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见戚看庄[修] ...

  •   她走后,三房太太留了大儿媳妇在屋里:“这王家女儿,你看着如何?”

      “是个明白伶俐人儿,只是看着做派倒是同我们这边不大相同。”薛氏想了想道:“我倒是看得出,这京里的夫人圈子,怕是同我们这边大不相同的。她下车走路,说话办事的尽头怎么看,都不是二门不出的那种。”

      “京里那边,的确是如此。”三房太太点点头:“他们来之前我就托人多方面的打听了,只是听说这王家小姐出嫁前就是个厉害的。我原本想着,将文月说与过去怕是不成。你最近看看,等着这次科举过去选个年轻的后生,大不了多陪一些嫁妆就是了。只是玒儿这次,若是能够中举怕是需要他们家的帮助才是。”

      “我知道太太是不想让相公继续做商,可眼下昨夜的事情怕是已经得罪了。若是那贾家兄弟没有说,倒也是好的。就怕回去说了,我看这个女子的说辞,倒是能够听出来些什么。眼下,怕是他们家也是仰仗王家的。”薛氏想到昨夜婆婆的外侄女闹得那出子,搅了下帕子。但她不能在这种事情上得罪婆婆,毕竟这后宅生存还是要仰仗婆婆居多。

      王熙凤坐在马车上,她倒不是一定要陪贾琏。而是眼下在金陵的时间不多,她没得时间浪费在陪娘们闲聊上。毕竟比起京城里面的那些当家太太,这南边的夫人到底是有很多不同的。

      她们拥有跟北面一样丰厚的嫁妆,但是她们嫁妆中产业方面的实际管理者却不是她们自己,而是她们的丈夫。很多南边的夫人,都是在家中管理一些内务。至于外面的事情,都不怎么接触的。家事不外传,外事内不管大概就是如此。但是北边的夫人不同,她们更加独立一些。因为丈夫大多数都是要在权贵中谋生存,家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得依靠她们。加上北方军事牧场也多,因此女人要对家庭拥有更大的掌控权。

      王熙凤并不喜欢南边的那些东西,实际上她已经从上面看到了三从四德、裹脚布这类的雏形。只是眼下只有扬州瘦马裹脚,但是保不准过上几十年后,这种风俗不会传入士大夫阶层的后院妻女身上。

      “奶奶,下面要去哪儿?”昨儿二爷就说要出去拜见一下此次童生恩科的导师。中午就几个娘们在家,本来三房那边留膳她觉得还不错。只是自家奶奶拒绝了,这赶着日头回去怕是厨上也不能快速做出好货来。

      “找家不错的饭庄,要个单间。今儿……我们下馆子。”王熙凤歪在厚褥子上,外面赶车的是她自己的陪嫁。姓赵,是个老实人。

      秋菊撩开门帘对外面赶车的把式道:“赵把式,奶奶说今儿下馆子,你看着金陵城里面那儿的菜色不错?”

      “这要说起来,奶奶怕是没吃过老金陵的本帮菜,我倒是有一个好推荐。早些年随着太太来过,只是那时候姐儿还没出呢。”赵把式是当年王熙凤母亲的陪嫁,现在跟了她也算是传承。

      “那您只管着去就是了,奶奶我今儿也给你们在大厅要上一桌。”今天跟着王熙凤的人多,婆子丫鬟的一共三辆车。

      赵把式推荐的地方,在夫子庙附近。哪里都是举子读书人居多,日子久了也就演变成了一条学府为主的商业街。其中最有名的状元宴,也是出自这条街的老店。

      王熙凤带着纱帽从车内下来,扶着秋菊的手进入店内。赵把式笑呵呵的上千跟掌柜的说,要了一个二楼天字号的包间就引着王熙凤上去了。在楼下间隔中另开了一桌,专门给跟着的丫头婆子。此时正值用膳时间,大厅中的人比较多,来的都是在附近读书的举子和商贾。他们看着这大丫头婆子的排场,在王熙凤上了楼后开始窃窃私语。毕竟,那丫头婆子一个个看着,都养得跟小门户的当家太太和姑娘一般,那隐藏在纱帽下面的必定不是凡人。

      坐在包间中,看着栏杆外面的对街景象。王熙凤让秋菊给她脱了鞋,侧卧在踏上。此间店还不错,只是在小厮上菜的时候,王熙凤眼尖的看到不远处在跟人撕吧的少年人。他圆润的脸庞,蛮横的举动让人很是不喜。但是王熙凤却认得出,那是她那个姑妈的好儿子,薛家大爷薛蟠。她算计着,此时还不到薛姑夫过世的时候,这人就已经蛮横如此了。她给了身边的婆子一个眼神:“去,把那不成器的给我带过来。若是问了,就说是我喊他。”

      “哎!”婆子知道对方说的是谁,但是却不明白自家奶奶这是作何用处。不过是个少年郎,看着也就十二三岁的年纪。此时正带着人在下面闹腾的厉害,周围很多围栏上都冒出人来看热闹。

      她匆匆忙的下去,此时薛蟠正是叉着腰跟对方对骂在兴头上。婆子身上带着京城管家婆子的气派,她冷着脸咳嗽一声,让双方都停了下来。她走到薛蟠耳边:“我们家奶奶是京城荣国府的当家少奶奶,王氏之后王子腾的内侄女。我们家奶奶请少爷上楼一叙。”

      她说的客套,薛蟠却听着新鲜。他是知道自己家有这么些门子的亲戚,更知道母亲最骄傲的就是有一个在皇帝面前很的脸的哥哥。那也是他的舅舅,他用手指擦了擦鼻子对对面的少年道:“小爷这里现在有事,不跟你墨迹了。告诉你,我舅舅是圣上红人。你给我小心点!”他比划的指了指那气愤的少年,带着小厮大步流星的跟着婆子走向酒楼。

      “我那表姐姐可是在上面?”薛蟠听到能够见到表姐亲戚,很是高兴。乐呵呵的大嗓门询问着陪同领路的婆子。

      “奶奶就在上面!”婆子看着傻兮兮一副憨厚但却带着傻气的薛蟠,心中很是别扭。这怎么看都不像惯出精明人薛家的种。

      走进包间,婆子先进去询问了一下。王熙凤此时穿了鞋,坐在餐桌前拿着筷子。她瞥了一眼道:“还不快请我那表兄弟进来?”

      丫鬟婆子让开道,挡了外面的小厮让薛蟠进来。刚刚够总角的十二三不到的少年,憨厚中带着痴傻。他看见那如神仙妃子般的红衣少女,顿时就傻在了当场。

      “看什么?”王熙凤横了他一眼:“刚刚表兄弟在外面,好生的威风。似乎我那伯父都赶得上天子王法了不成?”

      薛蟠此时也只是仗着家中母亲宠爱,多了些不规矩到底因为父亲严格。听到那尖锐的指责顿时没了气凝,只得赔不是:“姐姐这是说哪儿的话,我不过是气不过的多了两句话。”他偷偷抬头看了王熙凤一眼,顿时又息了气。这刚认识的姐姐,怕是比父亲还要厉害上几分。听着说话辞子,就心肝颤颤。

      “你今儿多了两句,明儿多了两句。这金陵远离京城,可到底是举子最多的地方。说不得什么时候,那个举子中了进士,在朝堂上参了伯父一本子。你小子得了一时的乐子,可想过这其他的。”王熙凤看着他,顿时就很来气。当年若不是这傻子净做傻事,伯父也不会被调离天子身边最后落了一个病死路途的结局。她琢磨着明儿两日必定要去拜会一下自己的姑妈,这个姑妈惯是个没脑子的。怎么也得给伯父去封信,说个里外明白才好。

      想了清楚,她放下筷子抬了抬下巴:“中午可是用膳了?”

      “还没!”薛蟠低着头,小心的坐在王熙凤对面。丫头上了筷子,他看着满桌的好酒菜顿时有了馋意。

      “一起用吧!本来今儿是要去你家的,但是前两日你姐夫老人家的宴请,就托了托。既然见到你,就帮我给姑妈带个口信,就说我明日上门拜访!”

      拿起筷子准备用的薛蟠看着王熙凤,顿时惊讶:“姐姐这是明儿要来我家?”

      “既然来了金陵,老亲古旧的都是要去的。何况你家是我正经的亲戚,姑妈到底跟我连着血脉的。如何不去了?”王熙凤挖了他一眼,对于这个呆子她看着第一眼就火气十足,当年若不是这个呆子傻兮兮的将楠木棺材给了贾珍,哪儿来的后面那些事情。让孙女用了祖父的棺材,这本就不和礼法。他倒是大方了,结果糟糕的是自己那兢兢业业的伯父。

      “这倒是好了,赶明儿姐夫也是要来?”薛蟠的心思转的快,刚刚阴雨给了些甜枣就会变成晴天。他眼下想的就是哪贾家的表姐夫了。能够配得上如此神仙妃子的姐夫,怕也不是普通人。必然是个俊秀的,他早听母亲说是来求考科举的。他是个读书不成的,那些劳什子都记不住。因此他格外敬重那些能够读书参加科举的。

      用了午膳,王熙凤交代薛蟠小心一些不要给自己伯父找麻烦后就上了马车。她要去自己距离城边最近的庄子看看,路上正好用来休息一下。

      庄子是优质的水稻田,她跟着庄头也是村长仔细看了看。眼下庄子里面生活不错,没有出现什么欺压的现象。这也得益于王家的管事每年过来,不过看着眼下一小块一小块的田埂,王熙凤表情有些不好。她想到了集约化的大面积耕种,此时正是最好的田。没有必要将土地浪费在田埂上面。整齐规划,一起做才是正经的。可是如果跟佃户说这么做,怕是会引发一些不好的。

      她指了指一边细碎的狭长的田垄:“那边怎么没有跟着旁边的合在一起?”

      “回主子,那边都是额外开垦出来的,主要是用来种菜。是以前有些人家自家孩子多了,也就改成了田。”庄头看着那朵开垦出来的,心下有些打鼓。实际上这些多开垦出来的,也算是人家的地。但是这些年,念着村里的老幼他倒是没有收这份租子。

      王熙凤站在道路上,看着已经准备春耕的田地心下坐着打算。村长看着是个老实忠厚的,也是王家跟着的老人了。她一边慢慢走一边询问:“你说,这一方田需要几个人?多少牛力?”

      “六方田,要一头牛力。基本上,一方田春耕的时候最少三个人,最好的是五个人。”他们没有说亩,此时的稻田都是一亩地为一方。若是有的农户没有资本经营大方,就将一个大方分成十份,就成为分田。但是作为庄户,尤其是老旧的庄子农户大多数都是几代经营的。鲜少有经营不了一方地的。

      王熙凤算了一下,她眼下这有一百方大田加上一些小碎分。刚刚来的时候,村长就说了眼下村子里年轻老壮力并不足。到了春耕夏收和秋收的时候,都是需要从外面雇人的。给了工钱和饭食,倒也是好事。

      “前些年闹了疫病的多,这两年这人上就有些青黄不接的。还有人绝了户的,眼看着这田怕是日后也耕不下去了。细细算算,现在老幼劳力都算上,都不足百人。若是奶奶不来,我怕是也要过两日让我儿子进京的。这若是不再招收新的农户,怕是很多地都要慌了。这么好的天地,若是荒了就可惜了。”老村长看着眼前的稻田,很是感慨。

      “现在有多少劳力?”王熙凤闻言,心下有些惊。当年就是因为说是地荒了没的人种,才跟人换了京城的。后来分了小的,当了礼。只是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回事。

      “满打满算,就是算上婆娘们也只有不足四十人的。这可是满打满算,一百五十亩的地。”

      “嗯!”王熙凤点了点头,仔细看了看自己的这片地。整片的平原,中间的道路修的夯实的很。就是马车走上去,也不是很摇晃。她踩了踩,只是怕下雨的时候会有些泥滑了。眼下她手头可以用的活钱算上压箱底的,一共接近十万两。

      她走的有些累了,回到村长的院子,看着他们的房子。周围的农户人家的房子,都盖的还算不错。大多数都是木制结构的,不够放火。用了泥土,怕是泥瓦匠的钱也不够用的。眼下做了庄户,就是给的利再多,但是税上面也是很苛刻的。加上商人逐利,就是卖粮怕也没有什么太好的价钱。这个国家自古对农虽然抬得比商高,但是待遇却并不怎样。

      村长的儿媳妇端了两碗粗茶过来,她腼腆的笑着:“主家奶奶,这是俺们家自己制的茶。都是嫩芽……”

      王熙凤看着她笑得腼腆,抿唇低头拿起茶碗吹了一下上面的茶叶轻轻抿了一口,茶香四溢虽然有些粗但是却不为是好茶。她点了点头,在她对面坐着的村长很是忐忑。毕竟这小姑娘怎么看都是自家的主家,这不管怎么说万一自己这管的不好或者追究过来,怕也是祸事。

      润了润喉,王熙凤看着老村长:“眼下看着天也不够了,我只问一些详细的。您单管说,我回去合计一下。毕竟我不是只有您这儿一个庄子,明儿要去走亲戚。过几天要把这附近的都走一圈,回头我再跟您合计一下。首先,今年各家的存粮可是够?税钱上头,可是有难处?”

      “这倒是没有,说起来那场病疫说是灾现在看来倒也是幸。我们庄子到底比旁的好,至少当年疫病的时候,经里面管家奶奶给了药钱还给配了大夫,损失少了一些。左右两个都是百亩的,不知道奶奶来的时候看了没。都荒了。”

      “这边地都是一年两耕?”王熙凤点了点头:“两边都是谁家的田地?跟着京里可有关系?”这两边都是平原,若是能够大规模的种植作业,可是好事。只怕是对方若是京里的,会狮子大开口。

      “这两年天冷的早,也就两耕了。早些年天冷的短,三耕也是有的。”村长想了想道:“谁家的地是不清楚,只是听说姑娘嫁人后成了嫁妆。只是不知道那姑娘到底嫁给了谁家,荒了有些年景了。老人庄户的都走光了,说怕是过不了两年就要废了。”

      王熙凤闻言,听了心头有些发紧。眼下这片地是伯母出嫁前给她的陪嫁,也说了自己母亲嫁妆地的关系。因为管事的是母亲的陪嫁,伯母不好干涉也不是很清楚。她琢磨着,这事情里面怕是有文章。毕竟眼下金陵的地,不是四大家族的就是一些富绅的。富绅所有到底是少的,母亲那种三百多亩的大地也是外祖家中百年以上的积累。再想那林之孝家的最后跟平儿之间的关系,她越发的肯定这里头有她不知道的猫腻。

      她点点头:“这边比较起苏杭来说,种桑养蚕的多吗?”

      “不多,这里到底是冬天冷了些,不如那边的热乎。蚕在这边冬天不好过。”

      “那么……”王熙凤看了看不远处的鸡:“眼下这些房子的地,也是在我的田地里面还是额外的?”

      老村长听到她这么问,心里咯噔一下。这劳力不多农田大,这怕是要撵人?他忐忑的说道:“这都是当初招农户的时候,额外给的地。若是算上,也是。只是那样,主子家的地怕是要加上一些的。”

      “这么吧……您先把这个做了,我每家每户给三十两银子。我看了这片地和后面的那片,咱们重新把地和水渠什么的修一遍。开上两三个塘子,一方面蓄水另一方面也可以养些鱼苗什么的。另选一个背山的,我看那边靠着山的就不错。重新建宅子。”王熙凤指着背面的,那山也是她的。只是不算在耕地上,加上这边的山头树木从生的。若是好加保护也是不错,她看得出来若是外面的荒地都是她的那么就更好动手了。若是不是,怕还得另做打算。

      “建宅子?”老村长很是疑惑,他一时间搞不懂这女娃想写什么。

      “对!”王熙凤点点头,她用手指沾了茶水在石桌上一边画一边说:“您看,这山在北面,我们位于城东。田地再远了就是东门官道,眼下住在这里看着是距离城近了,但是却将田地分开了不少。眼下人少,这地住着也是宽敞。可日后必然是要添加人口的,若是人多了该如何?再者,这吃水是要打井的。眼下我看着都是靠着从山上过来的水吃,怕也不是好的。不若搬到山跟前,这地又用不上什么好水。好水是给人吃的不是?找了山野先生,好好作弄作弄。我这边许了诺,用青砖盖大房,只求着老长者看着点,每户一方的房子。用青砖铺地,弄伤下水和过水,用陶瓷管子埋得深点,这样到了冬天也是有水吃的。山上盖个水流塔子,您看可成?”

      听着王熙凤的话,老村长皱着脸:“这可要花多少钱啊!”

      “用不了多少,横竖就是千百两的银子。我们前前后后的,盖上二百方的房子,将路铺好。找了苏杭的烧陶的弄了陶半罐子垫底,弄伤好的水渠日后还怕没得粮食收不成?只要不出蝗灾,我看就成。”王熙凤说的恳切,老村长听了听:“每户十五两就够,横竖也就是今年的春耕赶不上多少了。南边的地是不碍事的横竖,还能种些。”

      “这就算了,横竖的我们都是要把事情办好。再说了,这眼看着要弄房子平地的,人工也好、帮手也好,就算是提前支的工钱了。毕竟这弄房子水渠的,总是要有看工的。光是让那些工头来做,说不定会偷懒误工的。你要知道,我是随我相公来这边参加科考顺便拜访名师的。过了这个月,就要去扬州,怕是要在哪里住上很长一段日子了。事情就这么定了,明儿您得了空就喊上人丈量一下一共多少地,然后派人给我送个信儿。”

      王熙凤没有给他拒绝的机会,招呼秋菊:“明儿让杨怀跟村长联系,这天也不早了得赶在成门关之前回去。”

      秋菊点点头扶着王熙凤起身,老村长跟在后头连连点头,对于眼前这个女娃想的,他觉得是好事。可是主家讨了这么多银钱,这日后的分成该如何算?怕是,有些筹措啊!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见戚看庄[修]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