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2、狭路相逢 ...

  •   巽国二十余万大军灰飞烟灭,尚腾只得领五万兵马坚守泽曲。兑军没有趁此时乘胜追击,而是加固边境防御。轩辕舒心有不甘,却无力再打过长河,只能派出使者与端木怀议和。

      云燕众臣对此自有一番议论,尉迟晓独居通灵台亦有所耳闻,她耳闻的原因却是,兑国要求将长公主归还。

      即便幽禁于通灵台,尉迟晓也知道巽国君臣的打算,议论的焦点无非就在何时出兵上。如果巽君打算巩固长河以北诸地,就会接受议和,以做拖延,那么兑国就有时间回复元气,以后逐鹿中原,或许还有机会。如果是按照原计划,巽国要在数月后出兵攻打阆中,那么现在签订合约就属不智,合约的签订未必可以达到使对方轻敌的效果,却显得巽君背信弃义。

      夏末之时,丝毫不见凉爽,天热得让人躁动。通灵台上蒸腾着热气,连地砖都是烫手的温度。尉迟晓浑然未觉的站在高台边望着云燕的方向,奴婢们不敢懈怠,只能打着遮阳的油纸伞、摇着清凉的团扇陪着这位建平长公主站着。

      即便是这位长公主已经向泉亭王要求和离,王爷仍旧“叮嘱”台上好好照顾,而天下再没有什么比手握利剑的“叮嘱”更好用的了。

      尉迟晓揣测着巽国君臣的意思,而后悠长的叹了一口气。

      宫婢趋步上前,“启禀长公主,泉亭王世子求见。”

      “谂儿?”

      尉迟晓话音未落,唐谂已经跑到她面前,“母妃!”

      一年光景,唐谂长高了不少,已经比尉迟晓高出一个头了,却仍旧是大男孩儿的样子。

      尉迟晓上上下下的打量着孩子,想着近两年来的种种,颇为心疼。她问道:“你怎么来的?”

      “陛下特许我来看母妃!”经历过战事的洗礼,难得唐谂还是一如过去般明快。

      自鸿嘉十五年她离开云燕,到而今鸿嘉十七年,尉迟晓只匆匆见过谂儿两次。一次是谂儿偷跑出来带她去见唐瑾;另一次就是隆阴大水,唐瑾命谂儿带她回去。两次皆是匆忙,尉迟晓又实在心中有愧,对儿子未及细问。此时握着儿子的手,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什么都没有问,只是仔仔细细的看着他,眼中两潭清泉愁情流转。

      “娘又瘦了。”唐谂说,“我扶娘进去吧,这大热天站在外面伤身子。”

      尉迟晓随着唐谂往天玑馆走,几步路上,她不曾说上半句。她想问许多事,但许多事她都有答案,便不必问了。犹豫再三,尉迟晓还是问了一句:“谂儿最近好不好?”

      唐谂扶着母亲进内堂坐下,有奴婢在一旁打扇。唐谂落座,说道:“都好,陛下还赏了我屯骑校尉之职!”

      屯骑校尉为八校尉之一,不比杂号校尉,足见端木怀对此子重视。尉迟晓道:“那就好。”

      “我见母妃却不好。”唐谂宽慰道,“陛下不曾苛待母妃,父王也一心在母妃身上,母妃且宽心,总会好的。”

      尉迟晓笑了笑,笑容犹如浮萍,她道:“这世上有许多事并不是为一己之身。”

      “我知道母妃是为了国,所以身不由己,可是母妃也教儿子,这世上没有恒久不变的道理,天下有分必然有合,母妃自己何以看不开呢?”

      “人只有身在世外才能纤毫不染,身在其中即便再看得开,有些事也不得不做。”尉迟晓慈和怜惜得看着儿子,“我只望你有一日,可以不必如此。”

      唐谂听不懂尉迟晓话中的深意,但总惦着不要惹母亲伤心才好,便道:“娘宽心保重才好,好日子总在后面呢,父王跟我说等过一段时间就能接母妃回府了!”

      尉迟晓愕然,“你说……回府?”

      “是,父王和陛下提出愿以此番军功换母妃回府!”唐谂明快的说。

      尉迟晓突然笑了,笑声悲凉得有些痴狂。他终是明白,他明白她要和离是为了唐谂的前程,为了四皇子的皇位,为了唐氏的荣宠。他表面顺意,却执意不允她这样做。唐瑾终究是兑现了他昔日所言,要护她一生,哪怕是以全族的荣耀。这份深情她却一生都无法回报!罢了、罢了……

      唐谂从未见过母亲如此癫狂无状,他低呼一声,“母妃……”

      尉迟晓渐渐静了下来,对他说道:“你带一句话回去,就说尘缘有起有灭。”

      ——————

      据《巽史》记载,鸿嘉十七年秋,泉亭王率五千精骑,突然出现在阆中城下,其时兑国和议的使者尚在云燕。

      言节等人对此并非无备,却也未想唐瑾会来得这样快。五千骑兵原本不足为患,但统率之人是泉亭王,事情就未可知了。

      文珑这几日不知为何,常会想起旧事。当年送亲亦是在阆中,他亲手将一身大红宫装的尉迟晓交到唐瑾手里,唐瑾对他说:“今日拜别,愿他年不逢疆场。”当年他送给尉迟晓两箱丝绸,愿她可以与唐瑾两厢厮守。亦是当年在阆中,他期许着回京便与菲菲成亲。只是当年之愿,到底是都没有实现。

      “在想什么?”言节走到他身后。

      站在城墙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苍溪波浪清澈,顺流而下。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言节道:“屈大夫的《渔父》可是说与世推移,顺其沉浮,难不成你不想和唐子瑜一决雌雄了?”

      “世人常说,以不变应万变,应该也和与世沉浮的道理相同吧。”

      言节点头,“确实如此。骑兵总不能攻城,唐子瑜敢率骑兵轻装而来必有诡计,坚守城池,静观其变,方是上策。”

      ——————

      率骑兵而来的唐瑾对于高城深垒也无可奈何,在苍溪对岸建立大营,但看大营的规模,实在不像只准备容纳五千骑兵的样子。

      文珑等人在城上看了三日,言节说道:“你说,唐子瑜这是增灶之计,还是另有图谋?”

      “肯定不会是率五千骑兵过来先扎个营。”钟天说道。

      文珑略做思虑,问道:“阆中附近是否还有一条小路,通往河饶津?”

      钟天道:“确实有这么一条路,不过是条古道,道路多经高山深谷,又荒无人烟,很多地方需要凿山开路,修栈架桥。”

      言节向文珑说道:“你的意思是唐子瑜会走这条路去河饶津?”

      钟天道:“河饶津只是长河边的一个小渡口,虽然占领河饶津是可以直下金陵,但是如此小津守无可守,只要阆中出兵,胜负立判,唐子瑜占领此处毫无意义。”

      苍溪奔流,如一纵轻骑一去不返。文珑说道:“如果泉亭王来守,也未可知。”他的话语随着苍溪而去,汇入历史的河道。

      ——————

      熟土夯实的道路已经坑洼破败,后来居上的生土带来了杂草的种子,以不知名的野草填满了道路的坑洼。古道旁的树木依偎着只剩地基的墙壁遗骸,秋日的黄叶在破路上随风打转。

      在此与文珑祥路相逢,唐瑾毫不意外。他勒住缰绳,□□黝黑的战马一步都没有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立在了原地。唐瑾说道:“当年也是在阆中,我对你说‘愿他年不逢疆场’。”

      文珑的白马距离唐瑾只有两个马身,“当年在金陵,我也与你说过‘互不相欠,日后交手才不必顾虑’。”

      唐瑾回应了他的微笑,说道:“正是,那么今日你我就切磋一二吧。”

      文珑抽出双股剑,“在下兑国随国公文珑,请赐教。”

      唐瑾将手中银枪交给近卫,拔出玉髓宝剑,“在下巽国泉亭王唐瑾,不吝赐教。”

      两军将士各退百步。

      唐瑾一身黑甲,人马合一,仿若黑龙镇山,剑气横扫,寒光逼人。文珑身形轻灵犹如鹰鹫,他左剑接住唐瑾一招,右手同时挥剑刺向对方。唐瑾偏身一闪,回剑挡住,武器相交,火花四射。

      两人愈战愈勇,剑锋相撞、猛刺、弹开、擦过、招架,武器相交迸出的火花犹如烈火的瀑布,兵刃撞击的声音响彻云霄。

      唐瑾剑走苍劲,文珑双刃轻捷。马与马冲突,二人武器相交,分开后再次撞在一起,钢铁灼烧的气味随风飘散。在一声撕裂空气的巨响后,两人的双手承受了剧烈的冲击,两匹骏马如狂风一般擦肩而过。

      两人同时调转马头,冲向昔年把酒言欢的旧识。文珑两剑合并翻转犹如轮盘斩向唐瑾,唐瑾上身向后一仰,躲过了攻击。文珑的剑锋擦过唐瑾的黑光铠,在胸甲上擦下了黑色的涂料。唐瑾回手一击,手中的宝剑直刺文珑,距离他的额头只有三寸。

      “铮——!”

      文珑架住剑锋,兵器再次相撞。两方在马上略作调整,突刺、横剑、劈斩,二人出招毫不犹豫。

      两方士兵都凝视着二人,谁都不敢出声。二人激战八十回合,依然没有分出胜负。不过战到此时,泉亭王攻击两次,随国公才能反击一次。巽军高声欢呼,兑国的士兵渐渐露出了担忧之色。

      太阳渐渐西斜,恰如灼热的赤铜圆盘,把周围的天空染得通红。荒芜的古道犹如铁锈铺就。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2章 狭路相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