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4、世事已休 ...

  •   鸿嘉二十三年春。

      五年前,在兑国灭亡不久,泉亭王在东屏山巅面东修了一间寺院,名为如鉴寺。如鉴寺后面就是当今圣上下令敕造的随国公墓。虽说是下令敕造,但这里除了如鉴寺中人以外,再不会有人来上香洒扫,因而在这晨光初见的时候,有个着靛锦鹤鸣九皋逢掖,头戴七宝凤衔金冠的男子站在这里,实在是件很奇怪的事情。毕竟人人皆知,如鉴寺是所尼姑庵。

      那男子站在神道前的碑亭里,正面着驮碑的赑屃,碑上的铭文还是他亲笔所书——

      ——“文公讳珑,字玙霖,卫尉江邯侯文恒之孙,临安令文启之子。……性度谦和,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神则龙首,元火师而成帝;兵称虎翼,拧水母而称雄。 ……太初二十年,薨于云燕通灵台。”

      男子打着黄玉折扇正在出神,背后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伯父!”,他回首看去,是一个梳着两个团髻的小女孩儿蹦蹦跳跳的跑过来,翠绿的妆花锦衣随着她的步幅泛出一波一波的流光。她身后还跟着一个少年,少年人眉眼温润,颇像一位故人。走在最后的是身着绸衫的青年,青年人与男子身量相当,腰间的兽纹皮带上挂着一把镶嵌砗磲的宝剑。

      “父王!”青年抱手行礼。

      唐瑾收起扇子,对向他行礼的唐谂点了点头,而后抱起跑过来的小女孩儿,他笑问:“渄渄最近乖不乖?”

      那脱去尘俗的笑容,使文渄也笑了起来,“乖!姨姨昨天还教我读《列子》,我都会背!”

      唐瑾奖励得拍了拍她的头,对唐谂说道:“你去看过你母亲了吗?”

      唐谂道:“母妃在读早课,我便先过来了。”

      “那我们一道去吧。”唐瑾抱着文渄往外走。

      一直没有说话的少年说道:“伯父把妹妹放下来吧,一直抱着也怪沉的。”

      “你天天跟伯父在一起,伯父抱我一会儿怎么了!”文渄在唐瑾怀里反驳自己的亲兄。

      文泽像个大人一样板起脸,“渄渄,你要懂事。”

      唐瑾拍了拍她,将她放到地上,文泽牵着她的手往前面的如鉴寺走。

      如鉴寺黑墙玄瓦,黑漆大门两旁挂着一副对联,道是:“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清。 ”

      当时还没有人能想到这间只有三进,僧尼五六人的小庙,会在三十年后更名为如鉴观,成为巽国第一名府,广纳天下才俊。

      梵音随着踏入寺门的步伐声声入耳,尉迟晓并不与众尼同,而是单独在东南角的一间佛堂念经。透过佛堂上打起的窗户,能看见一个清瘦的女尼身着水洗旧的缁衣,头上包着同色的麻布,将她的一头长发缠在里面。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缽罗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罗罚曳。数怛那怛写……” 浮尘在晨光之中飘浮,使敲击木鱼、口念佛经的身影都模糊起来。

      在梵声中,唐瑾兀自想起当年尉迟晓自请出家的情境。她翠竹一般站在宣室殿内,对端木怀说:“惟愿青灯古佛,了此残生。”唐谂劝过、端木怀劝过,但尉迟晓执意出家。端木怀御笔批下,命她带发修行。旨意发下,一代帝王喟叹曰:“可怜高门绣户女,常伴青灯古佛旁。”

      狭小的佛堂外,唐瑾解下腰间的水色玉笛,上面还挂着一束起了毛边的千草柳叶络子。笛声合上木鱼诵经的节奏,犹如清泉托起大悲咒的梵音流淌。

      木鱼声戛然停下,文渄听到房内飘飘渺渺的传来一句“见尔樽前吹一曲,令人重忆许云封”。文渄就要推门进去,哥哥突然拉住她,文泽说:“上回你要的□□,我给你拿来了,咱们去你屋里看。”

      文泽拉着妹妹走了,唐谂抱拳退下。

      不过旋踵,佛堂内的诵经声又起。唐瑾推开门,步入那间只有两步宽、五步长的佛堂。他轻声说:“泽儿在我那里很好,明天就是他十岁生日了,他和我说想在这里过。那天他读《易经》,和我说‘泽’不就是‘兑’的卦象吗。玙霖当初给他起这个名字,大概也是这样的意思吧。‘兑为泽’,刚内柔外,很像玙霖的性格,泽儿已经有些乃父之风了。”他又道:“前些时候得到的消息,日冉避居临安编修的史书快完成,烽燧还在临安与他同住,陛下已经决定将日冉所写的《兑史》编入正史了。日冉不愿来京,早敬说等过些日子她会带着修好的史书来云燕。听说钟飞云云游回到临安,大约会和早敬一起来。”

      晨辉中的言语如落深潭,沉入无声之处。唐瑾字字句句的将近日的事说来,然而回答他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梵音。

      唐瑾说:“我还有件事,想听你的意思,谂儿还没有正妻,我想待渄渄及笄,聘她过门。”

      木鱼声停了一瞬,复又响起。如死水寂潭一般的声音说道:“盛极必衰,也好。”

      “我也是如此想,唐家已是亲王,不好尚贵戚,陛下对玙霖之死极为可惜,娶渄渄也好。”唐瑾在木鱼声中说完话,带上门出去了。

      ——————

      坐在地藏殿台阶上的文渄,歪着梳着团髻的小脑袋十分不解,“姨姨教我的时候都可和蔼了,为什么就不爱和伯父说话呢?”

      文泽坐在她旁边修理被妹妹玩坏的□□,没有说话。

      站在殿前桂树旁的唐谂半蹲下来,对她说道:“父王曾经和我说,爱一个人就是对她无所企图,如果非要说有所企图,就是图她喜乐安康。母妃如此做,大概是相同的意思。”

      “不说话就能喜乐安康吗?”文渄还是不明白。

      “说得多,父王的牵念就多。其实,即便母妃不说话,这些年父王的牵念也从未断过。”天上如波涛一样的浮云一卷一卷、一团一团悠悠飘过,身边桂树的馨香香甜扑鼻,唐谂的声音却有一缕不多见的怅然。

      文渄敏感的察觉到空气中细微的变化,也不说话了。

      文泽突然一声,“修好了!”

      他把□□递给文渄,小女孩儿没有心事,拿着便又去玩了。

      ——————

      翌日天明,神道两旁形态各异、彼此相对的石像生还覆着晶莹的晨雾露珠,四周芳草萋萋,几声鸟鸣竟也有了一分孤清之意。小小少年的双手拢在袖中,迈着方步一步一拜走向神道尽头起墓如山的坟冢。

      坟茔两侧种着桂树,气味香甜。他还记得儿时家中的木樨园,满园桂树四季芬芳。文泽听说,木樨园是父亲为一个女子修建的,他想那个女子大约不是他的母亲,因为母亲嫁入府中时,木樨园已经存在多年了。而他的母亲,那个谨小刻板的女子,早在他和妹妹往金陵来的路上就病死了。

      坟前的墓碑上写着“兑故骠骑将军御史大夫随国公文公珑玙霖之墓”,文泽深深一拜,少年的声音在清晨空荡的墓园里尤为清晰——

      “父亲,泽儿今天十岁了。泽儿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对儿子说,等儿子长大了,就带儿去征战沙场。儿子一天都不敢懈怠,伯父和谂哥哥都很肯教我。可是……”他顿了顿,原本仰视着墓碑的脑袋垂了下来盯着鞋面,“可是,儿子不想入仕。父亲给儿子起名‘泽’,就是‘兑’的意思,儿子怎么能名‘兑’而为巽臣!”

      远处碑亭里不知何时站了一高一矮两个人。文渄拽着唐谂的袖子,说道:“我好羡慕哥哥。”

      “羡慕泽弟什么?”唐谂问。

      “至少哥哥还能记得父亲说过的话,还记得父亲的样子,我已经什么都记不得了。”小姑娘垂下头,眉目间有着和年纪不相符的悲伤。

      唐谂在她面前蹲下身子,“你虽然不记得了,但你父亲时时刻刻都记得你,不然文公怎样在故去前特意将你托到母妃手中?他便是寄望,母妃可以教导你,有一日让你不逊先人。”

      文渄拽着唐谂的袖子说道:“谂哥哥,我以后也要和哥哥一样,永不为官,我就一直守在这如鉴寺中,守着父亲的墓。”

      “那等你长大了,要嫁人了怎么办?”唐谂开着玩笑。

      文渄这样小的年纪还不知道害羞,她说道:“那……我就不嫁了!等我死后,就在父亲的大墓旁修一座小墓,生生世世陪着父亲!”

      唐谂故意说道:“那可不成,唐家有祖坟,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还想邀渄渄来入住呢!”

      文渄还听不懂大哥哥话中的意思,只被逗得“咯咯”直笑。

      谁能想见,此时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儿会在十年后被世人称为“东屏英奇”,创立“如鉴观”、使东屏山成为巽国的学林胜地。孝武帝端木怀赞她“林下之风,帷幄奇谋,冠绝一代”,明惠宗端木楖屡屡向她问策。

      百年后,如鉴观大为兴盛,天下才俊以入此读书为荣。而到了那时,已经不再有人知道师祖文渄的名讳是来自于那位兑国的长宁郡主,也只有很少的人才能说出文渄师从被称为“南州冠冕”的建平长公主的典故。至于当年三国相争,逐鹿中原的故事,早已沉寂于历史的书页之中,唯有长河奔流不息。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84章 世事已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