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9、第十五章 ...

  •   翌日天子召对,不在明德殿,却在东暖阁。段殊先前在洛阳时时常入宫伴驾,宫中玩得最多的就是东暖阁和覆雨榭,到了东暖阁之后十分落落大方。倒是韦安和刘恩铭不曾在东暖阁面圣,有些拘谨,并不明白天子此行的用意。

      孟夏午后容易困乏,多少有那么一点打不起精神,段殊抿着嘴唇听韦安仔仔细细絮絮叨叨地将前后的调查都向天子讲述分明,一直说到韩宗之就顿下了话头,似乎在犹疑要不要向年轻的天子提一提韩通判的岳家是哪位。

      天子却并未让他犹疑,当下颔首:“事情办的不错,查到洛阳巡检司是谁的主意?该赏。”
      韦安偏头看了段殊一眼,恭恭敬敬地道:“是折冲都尉。”

      景皓含笑应道:“伯异阿兄才建殊勋,又替朕办了这么一桩好差,朕都不知道该怎么赏阿兄了。”

      段殊忙道不敢,景皓笑着示意玉锦拿旁边兵器架上的宝剑来,而后递予他表兄:“这把剑是内府新造的,错了金,漂亮锋利,可惜不知道军阵上好不好用,阿兄就拿着当个玩物。”略顿了顿才道:“以后入宫进殿,都不必解了。”

      此言一出段殊急忙跪下,双手捧剑连道不敢,景皓只是摆手,全无收回成命的意思,段殊只好谢恩收下,抱在怀里一副生怕摔了的样子。

      景皓见他收下,就又靠回了隐囊上,有一点懒洋洋地道:“昨天查到韩宗之头上,伯异阿兄已经向朕回过一声。皇叔还在闭门待参,虽然朕也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参可以待的,但朕的皇叔行事素来小心,所以只好亲自去了豫王府一趟。”

      话终于说到了点子上,所有的人都精神一振,但天子却微微眯了眯眼,越发不温不火了起来:“本来皇叔还想请各位去他府上小坐,可又避忌嫌隙,所以就只好由朕来请诸公喝这一杯茶了,另外还有些事情朕……还要劳烦表兄和二位卿家。”

      段殊抬了抬眼,心说这点破事儿怎么还没完了。

      但这话他不敢说出来,只能和另外两人一道应了旨,待听完了旨意的内容,天子便叫他们退下,三人除了东暖阁,步调十分一致地停下来面面相觑。

      末了还是段殊先绷不住,把怀里那把剑向上托了托,向刘恩铭道:“刘尚书,这里你年纪最大,官位最高,本世子年纪轻,也不懂刑律,您看陛下方才的旨意,到底算是个什么意思呢?”

      刘恩铭沉吟半晌,看向韦安,眼里颇有几分试探:“这……本官也不知道,彻查傅相所有门生亲故算是什么意思,但怎么都觉得……”

      韦安点了点头,似乎与他想到了一块儿,慢慢地替他说出了未尽之言:“这像是要连坐族诛啊……”

      段殊闻言一怔,下意识地道:“可傅相不是宰执么?杀都不能杀,怎么还能族诛?”

      “天心莫测,那位还在闭门待参的殿下心思更是难猜,既然猜不透,那就安安心心地做事,不要乱猜了。”刘恩铭摇头叹气说了这些话,自顾自走了,只道去查卷宗。

      韦安抿了抿嘴唇,也向段殊告辞,他现在虽然还没有就任大理寺卿,但原本的李寺卿已经致仕,大理寺大大小小需要他过问的案子多得很,只留段殊一个人抱着剑怔怔地站着,片刻后忽然自语了一句:“与我何干?”

      话虽这样说,到底是接了旨意的,回去后将这些向放衙回来的章舜卿详细说了,末了又问了一遍,他的倩臣先生却只是高深莫测地笑了笑,叫他既然奉了旨意,只管放手去做便是,哪里这许多嘀咕。

      却又在他放手去做的时候把他一脚踹下了床。

      接下来几日段殊倒是清闲,查卷宗掀老底的事情自有刑部,一个个查下来当真有什么不对了卷宗也是送到大理寺,他一个折冲都尉每日里除了定点巡视四门,别无他务,想搀和也搀和不进去。反而是章舜卿忙碌了起来,每日放衙后总是约了人,挺晚才回来,偶尔身上甚至会带一点酒气,问他什么也只是笑,全无解释的意思。

      转瞬之间旬日过去,段殊倒去韦安那里看过,傅约不愧是朝中资历最老的宰执,门生亲故在朝为官与他走得近的就有数十人,大大小小犯下的事记在卷宗上,摞起来竟有堆了两张案几。这不免让他又想起了先前韦安说过的株连族诛,心里越发犯起了嘀咕。

      夜里回去章舜卿却又有应酬,挺晚才回来,段殊怨气颇大,念叨了几句,大齐尚书令双眉如刀削了他一眼,只一句世子大可回府本相绝不留客就让他没了声音。

      翌日一辆油壁轻车匆匆驶入洛阳城里,径自停到了豫王府前。车上下来一个两鬓霜白的中年男子,像个落魄苍老的私塾先生,但只要是朝中官员就能一眼认出,此人直到几个月前,还是大齐的宰执之一,曾经的礼部尚书文澜殿大学士,天子的姨夫,梅青川。

      这天当值经世阁的章舜卿忽然抬眼向身侧的书佐问道:“明儿是初一了罢?”

      他这一声问得极悠缓,话尾里甚至拖了一线软腻的吴音,这在素来端方明肃的尚书首相身上并不常见,随侍的书佐稍稍想了想,这才肯定地应道:“正是。”

      章舜卿应了一声,当下写了几封短笺,前两封分别送至刑部与大理寺,后两封则送到了国子监。待这些事做完,章舜卿自半阖着眼屈指轻叩着桌案,书佐也通音律,隐约听出了个鸥鹭忘机的调子。

      却不知谁是浑然忘机的鸥鹭,谁又是陡起机心的渔父。

      夜里段殊到章舜卿府上的时候正看见刘恩铭和韦安出来,两个当朝重臣面色凝重,不时轻声说些什么,见他来也只是点头,一点疑怪的意思都没有,段殊满头雾水进去,心说老妖孽最近到底都在捣鼓什么东西,神神秘秘的。这两个人最近奉了旨意,满洛阳地找人不痛快呢,那也是能随便往府上请的么?

      但他又不想细问,一来章舜卿是当涂的宰执台省的元辅,有些事情未必是他能打听的,二来么,今天早上挨的那一脚正踹在腰眼里,现在还有点疼,他觉得自己还是识相一点好。

      隔日朝会豫王仍旧称病,大理寺少卿出班交旨,只道丽景门之乱最后查到了洛阳府通判韩宗之头上,恳请天子降旨,召问韩宗之。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满朝文武齐刷刷地看向中书令,傅约满眼讶然,捋着胡子的手一颤生生揪下来几根美髯,正要出班陈情请罪,外间忽有喧哗,殿前金吾急忙入殿奏道:“启奏陛下,宫门外有人在敲登闻鼓!”

      “登闻鼓?”景皓闻言微怔,忍不住挑了挑眉。他践祚十余年,还是第一次遇到有人敲宫门前的登闻鼓。

      太祖皇帝在洛阳城一共设有三面登闻鼓,一面在都察院外,一面在大理寺外,这都是百姓伸冤敲得,而这次响起的这面登闻鼓设在宫门前,左右两列执戟郎守着,寻常人根本敲不得。何况今日是朔望大朝,在京入流的品官朝参议事何其重大,执戟郎怎么会许人在这时候敲那一面登闻鼓?

      当下抿了抿唇问道:“是谁在击登闻鼓?”

      那殿前金吾迟疑了一下,旋即应道:“击鼓的是……梅青川。”

      “梅青川?!他居然还敢回洛阳,竟还有脸敲朕的登闻鼓?”景皓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连群臣的哗声都住了,唯独那个可怜的殿前金吾仍旧跪着,硬着头皮道:“登闻执戟郎那边报说,梅青川是豫王府的人陪着来的,他们实在不敢不让他击鼓。”

      听到豫王府三个字,景皓也是一副全没料到的模样,片刻后才道:“让他上殿。”

      站在百官头前的章舜卿慢条斯理地把手揣进了袖里,垂下眼,眼尾如凤。

      承明十二年六月初一朔望大朝,前礼部尚书文澜殿大学士梅青川挝登闻鼓,陈诉前科举舞弊案实有内情,盖为中书傅公绰公指使。青川自陈累受深恩,情难以堪,恨为所胁,无处申诉,黯然受惩,痛几欲死。且自知不能见容于上,故忍气吞声久矣,今闻豫王还朝,星夜驱驰,往诉陈情,过挝登闻,方得一申。

      青川言辞恳切,伏地涕零,傅相斥之不能止,举笏殴之。明帝喝令殿前金吾止之。

      俄而有刑部尚书刘恩铭出奏傅相于会审科举舞弊案时,曾胁其徇私,书信俱在。另有大理寺少卿韦安,出参中书令傅约纵容子弟,贪赃枉法,横行乡里,卷宗已具。

      天子震怒,当朝褫夺冠带,着令禁足府中,彻查傅约。

      至此,科考案,丽景门案并案彻查。朝野闻之,惊愤难遏。前有国子司业*领学子上表请斩之,后有国子祭酒*领三千士子投书宫门,请斩之以正朝风。清议如此,舆情滔滔,洛阳臣民皆以为国蠹,堵门喝骂者逾百,抛石入院,竟日成垒。

      六月初三,傅约自缢于府中,其婿韩宗之因丽景门事夺冠待罪,瘐死狱中,傅氏子侄,一并见黜。

      ——《齐史·明帝本纪》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9章 第十五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