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16、释奠礼 ...

  •   万历四年八月初二日壬戌辰时吉,上视学,诣先师孔子庙,行释奠礼。

      天子视学,用的是卤簿大驾,皇帝仪仗。驾诣先师,仪注议定设乐而不作,因此虽有大乐前导,却无吹打并作,车驾就在肃穆之中,出长安左门,迤逦北来。业已天地彻明,但雨线如障,遮挡住了百官伫望的眼光。直到辰初时分,眼尖的官员才见白雨帘中隐隐现出金黄赤红在街端。街面上迎驾的官员乃是武都督以下、文三品以下的诸官,此刻各自湿漉漉的,忍不住偷偷伸手抹扯赤罗下裳,端扶大带、革带。雨水淋得梁冠都沉甸甸压在头上,一些年老的官员更是两目灌水,头昏眼花,只愁跪拜失仪,慌得连佩玉都抖抖作响起来。

      先驱而来的是由两头大象驾引的高达丈许、辕长二丈许的红髹辂车,周身以镀金铜龙头、龙尾、龙鳞叶片装钉,车棂、雁翅四垂如意滴珠板。车上围有十二柱红髹雕木五彩云贴金龙转角阑干,后树升龙十二斿黄线罗太常旗二面,左旗腰绣日月北斗,右旗腰绣黻字,被雨水打湿,各自垂在镀金铜竿首之下,连带下缀抹金铜铃、十二红缨都招扬不起。阑干内立有六尺辂亭,红槛金柱,戗金描画。亭之前、左、右俱有门扇,间隔以十二片雕木沉香色描金香草板;亭后有六龙红髹屏风一面,连同四槅、云板,均描金绘龙,钉以抹金铜鈒花叶片。亭外又施有十扇青绮缘边红帘,辂顶圆盘蹲着镀金铜龙,亭内贴金斗拱,承以红髹匡宝盖,斗以八顶,冒以黄绮,此谓“黄屋”,便是天子所御。黄屋之内是御用黄线条编红髹匡软座,为防雨湿,以油绢雨衣护住了描金云龙红髹坐椅之上的织金椅靠坐褥,皇帝并未乘坐在内。此第一车,乃卤簿之大辂。

      第二乘辂车制如大辂,也同样立有辂亭、黄屋,唯纹样稍减而异,亭柱金绘换了升龙,屏风不用四槅、云板以及云龙之饰。此车亦以二象驾之。御用大象均是演习极驯,虽然雨势愈大,打得行道间都难见物,前后二辂车的四头大象却走得沉稳镇定,身间披挂的金络头、彩缯衣都不曾撩乱。象奴各自坐在象项木座之上,引领空无乘坐的辂车前行。此第二车,乃卤簿之玉辂。

      再一辆车,制与辂相同,却不称辂而称辇。辇用八马,宝鞍华鞯,金铃红缨,因碍着前面象辂行走沉稳,只能不疾不徐小步驰在街面之上。辇间亦有六尺辇亭,红帘十二扇拥着宝盖黄屋,同样御座虚空。此第三车,乃卤簿之大马辇。

      八马辇车之后是四马辇,马匹减少一半,辇制比前车也缩小一尺。五尺辇亭用红帘四扇,其余花饰均与前车相同。此第四车,乃卤簿之小马辇。

      马辇之后随之是四辕车,挽以力士。虽是人力车,制度却不减前二辂与大马辇,六尺辇亭,十扇红帘。锦衣甲士步伐整齐,推挽空车而行。此第五车,乃卤簿之步辇。

      再一乘仍然是人力推挽的步辇,车身却较前车为长,辇亭之内比前车黄屋多设红髹香桌,摆放着镀金铜龙盖香炉,并香匙、箸、瓶,又设有红锦墩两只。外垂三扇红帘,上覆大红罗冒顶,垂以黄罗如意云缘条。亭外阑干内四周布席,是供辇间行香而用。此乃第六车,乃卤簿之大凉辇。

      六辆车浩浩荡荡过来,已压住街面大半。辂辇之间更有皇帝仪仗,甲士执龙旗、四象旗、五星旗、日月河岳旗、二十八宿旗等,校尉擎麾仗、伞盖、雉扇、羽葆、豹尾、竿幡等,又陈设着幢节、班剑、金瓜、刀戟、骨朵等,成队立仗伴车而行。雨水如泼,各种旗帜都招展不起,一面面裹在旗杆上,青灰天幕下好像秃树林移动过来。本该滑稽,却因人多肃杀,连百官的慌张都镇压住了,只剩下一片惶悚不安,等着御辇驾临的那一刻。

      皇帝真正乘坐的板舆,又名红板轿,实际即是二杠轿,只是红髹其顶,镀金铜钉,饰以龙纹。因为是下雨天,更用油绢雨衣护着轿身。四周校尉、内侍捧着金制的交椅、脚踏、马杌、香炉、香合、唾盂、唾壶等物伴行,大雨浇得每个人面皮都麻木了,一路过来,远远望见棂星门内黄帐房,这才都松了一口气:“总算到地头了,今儿这雨,可不好耍!”

      这黄帐房亦是卤簿之仪制,名唤“具服幄殿”,顾名思义,乃是供皇帝更换礼服之用。帐并帷幕都用黄木棉布,上施兽吻,红髹柱竿首端蹲着彩装狮子。此刻雨水哗哗下来,打得帐篷响声有如炒豆一般。礼部官穿着吉服,淋得好似落了汤锅的大红虾,在板轿前躬身谨启:“请圣上降辇。”皇帝降辇,导引入幄殿,又启:“请圣上具服。”

      礼服早已准备殿幄之内,脱下来时所御常服,穿上释奠礼所用皮弁服。内外上下俱要更换。内穿红领褾襈裾素纱中单,外罩绛纱袍,无章红裳,绛红蔽膝,系以白罗大带,六彩大绶,悬挂两组玉佩;头戴缀五彩玉珠十二缝乌纱皮弁,贯以玉簪、系以朱缨,脚踏朱袜赤舄,手中再端端正正捧上一枚一尺二寸长的有脊双植文玉圭,腰间配有黄绮金龙纹样玉圭袋。这一套行头才算装束完毕。

      今上万历皇帝朱翊钧正是少年,还有半个月才过十四岁生日,为这场祭祀先期斋戒了一日,清晨即起来预备登辇,一路礼仪百般繁琐,看看就到辰末,吃下去的清淡晨膳早就折腾见了底,幸亏天家福相,养得白胖,尚不至于未行礼就先饿得头昏眼花。知道这一场释奠礼意义重大,不敢未行礼就露出疲倦之色,只好努力想着适才礼部官落汤虾子的形相,想到自己此刻也是一身大红礼服,倘若走出去遭了这当头大雨,岂非比对方还要狼狈不堪?想到有趣处,不免自己笑了笑。

      这念头当然是杞人忧天,等到具服已毕,礼部官再次奏请“请圣上行礼”之时,小皇帝随导引的太常寺官员步出幄殿,从大成门到先师庙正殿,一路早已张起遮雨天幕,路上红毡亦垫以油绢,隔绝地面流水不使上洇。庙内陪祀官员各具祭服,在庙墀东西相向序立,乃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翰林院七品以上,与庙外迎驾百官、国子师生级别不同,自然也有遮雨帷幕,不至于狼狈不成礼数。殿外阶上排列的一百一十八名乐舞生就没那么优待了,檐下支起的雨棚不能完全遮住瓢泼大雨,棚沿泻雨急流如瀑,落到地面激起无数白茫茫的水花,打得个个衣袍尽湿,呆愣愣都似瞪眼虾蟆。陛上典仪用力唱一声:“执事官——”太常协律郎慌慌张张张臂呼唤:“乐起!”顿时钟磬交鸣,琴瑟齐作。

      皇帝进入大成殿之前,先略停一步,就着奉上的铜盆清水盥洗,以示虔诣之意,实则并不真正净手,只是略沾一沾清水做个程序,再度捧圭前行。典仪那一声长唱才完毕:“——各司其事!”便有执事官捧着斟满酒的铜爵,来引皇帝入殿至拜位。

      皇帝毕竟年幼,循规蹈矩按章程行动之际,忍不住还是看了一眼阶上淋雨的乐舞生。但见六十名乐生各司乐器,倒还罢了,四十八名舞生分列在最外沿,左籥右翟,正在两名执翿舞师引领下且挥且舞。器具上的雉翎鹭羽都不经淋,过了水各自蔫头蔫脑,望过去只见许多秃鸡毛挥来挥去。这时候小皇帝再想端肃,也忍不住面带笑意。执事官低声提醒:“陛下,肃穆。”皇帝这才收敛心神,又不由得瞥一瞥堂上陪祀官,心道:“未知张先生在哪里。”一眼之下朝服罗罗,佩玉锵锵,意图寻找未果,只能目不斜视走到自己的拜位之上,耳听典仪长声赞:“就位!”殿内接声赞:“陪祀官就位!”殿外两庑通赞:“分奠官就位!”赞礼曰:“奏,迎神!”协律郎接:“奏,《咸和之曲》。”

      “大哉宣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益隆。神其来格,于昭圣容。”

      乐止,殿内典仪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殿外通赞接声如内。

      “搢圭——受帛——奏,奠帛——”

      “奏,《宁和之曲》。”

      “自生民来,谁底其盛?惟师神明,度越前圣。粢帛具成,礼容斯称。黍稷非馨,惟神之听。”

      皇帝将玉圭插入黄绮圭袋,从趋前下跪的太常寺卿手里接过白帛捧盘,立着献帛于孔圣之位,实则就是举盘作势,曲终礼毕,仍交白帛于太常寺卿,寺卿起身,代为奠于神位之前。乐止。

      “进爵——奏,初献——”

      “奏,《安和之曲》。”

      “太哉圣王,实天生德。作乐以崇,时祀无斁。清酤惟馨,嘉牲孔硕。荐羞神明,庶几昭格。”

      “再进爵——奏,亚、终献——”

      “奏,《景和之曲》。”

      “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惟三,于戏成礼。”

      “进爵毕——奏,彻馔——出圭——”

      “奏,《咸和之曲》。”

      “牺象在前,豆笾在列,以享以荐,既芬既洁。礼成乐备,人和神悦。祭则受福,率遵无越。”

      皇帝将酒爵交给太常寺卿,由他代奠神前,再一一进上笾豆簠簋之属,排列祭品。自己重新抽出玉圭执于手中,心内松一口气,知道这场典礼很快就要结束了。耳听殿外通赞接声长唱,同样的程序,分奠官亦要做一遍,祭祀的是两庑陪祀孔庙的列贤。此刻乐止,内外静穆,惟有暴雨无拘无束,仍然洋洋洒洒充斥天地间。

      “奠讫——以次退拜位——奏,送神——”

      “奏,《咸和之曲》。”

      “有严学宫,四方来宗。恪恭祀事,威仪雍雍。歆格惟馨,神驭旋复。明禋斯毕,咸膺百福。”

      “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礼成——”

      礼成之后皇帝仍然随着太常寺官,走回幄殿,更换袍服,重新穿戴上来时的翼善冠和盘领窄袖黄袍。殿上陪祀官和两庑分奠官也纷纷退出,各寻所在更换祭服为吉服。皇帝站了半晌,累得更衣都觉无力,胃里开始打鼓,偏偏礼部官按照仪注程序一丝不苟,又趋入启奏:“请圣上幸彝伦堂视学。”小皇帝终于捺不住孩子性,回了一句:“雨甚大,免了视学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