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权谋 ...
-
景帝十一年十月,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大事。
受万民景仰,百姓称颂,皇帝喜爱的传闻中仁德贤良的太子竟然私自调动靖南三十万大军蓄意谋权,皇帝大怒,下令镇国公率十万禁军缉拿叛逃的太子。
由于这消息实在太过震惊,以至于消息传来的当日,京城中的百姓奔走相告,聚贤楼的文人士子也议论纷纷,他们实在不能相信平日里开仓赈济灾民,朝堂上怒斥佞臣,战场上屡立战功,他们心目中神一样人物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况且皇帝十分偏爱太子,自出生那日起便封为太子,长居东宫,是大齐王朝最尊贵的存在。是以天下皆疑虑纷纷,这大齐江山迟早是太子的,太子为什么要做这种自毁前途的事?具体情况尚且不明,如今朝中大臣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太子居功自傲,生出了谋逆之心,妄自尊大,谋权篡位。另一派认为太子孝顺贤良,此事必有蹊跷,说不定是遭人陷害,请皇帝明察,摆明了维护太子。太子性子素来温和,与朝臣鲜少结交,故任谁也不能妄下定论。其实皇帝自己也不愿接受这个事情,只是朝中起伏甚大,两派泾渭分明,互不相让,朝中十几年的嫌隙牢固,措辞激烈,恐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皇帝不得不派军缉拿太子以安抚群臣。
时间回到太子私调大军的消息传回京城那日。
看着朝堂上风云骤起,派系倾轧,齐景帝不由扶额叹息,立侍一旁的李公公也苦着脸,眼见几位大臣的唾沫星子都要溅到自家皇帝的脸上了,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只拿着小手绢不断擦着额头上不存在的虚汗,皇帝的脸已经黑的跟炭一般了,可这些没有眼力见的大臣们愣是跟没看见一般,继续争论不休。
只因太子之事朝中便动荡成这样,看来这情势绝不是一日之功,到底是谁在暗中推波助澜,使朝中纷争丛生,太子出事,两派相争,看来有人是想动我大齐根基啊!
“够了!你们个个都是大齐的柱石,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天下百姓的眼里,如今为了太子之事吵成这样,平日里见你们进谏一个比一个蔫吧,如今一个一个跟蛮牛一般脸红脖子粗的,朝臣言语行径跟市井小儿无二,我大齐国威何在,朝纲何存?”
齐景帝声音如惊雷乍起,直叫一干朝臣骇的噤了声,朝中争论一下子停了下来。各位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此时谁都瞧出皇帝面色甚是黑沉,皆不敢出声以免惹来麻烦。
“皇上,实非臣下失了气度,实是这件事太过重要,干系我大齐百年基业,此事若不查清,大齐朝纲不稳,民心不安啊!”一个蓄着花白胡须的老臣颤颤巍巍地从百官中走了出来,身躯抖得如风中落叶,老臣缓缓跪下,“臣以两朝老臣的身份,请陛下彻查此事,给朝中百官,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此人是两朝元老姜宏,大齐的股肱之臣,在朝中威望颇高,此言一出,朝臣一个一个地走了出来,纷纷跪下。
“恳请陛下彻查太子,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恳请陛下彻查太子,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恳请陛下彻查太子,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一声又一声,回声连绵不绝,大齐百官严整肃容地跪在这庄严肃穆的大殿上,只等着皇帝下的决定。
殿中忽然陷入了一种诡异的静谧中,坐于上首的皇帝面容沉郁,自他登基始,还没有陷入如此为难的境地,如今竟被百官逼到如此地步,他不是不肯下旨,而是不能啊!太子他疼了半辈子,向来都是捧在手心里的宝,太子自幼丧母,很是乖巧懂事,从来不让他费心,是以他对他十分纵容,不论是朝堂上怒斥权臣,还是以十三岁稚龄上战场,他都默许,那孩子,刚强得让人心疼。作为父亲,他以有这样的儿子为傲。不论此事结局如何,太子的声名定不复从前,他辛辛苦苦为他铺的路将付诸东流。作为一国之君,连自己的儿子都回护不得,当初答应那人究竟是对是错?
恍惚间,齐景帝仿佛看见当初那个意气风发,豪气万丈的身影,那是他一生也无法企及的高度。
终于,鬓发花白,明黄袍服的齐景帝面容一肃,声音中有着微不可闻的疲惫,苍老威严声音响起,“太子之事干系重大,若捉回太子,关押大理寺候审,如太子真的蓄意谋反,朕绝不姑息。朕,必会给满朝文武,天下百姓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