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二章 ...

  •   刘珂一般早晨七点就从家里出发,比其他人提前半个小时到医院。
      这个时候,诊疗大厅基本还是空的。杜老师通常会晚她二十分钟来到,利用这个时间段,刘珂会把前一天的病例整理一下,然后翻翻看看。
      虽然医院不允许实习生开展独立诊疗活动,但幸运的是刘珂遇到了一个极负责任的带教老师。在日常实习中,杜明业会尽量替他们争取各种机会,帮助积累一些诊疗实践经验。

      自从上次被恩师训诫过后,刘珂不敢大意,在学习上愈加积极勤奋。
      空闲下来时,她经常爱掰着指头满怀期冀的算:
      她今年22,是在医学院读书的最后一年,毕业后还要在医院实习一年,才有资格考执业医师证,要从住院医师熬到主治医师,起码还要五六年。
      那个时候她多大?28?29?
      每到这种时刻,刘珂就会愈发崇拜杜老师。
      曾经听其他同学八卦说,杜老师在本国读到博士以后,还曾在康奈尔大学的中医研究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两年。然而真正神奇的是,他今年才不过27岁。
      杜明业的事迹经过她们学校一群人添油加醋的渲染,几乎要被奉为神话。
      刘珂经常捂着嘴偷乐,万分庆幸自己能成为这个神话中心人物的带教学生,荣幸地生活在恩师的光环笼罩下…

      路过门诊大厅的时候,刘珂本以为还会像往常一样冷清,没想还隔着老远一段路就听到一阵吵吵闹闹的喧杂声。
      因着好奇,刘珂禁不住停下来瞧了瞧。
      声源来自于一个大叔,看来五十多岁的样子,头发大概很长时间没有修剪,一丛一簇杂乱的在头上堆着。身上穿着灰绿色的粗布迷彩服,领口和袖口的部分已经脱色,看起来脏兮兮的。扮相就像建筑工地上常见的泥水匠,和光洁明亮的门诊大厅格格不入,因此看起来分外显眼。

      只见他左手里拿着一张红色单据,右手还抱着一个小婴儿,操一副外地口音,冲着诊疗厅的窗口大声嚷嚷:
      “我们诊疗单也有,针水也有,为什么不给我家娃娃打吊水?”
      窗口里的人很不耐烦:
      “刚刚说的你没听见啊,先要交齐注射费和材料费,才能去儿童输液室输液。”
      大叔扬一扬手里的单子,气愤的说:“你看看这单子,不是你们分院给开的吗?都是用一样的病历本,怎么在那头交了钱就不算?到你们总部门诊部还要让俺们再交一次?”
      “分院是分院,我们是我们。你的钱缴给分院了,又不是缴给我们,我们总不能找分院要钱。你不肯交,就再回分院看病去吧。”

      大叔被收费员的这一通话堵住了,气得脸涨得通红,偏偏又不知道怎么回嘴。
      他怀里的孩子原本睁着乌溜溜的大眼不做声,吵闹声一停,小孩子不知是有了感应还是怎么,突然就哇哇大哭起来。
      刘珂留神看那孩子,似乎是因为喘气不晕,孩子的哭声响一阵歇一阵,偶尔还咳嗽,不知道有没有发烧,小脸儿被泪水浸地发红,看着让人心疼。
      刘珂本想好意上前提醒一下大叔,给孩子看病要紧。没想到大叔见她凑上来,一把就拉住她。
      “这位小大姐,你是这里的医生不是?你来给俺们评评理,明明都是交过钱的,为啥就不给我娃娃看病?”
      刘珂一个实习生,哪跟他说得清这个。偏偏大叔手劲大,把她胳膊攥地死紧,怎么挣都挣不脱。她顿时欲哭无泪。

      这时候,门诊大厅渐渐有来看病的挂号,其中有些不明情况的人都凑上来看热闹。大叔一看招来人了,愈加激愤,更不肯放刘珂走。
      这时,有一个人从外拨开人群,几步走过来,沉声问了一句:
      “怎么回事?”
      刘珂看清来人,差点没喜极而泣,立马叫了一声:“杜老师。”
      杜明业看清眼前的情况,皱了皱眉,视线转向刘珂,又问了一句:“怎么回事?”
      “不是我…是这个大叔…”刘珂一着急,话说的磕磕巴巴,一点也解释不清楚。

      大叔一看到来了个衣服笔挺、气质沉着的年轻人来问情况,就知道这个人才是真正能说得上话的。可是杜明业的表情严肃,周身散发出一股冷冰冰的气质,却让大叔不敢贸然造次。
      吵闹声引来了护士长,一见这架势,赶紧上来替刘珂解围,
      “你这人怎么回事,该缴费缴费,该看病看病,抓着我们医学生不放算怎么回事。人家还等着上班呢。”

      大叔一听说刘珂还是个学生,紧攥地手立时就松了。他又环视大厅一圈,见找不上能讲理的人,于是壮胆上前去拉杜明业,
      “这位医生同志你帮俺看看。明明手续齐了,他们还要让俺交钱,不交就不给我娃看病,非要让俺们回分院去看,娃儿还发烧,两小时的车路哪耽搁起…”
      杜明业一听孩子还发着烧,立刻抬手贴一下小孩的额头,那孩子本来抽抽地哭着,被杜明业凉凉的手指一激,愣了一下,顿时不哭了。

      “诊疗单给我看一下。”
      杜明业说着伸过手,大叔见状,连忙把单子递过去。
      单子是分院开得不错,但是这事也算不上收费处的错。总部和分院并不是一个收费系统,病人来看病,基本都要走先交费后诊疗的程序。
      杜明业想了想,问:“孩子有医保吗?”
      “有,有,”大叔连声答应着,从兜里掏出医保卡,“娃儿的妈前阵子刚给办的。”
      杜明业又看了一眼孩子,把诊单递还到大叔手里,道:
      “我想还是不要耽误了孩子看病。这张诊疗单你先收起来,既然孩子有医保,我建议先去儿科挂个号,请医生重新开张“先诊疗后结算”的单子,费用稍后医保会报销大部分。”
      “分院的诊疗单可以等孩子看好病以后拿回去,请原来的诊疗医师开具退费证明,然后签字退费。”
      他怕大叔听不明白,说完又耐心向他解释了一遍,中途不忘让刘珂先去替大叔挂号。

      后来,刘珂向几个同门讲述这件事的时候,着重描述了一下杜明业当时在她心目中的光辉形象,总结为三个字就是:“帅呆了!”
      现在上头补贴吃紧,医院基本是自费盈亏,所谓“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医生这个职业在人们眼中渐渐成了冷漠的带名字。但是杜明业不一样,刘珂经过这件事看清楚,杜老师绝对算得上面冷心热、人情味儿十足的好医生。

      刘珂挂了号回来,又给大叔指明了儿科的方向,这才坐电梯上楼。
      而杜明业已经先她一步到了诊室,正在翻看桌上一个红封。
      是侨办艺术展览会的邀请帖,除了内容,抬头和日期都是手写。“杜”字开头顿笔稍重,但和后面铺展开的两个字组合起来,格外别致好看。这字的写法别出心裁,毓秀可爱,应该是出自女孩子的手笔。
      刘珂见他看得仔细,从旁插嘴道:“邀请函是那个叫江施文的女孩子送来的,昨天您不在,我就让她放您桌子上了。”

      “知道了。”杜明业看明展会日期,把帖子一合,随手放在一边。

      ————————————————————————————————————————

      侨办的展览会举办的颇为壮观,甚至因为老场地不够用,特地租借了市博物馆一个展厅。
      这次刘主任比较慎重,亲自站在门口迎宾,江施文则坐在展厅进门的桌子旁负责登记。眼看着三张登记表都即将填满,江施文忍不住探头向门外瞅一瞅,
      怎么那个人还不来?

      展厅布局按老讲究,凡是字画都悬于四面墙上,而陶瓷根雕之类则摆在展厅中间。
      江施文特意去看了杜明业捐的那副“万里山河”。她不通刺绣,但是第一眼看到看到这幅作品时就喜欢上了。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进门处的玄关屏上就是一副苏绣,上面绣的山水花鸟,咄咄逼真,简直比画上去的还好看。
      但是那些还不能让她联想到艺术。眼前这幅绣,没有经过刻意做旧加工,它所具有的,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积淀,飘渺的云层,跌宕的山峦,看着它,人仿佛很容易被牵引到一个遥远的年代…

      正看得出神间,江施文突然觉察出身旁多了一个人。
      她转头,杜明业不知何时正垂立在她身侧,也在仰头看这幅绣屏。他的表情很认真,甚至可以算得上虔诚,看得出来,他对这幅作品的感情很深。
      随着杜明业的出现,慢慢的,人群多被吸引到这一侧的玻璃展柜前。
      江施文赶在人群围拢之前默默退开,同时在心里惆怅。这个人,为什么走到哪里都会是焦点。

      那天在帮刘主任整理档案的时候,她细细看过杜明业的资料。
      他的学历、社会职务、在各种国内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展获的奖项,一条又一条,多到让她眼花缭乱。
      那些名录化作成一个个光圈把他包围,而她站在圈外,咫尺之遥,却远似千里。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十二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