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弘宣八年正月初一

      卯时正刻,京城显贵皆入宫朝圣,以贺新年;后宫里,命妇们也打玄武门入大内朝拜。已出嫁的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及公爵、侯爵夫人,乃至京城三品以上的诰命夫人都依次入坤宁宫给中宫皇后周氏磕头。
      皇后通身大红镶金丝的吉服,头戴凤冠,端坐在宝座上,一副母仪天下的中宫气派。她本是威远侯府的嫡女,却只能以良娣身份为太子妾氏,只因家世上仍低了先太子妃蒋氏一筹,她在东宫府内百般隐忍,终得太子高看。太子继位为弘宣帝,她是仅次于皇后的贵妃,半年后,皇后生产时一尸两命,她就在这坤宁宫中哭灵。皇帝执意为皇后守孝三年,孝期满后经不住大臣们一再上书,才立她为继后。
      周氏入主中宫已五载,愈发觉得高处不胜寒。眼见着命妇们入宫,她便轻轻抬了抬玉手,右下的掌事太监贺喜就高声唱道:“尊皇后娘娘旨意,泰宁大长公主勉跪赐座”,那声音悠悠荡荡一路飘到了坤宁宫外,此刻在宫内的乃是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王妃等宗室女眷,殿外的便是一班公侯夫人及三品以上京官的诰命夫人,有位少妇便自言自语道:“圣上三位姑母,为何独独免了泰宁大长公主的跪拜之礼?”听口音,绝不是在京城长大的。
      她声音虽低,却依旧引来周围一班命妇们的侧目,这是哪家的媳妇如此不懂规矩,此时一位美貌妇人赶紧过来将那少妇拉到角落去,自有那相熟的女眷看出了门道,一片耳语之声,众位夫人方恍然大悟,面上却个个露出几分鄙夷,“花枝胡同的媳妇,怪不得呢”。
      京城中讲究东富西贵,功勋人家多住在皇城以西,东边的花枝胡同却有这么一户特别的——咸宁伯府。四十年前,酷爱风花雪月的文宗皇帝效仿古人到泰山封禅,一到济南府就遭遇齐王造反,当地豪族郑威护驾,又将一对如花似玉的女儿送进行宫,如此才获封咸宁伯,那时高宗皇帝已年逾五十,郑家的两位小姐一位十六、一位才十四岁,虽陪王伴驾风光了几年,可二十上下都守了寡,从此老死深宫。郑威的作为便是坏了自家的名声,京城勋贵与他家少有来往,咸宁伯府娶的媳妇也多是老家山东的豪门之女,只是眼界气度到底不若京城的贵女,方才自言自语的少妇就是方入门不满一月的世子夫人王氏,出自琅琊王家。
      三个月前,现任咸宁伯夫人病逝,琅琊王家怕世子要守孝三年,赶忙趁着热孝将女儿送到京城完婚,既是热孝里的婚事,排场自然小了许多,故而见过郑王氏的人是少之又少,而将她拉走的美貌少妇是郑王氏的大姑姐、咸宁伯府的长女,五年前嫁与冯翰林家的嫡子,人称冯大奶奶,而她的公爹冯翰林如今担着吏部左侍郎,从二品,吏部侍郎要致仕了,左侍郎乃是下任吏部天官的热门人选。
      冯大奶奶忙将世子夫人拉到角落,面色虽平常,心下却一副哀其不胜怒其不争:“弟妹可要看仔细了,这里是皇宫,最忌多言,若有人存心传进殿里头,可如何是好!”
      “姑姐这是何意?弟妹不过是随口说了一句,即便是大长公主听进耳朵里,想必也没什么可怪罪的。我王家虽不是勋贵,可也是大户人家,百年来族里做过官的洋洋洒洒数十位,姑姐可是觉得弟妹会妨了咸宁伯府的名声不成!”
      冯大奶奶直想翻白眼,这弟妹说好听是耿直,说不好听就是脑子进了水了,也罢,闻听她虽是王家嫡支的嫡女,生母却走得早,继母必然不肯好好教育,看来日后少不得她多提点了,心里虽这般想,大奶奶面上却一团和气:“弟妹怎这样想,琅琊王家也是世代簪缨,可是京城不比别的地方,一个不当心可是…”
      话还未说完,坤宁宫门大开,一班宗室女子循序而出,为首的便是拄着龙头拐杖的泰宁大长公主,殿外的命妇们齐齐向大长公主行礼,坤宁宫外顿时静得出奇,众命妇皆低头,唯独咸宁伯府的这位儿媳妇悄悄抬了下眼皮,却分明看到大长公主扫了眼那边的一个年轻妇人,眼神何其凌厉,吓得她也赶忙垂首,手心直冒了汗,早闻听大长公主当年随夫君上过战场,这个女人,不一般。

      过了十五,冯大奶奶终于忙完了府里的迎来送往,得空专门又回了趟娘家,车马直接入二门进西跨院,这还没到院门口,就见里头急匆匆跑出来个婆子,先给姑奶奶行礼,然后跟着姑奶奶身边的大丫头柳絮一阵耳语,柳絮又和主子低语了两句,冯大奶奶这才让人通传。
      果不其然,正房门口守着的丫头们个个面有异色,隐隐听着里头也有呵斥之声,冯大奶奶一进门就见她的弟妹世子夫人一脸忿恨,死死盯着眼前一碗茶水,下方跪着个穿绿袄的丫头,身量还未长足却已有些楚楚模样,眉眼间到与旁边立着的妇人有几分相像,“这不是吴姨娘么,今儿怎有空来世子夫人房里了”。
      王氏赶忙起身行礼,长幼有序,便请冯大奶奶坐上座,看弟妹知道这份礼数,冯大奶奶倒有几分欣喜,便挽着王氏的手,也执意坐在偏位。吴姨娘是咸宁伯府的家生子,家里几辈子都在这府里头,看来是趁着伯爷夫人过去,世子夫人年少不懂管家,打算来挑事了。
      “这跪着的丫头是哪个院儿的?” 冯大奶奶一问话,那吴姨娘忙赔笑:“回大姑奶奶,是婢妾的侄女,唤作翠茵,十二了,如今在针线房里头”。本朝风俗,家生子的姨娘只是半个主子,见到当家的仍要自称“奴婢”或“婢妾”。
      “姑姐来得正好,适才姨娘可是口口声声自称“我”如何如何,这会子倒懂规矩了,姨娘还说我年纪小,不知道府里的旧例,怎么,不让她侄女去二少爷书房伺候就是不懂规矩!”王氏年过了年才及笄,到底是压不住小姐性子,嫁进来方一个多月就吃尽了内宅的苦头,眼下更是悲从心生,眼圈红了,“哪家有这样的规矩,老爷的姨娘仗着有几分脸面,到替当家的娘子做主管起事儿来了”。
      几句话道出了吴姨娘的心里话,伯爷夫人姜氏是个顶厉害的,在世的时候几个姨娘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如今看少夫人不经事,她仗着是姨娘里唯一生出儿子的,就迫不及待跳出来了,可没想到,今儿竟赶上大姑奶奶回府,“姑奶奶、世子夫人,婢妾哪里敢生事阿,不过就是想着二少爷在书院里读书,日子清苦,找个知根知底的人去伺候”,吴姨娘频频捏着手绢擦拭眼角,一副委屈的样子,冷不丁看到冯大奶奶的目光,竟是凌厉至极,忙别过头,又低声抽泣起来。
      “姨娘”,冯大奶奶饮了口茶,乃是日照绿茶,虽比不得龙井的名贵,到底是透着股山东的干脆,她出嫁五年每次回娘家都要让人捎上几斤才能舒坦几日,“看来老爷这些日子没宿在姨娘那里,姨娘竟不知今儿一早伯爷就下令二爷、三爷进学的事儿他做主,内宅通通不得插手!”
      一句话说得吴姨娘好大没脸,就差明着说她不得老爷宠爱了。吴姨娘脸上由青到白、由白到红,跺了几脚,带着侄女骂骂咧咧出去了。
      “姑姐可要帮帮弟妹阿,这才进门一个月他们就来作践我,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王氏是放声大哭,并非她不要强,而是形势比人强,她母亲走得早,继母进门不肯好好教养,她就搬到祖母房里住,可没过几年,祖母身子又不好了,她忙着侍疾,长辈们都盯着老太太的嫁妆,家里族里乌烟瘴气了好几年,万幸这门亲事是早就定下的,祖母一接到伯夫人过世的消息就立刻派人上京劝说伯爷赶紧让儿媳妇进门,算是保住她的命和嫁妆。可到了京城,才知道伯府里一样的乱七八糟,这才一个月,一个个的都跳出来了,伯爷和世子爷都是心大的,哪里肯管内宅,她日日应付这些刁奴,那日照镜子只觉自己竟老了许多,当初进京时的心气儿已全没了。
      “弟妹可不许这么想”,冯大奶奶忙招呼丫头过来伺候,自己又亲自湿了帕子给王氏净面,“府里瞅着是乱,实则可是弟妹的福气”。
      “福气?姑姐取笑了,这日子都没法过了,哪里是福气?”
      “哎,弟妹”,冯大奶奶轻叹一声,慢慢道来:“夫人去世,老爷守孝是一年,世子可是三年,等一年满了,老爷大可以续弦,再过两年,世子孝期满了也才二十,而你是十七,若是这么个安排,谁也说不出个不是来。可如今是你进门,老爷却说不再续弦,你可知为何?”
      “为何?”王氏也琢磨过这事,始终没想透彻,世家大族的男人哪个不是夫人过世满一年就赶紧续弦的,她一个族叔儿媳妇都进门了,还续娶了个十六七的小夫人,孙子到比儿子大了,平白闹了老大一个笑话。
      “咱府里有个老例,若承爵的嫡子年满十六,长辈是不续弦的,怕的就是日后内宅不安、酿成大祸,太太自生下四姑娘身子就坏了,这一二年可都是靠着老参吊着命。去年八月世子满十六,太太九月就走了,为的也是这个事儿。世子是个成器的,不过嫡出的三爷、四姑娘还小,吴姨娘虽蠢笨,可她生的二少爷却是个心大的,太太就是怕庶出的去害她的孩子,临终前苦苦哀求伯爷,这才有了今日的安排”。
      “姑姐快与弟妹说道说道,我竟不知,世子爷也从未和我提过”。
      “太太祖上是姜老夫子,她家这一支多以教书为生,虽不显贵,却是桃李满天下的,太太的祖父中了举后留在京城,因才学出众成为京城里出了名的教书先生;而夫人的父亲更是中了进士,在巡抚的任上致了仕;夫人的幼弟科举时再进一步点了探花,如今三十岁便做了直隶河间的知府”,演说一番夫人的家世,那王氏却听得一脸茫然,婆母家中不过这一二代才做了官,哪里比得上她琅琊王家是世代簪缨,正房匾额还是太祖皇帝题的,冯大奶奶知她不懂这内力的厉害,索性白了说道:“弟妹可是觉得太太当年是高嫁了?”
      “不瞒姑姐,我进门之前也听闻老伯爷跟姜家提亲时,太太的父亲仍是宛平县的知县,虽说宛平和曲阜是百县之首,这两任上的县令也颇为体面,可到底只是个六品。这二十年,太太娘家节节高升,怕也是沾了咱们咸宁伯府的光吧”。
      “哪里是夫人娘家沾咱们的光,竟是咱们伯府沾了姜家的光了”,这话说得王氏十足十的出乎意料,“姑姐的话,我可是越发听不懂了”。
      “太祖开国时大封公侯,百年过去了,京里的只余下了五个国公、八位侯爷,这十三家是世袭罔替的一等爵位,以功勋开府,祠堂里供奉着誓书铁券,只要不谋反就没有夺爵的道理;咱们咸宁伯进京不过四十年,根基还浅,京里的公侯总有几分瞧不上,所以府里的规矩是娶媳必娶山东的,嫁女只嫁进士出身的清贵人家,总比那些府里的纨绔子弟、刁蛮小姐强得多。夫人只是祖籍山东,二十年前家中也并不显赫,可这门亲事却是老伯爷亲自上门提的,看重的就是夫人自幼持家,有她在,家中必然不会败落得不成样子,可除去这些,便是因着当年一件轰动京师的大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