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暗藏危机 ...

  •   云冯小怜似乎并不大愿意提及,她有些皱着眉头低眉了下去,郑云笙懂得这意思。她赶忙扯开话题,道:“今日真的是我第一次进这么奢华的皇宫,真是叫我大开眼界了。你以后能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里,我也放心了。”
      “你放心了?”冯小怜忍不住问了句,她眼神中有些疑虑,又确认道:“你真的这么认为吗?”
      “对啊,其实第一次见你时,我就是把你当作姐姐对待的,所以,当然是希望你能够安稳的生活了。”郑云笙说的很在理,但对冯小怜说,她只是会心的一笑。
      冯小怜抓住郑云笙的手:“郑儿,你可知道我为何要在宴会开始之前想要先单独见你?”
      郑云笙摇了摇头,她并不大知道,但是能够感觉到气氛突然变得有些紧张。
      “今日宴会之上,你需多多留意。不管是何人的一举一动,每一句话都需要斟酌之后再斟酌方能说,明白吗?”冯小怜语气很是慎重,她的言语莫名的给郑云笙一股子的压力。
      “为什么?”
      “别问我为什么,郑儿,有太多的事情,是没有为什么的,你只需要记住我说的就够了。”冯小怜转身认真的看着郑云笙,郑云笙脑子中云里雾里,不知道冯小怜为何这般紧张,难道和今晚的宴会有关吗?想到这里,郑云笙的心中不仅一揪。
      其实在来的路上她虽然不做声,但是也能想到这其中一点关系。那陛下是坐于庙堂之上的人,他怎会知道自己这个不知名的小女子。
      而高长恭显然不会不明白,他或许是斟酌再三之后才会带她进宫赴宴。那这会是一场什么样的筵席呢?
      能让陛下知道她这个微不足道的郑云笙存在,一定是有人在其中作梗,而那人一定是想要做出些什么文章。她一遇到事情,胡思乱想的性情展露无遗。把所有的事情都想一遍后,她知道,自己是能够给高长恭带来最大麻烦的人。
      不时那个叫蓉珠宫婢有些慌张的小跑过来:“娘娘,娘娘,宴会就要开始了,陛下问起娘娘可收拾妥当。”
      知道那方是陛下催促了,“这就去了。”冯小怜又特地的把郑云笙嘱托了一遍,走时又与她对视眼神,暗暗使了颜色,告诉她一定要万万记住她说的话,这才跟着蓉珠离去。
      郑云笙听完这一席话,内心有些乱,但还是提了提气,像来时的地方走去。今晚是中秋佳节,月亮格外的圆又大,过完中秋,就真的进入隆冬时节了……
      打完招呼的高长恭寻不到郑云笙的身影,在原地暗自着急,眼看着所有人基本都进入殿中落座,唯有他还在外头来回踱步等待着郑云笙。内心十分担心,不知郑云笙去了哪里,方才进宫之前特意嘱托的,她竟是还这样任性。
      一抹鹅黄色娇影出现在高长恭的视线时,他三步并两步的冲了过去,一把扶住郑云笙的肩膀:“你去哪里了?可是叫我好找。”
      郑云笙看到高长恭着急的样子,笑了笑:“没事啊,就是从未来过这皇宫,一时间有些紧张,就有点内急,就……”郑云笙虽然在撒谎,但这个借口也着实让她好生害臊的。
      高长恭干咳了下,转过身:“没事就好,宫宴要开始了,我们赶紧进去吧,要记住,宫中规矩繁杂,一切看我眼神行事,以免除了纰漏,明白吗?”
      “嗯。”郑云笙点点头,今晚不管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她都会万事小心的。郑云笙跟着高长恭朝宫宴处走去,宫宴摆在西南侧的明辉殿,一路上的宫灯明显的多了很多,还有许多的秋菊。
      到了大殿前,郑云笙抬头看了看那明辉殿三个字,感觉内心无比的沉重,仿佛她踏进去的地方是阿鼻地狱。
      进入大殿内,里面人众多,来着皆是王公大臣携带家眷,但一眼扫过去,基本带来的全是闺中女儿家。郑云笙很快的将一周扫视一遍,内心的不安更是蜂拥而来。
      当郑云笙还在努力克制想着接下来的事情若是有什么出乎意外的话,她该怎样应对时,有内监扯着嘶哑的嗓子喊着:“陛下尊临。”
      立刻两旁按照站着身份战列的人全部裣衽行大礼,郑云笙就在高长恭的身旁个跪着,将头埋得格外的低。她感觉到这位天子的矫健步伐走的稳而有力,感觉到百官们臣服的气势。
      “卿们免礼。”高纬道。
      “谢陛下隆恩。”众卿这才起身。
      一套宫廷式礼仪走完,高纬又道:“赐宴。”顿时清幽的乐声响起,宫婢们将矮方桌在大臣们的位置上摆放。上菜的婢女们有顺序的将所有的菜肴上齐,高纬问:“今日本为家宴,团聚的日子,朕却将你们请至宫中来,该不会怪朕吧?”
      “能受陛下邀请入宫一同渡中秋佳节,那是臣们之大幸。”只是朝堂上唯一以臣自称的女人,不用想也知她就是红透半边天的女相陆令萱,人对她皆尊称陆太姬。因为她的一句话,不敢说所有朝臣都会跟着附和,但有大多数的大臣会跟着附和。
      “今日毋须太过拘谨,大家各自畅饮便是。”
      高纬身为王者,他的话落之后,便有歌舞表演开始。笙歌曼舞夜,总叫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期间,郑云笙有偷偷去瞄那个坐在王座之上的高纬。发现他比想象中要颇为年轻,金色绣龙纹的龙袍格外耀眼,举止之间,无不透露着王者之气。
      郑云笙注意到了高纬身边的冯小怜,筵席间,能够看得出陛下对她的宠爱不假。不过冯小怜也是郑云笙见过美丽的女子。她的美可以压过皇后的雍容华贵,可以压过穆昭仪的惊艳妩媚。她除了生的身世太过坎坷,却是个不可多得的美人坯子,这也难怪陛下如此爱她,她能够辗转到宫中来,获得恩宠,对郑云笙来说并不稀奇。但深宫之内如火如海,冯小怜她也轻松不到哪里。
      因为女子很少有饮酒,解释与胡太后一处为女子用膳处,东西雅致清雅。越过雕花屏风,就是男子用膳处,郑云笙故意坐在角落处,因为那里能够不惹人眼线还能把一切都尽收眼底。故而高长恭作为王爷,必然是坐的靠前些。但能够清楚的看到郑云笙一举一动,心中算是安定,但却不敢完全安定下来,总感觉接下来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酒行至中间时,高纬对众大臣称,有边缘之地献宝。今日算是双喜临门,另一喜事就是赐婚。
      这个赐婚一出,高长恭最先想到的是司徒静,陆令萱没有必要这样做的,她的儿子结亲,为何和请陛下赐婚?而郑云笙和高长恭想的也如出一辙,不过她的是猜忌,难道是陆令萱想利用陛下的手告诉天下人,要将司徒静赐婚给穆提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她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的,她会不惜一切告诉陛下真相,即便她知道陆令萱是陛下的红人。
      郑云笙还暗自揣摩时,才听到高纬脱口说,他们来自柔然,来着是柔然使者,一是献宝,二便是柔然王想将自己的弟弟的女儿海依珠公主许配给一位中原最聪慧勇猛的男人。
      立刻低下有些家眷似乎知道些关于这个海依珠公主的事迹,悄声细语的议论着,说此女是柔然王包弟之女。因弟弟跟随柔然王打仗丧命,柔然王将其弟的女儿当作自己的女儿养大成人的。可是文武双全的奇女子,对中原文化,知之甚广。
      郑云笙静悄悄听着,像高纬来说,这样的一个事情他是接受的,在面对政权上,对北齐有益无害。北齐与北周的僵化,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古来一统天下,多一份力量,便是多一份把握。
      柔软与突厥不和,但突厥与北周有所联系,故而柔软与北齐合作,大多也算是各取所得吧。
      但想想,关于海依珠公主,这样的关系,早就成了柔然王的生女了。在柔软是众人皆知的,那么这也算是一场政治联姻了。
      不过郑云笙想到还好不是关于她静姐姐的事,竟是没有丝毫意识的长舒了口气,看到有人看了她一眼,赶紧端起杯子往口中送,因寻常不会饮酒,这次又因为是茶水抽的过猛,不料被酒抢得脸红脖子粗。
      还好郑云笙及时用袖子挡住脸,赶紧压低声音去咳嗽。
      “传,柔然使者觐见。”公公高着那独特的嗓子喊着。
      郑云笙刚从咳嗽的脸红脖子粗中抬起头来,只见从门外走来一位大概四十有余的男人,留着道士一般的山羊胡。郑云笙总觉得这个身影似乎在哪里见过,他的气势有一种压抑之感。
      “臣参见陛下。”行驶了柔然礼。
      “免礼。”高纬让来使起身后,看着来使:“卿既是来献宝,这空手而来,宝又在何处?”
      “陛下,既是宝,当然不能这么轻易的就拿出来。”
      “哦?”高纬有些纳闷,“何以言说?”
      “此宝物,乃产自天山池内的七彩珍珠蚌千年而孕成的一颗集聚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而成的夜明珠,可与日月相互辉映。”
      “夜明珠朕倒是见多了,并无甚稀奇,能与日月辉映,世上竟有此等宝物?”高纬身子像矮桌前俯过去,看得出他对这夜明珠很感兴趣。
      “陛下,请准许臣卖个小小的关子,待到中秋佳节的月亮达到正中时,陛下便可得知,这夜明珠的神奇之处。”
      在来使提完要求后,郑云笙看到冯小怜看了她一眼,可是郑云笙并未会意冯小怜的出于何意。再去看时,冯小怜早已收回了目光放在高纬身上。
      郑云笙不明白冯小怜想要表达什么,四处看时,瞧见陆太姬正盯着冯小怜。眼神颇为严厉,郑云笙以为自己眼花了,陆令萱与冯小怜怎会认识呢?
      还未明白所以然,那来使要求所有的帘子拉下,屋内的烛火多半灭去,昏暗无比。只在屋顶的中心处留了天顶。
      筵席上顿时鸦雀无声。郑云笙看去时,一黑一亮,场中一切已经大变。
      随即是不知谁大喊一声,刺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0章 暗藏危机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