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二、艰苦创业 ...
-
1999年初,江胜德开始独立承运经营一个种苗经营部。次年8月,郑勇平也下了海,成立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胜德的公司时常有业务往来。领导关照江胜德虽然自己出去创业,但编制还是留在事业单位,也算给自己万不得已时留一条退路。但他想,混得好呢,肯定不会回去;万一混得不好,也没脸回去。既然走上这条路,就没打算走回头路。
除江胜德之外,单位里还有二位也下了海,由于情况变化后来陆续都回去了,只有江胜德坚持“好马不吃回头草”,笑到了最后。在很多人眼里,当公务员还是不错的,一张报纸一杯茶,就能安安稳稳混一整天,每个月工资是旱涝保收的。可是在江胜德看来,公务员也有他们各自不舒服的地方,事业单位也未见得就是人间天堂,彼此都是有得有失,既然选择了,就不必一山望着一山高。
唐太宗曾说过:“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思是一个人制定了较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
1999~2004年是公司的起步阶段。早在公司创建之初,江胜德就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制定了高起点,直接学习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外最先进的苗圃技术,然后发展自己特色,逐步淘汰不适应中国市场的伪新品种的思路理念,而前提是必须找到国际顶尖的技术人员为公司服务。
江胜德逢人便打听,谁能介绍与国外花卉相关的技术人员给我认识?这是第一关。那时还没现在这么开放,中国人出国一趟不容易,老外来中国也很难。1997年,江胜德碰见了一位去美国留学的浙大学生,偶尔听人说起江胜德的需求,留学生说他认识一位研究花卉的博士,是个台湾人。由于已经有好几年没联系了,这次怎么都联系不上,没想到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他与台湾人在上海相遇,他马上把台湾人介绍给公司,那人立刻就过来了,他就是著名经济学家□□的亲哥哥郎咸白。
郎咸白不仅成为公司的专职顾问,而且热心地为公司与国外的公司牵线搭桥。那时公司规模还小,与国外著名的花卉大公司接触是很难的,江胜德通过郎咸白了解到美国花卉园艺产业的发展特点之后,决定以花卉的种子种苗为主要突破点来努力。通过和郎的合作,公司开始了与美国园艺界的花卉种子种苗、草坪种子与园艺资材的进口试种及推广应用。经过五年左右的时间,成为国内比较全面、也非常注重品质和服务的花卉种子种苗供应商。公司既有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又有了业务来源,很快就变得风生水起。
2005~2009是虹越花卉建立根据地的阶段。
公司首先建立苗圃基地,从此开始与海宁结下不解之缘。在海宁市长安镇建立公司的苗圃前,江胜德都不记得自己是否真的到过海宁。公司起步是在杭州市的凯旋路,但作为一家花卉公司,必须得有自己的生产和试验基地,何况虹越花卉又是进口种子种苗的,需要很多仓库,特别是种球的储藏冷库,要求比较特别。因此随着业务的发展,现实就逼迫江胜德必须建立基地和仓储周转场地。
2002年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江胜德得知海宁市长安镇有个花卉园区,还有个花卉引种示范基地,面积有42亩,恰巧要物色合作伙伴呢!江胜德立刻与市里联系,双方一拍即合,很快签订合作协议,至此,开始有了相对固定的生产试验基地和仓储周转场地,虽然离市区的办公经常场地有点远,但江胜德最困惑的问题,大部分能够得到解决。虹越花卉于2003年正式启动,基地陆陆续续开始边改边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直到2005年,江胜德才算把这42亩地打理得像模像样。海宁市政府对这个项目也是大力支持,并于2005年提供了20亩的出让土地,以便虹越花卉建设一个总部基地。
其次建立运营总部。随着苗圃基地的建设,公司于2005年夏天开始建设面积为60亩的运营总部(其中20亩为建设用地的新项目),到2007年底前,基本建成融办公、仓储、加工生产于一体的近10000平米建筑的运营总部。公司总部从杭州正式迁往海宁。至此,公司总体使用土地面积为120余亩。
根据地建成之后,公司的形象大为改观,又有空间和资源,部门和员工也更加有动力。到2009年时,虹越花卉的种子种苗业务以及部分园艺资材业务都在同行中领先,特别是以容器方式生产的苗木抢占行业之先,并广获认可。
也是从2004年起,公司的国外市场进一步开拓,并开始与国外许多大公司直接接触,减少了中间环节,也意味着减少了一部分中介费。郎博士对此非常理解,并一直与公司保持着友好往来;再说他有自己丰厚、稳定的收入,并不完全靠这笔中介费过日子。现在他在其他公司做顾问时,也经常需要虹越花卉的技术支持。他和家人长驻上海,坐高铁过来挺方便的。后来他的许多同事和美国朋友见虹越花卉生意做得不错,也时常前来参观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