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老(一) ...

  •   (一)

      很多人都听过尚方容的名字,但真正见过尚方容的却没有几个。
      尚方容,复姓尚方,名容,字德浅,出身前朝士族,是大曌朝的开国元勋之一。说书先生常会说:“说起尚方王爷,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话说当年,当今圣上方及总角,便有独断之明,认定尚方家的少公子有经天纬地之能,遂与之结为金兰,相交莫逆。”说书先生的话自然是有杜撰的地方,但这几句说的却都是实话。尚方容自幼与尉缭相识,十五岁一同起兵,二人以三千兵马起家,开疆扩土。又十五年雄霸天下,睥睨四方。
      令人称奇的是,河山一统之后,尚方容就退出了朝野的视线。他隐退的原因人尽皆知,七年前最后一役,当时的楚王,而今的圣上尉缭不甚为奸人所害。尚方容为救圣驾,以致身染奇毒。尉缭遍寻天下名医,才救回尚方容一条性命。可能救回的也只有性命,尚方容不仅武功全废,甚至连些微风霜都沾染不得。想当初驰骋疆场的一代名将,如今缠绵病榻,出入起居都需搀扶,如何不让人唏嘘?
      当今圣上也是极为重义之人,登基当日便封尚方容为中山王,世袭罔替,后亲自监工建中山王府。都城内的百姓都知道,中山王府重楼叠院,巍峨雄壮。民间有谣曰:“三王府,半中山。”便道是三个寻常王爷的宅邸,才能抵得上一个中山王府。可是,即便身份再尊贵,府宅再奢华,又能如何?它的主人连迈出那朱漆大门都极为艰难。

      (二)

      除了圣上庆寿的当天,寻常百姓若想见到中山王,只有在每逢双月的十五这天。
      尚方容每逢这日都会去城郊的乘云宫参拜,风雨不改。若有仰慕中山王盛迹的怀春少女选择这日去乘云宫便是最好的,说不定能在王爷打起车帘时,远远的巧上一眼中山王的倾世容颜。
      说起乘云宫,怕是比中山王还要有名。大曌百姓笃信巫山神女已有千年之久,乘云宫就是为巫山神女所建,是都城外巫山之上的一座古刹。
      在众多供奉巫山神女的寺庙中,乘云宫最为著名。它有名不是因为历史悠久,也不是因为灵验非常,而是因为这里供奉的并非是一尊冷冰冰的塑像,而是巫山神女本人。所谓巫山神女,民间又称“神女娘娘”,传闻神女芳名瑶姬,本是炎帝幼女,为度凡间苦厄,数度转世轮回,是如吐蕃活佛一般的人物。
      神女娘娘住在乘云宫的深处,非天有大灾,国有大事,不踏出乘云宫半步。传闻中神女娘娘有大法力,当年尉缭就是受了她的指点才能一统山河。民间将巫山神女传得神乎其神,像是万丈霞光,妙手回春都是常理,连活死人,肉白骨,呼东风,唤雷雨这样的话都不足为奇。
      然而巫山神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却没有人见过,莫说是她足不出乘云宫,便是踏出乘云宫也都带着帷帽。听说天底下只有两个人见过神女娘娘的真颜,一个便是当今吾皇圣上,另一个则是中山王尚方容。

      (三)

      乘云宫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虽为道观,其富丽广大可与当年尉缭尚尚是楚王时的楚王宫比肩。
      乘云宫前有台阶一百单八蹬,象征一百单八天干地支。登上台阶,远远就见大殿恢弘,黑瓦飞檐,有明黄牌匾以古篆书“乘云宫”三个大字。
      进了墨青凤头正门,先见的是一则小观,观内供了四方护法。或穿或绕,过了小观进去便是正殿,其间供奉十丈高的巫山神女真身描金塑像。殿内四壁皆刻飞天仙子浮雕,浮雕以青色为底,栩栩如生,真如从壁上飞旋起舞而出。
      再往后走依次便是三清殿、炎帝殿、王母殿等,大小规制只有大殿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不等。这还只是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宇,两侧更有四御殿、文昌殿、真武殿等等,不一一累述。
      然而这些是善男信女都能见到的前殿,过了前殿最后一处的王母殿再向后走,又见青墙,墙上仍旧开墨青色凤头大门,门虽没有前殿的大,描绘得却更为细致,门上又加了两方铜鸾鸟向天展翅而鸣。然则进了这门却不是院子,仍旧是一殿宇,殿宇中有二十八位星君,以星宿之位排布,初遇之人不易得其门路。
      绕过星君殿出到后门是通往山上的台阶四十九级,上了台阶再见凤鸣墨青大门,上书“宝境”二字。从这里进去有一大院,院内分左右两厢,目测长短十余丈开外,两厢之旁分别有一圆拱偏门,通往哪处不得而知。这正中是一宫宇,极为巍峨,构造更在两偏厢之上。却说这样恢宏之殿却只是待客之所,绕过正中殿宇后高及房梁的石拼琉璃乐舞屏风再见一大门,穿过之后只见翠竹环绕,流水叮咚。从竹林百荟石子路走过到一小院,院落比前面小了一半,一进眼见全然是流觞曲水,林木环绕,又有湖石嶙峋,身在其中不辨方向。
      宝境中奥秘无穷。常是步行数米正面石屏,却不知再绕便见房屋。又或是方过一桥,刚见竹林,偏首便有明瓦屋宇。而这,才是巫山神女所住的正处。

      (四)

      神女的住处少有人来,除了贴身伺候巫山神女的两个丫头,也只有要负重物时,才有前殿的道姑来此。
      除了中山王外,当今圣上也是这里常客。尉缭倒不拘何时来,有时到访是为天灾祈福,有时是来与瑶姬闲谈,更有论天下事不能为外人所知。中山王来的时间是定数,每次来时都轻车从简,只乘一虎纹素棚马车,护卫几人而已。
      乘云宫前武官下马,文官下轿,中山王也不例外。只是中山王身体羸弱,动辄心痛气喘。这要走上一百单八蹬,过数殿进后门,上四十九蹬台阶到神女住的小院,可想而知是何其难也。
      旁人都不明白尚方容身体如此之差,为何还每每要来拜望神女娘娘。近侍巫山神女的两个丫头心里却清楚,打从十数年前神女助圣上取天下开始,娘娘与王爷之间就有一些不能说明的关系。
      巫山神女是天上神女,道家虽不禁婚约,却另有规矩,便是神仙不能与凡人婚配。因此作为天神轮回转世的瑶姬,虽然道理上可以婚嫁,却当真无人能嫁,如此便要终生守节。而尚方容要与她见面,也只能以中山王之名上山参拜。

      (五)

      巫山神女身边的两个丫鬟,一名周君,一名礼君,年齿皆与神女相当。她二人常年穿一身墨白纱衣道袍,束道冠,持拂尘。外人之前代神女传话,身份极为尊崇。不过二人在瑶姬面前,却一如未笄少女。
      “娘娘,今天又是十五了。”礼君站在瑶姬身边笑言。
      瑶姬的身子微不可见的绷紧了一瞬,随机松了两肩,她淡淡的说道:“是吗。”声音轻缓若细风扶柳。这厢仍旧低头在看手中的道书。
      一旁服侍的周君说:“算算时间也该到了,娘娘不去迎迎王爷吗?”话刚一出口,周君便后悔了。
      瑶姬未出言责怪,她幽幽放下书卷,拢了拢身上的外袍,仍是淡淡的语气,“不了。我去,他未必好过。”
      周君低眉敛首,她亦知王爷身体羸弱,爬上这样高的台阶定然艰辛异常。再者,尚方容他年为将,纵横沙场,多少敌酋闻名变色!而今却连这小小台阶都可耗尽他的力气,其中滋味不是常人能体会一二。而那虚汗淋漓的狼狈样子,他又怎么会希望让心中之人看到?

      (六)

      主仆三人正在屋中说话,一个小道姑匆匆跑来求见。周君出去喝斥道:“你是哪个师父门下的?怎么这样不懂规矩?神女娘娘的住处也是随便乱闯的吗?”
      那小道姑伏拜在地,喘着粗气说道:“不、不是,是前面王爷走到半山突然发了旧症,方丈唬得紧,让我赶紧来告知娘娘!”
      巫山神女移动莲步,由礼君搀扶着从屋内出来。
      小道姑只瞅了一眼缯衣的下摆就不敢抬头再看,忙伏在地上,几乎和地面贴在了一起。
      此时瑶姬已戴上帷帽,薄纱之下看不清面容,她抬手向礼君示意。没有听见她说什么话,礼君便对那小道姑说道:“娘娘知道了,你下去回你师父,让无关人等都退下,娘娘这就过去。”
      那小道姑拜了两拜匆忙跑了。瑶姬站在原地见来报信的小道姑跑出院落,才移步出去。她看起来并不急忙,只是脚步越走越快,周君和礼君忙着跟上,只见迎面而来的风带开了帷帽的一角,露出那张清雅绝伦的年轻面容。

      (七)

      瑶姬下至一半,就见侍卫搀扶着尚方容正在路边喘息,近旁除了伺候尚方容的人就只余乘云宫掌宫方丈。
      瑶姬几步近前,尚未及开口询问,尚方容就借着侍卫的搀扶站直身子,“无甚大碍,莫要忧心。”他脸色雪白,额上鬓角覆了虚汗,却仍淡然微笑,温润如玉。
      瑶姬上前一步却终觉不妥,手抬了一半便放下了。礼君极有眼色,替她过去扶了尚方容。周君道:“我下去让人抬个轿辇上来。”
      “姑娘不必麻烦。”尚方容说,他喘了一喘,自己向上走去。
      随侍扶他慢行,尚方容气息稍匀,向瑶姬说起近日京中趣事。周君挥手让方丈退下,一边扶上瑶姬,一同向上走去。
      从此地到瑶姬住处,不过十几蹬台阶,尚方容却行了有小半刻才到待客的正殿。
      殿内二人分宾主落座,只留了周君、礼君两个伺候。瑶姬摘下帷帽,近身去探他脉象。她未束道冠,发丝垂落,眉心微蹙,竟有一段说不出的风情。
      若换了寻常人见气韵天成、天姿国色之女近在身侧,秀发微拂,必定心痒难耐。而尚方容仅仅是理了理她的长发,极尽柔缓的与她说道:“我没什么事。”
      瑶姬在他身旁端坐,“先歇一会儿,那边已经收拾出来了,过会儿去躺躺就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