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书评两则 ...
-
今天看了《警世同言》里一则“安石三难苏学士”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荆公因作《字说》,一字解作一义。偶论东坡的坡字,从土从皮,谓坡乃土之皮。东坡笑道:"如相公所言,滑字乃水之骨也。"一日,荆公又论及鲵字,从鱼从儿,合是鱼子;四马曰驷,天虫为蚕,古人制字,定非无义。东坡拱手进言:"鸠字九鸟,可知有故?"荆公认以为真,欣然请教。东坡笑道:"《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荆公默然,恶其轻薄,左迁为湖州刺史。正是:"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巧弄唇。"”
我不得不觉得苏轼这个人的刻薄了,这个荆公就是变法失败的王安石,这样的情商被贬无话可说。
“不见长安”
之前一直听闻这个词语,但大多数人用的都不对,
这词出自晋惠帝。
晋明帝才几岁的时候,有一天,坐在元帝膝上。
当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起洛阳的情况,不觉伤心流泪。
明帝问父亲你为嘛哭呢?元帝就把过江来的意图一五一十地告诉他。(注:兴复晋室)
于是问明帝:“你看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远?”
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
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
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明帝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
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
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明帝回答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