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计算县太爷 ...

  •   王赵氏听到孙子说韩家两口子走的时候背着一袋子“野草”,撇撇嘴:“小二那鬼崽子这下子小气出名了。”
      “对!奶奶,你可不知道今儿有多少人都在笑话小二。”王来福比划着手指说。

      王赵氏一听这话:“你以后见着小二绕道走,要是叫他的抠门染上,等以后你儿子连媳妇都讨不到。”
      王来福点点头,难怪小二十八岁了还没找媳妇,原来是这样啊。

      当然不是!王小二的爹娘去了,他一直在守孝啊!要不是一年的孝期过去了,王韩氏也不敢让邻居帮小二相看姑娘。
      王来福注定想不到这一点:“奶奶,你放心,我会离小二远远的。”

      这样正合小二的心意。
      小二要是知道王赵氏这样说,绝对会欢天喜地广而告之。
      话说回来,送走韩家两老小二就顺手把门关上,然后煮点咸面汤和大嫂侄女随便吃吃,烧点热水洗漱好之后就准备回屋睡觉。

      “小二,你等一下。”王大搜抱着闺女忙说。
      “啥事?”小二回头问。
      “你明天到镇上买口锅的时候,买俩陶罐再买几个碗?”王韩氏说这话的时候一眼不眨地盯着小二,就怕他说不去。

      小二道:“家里的碗还够咱们用的,大哥和小山回来了我再去买。”
      王韩氏想说早晚都要买,能一次性买好么?但也知道小二没说“过两天再去买锅”,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翌日一早,天未明,小二就醒来了,全赖昨晚睡得太早。
      南方的初春早上有些阴冷,小二烧点热水洗洗脸,弄点盐水漱漱口,就去后院看他的那片宝贝土坯。

      幸好后院那大片空地还没被王韩氏种上早青菜。不然,小二要是搁前院里弄土坯,被别人看到后指不定又是一场风波。
      小二给晾了一夜的土坯翻个身,把有些硬的土坯立起来,然后他就开始继续做土坯。等他把空出来的地方填满,王韩氏和妞妞也起来了。

      吃过无盐无油的面汤和大饼,小二就揣着铜板背着竹篓走出家门。他有王小二的记忆,知道去镇上该咋走。又想着好好看一看王家村到灌江镇这段路上的情况,也就没有和别人一道走。
      他走后,王韩氏就抱着妞妞拿着陶罐去了隔壁郑家。

      正在刷锅的郑冯氏见她来了,就说:“陶罐你家先用着就是了,我们家还有两个呢。”
      王韩氏笑了笑:“不了,小二去镇上买了,这几天谢谢你。”说着就把陶罐放到灶台上。
      “对了,他嫂子,你早两天给我说的那个事……”

      “有合适的了?”王韩氏忙问。
      郑冯氏好笑地看向她:“看你急的,先听我说啊。先前我仔细想了一下,我娘家的邻居家有个姑娘今年刚及笄,看着倒是和小二挺般配的……现在我就想问问你有没有啥要求,要是那姑娘合你的要求,到时候我就直接跟人家说说。”

      “这个……”王韩氏犯难了,“虽说长嫂如母,可你也知道我们家的小二主意正,这事儿我还得先问问他是啥个意思。”
      郑冯氏理解,常人道,后娘难当,岂不知这长嫂比后娘难当多了:“那你回头给小二说说,赶明儿给我个准信。”

      “行!”王韩氏笑着点点头。
      郑冯氏道:“那就这样说定了。我去打猪草,你呢?”
      王韩氏想了一下才说:“我跟你一块去吧。”接着就回家拿背篓,然后同郑冯氏走到山脚下专门挑鲜嫩的草割。

      郑冯氏见她只挖一种草,就问:“你家的猪还挑食啊?”
      “啊?”王韩氏看了看手中的野菜,下意识往四周看一看,见周围没有人,就说:“婶子,你多挖点这样的草,等咱们回家我再跟你细说。”

      郑冯氏听到这话心里止不住犯嘀咕,但看到她一脸紧张,也就没拉着她问为啥。
      等竹篓子满了,两人回去后,一到王家郑冯氏就忙问:“你刚才咋滴了?”

      王韩氏就把“野草”可以吃的事告诉了郑冯氏,谁知她的话音还没落下,郑冯氏就怪叫道:“你没说笑?”
      “这事我哪能跟你开玩笑啊?”王韩氏抱着闺女,“妞妞,咱们中午吃这个好不好?”

      小姑娘一见她娘手里的野菜,一双大眼瞬间眯成了一条线:“菜……菜……妞妞吃菜!”
      郑冯氏听到小姑娘的童言童语,诧异地看向王韩氏:“你们家还真吃过?咋做着吃的?”

      “特别简单,咱先去打猪草,回头我再给你说。”说着王韩氏指了指两人的背篓,郑冯氏一看,笑了,本来给猪吃的草突然变成了人吃的菜,可不要再去打草么。
      与此同时,小二也走到了打铁铺,按照记忆,同卖铁锅的店家砍了半天价格,终于砍掉三个铜板,小二才松口说买下锅。

      店家开门做生意,本着来者是客的原则,和小二砍价砍得不耐烦又不能赶人,现在一见小二数铜板,都没容小二开口,就喊铺子里的小徒弟快把锅放到客人的背篓里,以致于能早点送走这个难缠的客人。

      小二也明白店家心塞,可他穿到了抠门小气鬼身上,要是不砍价,人家要什么价他就付多少钱的话,他浑身不舒坦啊。
      见小徒弟要帮他把竹篓递到他背上,小二忙说:“不用,我自己来就好了。”说着抓起竹篓往背上一扔,小二正要迈出的脚步突然不动了。

      随着他身子一转,店家心里一咯噔:“小哥,你还有啥事?”
      看到店家一脸紧张,小二心底暗笑:“他们刚才在说啥?”手指着往外走的几人。
      打铁匠人问:“谁呀?”

      “就是搁旁边看犁铲看了很长时间又没买的那几个人。”小二说。
      “哦,我当你问啥呢。”打铁匠人明白了,“这不春耕的时间到了么,县令大人要到各个村上查看春耕的事,他们可能是想把田地整好点,在县令大人跟前露露脸……”

      余下的话店家没说出来小二也明白了,制作一头犁对他们来说太贵,囊中羞涩的几人最终选择继续用铁锹翻地,便放弃犁辕走人了。
      “县令大人下村?”小二奇怪,“啥时候的事,我咋没听说过?”记忆中也没有啊。总不能因为那什么政绩考核,这县令才如此反常吧。

      县令突然反常起来自然不会因为考核,而是打去年秋收过后,灌江镇上就来了一位大人物,说那人是天子近臣也不为过。
      县令想在大人物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可大人物是位油盐不进的主,灌江镇周围一没盗匪,二没天灾,各地民风淳朴,无所事事的县令大人就自己找事干。

      所以,就有了下村查看这茬。
      匠人见小二什么都不知道,就低声说:“就这才开始的。县令大人到段家寨查看的时候,见一户人家的田耕得好,还奖给了那家人三十个铜板呢。”

      小二眼一瞪:“两斤大肥猪肉?”
      “可不是!”匠人说着摇头,“早知道有这好事,我也到地主家租两亩地了。”
      听到这话小二暗笑,难怪这店家能为了三个铜板跟他争半天,合着也是小气鬼一枚啊。乐过之后,小二想到他还没买陶罐,便出了打铁铺。

      走在街道上,放慢脚步仔细一听,就听到三三两两的行人在讨论县令下村的事。
      看到从他身边经过的两个人满面红光的扛着一头犁,嘻嘻哈哈地畅想着县令大人也奖给他们几十个铜板,小二摇头,哪还有那么好的事啊?

      县令这样一搞,谁家还不认真仔细地耕地啊,到头来奖励谁?一个村庄能有一家得到奖赏的就不错了。
      想到这里,小二脚步一顿,再回头,总算发现了不对。看着渐渐远去的两人,他的眼睛要是正常的话,那两人扛的犁分明是,分明是传说中的直辕犁?

      直辕犁是什么,后世知道的人不多,但一说曲辕犁,生长于农家的小二想不知道都不行。他小时候机械作业还没普及,家里犁地用的犁就是改良后的曲辕犁。
      后来上中学的时候历史老师又特意讲曲辕犁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耕地质量。印象再次被加深,小二如今站在古代的街道上,闭上眼睛还能把曲辕犁绘制出来。

      虽说曲辕犁的出现对传统农业耕种意义重大,但它的制作对常和机械打交道的小二来说真真太过简单。
      小二想到这些,突然觉得他无论如何都应该把曲辕犁制出来。只是,他制出的曲辕犁怎么才能让县令见到,从而给他丰厚的奖赏呢?

      还有,他该咋和大嫂解释曲辕犁的事……
      小二忍不住挠挠头,算了,先买陶罐,然后再去打铁铺让匠人给他打个原世记忆中的犁辕。
      忽悠大嫂的理由么,慢慢想总能想到的。

      而以后被忽悠的王韩氏见太阳都到树梢头了还没见小二回来,忍不住担忧:“婶子,你说我们家小二在镇上会不会遇到啥事?”
      “他能有啥事。”郑冯氏摇头,“说不定是买东西的时候跟人家砍价砍忘了时辰。”

      “这个,不会吧?”王韩氏真不信。
      “那是你嫁过来的时间短,小二往镇上去的次数少!”郑冯氏见她还不信,“你一嫁过来你公爹就生病,接着是你婆母,一般的时候都是大郎去镇上抓药,去年你们家又守一年孝,你说说这几年小二去镇上几次?”
      王韩氏听到这话,一愣,刚想开口,大门响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章 计算县太爷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