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瑞表姨 ...

  •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晨,赵妈来伺候太太梳妆的时候,太太见只有她们两个人,才问道:“昨天老爷是在哪个屋里过夜的?”赵妈边熟练的把太太的头挽成高高的发髻边回答到:“是在三姨太屋里,还真奇怪,老爷可是快一年没进她屋里了,今天刚起来,就听说昨晚上二姨太屋里的花瓶碎了。”太太含笑听完,也收拾停当,就离开房间吃早餐去了。
      陈府的习惯,早晚两餐大家在一起吃,中午就各人在各人屋里吃。太太出身旧式家庭,注重礼仪,照以前的规矩,姨太太这些是不能上桌的,后来路氏入了门,太太因为怜她是好人家的女儿,就让她一桌吃饭,后来姨太太不上桌这规矩也就算废了。
      太太来到饭厅,众人都在等她,俊忠和俊孝由于要上学,已经吃了去学校了。太太看了一圈,没发现老爷和四姨太,问旁边伺候的:“老爷上哪去了,没听见他说有应酬啊?”旁边伺候的丫头上来回到:“刚才老爷来过,结果四姨太来了后,说吃不惯这中式早餐,要去吃西式早餐,老爷就陪她去了。”
      听了,太太没说什么:“大家坐下吃吧。”“哼!就她花样多。”见太太不理睬这件事,二姨太嘀咕到。太太看了她一眼,也没说什么。“太太,您快尝尝这奶油小卷,油而不腻,是新来的厨子做的。”三姨太今天明显比昨天看来精神,身上穿的是簇新的水蓝色的旗袍,从旗袍边绣了朵荷花一直延伸到胸前。太太看见她的打扮,满意的笑了。“这花是你自己绣的吧,腊梅的手可越来越巧了,这颜色配的还真好,像这种颜色,我和雅柔就不能穿了。”“是啊,太太说的是。”二姨太符合到。“快吃吧,都快凉了。”这顿饭就在大家各怀心思中过去了。
      吃完饭,老爷和四姨太也从外面回来了,不过却多了一个年轻人,他看起来二十三四岁,穿了身浅灰色的双排扣西装,长的眉目如画,眉宇间自有一股英气,太太见从来没见过,不由愣了一愣。“太太,这是老爷生意场上的朋友,宁老爷家的三少爷,今上午我和老爷一起去和平饭店吃饭遇见的,人家三少爷知道礼数,说来上海怎么能不来拜访您?这不,下午他就要回绍兴过节去了,还赶了过来。”
      太太这才明白,这三少爷已双手托着礼品说道:“小侄见过陈伯母,这次路过上海,本来昨天就应该来向伯母请安的,只是还有些生意上的事情要料理,才没有过来,真是失礼之极。小小心意,还望伯母笑纳”见宁少爷谦和有礼,太太也有些喜欢,忙招呼他坐下,让赵妈接了礼物,随意说些闲话,见太太对宁少爷如此亲热,四姨太冲着老爷会心一笑。太太又留宁少爷吃了午饭,饭后坐了一会,宁少爷就告辞了。
      送走了宁少爷,太太回房准备午睡,老爷也跟了进来。太太心知他一定是要问这宁少爷的事,却也不点明,只自顾把玩着一根簪子,夫妻俩人对坐了半晌,老爷开口道:“太太,看嘉秀这孩子如何?”老爷既问,太太把手里把玩的一根簪子往梳妆台一丢:“这孩子,相貌,家世是上好的。为人也不差。”见太太这样说,老爷开心的说:“你看我的眼光不会错吧,那就把馨语定给他了?”
      本以为太太也会赞同,殊不知太太这样回答“只不过,老爷,您也知道,这知人知面不知心,也不过就这么一面,私底下是怎样的,我全然不知,王家那孩子可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他对馨语可是一片痴心啊,到现在26岁的人了,也没娶妻,不就为了咱们馨语,家世虽然说现在寒微了些,可我们就只有这一个女儿,光给她的嫁妆就够他们风光一世的了,老爷又何必非要锦上添花不可呢?”“你说的也在理,可是把女儿嫁给王家,外人看了总是不大好。”老爷好象有点心动了,“老爷您想想,我们是挑女婿,不是挑家世,外面的的虚面子再好,自己过的不好还不是害了女儿一世。”见太太这样,老爷说道:“太太既如此说,是女儿自己嫁人,等过了中秋再问问女儿的意思好了。”说着老爷也就走了。
      临近中秋,陈家总是很忙,太太午睡过后,和赵妈一起来检查仆人们准备的怎样了。
      到了后院,却见馨语穿了条背带裤,带着个鸭舌帽,正在剪菊花,可怜花匠老李站在旁边一个劲的告饶,:“小姐,这可使不得,还是让老李来吧。”见馨语这样,太太憋不住笑了:“看这丫头,没个正经的,你是在修花呢还是在毁花呢?”见太太来了,馨语丢下剪子挽住太太,“妈,我这不是怕手生,在练习啊。”太太拈掉馨语头发上的叶子:“你这调皮丫头,看把老李精心伺候的花毁成什么样子了,又去穿你哥的衣服了,还不赶快去换掉,等会被你爸爸看见了,又该说你淘的像猴一样。”馨语答应着去了。
      正转过回廊,二姨太身边的丫鬟小菊过来了:“太太,二姨太要往柳家去送节,让我来回太太一声。”太太说:“去就去吧,也没什么好回的,吃过晚饭就回来吧。”小红答应着去了,
      太太和赵妈说:“记得以前在北边的时候,年年都是你陪我回去,现在搬到这上海来,总共也才回去过三回,每次待不上几天就又得回来了,什么时候有空了回去住个一年半载就好了。”“太太,等馨语小姐定了亲,您不就可以放心回去了?”赵妈提醒太太,“恩,这也是,馨语的大事了了,我也就丢的开了。”
      见二姨太兴冲冲的去了,在回廊看花的四姨太对身边在做针线的三姨太说:“姐姐你看,人家这有娘家的,一到节庆就欢欢喜喜的回去了,那像我们,从小没了爹娘,被人卖了出来,连个走动的亲戚都没有,老了还不知道要靠谁呢?”见四姨太这样说,三姨太只是笑了笑,也没答话。“我怎么忘了呢,姐姐还有个俊贤,那像我啊,肚子不争气,进门都十多年了还没有消息,虽说老爷现在宠我,可等到人老珠黄的时候,那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也不管三姨太不搭话,四姨太自顾自的说了。“芊芊妹子,我们女人的命就是菜籽命,落到哪块地里就是哪种命,我现在也没别的想头,就只盼着俊贤长大,娶房媳妇,我抱抱孙子就行了。”见她这样说,三姨太停下手中细声细气的回答。“哼,我可不像你这样不中用”见她这样,四姨太转身走了。三姨太也不在意,自顾自的继续绣着花。
      吃过了晚饭,见二姨太还没回来,太太就吩咐司机去接,自己和馨语,三姨太在一起说些家常,正说的热闹,就听见二姨太的声音传来:“太太,快看看我给你带谁回来了,您肯定猜不到。”
      太太和她们出来一看,原来是位老太太,满头白发,却不见多少皱纹,穿的是前清时候才流行的暗蓝色绸缎对襟大褂,下面配的是青色的裙子,看她打扮,像是哪家老太太,有些面熟,却想不起来在哪见过。太太疑惑的问二姨太:“雅柔,这是哪家的老太太?”二姨太捂嘴一笑,“太太再仔细认认?”太太摇摇头:“真想不起来了。”这时候这老太太反撑不住了“我的竹小姐啊,我是你瑞表姨啊。”太太这才想起来,忙热情的招呼她坐下,
      原来太太娘家姓赵,这瑞表姨是太太父亲远房的表姐,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了,太太的祖母就把她接到身边,一直到她出嫁。后来到太太出生的时候,由于她父母都在扬州,人手不够,就让这瑞表姨一家到扬州来帮着料理家什么的。太太因为生在扬州,太太的爹就给她起了个竹西的小名,全家就叫她竹小姐,一直到回了京城,瑞表姨家才回了乡下,太太的祖母嫌这小名不适合女孩子叫,就按排行叫她五小姐。这名字呢也就没多少人知道了。
      大家都坐下了,太太和瑞表姨细细交谈,才知道她家这些来过的还好,离开扬州后,夫妻俩靠着当年老爷父母给的一点钱做起了布料生意,三十年前就搬到了上海,这么几十年下来,已经从跑单帮的小贩做成了大行商,家里已经是有好几片店了,虽说她丈夫三年前过世,但几个儿子对她也很孝顺,已经有重孙了。
      太太听到这,一个劲的责怪既然都在上海,为什么不过来走动走动,太没有亲戚的情谊了。“怎么不是呢,头几年是日子艰难,后来日子好过了,就想去北平看看你爹你娘他们,但是那几年时局又不大好,说出来也不怕竹小姐笑话,我是个胆小的,怕路上不太平,也就没去。但这心里可是一直记挂着你们啊。也不知道竹小姐出阁后也搬到上海了,要知道,早过来了。”“那怎么雅柔会遇见您呢?”太太疑惑的问,瑞表姨还没答话。
      这二姨太倒憋不住了:“太太,说起来现在就更亲了,”“这又是怎么说?”太太疑惑的问,“太太,我二哥家的二小姐,红燕,嫁的就是这林老太太的大孙子,六月才定的亲,太太还吩咐我去送礼的。”太太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老亲加新亲,当时要知道是表姨的孙子,我就亲自过去了。”
      这瑞表姨摆摆手:“又不是成亲的正日子,竹小姐去不去也没关系,还是今天我那孙媳妇接我到她家逛逛,正好碰上你这里的二姨太,说起太太姓赵,再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竹小姐,想不到,过了这三十多年了,还能在没入土之前,见到带过的竹小姐。”说到这,瑞表姨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太太也不由的有些伤心,抽出帕子来擦了擦眼睛,
      见太太伤心,这二姨太忙上前宽慰道:“太太和亲家老太太快别这样,这好难得大家认了亲,应该高兴,以后大家多走动走动,才是好事。”“雅柔说的有理。”太太和这瑞表姨这才止住悲伤,
      因为是太太的亲戚,馨语亲自上来倒茶,又给瑞表姨见了礼,说了会家常,林家打发人来接他家的老太太,太太亲自送到门口,答应过了中秋一定要去拜访,这瑞表姨才走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