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雏形 ...
-
要说这修书院的银子,就先要说这一次邢家老爷让张顺和儿子带了多少银子买地。土地这东西大家都知道,它的价值完全就是根据收成定的,良田什么的,那都是大家都喜欢的,按说,越是人多,越是繁华的地方,地价也该是越贵,像在京城最起码就是4两银子一亩地,这还要是在京城三十里上下距离的地方。要是什么甘陕之地,那3两基本就能搞定了,而江南呢!这个不是朝廷中心的地方的地价,却比京城还要高一些,缘故很简单,那就是这里出产的稻米,那是双季稻啊!一般来说,这要是在江南买地,那收益就是北方的1.5倍,这能不让人眼红?所以这样一来,这地价也就居高不下了,一般这一亩良田,起码6两,也就是正常价格了。
邢德全以前一直都在京城附近买地,什么河南啊!河北啊!不是他不知道江南的地好,也不是顾忌大老爷,生怕这大哥吞了自家的家产,而是因为这儿子那时候没有什么大出息,看着又不是个有脑子的,生怕这田产分的太开了,儿子反而不善管理,到最后说不得就要便宜了那些奴才。这才把原本邢老爷的老爹分给自己的那份田地,给了邢大老爷,换了银钱,在京城附近置办家业。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啊!
如今呢!他也看着自己的儿子似乎长大了,开窍了,有了点守护家业的本事了,自然心思又开始活络了起来。想着在江南再置办些产业,也好多些出息。
前面我们就已经知道了,这邢家其实真的不差钱!所以这一次他是直接拿出了五千两银子交给了邢德全和张顺他们的。说好了最好能置办下十五顷地,也就是准备用上4500两银子,剩下的五百两,才是邢德全这近一年的考试花销。
可是这没想到啊!才到了老家不就,500两就嗖一下没了!这样一来,他也担心张顺难做不是?索性就说,优先顾着这书院什么的,地的事情再说。其实他心里也明白,这事情邢大老爷也不会让他们一家子出钱,必然不会都用尽的,他心里也盘算过,估计这十顷地肯定能买下来。这样不过是花去了3000两,剩下的,足够他们折腾了。这建个书院说白了,也不过是在老家的宅子的基础上建上几个跨院什么的,实在是花不了多少钱的,就是在加上装修啊!家具啊!书籍啊!那么这些钱也足够了!
他的盘算没有直说,但是以邢大老爷的厚道,肯定能为他想到这些的,只要邢德全把他的信给邢大老爷一看,估计这事情他是既卖了好,又得了实惠了。有些事情,不用说,他也能算计到,毕竟一世人,两兄弟,这个哥哥他还是信得过的。
可惜,他又一次料错了,首先,这信他不是给邢大老爷,而是给了邢德全的,这家伙虽然已经有了些见识,人也活络了些,对于父亲的心思也多有明了,但是毕竟不是个善于揣测人心的,拿到了信,心里头就把自家老爹埋汰了整整一炷香的时间。认为这事情老爹太没有章程了,怎么能这样呢!这可是五千两!都能在苏州城里买下一个园子了!还弄什么书院啊!
不过好在他如今也算是有了成算了,心下把这银钱几下一把拉,立马就新的主意,他把张顺喊来,交代了这买地的数目上的减少,并说了这事为了建书院的事情,另外还关照他,去苏州最大的书商那里,定上一千两银子的书籍,就按照经史子集的条目买书。
经:四书五经,史:各朝各代史书,子:各类子(孟子,孔子,荀子等等)的书籍,最后的集:就是农桑,医术,杂学,游记之类。
总之,这是要收集成一个系类,别以为看着条目好像不多,其实这要是整套的搬来,估计大家都要傻眼,光是这史书,估计就能摆满一个大大的书架了,更何况,这些个什么子的,过了几千年的光阴,这评述的大儒们不知道写出了多少自己的见解,这些书要是都收集齐了,也是一个大数字!绝对能放在书院当图书馆了。至于建房子?邢德全以为,这事情邢大老爷能搞定,他都看到那老头找了工匠开始在老宅的西面划定地界了!就算是再建一个和那老宅一样的大三进,也不过是五六百两,对于邢大老爷来说,还真是出得起呢!
等到该吩咐的吩咐完了,邢德全这才到了邢大老爷那里,对着邢大老爷说了自己让张顺去买书的事情,并说了,自家老爹说了宁可地少买些,也要先紧着这书院的事情,自己这建筑营造上一窍不通,不好插嘴,只好在这书籍上帮些忙了!若是有什么自己能帮上忙的,也请大伯不要客气,直说就是。
眼瞧着侄子立马就要府试了,邢大老爷怎么会让侄子防着科举的事情不做,去做这样的琐事?邢大老爷这头摇的像是发抖一样,嘴上更是呵斥道:
“这是什么混话,你如今考试要紧,那里能做这样的事情?这些大伯自己就会料理,倒是你说的书籍一事,倒是大伯先前遗漏了,还好有你拾遗补缺,这才免了尴尬,确实,这书院,怎么能没有书斋!这方面怕是花费也不小,倒是大伯占了便宜了,这建房子才几个花费。乡下地方,砖瓦都便宜,这宅基地更是前些年就买下的,更本不用花钱。“
邢大老爷老实啊!真不像是邢老爷的哥哥,看看,这连土地价值都不知道估算出来做成本,真是个憨厚人啊!
邢德全无意中其实还是符合了邢老爷的算计的,比如这银钱上的调配比例上的,比如在这邢大老爷面前卖好上。所以说他们还真是父子啊!唯一的不同是,邢德全还做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帮着邢大老爷把这书院的格局什么的规划了一下,参考对象:贾家家学。
另外还提出了,把这书院建成两个独立的院落,一个是蒙童的,一个是专门针对考秀才,考举人的,另外还要把最后一进变成几个划拉开的小院子,专门给夫子们住,邢家老宅的另一边还能建造些小院子,以后好租住给住得远的学子什么的,也是收入,还给学子提供了方便。而这书斋,则是直接放到邢家老宅的前院的倒座花厅里,这样一来也好方便保护书籍,反正这邢大老爷家人口真是不多,大家住到第二进及第三进,那也是可以的。这样一来,还方便了邢家大老爷和那些学子们套近乎不是!一举数得啊!
江南从来都是文风鼎盛的地方,但是这再鼎盛,也逃不过贫富差距不是!这里两三个村子有一个私塾,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教育环境了,至于什么书院什么的,那基本上是一两个州府都不定有一个的。要是弄到闻名型的书院,那更是全国不过六个,还是很吃香的。
邢家所在的这个村子就是没有私塾的,读书的大多都是直接到镇上去,或者是直接去的县城,还是有些远啊!当年邢老爷也是吃过这个苦的。至于聘请先生,夫子!邢大老爷已经有了眉目了,这苏州府里,落魄举人什么的还是有的,要找几个家境不好的,学问还成的,还真不是什么难事,好些秀才开不起私塾其实和家境有关啊!一没房子,二没书籍,三没买纸笔的银钱,怎么开的起来!这是高投入,低报酬的事业啊!真心没有多少人玩的起啊!
不管怎么说,直到此时,这邢家建立书院的雏形已经慢慢的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