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17章 ...
-
接下来的讨论中,贾代仪收敛了气势,继续沉默无言旁听别人说话,只是偶尔点点头,附和他人意见而已。贾敬见贾代仪低调行事,没有出来抢他族长的风头,联想贾代仪往日的作风,心下满意十分。
对于如何处置王氏,贾敬早有章程,请金陵族人来京,只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贾敬似模似样的分析了京城的政治形势和皇家对此事的态度,当族人听到连太后老佛爷都被惊动的时候,各个吓得脸色煞白。
他们久居金陵,也许不熟悉官场上的事情,可是,皇上是大孝子这件事,却早就传遍大江南北。虽然其实不免有夸大的成分,但是皇上孝顺太后的事迹却是不争的事实。
太后年轻的时候,只是先皇宫里的一个贵人,连妃子都不是,后宫佳丽三千,受先皇宠爱的妃子轮排名,太后是排不上队的。
偏偏就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贵人,在被先皇顺帝偶尔临@幸一次后,就怀上了龙@种。顺帝子嗣不多,得知贵人怀孕的好消息,虽然不是嫡出长子来得珍贵,但是能替皇家繁衍龙嗣也算是有功了。
顺理成章,贵人被抬了位分成了庶妃,其他眼红嫉妒的宠妃,本来担心贵人会一步登天,没想到顺帝只是封了坐了一个庶妃,待遇还没有比她受宠的贵人好,这才安下心。
以为先皇只是看在贵人肚子里胎儿的份上才让升了贵人的品级,等贵人生下皇子,就不会被皇上看在眼里了。
更有几个有心计有背景的妃子,已经打算游说顺帝,把未来的皇子寄到自己名下养育,即使以后当不上太子,也是一个王爷,郡王之类,后面自有好处。
自从庶妃怀了龙胎,顺帝来看望了几次,见其温柔雅静,绰约多姿,虽不如她人千娇百媚,丰姿冶丽,但其端庄谦让的仪态给顺帝留下好印象。
有其母必有其子,如有这么样一个母亲养育,生下的儿子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顺帝一边不动声色的看宠妃演邀宠,争当孩子的养母。一边派人暗中保护庶妃,不让她被人给害了,正确的是害了肚子里的龙@种。
男人都喜欢当强者,保护楚楚可怜,毫无能力自保的小女子,就是九五之尊,高高在上的顺帝也不例外。只能说,顺帝不懂女人之间的战争和低估了她们的求生能力。
在后宫这种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住久了,即使是一朵纯白干净,不知世事的小白花,也会历练成暗中常刺的玫瑰。庶妃能在后宫争斗中,能明哲保身,不参与任何派系,也能躲在小院里安生度日,自然有她的本事。
庶妃没有怀胎之前,本来只想不争不抢在宫里度过余生,也许到老了,等下任皇上登基后,念在她一辈子都老实的份上,能放了自己出宫,回娘家看看。
可是上天有眼让她怀了龙种,她不得不为肚子里的孩子考虑了,她作为一名母亲不希望孩子去抢那位置,再说凭自己娘家的家世,也不够格坐上龙椅。她只想让孩子快快乐乐的长大,以后做一个闲散的王爷或者郡王就够了。
庶妃觉察到顺帝对自己态度的改变,她怕了,她担心会无辜招来嫉妒,所以,她宁愿得罪顺帝,也不敢多加亲近他。物极必反,她越是这样,反而越让顺帝怜惜她,这让庶妃哭笑不得。
顺帝派人保护自己,作为一名以前不受守的妃子,庶妃当然是高兴的,女人嘛,或多或少都希望能被一个男人呵护的。日子久了,宫里相安无事,庶妃渐渐放下了警惕,跟顺帝相处的也融洽。
虽然还不是后宫最得宠的妃子,但是在后宫的地位也靠前了。后来,要不是发生了那么一件事,差点失去了孩子,恐怕庶妃还沉浸自己的小幸福中,忘记了刚怀上孩子的初衷。
她冷眼旁观顺帝对幕后黑手甄贵妃的态度后,她心渐渐冷下,那朵带刺的玫瑰终于回来了,她并没有哭着求顺帝为自己报仇。
她知道,顺帝有怜香惜玉的毛病,即使顺帝因政治原因,不能处置甄贵妃,也会看在自己逆来顺受的份上,更加对肚子里的孩子疼爱。这就是庶妃替孩子下的第一步棋子。
第二步棋,皇子刚一落地,她就以身体欠佳无力养育皇子为由,恳请顺帝把皇子过继到皇后名下抚养。顺帝惊讶她的安排,连忙劝说她好生养好身子。
太医不是说,庶妃身体保养合宜,只不过刚生下孩子,显得虚弱而已,修养几日就无大碍了。怎么一会的功夫,就身体不好了。
皇后娘娘抱着肉呼呼的皇子,羡慕不已,她原本有一嫡子养到三岁,就不幸夭折了。她膝下空虚,也想有再生下小皇子。但是自己年老色衰,先皇已经不常来坤宁宫了,她有心要孩子也是空想。
后宫被甄贵妃把持已久,她娘家在江南的地位不容小视,皇后这个位置迟早要易主。皇后私下打算过,把庶妃的儿子放在膝下抚养,她跟皇上是少年夫妻,她看的出来,皇上是很喜欢这个刚出世的皇子,说不定皇上看在皇子的份上,会重新拾起结发的情分。
可是,这事却被庶妃自个主动提出,皇后深深的看了眼庶妃,见其不像是惺惺作态,不免同名相怜起来,自己是做过母亲的能理解庶妃的苦心。庶妃不就是想给皇子找一个好靠山,好保周全吗。
唉,想来她也是被甄贵妃给吓怕了。征得皇上同意后,皇后顺手做了人情把皇子抱回了坤宁宫。待皇后走了后,皇上拉着庶妃的手叹了口气,关照了庶妃几句后,就去了甄贵妃的宫里。
皇子十岁,孝淑皇后崩,顺帝赦甄贵妃继位中宫,立三皇子为太子。顺帝五十二年,顺帝驾崩,太子康德登基。当今圣上登基后,宣读先皇遗旨,废除甄皇后,降为甄贵妃。立庶妃为皇太后,甄贵妃为皇太妃。举国哗然。
这段旧事,足以让人浮想联翩,更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圣上奉先皇遗旨废了甄皇后,却对甄家还是提携有加,有人猜测,皇上是念及甄家的老夫人是其乳娘,所以留了情面。
皇上心疼生母年轻的时候吃苦太多,所以只要一有好东西就往慈宁宫里送,朝廷上的事情再忙,也会抽空去慈宁宫看望太后,史太君以后是太后宫里的掌事宫女,仗着年轻的时候替太后娘娘出谋划策躲过几次风险的功劳,就厚着脸皮去求太后当说客。
太后年老了,经常会想起以前不能经常见到孩子的往事,常常暗自落泪,虽然如今苦尽甘来,但是失去了太多的东西,遗憾自己不能亲眼看见儿子的成长。她会答应史太君,就是因为自己的感触,不忍心看到史太君母子生分了,又念及以前的情分,所以才破天荒的出面帮忙。
贾代仪不得不佩服史太君居然会想到利用太后来说动皇上,幸好皇上自有主见,要不然真如了史太君的心愿,贾赦父子就骑虎难下了。
告御状,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吃惊的事情,还是为了嫁妆这等家长里短的小事,去打扰日理万机的圣上。贾代仪开始对贾赦另眼相看,有这勇气,不亏身上流着荣公的血液,只是可惜了贾琏,以后出仕就难了。
贾敬的一番话,把大伙给打击的不轻,都闭上嘴巴不敢乱出主意,最后换成贾敬一个人在上面讲得是口沫悬河,从前朝某大家族里的真实案例,讲到前段日子发生在缮国公府里惨绝人寰的血的教训。
让大伙一会捂嘴惊呼,一会跟着叹息,一会愤愤不平,一会摇头不言,贾代仪觉得贾敬不去茶馆说书,真的是太浪费人才了。最后,大伙一致表态,全部听族长安排,免得一不小心惹上灭族的横祸。
这时来了一太监,说是皇上下了圣旨,于是众人手忙脚乱的摆上香案,跪下接旨,原来皇上听说贾家请来族人商讨王氏一事。第一个念头,就觉得贾敬是吃饱了没事做,这多大点事,还要开宗祠大会。
皇上不高兴了,认为像贾敬这种拿朝廷俸禄却不干实事的世家子,实在是浪费朝廷的粮食。他亲笔写了圣旨,大概意思就是,你们也不用再想了,朕也没打算跟一个无知的妇人多计较,既然她起了贪念,就把她打发到佛堂念经修生养性灭贪念就是,何必多此一举劳神。
她兄长王子腾现在正在沿海打倭寇,朕也不想因为他被家事给拖了后腿,延误了战事,朕还等着他回来喝庆功酒。。。。。
看吧,这才是重点,人家王子腾可是皇上的心腹,皇上再怎么厌恶王氏也会看在王子腾面子上,轻饶了她。大伙看贾政的眼色不同了,能娶回娘家有背景的媳妇,是你这小子的福气。哪家的大小姐没有一个小脾气的,贪财算什么,又不是杀人放火的,你小子就自足吧,人家想娶还娶不到,真让人眼红嫉妒。
贾政飘飘然的回了荣国府,史太君得知皇上是看在王子腾的面上才替王氏说的好话,又生出别的心思。王氏吃了大亏,知道收敛了,为了讨好贾政,她把身边一个性子容易拿捏的周姓丫鬟给了贾政做姨娘。
至于,贾赦本来也没指望能得出好结果,淡淡的跟在场的族人拱手告辞,回到自己住的小花园,吩咐管家把临街的墙上推倒,修起一座符合自己官职的大门,并且把通往荣国府的角门给锁上。
当史太君闻讯赶到时候,角门已经给堵上了,她瞬间呆滞,然后无可奈何的不再过问贾赦的事。原本想把王家的姑娘叫熙凤的,说给贾琏,现在看这情况,还是先缓一段时日再提。
跟着传旨太监来的一名侍卫在一拨人里认出了贾代仪,激动的抓住贾代仪的手,左一口恩公,右一声恩人的,心酸的诉说往事后,贾代仪这才明白过来,这名侍卫是奴干儿人某村的人,有次鞑子屠杀全村的时候,正巧贾代仪带兵赶来杀敌,这名侍卫就是被贾代仪救下的其中一名孤儿。
两人在酒楼喝酒叙旧的时候,吴刚偷偷给贾代仪透露了一件事情,甄太妃来见过皇上,出来的时候,甄太妃的眼睛都是红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皇上听了甄太妃说的什么话,才插手贾家的事。
贾代仪板起脸使出力气抓住吴刚的手,冷声道。“说,是谁派你来的。”“果然如王爷所料。”马刚左右看了看,举起四根手指,贾代仪心下一沉,起身告辞。侍卫拦下贾代仪,“恩公,别急。我的确是被恩公所救,此事并无虚假。至于刚才的话,是他千般叮嘱交代的。只是凑巧你是我救命恩人,也算是我和恩公有缘分。”
“还有,他让我提醒你,甄太妃准备在甄家中选一个姑娘给文定侯做贵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