙,想要抗争几句,又无理可辩,不情不愿坐上另一辆马车。再看阿笙,不知同他那结义大哥在说什么悄悄话,瞧也不瞧他一眼,更是委屈至极。

      罗成与阿笙说罢,对传志道:“此去路途遥远,义弟千万珍重。你我后会有期。”

      传志听到那“义弟”两字,胸中苦涩,禁不住道:“罗大哥,你当真将我看作义弟么?”

      罗成一愣,旋即笑道:“传志,大哥有许多事瞒着你,这兄弟之情,却是千真万确。”

      传志放下心来,向他拱手行礼,一挥马鞭,马儿长嘶一声,跑动起来。不多时,传志回头再看,罗成仍立在原处,与他挥手。传志擦擦眼睛,高声道:“白姑娘,南疆好玩么?”

      白思思笑道:“好玩得紧,那里的姑娘个个都很漂亮,男人个个都是好汉子!”

      传志心道:爷爷所言的大千世界,当真很有趣吗?我往后要亲自去瞧一瞧了。

      江南是鱼米之乡,百姓生活富庶,城中集市商铺众多,白思思不曾在此地游玩过,遇见什么新鲜玩意儿,都要停车瞧瞧——偏偏不肯让传志停下。她坐在车前,将阿笙挡得严严实实,传志想同心上人说句话,都要被她冷嘲热讽一番。若是如此也罢,连阿笙也由着她,躲在车厢中不知做些什么,更不曾掀开车帘看看他。传志左思右想,不知何处惹他恼了。

      到得傍晚,三人到了无锡,传志到客栈订房,一回头,见阿笙自己打车上跳了下来。传志忙不迭跑去搀他,惹得白思思笑道:“就是小狗,也不如你粘人。”

      传志不答话,心道她刚刚死了父亲,心里不快活,逞一时口舌之快,不理就是。转问阿笙:“我惹你生气了吗?”

      阿笙摇头,三人在桌前坐下,等白思思一口气点了七八道菜,阿笙才道:“路途遥远,你省些银两。”

      白思思两手支颊,笑眯眯望着阿笙:“秦相公伤势未愈,要吃些好的。银两你莫担心啦,我这里有的是。”她拍拍腰间钱袋,里头当啷作响。

      传志叮嘱她:“出门在外,你不要这样露财,容易被人惦记。”这是素云教他的道理,现学现卖,能拿来揶揄她,倒也不错。

      白思思向四周略略一扫,冷笑道:“我倒要瞧瞧,谁敢来偷姑娘的东西。”

      传志暗中叹一口气:是了,她的功夫可要比我厉害,轮得到我操心?

      阿笙却问:“你哪里来的银两?”

      白思思奇道:“你问这个做什么?不偷不抢,都是正大光明的钱。”

      阿笙转头打量她神色、衣着,片刻方问:“罗成给的?”

      白思思眼神飘忽,低头捏起衣袖间的线头,不情不愿道:“他非要给的,我可没要。他说咱们仨赶路,要我照顾好你俩,处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我,我同他可是清清白白!我根本就不认识他!”

      传志喜道:“罗大哥当真这样说?他心里果然当我们是朋友。他要是直接给咱们银两,你我定然不肯要,所以才给白姑娘。”

      “他给你盘缠便可,何必再为你买新衣裳、新首饰?”阿笙打断他,又逼问一句。

      白思思摸摸耳上银铃,被他审视怀疑的目光弄得浑身都不自在,一拍桌站起身来,怒道:“谁知他做什么,他比姑娘大上一轮,还能看上我不成?我只想在你面前穿得好看些,有何不可?”说罢拂袖而去。

      传志哪想会变成这般景况,愣在座上,待想起来要不要追,她已回了客房,将房门摔得震天响,引得众人纷纷瞠目而视。传志看向阿笙,见他望着别处发呆,又将指甲送到口中,拇指已咬出血来。忙夺过他双手,柔声道:“有什么不对劲么?你同我讲,不要再咬啦。”

      阿笙深深望一眼他,双眸似深不可测,传志竟看不懂其中情绪,心中登时升起一股惧意,问道:“你想到了什么?”

      阿笙微微一笑,摸摸他发顶,道:“吃过东西,我们到房中说。”

      传志更觉不安,一顿饭吃得兴味索然。吩咐店家给白思思送过饭菜,二人回到房中,拉好门闩在桌边坐下,传志急道:“你快讲。”

      阿笙沉吟片刻,问:“传志,你大仇得报,今后再不想回到苏州,不想管那天下至宝的事,对不对?”

      传志一头雾水,点点头,又摇头:“藏宝图和落梅庄都给了武林盟,还与我有关吗?不过若与你和筝儿、云姨、岑叔叔、爷爷、罗大哥他们有关,自然也与我有关。那便不得不管。”

      阿笙一笑,在他颊上轻轻一吻,道:“倒也是,你怎会置他们于不顾。那便讲给你听。”

      传志称是,又想起一事,取出药膏,抓过阿笙双手,一点点涂在他指尖,道:“我还当你不肯理我了,虚惊一场。你讲,我听着。你往后不要咬指甲了,顶好看的手,都咬成什么样了。”

      阿笙乖乖应了一声,正色道:“今早离开落梅庄时,罗大哥问我,你在南京听到了什么,我用来威胁吴应简的那件事,又是什么。”

      传志思索一番,回想起来:“你要杀周盟主时,说你知道了王雅君是谁。他不是朝廷的大臣么?”

      阿笙摇头:“恐怕不仅如此。你再想想,你将岑师叔藏在柴房时,听到那户人家的主人说了什么话?”

      那件事他只同阿笙讲过一次,原是当趣闻来讲,细节已记不大清,回想了好一阵,方道:“那两人说什么平江军、节度使、刘大人,与天下至宝有干系?”

      阿笙道:“你亲自告诉我的话,怎全忘了?他两人说,有位叫‘昭儿’的王爷,从开封到苏州,不知要做何事,他还抢了两名民女,要放在刘大人府中。”

      传志叹道:“你好生厉害,怎记得这样清楚?”

      阿笙在他脑门上一敲,冷道:“还听不懂吗?那王爷便是王雅君!他抢的民女,是郑夫人和筝儿,他亲来苏州,就是要谋划武林盟会的阴谋。若不是你救了岑师叔,送他给云姨医治,他夺取武林盟主和天下至宝的阴谋就得逞了。下一步,怕是要用宝藏招兵买马,举旗造反!”

      传志目瞪口呆,好半晌方道:“当真吗?”

      阿笙迟疑道:“你同我讲得不大清楚,我也不敢断言。那日只是赌一把罢了。王雅君现今行踪不定,他若还活着,恐怕还要打那天下至宝的主意。”

      传志道:“他的人马都被大家伙拿下了,单凭他一人之力,如何做得到?”

      “还有一人。”阿笙抬眼,凝视着他双眸,定定道:“罗成。我们落入山谷,他有一群朋友前来相救。到苏州后,那群朋友却始终未曾现身。”

      传志急道:“可分明是王雅君的人埋伏在山里要杀我们,是吴应简一箭将罗大哥射下山谷的。你还同我讲,在墓园中,吴应简头一个要杀的人,便是罗大哥。”

      阿笙诘道:“若他们一开始就约好了呢?一人在明,一人在暗,将天下英豪玩弄于股掌之中。以吴应简的箭法,在林中时,怎会杀不了我和罗成?他只要稍稍射偏一些,我便以为是侥幸逃得性命。那日英雄盟会,吴应简最先制服罗成,杀了众人士气,又是罗成最先投降,引得林白鹤等人效仿。纵使后来被岑师叔他们横插一脚,乱了计划,罗成仍是武林盟中讲话很有分量的人物——他的武功,旁人都看在眼里的,谁也不会相信他是王雅君的人。”

      传志双唇颤动,想要说些反驳的话,搜肠挂肚,半个字也说不出。

      阿笙接着道:“他一个浪迹江湖的刀客,哪里来的恁多银两?白思思那身行头,少说要二十两银子,还不知他给了多少盘缠。想要解释得通,只有一个可能,他不单单是刀客。或是山贼土匪,或是朝廷中人,你觉得是哪个?”

      传志喃喃道:“若是山贼土匪,那也是王雅君招徕的,同常不逊一样,是不是?”

      阿笙不答,自怀中取出一只竹筒,筒中蜜蜂嗡嗡作响:“我在他身上涂了千里追魂香,你仔细听,这蜜蜂在朝哪个方向振翅?”

      传志心道,原来今日任罗大哥抱他,是为了这个。支耳听得一阵,奇道:“他要去嘉兴,不该南下吗,怎会在咱们西边?”

      阿笙道:“我们走后不久,他便离开苏州,取道西北,中途赶超我们,一路疾驰,到这时还不曾歇息。”

      “他要去哪里?”

      “要看他何时停下。若我所料不错,他要去往南京。”

      传志大惊而起:“去找那刘大人?”

      阿笙叹息道:“朝廷中的事,我也不懂。兴许是借些人马,兴许是找到了王雅君,要护送他回南京。总而言之,他没有去嘉兴,我才担心。筝儿和云姨,恐怕要有危险。”

      “那该怎么办?我们追去南京?”

      “只怕我们追到他时,他的计谋已安排好了。何况依他本事,我们也不能靠得太近。”阿笙蹙眉,“不如去嘉兴,拦下筝儿,绝不可让她们登上那艘船。若是在海上被人瓮中捉鳖,唯有死路一条。”

      “可武林盟群豪都在,只要提醒大伙严加防范……”

      “谁会信你?”阿笙咬牙冷道,“你到这时还不明白吗?我们只要说一句‘不要寻那宝藏’,定会有人认为,是你我图谋不轨。百口莫辩的滋味,你比我清楚得多。况且这只是猜测,万一都是我想错了,罗大哥是无辜的,可怎么办?”

      “那……”传志颓然坐下,双手按在膝上,不住颤抖。

      阿笙将掌心按在他手上,温声道:“我只说了最坏的打算。只要拦下筝儿和云姨……”

      “旁人怎么办?”

      阿笙默然。

      传志问道:“狄大侠、狄姑娘,郑家兄妹,阿柔姑娘,还有别的许多人,若是王雅君再像英雄盟会上一样,设下埋伏来谋害他们,他们还能躲得过吗?还会有人来救他们吗?”

      阿笙低声答:“我也不知。那要看王雅君设了怎样的埋伏,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没有能救所有人的办法吗?”

      阿笙长叹一声:“或许什么也不会发生,是我多虑了。倘若有,以你我之力,如何有那样的办法?”

      传志点头,又看看天色,起身道:“咱们赶快启程,要是能早些赶到嘉兴,还能同云姨商量此事。我去告诉白姑娘——要同她一起吗?”

      “罗大哥为何要对她那样好,在墓园中为何要救下她,我还想不通。”阿笙话至一半,忽停了下来,待传志问了好几句,才接着说,“我只晓得,罗大哥很在意她。她或许可拿来做你我的筹码,更甚者,能逼他道出实情,也未可知。”

      阿笙一面说,一面垂眸把玩桌上茶盏,并不愿瞧传志神色。渡江之前,他们曾在客栈大吵一架,传志以为他冷酷无情,大失所望拂袖而去;现今又要拿朋友性命威胁结义大哥,传志会怎样想?阿笙忽觉得心口发颤,却仍摆出一副泰然自若的神色,双唇死死抿着,心道:谁要管他如何想,我本就是这样的人,他不是早就知道了?大不了再吵一架,最好他头脑一热,一个人跑去嘉兴,被武林盟当作恶人,滚起来丢进海里才好!

      阿笙想着这人被五花大绑扔进大海的可怜模样,很有些解气,又想到自己如今不及从前,来不及相救,莫非要眼睁睁瞧着他落水?仲秋时节,海水太凉,怕是要得风寒。

      愣愣想了好一会儿,回过神来,传志已出门去了。

      阿笙独自坐在桌边,望着紧闭的房门,不由轻笑两声。等他消了气回来,再想别的办法罢。他枕着胳膊趴在桌上。在马车里苦思冥想了几个时辰,理清思绪,又烦恼要不要告诉传志,委实累了,很快便沉沉睡去。

      一连做了许多梦,都是黑压压的,瞧不清楚旁人面目,身体似要重重坠下去,阿笙感到害怕,挣扎着想要抓住什么,四周却是虚空。不由挥起四肢,忽听到极远极高的地方,传来几道呼唤:“阿笙,阿笙。”

      他睁开眼来,仰头迎上传志双眸。

      传志抱着他站在床边,见他睡眼惺忪,茫然无措,顿觉可爱至极,笑道:“怎不到床上睡?我想抱你过来,你便醒了。”

      阿笙喃喃道:“你不是走了吗?”

      “我去找白姑娘,备马,找地方暂时安置张三不的棺木。”传志干脆抱着他在床边坐下,“都收拾妥当了,回来接你。你睡得正熟,想要你多睡一会儿。我打听过啦,咱们快马加鞭,后天清早便能赶到嘉兴。不急一时。”

      阿笙凝神想了好一会儿,才忆起前因后果,闷声道:“你不曾生我气?”

      传志不解:“生气做什么?”

      阿笙望着他搭在襟前的手:“我要你拿白思思做筹码,还想不出救人的办法。”

      传志恍然大悟,再看他恹恹不乐的模样,心头一痒,踢了两人鞋子,将他牢牢抱在怀中,笑道:“阿笙,阿笙,你竟这样喜欢我。”

      阿笙怒道:“我何时说过这个?”

      传志大言不惭:“我知道,你就是喜欢我,喜欢得不得了。你从前可不是这样,才不会怕我讨厌你呢。”说着便去亲他眼睛,亲鼻梁,亲嘴唇,手指也不老实起来。

      阿笙给他撩拨得无奈,红着脸道:“我现在也不怕。”

      传志闷头亲他,顾不上说话。两人胡闹一通罢,传志道:“你今日躲在车里,不肯理我,是怕告诉我这些事之后,我会难过,对不对?”

      阿笙闷闷应了一声。

      “我怎会讨厌你?怎舍得生你的气?我就从不怕你讨厌我。你不记得了,我可没忘,你是我的一二如意。”

      两人同床共枕,发丝都缠在一处,传志正色道:“你想了一天,才肯告诉我这些,这一定是最好的办法了。至于别的事,只能尽力而为。”

      阿笙道:“你还是想拦下别人,对不对?”

      传志道:“谢大侠说,要是十八年前他在苏州,一定会去落梅庄阻止那件惨祸。他若去了,兴许就不会有恁多人死于非命,我也就不是方传志,没有血海深仇了。你说,他这次来英雄盟会,是不是想做完他当年没有做的事?这件事做完,他心愿已了,便说自己再不是江湖之人。不是江湖之人,就可以去找他的妻儿,和他们厮守一生了。”

      阿笙笑道:“你说的是。我们尽力而为,便是死也无憾。”

      传志见他懂了自己心意,大喜过望,忍不住抱着他打上两个滚,又道:“在我心里,你的性命最最要紧。我脑袋再笨,也不会不讲道理、不听你劝告。你怎会觉得我讨厌你?你还是从前那样最好,现在这个模样,太可怜啦。”

      “你喜欢我整日凶你?”

      传志竟认真思索起来,不知阿笙趾高气扬冷清清的时候好,还是委委屈屈不敢瞧他的模样好,一时难以抉择。阿笙失笑,拍他脑袋:“莫想了,你怎么同白思思说的?”

      “我问她罗大哥为何对她那样好,她也不知,还同我吵起来,说我污她清白。又要我同你讲清楚,她除了想要我性命之外,再没有别的事瞒你。我说,你才不会信她,她便要打我。我俩打了两招,我说,那不如去找罗大哥当面对质。她说,去就去,有什么怕的?”传志想起当时情景,不由笑道,“她可真喜欢你。”

      阿笙望着他笑容可掬的模样,沉默片刻道:“你何时变得这样狡猾?”

      “爷爷教过我,这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传志亲他一口,“我想了好一会儿,才想出这个法子。你要夸我吗?”

      “你不喜欢白姑娘?”

      传志撇嘴,嘀咕道:“她总是欺负我,那倒也罢。我不喜欢她喜欢你。”

      阿笙微微一笑,拉过他双手:“这才要夸你。你若喜欢她,我才不开心。”

      两人额头相抵,一同睡去。

      天刚微亮,三人纵马出城,赶向嘉兴。路上阿笙再问白思思罗成之事,她回答如故,方确信她委实不知罗成底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2章 山长水远知何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