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大唐少林书+少林风物论 ...
-
少林书第一章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当时天竺高僧跋陀不远千里,来到中土。他善好禅法,深得孝文帝的礼遇。太和二十年,孝文帝敕命在少室山为跋陀立寺。因为寺院屹立于少室山丛林之中,故名曰少林寺。这便是少林寺的开始。
后来菩提达摩祖师渡江北上,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传法慧可禅师,自此,少林禅法薪火传承,绵延不绝。
北周建德三年,周武帝集僧道辩论于长安太极殿,欲灭佛法。少林寺首座等行禅师发奋而起,拟为抗辩,为众僧所止。同年五月,武帝下诏普灭佛道二宗。少林寺当时为北齐所辖,故而得以幸免。但是到承光元年二月,北周灭掉北齐,少林寺也因此被废。直到大象二年六月,周静帝在杨坚的支持下复兴佛道二教,将少林寺改名为陟岵寺。到前朝开皇元年,少林寺又恢复原名。
少林书第二章
隋文帝开皇年间,下诏将柏谷屯一百顷田地赐给少林寺。大业末年,天下大乱。山贼曾攻入少林寺,遭到僧众的抵抗,便纵火焚烧了塔院。奇怪的是埋葬跋陀的灵塔却不起火,得以保存下来。武德二年,王世充在洛称帝,号郑国,派其侄王仁则扼守柏谷屯,改为州。
武德四年四月廿七日,少林寺上座善护、寺主志操、都维那惠、寺僧昙宗、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僧满、僧丰等十三位僧人,助秦王攻陷州城。此便是“十三棍僧救唐王”。自此,少林武学之名便广为流传,声名大振。
少林书第三章
翠。寺前,蹦珠溅玉的山泉汇成一条清流缓缓东去。正所谓五里溪声十里山,数许梵刹万松间。
寺外密林环绕,寺内楼宇大气恢弘,庄严肃穆,亦多苍松翠柏。幽林隐竹,甚为静谧。
少林西有塔林,西北有达摩洞,东有藏经阁,东北有旧朝寺庙。
诗云:
龙潭贯珠琼将流,嵩阳洞天景色幽。
少室夕照垂金钱,御寨日落苍谷口。
石池高耸云崖畔,石僧迎实站山头。
石笋闹林柏涛滚,珠廉飞瀑震山吼。
高峰虎踞云天啸,猴子观天盼解咒。
熊山积雪稍奇观,峻极远眺天地悠。
少林书第四章
不老僧渡法,少林两大隐居高僧之一。不问世事多年,与师弟渡会一同在后山参禅,武功佛学俱是少林最高。他自幼便在少林修行,天赋甚佳,性情也是非常沉稳。三十六岁时,他获准入藏经阁修习。四年之内,尽阅阁中经书。出藏经阁后,便入证道院,与院中高僧详解佛法,众僧无不拜服。
周天寿二年,天竺菩提会首师子光携会内风云火三使前来少林寺恃武夺经。此时师子光武学已为天竺第一人,实为大敌。渡法禅师苦劝其归,师子光不听,终出手与之相搏。渡法禅师借金刚不坏之身和燃木刀绝学重伤师子光,然自己也为青木掌所伤。
渡法禅师晚年修习易筋、洗髓二经修至化境,面容竟渐返壮年之貌,寺中高僧皆谓其不老不死。
少林书第五章
“纯阳子虚,翠玉白衣”。渡会禅师便是这初唐四杰中的白衣僧。他嗜武如命,乃同辈中武学进境最快之人,二十六岁打出木人巷下山俗世修行。渡会大师性情豪爽,与各路英雄以武论交,后声誉渐隆,跻身初唐四杰之一。
然自天寿二年师子光来犯少林之后,渡会大师便戒足江湖,在寺中苦修,众人莫知其缘由。
少林书第六章
方丈俗名李夕,乃高宗之子,玄宗之叔。方丈生时,禁宫为红云所笼罩,高宗其时抱恙在身,听闻此事,便派人占卜。占卜的结果是大凶。高宗极为不安,便下诏处死李夕和其母刘妃。但睿宗平日受惠于刘妃,感念恩义,便冒险将李夕救出,连夜差人送上少林。
入少林后,法号玄正。自幼聪敏,颇有慧根,在佛法上很快就造诣颇深。睿宗登基之后,曾命人来接方丈。然方丈早已看破红尘,婉言相拒。后因为人稳重,修法精深接达摩堂首座之位,又于开元十八年继方丈之位。
少林书第七章
少林现有一阁三堂六院。
【藏经阁】典藏经文秘笈之处。【罗汉堂】入门习武修行之地。【般若堂】修习少林武学之地。【忏悔堂】禁闭犯戒弟子之处。【舍利院】供养高僧佛骨之处。
【舍利院】供养高僧佛骨之处。【证道院】高僧论禅辩法之处。【菩提院】钻研佛法精义之处。【达摩院】精研少林武学之地。【戒律院】惩戒犯戒弟子之处。【药王院】治病疗伤制药之处。
少林书第八章
少林寺有镇寺之宝二件,名闻江湖,武林中人无不以一睹为荣。
其一为沙罗杖。重四十七斤,长五尺四寸,乳白色泽,上以小字篆刻金刚经文。此杵乃少林开派第四代弟子源和神僧所用武器,本是当时名匠张崖以长白山所产精金打造,源和神僧持之行走江湖之时,敌手触之伤筋,擦之裂骨,锋芒所向,当者披靡,但源和神僧慈悲为怀,杵下只伤不杀。此杵险恶至此,
但数十年来竟无一人亡命于杵下,源和神僧坐化之后,武林中人以佛祖入灭之地的沙罗树为名,号曰“沙罗杖”。现供奉少林藏经阁中供奉。
另一为伏魔袈裟,但现在已经失传,不知所终。传说乃初祖达摩带上少林,能够安定外魔,镇定心神,佛门弟子披之御敌,内力运使通畅如意,威力倍增。
-------
【少林风物论】
---------------------
罗汉堂:
进山门后第一眼能看到的便是罗汉堂,这是大多数少林弟子习武修行的地方。罗汉堂主要专研拳、棍、阵法等,罗汉堂修习的内功是“阿罗汉神功”。 证道院:
证道院是少林高僧修行佛法的地方,凡是能入证道院,一定是在佛法上有了相当的造诣。证道院不传武功,只传佛法。
戒律院:
戒律院是惩罚犯戒弟子的地方。主要修习的是诸般擒拿手和普门杖法。院中弟子有两大职能,即持戒和守律。
持戒僧的职责是降服犯戒弟子,就好比警察的职责是拘捕犯人归案。守律僧的职责是位犯戒弟子定刑和宣扬本寺律法,就好比法官的职责是给犯人判刑并执行法律。
这也决定了该院的武功是以擒拿为主,杀伤力并不大。
但是戒律院首座的武功是达摩院中擒拿功夫最高的,凡是少林弟子,不论武功多高,只要没有习过擒拿手法,不懂得如何破解擒拿手,必会被戒律院僧人所擒伏。
达摩院:
进入达摩院是寺中武僧的最高荣誉。达摩院只有八个席位,集中了全寺武功最高的八位大师,主要研究本派最精奥的武学。武功中最主要的是剑法和指法。因剑法是道家武学,故少林寺的剑法只有一种,即“达摩剑法”。
少林弟子一般是不学剑法的,只有福缘很高的俗家弟子能学得前三十六式剑法,再有就是进入达摩院的高僧能学全所有八十一式剑法。指法是属于最深奥的武功,只有进入达摩院深造才能在指法上有所成就。达摩院目前主修全寺最厉害的“拈花指”、“无相劫指”、“多罗叶指”和“一指禅功”。
菩提院:
菩提院与罗汉堂和般若堂职能上的区别在于菩提院专研佛法精义,而罗汉堂和般若堂是专门研究少林武学的,以教少林弟子武功为主,很少研究佛法。故菩提院弟子的武功往往不及二堂弟子的武功,但在寺中的司职地位却往往比二堂弟子要高。
舍利院:
舍利院是超度圆寂高僧亡魂的地方。凡是寺中有道高僧,死后都将进入舍利院火化,然后将其骨灰藏于寺后塔林之中。
舍利院弟子还兼负全寺的清扫等勤杂事务,因此院中弟子大都武功低微。
舍利院只有一种武功,那就是“铁帚功”。正因为舍利院不传武功,所以院中弟子只能靠到各院干活时看见的一些招式来自己练习。所以一旦有天资和悟性极高的弟子,往往武功能够自僻蹊径。
藏经阁:
藏经阁拥有全寺所有的武学秘笈和佛学经典。藏经阁弟子的主要职能是在阁外看守经楼。每日只有一次机会进入藏经阁,那就是做日常的清洁和书籍整理工作。
藏经阁弟子武功不高,但大多是寺里轻功出类拔萃的弟子。又由于能每日接触浩如烟海的武学书籍,因此只有天资极高的弟子能够自习成材。藏经阁是不传武功,但是舍利院和藏经阁却往往是寺中隐藏高手的地方。
般若堂:
般若堂也是少林弟子修习武学之所,这里的弟子主要钻研掌法、爪法等。
忏悔堂:
忏悔堂是给犯戒弟子关禁闭的地方。该堂弟子必须是严守本寺戒律的,武功在戒律院中属中游水平的,他的职能好比监狱的看守。
药王院:
药王院主要研究传统医术,少林弟子习武之时受伤都会到此接受治疗,少林大还丹、小还丹为享誉武林的疗伤补元圣药,便是出自药王院高僧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