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行书 ...
-
袁烯然瞥了一眼钱老,语气毫无起伏的说道,“不知道钱老对古书法有什么研究。”说完,袁烯然看着钱老,好像根本就不觉得自己突然说了一句压根就与钱老的问题不符的回答。
“稍有研究。”钱老扶了扶眼睛,脸色虽说不上很难看,但也绝对说不上有多好,他一边冷冷的回答袁烯然的问话,一边思索着他的这句话与这幅卷轴有什么关系,想到这里,钱老看着袁烯然,顺着他的说,看到了桌上的那副卷轴,钱老微微一愣,他突然觉得自己已经知道答案了。
袁烯然见到钱老懂得了自己的意思,心中也很开心,不过他并没有显露出来,他只是摸了摸卷轴的纸张,才慢慢地说道,“看来钱老已经知道了,不错,这幅画的关键就在于他不是用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楷书、隶书之流,这是行书,所谓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它的结构特点是: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南宋姜夔也曾在《续书谱行书》上说,‘尝夷考魏、晋行书,自有一体,与草书不同。大率变真,以便于挥运而已。草出于章,‘行出于真,虽曰行书,各有定体,纵复晋代诸贤,亦苦不相远。《兰亭序》及右军诸帖第一,谢安石、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稼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习,可以兼通。’”
“草书又是什么?”袁烯然刚一停下,钱老立马就问道,那股急切的感觉,一点都没有刚刚的冷淡。对于钱老的的话,袁烯然只是顿了几下,见到所有人都在看他,也就并没有说要喝水的事情,只是想继续讲起来。
“麻烦各位等一下。”袁烯然刚准备将,就听见傅天豪笑着从一边的机械手中接过一个水杯,递给袁烯然,然后说道,“刚刚讲了那么多,让烯然喝口水润润嗓子。”
一听傅天豪这么一说,大家都才愣过来竟然没有让袁烯然和口水,一想到这里,大家都有点显得尴尬,对袁烯然和水的事也没说什么,只是更加急切的盯着袁烯然。
袁烯然接过水,喝了几口,然后将杯子还给,整个过程中没有说一句话,不过,心里对傅天豪的怨恨倒是减了不少。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由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化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到了二十一世纪时期,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
袁烯然的一番解释使得众人对他的印象越发的好起来,钱老虽然对自己原来的怀疑有点后悔,但是这柄不表明他不会继续对袁烯然产生怀疑,钱老看着袁烯然面无表情的脸,轻轻地咳了一下,才说道,“你应该告诉我们这幅卷轴里的字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吧。”
“这幅卷轴里的字是首题诗是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上面写的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袁烯然淡淡的说着,一边说还一边看着钱老的表情。
“那你又怎么证明你说的话是正确的呢,我们又不认识,不是吗?”钱老推了推眼镜,等着袁烯然的解释。
“当然,”袁烯然一顿,复而看着钱老的眼睛眨也不眨的说道,“我当然会证明,我说的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