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兄长的心意 ...

  •   东篱晏府一下子出了两个举人的事,不消半日功夫,就传遍了整个东篱城,甚至连住在乡下时常进城做生意的也听说了这事。码头边上,有晏氏名下的渔船,船工在上岸歇息的时候听见这事,一个个乐呵的不行,连连说要去给当家的道喜。
      也不等他们上门,晏府的管事就穿着一新,找到晏氏名下的船老大,掏出一叠红包,吩咐给船工们一人一个,说是大伙儿都沾点喜气。分完红包,又对着码头上卖茶水的店家都招呼了一声,喊着说今日晏府大喜,码头的茶水钱这三日一律由晏府给。末了,这才屈了屈身,上马车回府。
      晏府一下子这么大方,可是乐坏了码头上的人。无论是晏氏名下的渔船,还是那些暂时停靠在码头边上准备过几日起航的商船,这一下都得了实惠,连声称赞,直夸得这个解元没落在晏府头上的话就是老天不开眼。

      晏府出了举人,更是出了解元的事,让晏府热闹了好几日。
      等过了十来天后,晏府门前的热闹终于停了。
      贺毓秀带着小童出了趟院门,这几日学堂放假,晏雉和兄长们一道留在家中。熊氏原打算趁她空闲,带她在身边让她跟着学习如何打理庶务。却不想,这孩子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几乎没有空出半个时辰用来跟着熊氏学打理。
      这日,雨后空濛,晏雉坐在后院水榭中,身前摆着琴,却坐在那儿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神思似乎已经被她放飞了。
      豆蔻侍立在旁,看着自家小娘子出神的模样,只觉得小娘子的神态模样宛如一株带露的常夏花,愈发地显出清丽的姿容来。
      水榭外,传来脚步声。豆蔻回头,瞧见是晏节,忙行了个万福。

      晏节刚从街上回来。
      自从沈宜怀孕后,口味便变得有些刁钻,酸的辣的倒是还好,只是时不时突发奇想嘴馋一些寻常百姓才会吃的东西。他这几日又正好得空陪着,索性一听她说想吃什么,就跑上街找。
      他方才又去了街上,买回来一小罐的醋渍花生,顺带着给晏雉带了一小提脂油糕。
      “给。”见晏雉还在出神,晏节走上前,伸手将手里提着的脂油糕往她脸上贴了贴,“四娘在想什么?”
      晏雉回过神。
      大概是因为才下过雨,她忍不住就想起了从前的一些事,这才一不小心就发起呆来。
      晏节在一旁坐下,见她低头认真咬了一口脂油糕,伸手拨了下面前的琴。“这几根弦有些松了,怎么没送去琴行调试下?”
      晏雉咽下嘴里的一口糕点,接过旁边豆蔻递来的帕子擦了擦手,随意道:“方才下雨,就忘记了。还能弹呢,等哪日天气好了,就让乳娘帮我送去。”
      她说着,抬起腰,伸出左手去按琴弦:“大哥要听什么,四娘给你弹一曲。”
      晏节想了想,失笑道:“师父不擅音律,这一块你一直跟着你大嫂学。我也不清楚你会什么,随便弹吧。”
      “也行。”

      有时候,晏节也忍不住在想,是不是老天爷开眼,看四娘得不到爹亲娘爱,这才打小就给予她这份天资聪颖。无论是学什么,四娘都不像一个六七岁的小娘子,任何东西,在她手上,不消几日功夫,便能学会。甚至是那些在小郎君们看来不大好懂的文章,她也是一学就会,还能写下文章来。
      可是这一份聪颖,究竟会为四娘带来什么?晏节不敢想,也实在想象不出。他就那样坐在一旁,看着晏雉灵巧地弹着琴,心底愈发沉重起来。
      “四娘。”
      晏雉一曲罢,听晏节喊,扭头去看他。
      外头又开始下雨,风一吹,就有雨丝吹进水榭中。晏雉抬手,将吹乱的鬓发往耳后捋了捋。
      “明年开春,想不想跟大哥一起去奉元城?”
      晏雉愣住,呆呆地看着兄长,脑海里顷刻间全部都是他的那一句“想不想跟大哥一起去奉元城”。
      晏节看着她,伸手拢了拢晏雉垂下的头发,轻声问道:“四娘,不愿意吗?到时候你大嫂应该也生完孩子了,正好可以一起去走一走。”
      晏雉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晏节柔声说道:“四娘,奉元是咱们大邯的都城,那里有皇宫,有很热闹的集市,还有许多长得和我们有些不一样的人。你现在年纪小,可师父说得对,你那么聪明,不能把你一直放在东篱这个小地方。”他顿了顿,似乎下定了决心,“眼下就有这个机会,跟着大哥去奉元城,那里可以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晏雉仰头看着他,面上浮起喜色,心底却有些没着落。

      奉元城她是去过的。那样繁华富丽的都城,去过一次,就永久地留在了晏雉的记忆中。
      晏雉是想去的,可是想到晏家,有些迟疑:“阿爹阿娘会答应吗?”
      “母亲也要一起去呢。咱们把阿爹一人留下怎样?”
      “他才不会一个人,还有管姨娘陪着呢。”
      晏节笑:“管姨娘这段日子心情不好,四娘碰着她的时候就避一避。若是她对你动手,你就像那天打祝小郎那样,打回去。”
      “阿爹会不会生气?”其实晏雉更想问的是,打了管姨娘二哥会不会生气。
      “不会。”晏节笃定道,“谁也不会生气。”
      自从放榜,得知二郎没能中举后,管姨娘的所作所为就令二郎寒了心。这时候要是四娘为自保打了姨娘,按二郎对四娘的疼爱,也不会责怪她的。
      再者,姨娘那不过是妾罢了。嫡庶之别虽在于生母的身份,可嫡庶之前还冠着同一个姓。兄弟者,是为手足,手足不可断。二郎比谁都清楚这一点,所以这些年来,他们兄弟三人才能兄友弟恭,情谊深厚。

      管姨娘近日的心情的确不大好。
      晏畈虽没中举人,可看着家中一连出了两个举人,其中大哥还得了解元,打从心底觉得高兴。偏生管姨娘这几日连着在他面前数落他的无能,见他帮着管事算账,又指责他不学无术,不知长进。
      头几回没让别人见着,后来一日晏雉正跟着熊氏和沈宜一道在府中散步。远远就听见责骂,循着声音走近了,才看见在一座假山后,管姨娘竟在训斥二郎。

      “你的命不好,投胎在姨娘的肚子里,你若是不出人头地,以后姨娘要靠谁?靠你大哥和你三弟不成?还是说靠那个注定要嫁出去的四娘?”管姨娘好不生气。她盼着儿子成才,却没想到得到的是这个结果。
      “姨娘莫要胡言乱语。”晏畈皱眉,咬牙道,“姨娘好生侍奉阿爹,还怕日后没地方养老不成。”
      “我要你养啊!”管姨娘恼了,“你要是平日多读点书,少跟着大郎三郎到处跑,你如今也不会连个举人都没考上!”
      管姨娘越说越气,伸手连点晏畈的额头:“就算会打算盘又怎样?想去给人家当掌柜的?这个家里,你是庶出,是从姨娘肚子里出来的,不是从她们肚子里出来的!晏家的家业,你继承不了,知不知道!”
      晏畈皱眉。可百善孝为先,要他甩开管姨娘的手,却有些不忍。只盼着姨娘心头的火气能早些消了,不然他是真的没脸在人前走动。

      “晏家偌大一份基业,就算二哥考不上功名,也无心仕途,也足够子孙吃上几代人的。姨娘何必咄咄逼人。”
      这个声音太熟悉。
      晏畈吃惊地看向远处,见晏雉背着手慢慢走过来,身后还跟着熊氏和沈宜,晏畈顿时觉得臊得慌,低头匆匆向熊氏行了一礼,喊了声母亲。
      晏雉往前走了几步,几乎是挡在了晏畈的身前,抬头直视管姨娘:“师父常说,为人可得祖先蒙荫,更需自力更生。无论二哥日后是继续参加科举,还是凭借一己之力,做别的什么生意,他都是我二哥。”
      管姨娘冷笑:“小娘子说的好听。日后你是要出嫁的,到那时候这府里上上下下的事,可都轮不到小娘子你插手了。那时候,咱们的晏解元许是已经在奉元城当起大官,晏举人怕也得了一官半职在外就任,这偌大的基业谁来管?”
      “不是有二哥么?”

      管姨娘震住,遂看了熊氏一眼,压下心头狂喜,面上有些迟疑:“小娘子莫说胡话。”
      晏雉不以为然,只转身拉了拉她二哥的手续道:“二哥,不如这样。你再参加一次乡试,若是那回中了,哥哥们就一起入仕,日后在朝堂上,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若是仍不行,晏家的基业日后就要靠二哥你来帮着阿爹打理。”
      她的话,说着简单,听者却都觉得不可思议。晏畈有些慌张地看了看嫡母,手心一下子全都是汗。
      熊氏见他心生惧意,只他心里到底是对自己庶出的身份有些敏感,遂柔声安抚道:“这件事,大郎已与你们的阿爹商量过了,他也点了头。”
      “母亲……”晏畈喃喃道。
      “大郎曾说过,他擅文擅武,唯独不擅面对那些生意上的事,想来是没有经商的天赋。晏家是商家,入仕或是经商,他和三郎只能二选其一。若明年会试,他们兄弟二人皆能上榜,这偌大的基业便该由二郎你承担起来。”
      熊氏缓缓说着。她的声音,一如小佛堂中袅袅的佛香,轻缓而令人放松。
      “大郎说,无论二郎是庶出,还是嫡出,你们都是兄弟,你们都冠着同一个姓。只要做兄弟的心里有彼此,又何惧这份基业是由谁来承担,总不至于日后这祖宗留下的东西,全被一人贪了去。”
      熊氏说着,轻声问道:“二郎,这是大郎的心意,你愿不愿意试一试?”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1章 兄长的心意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