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乡邻 ...

  •   第二天一早,我是被冷醒的。身上虽然还暖,但脚已被寒气冻得没有什么热度。室内一片昏暗,冬日早上的天光被窗帘所遮挡,只有零星的鸟鸣透了进来。我转身侧躺,并不想起身,只觉头疼得有些昏沉。
      “醒了么?”蔡清许的声音吓了我一跳。习惯了一个人生活,大清早发现床上有另一个人的感觉真是很奇怪。
      “嗯,”我应他,“你冷吗?”
      “还好,”他坐起身来,“你再躺一会儿,我先去烧热水。”
      按理说不该让客人起早烧水,但是我开始觉得有点发冷,头也疼得厉害,便不出声劝阻了。
      不知过了多久,蔡清许过来喊我起床。我想坐起来,却觉得没有什么力气,手臂似乎在哆嗦。
      “你怎么了?”他伸手扶我。
      此刻我也顾不得太多,只好低声道:“大概是夜里着凉,发烧了。”向来体弱的我太熟悉这种感觉了,发冷、头疼、四肢无力。
      我以为蔡清许会伸手来探我的额头,却不曾想他直接贴了额头过来。“是有点热,啊啊啊,对不起!我习惯了……我……等等,你先披衣服起来喝点热水,我去给你买早饭和药!”那个年轻人的脸骤然红了,结结巴巴地出门去。我想笑他,却觉得脸上也一阵发烫。嗯,一定是烧得太厉害了。

      我稍坐了片刻,觉得头不是那么昏沉了,这才慢慢起身穿好衣服,去阳台外的水池洗漱。外露的水管上结着一层白白的薄霜,打开水龙头,出水的时候水管会发出嘎吱嘎吱奇怪的声响。我有些怀念,这让我回忆起很多年前,还在这里生活时候的冬季。
      不一会儿,蔡清许就急急忙忙地回来了。“我给你买了白粥和小菜,先吃饭,过一会儿吃药。”他把我拉到桌边坐下:“我还买了体温计,是水银的那种,你先测一下。小心啊,有点凉……”
      从很早以前开始,父母就习惯了我总是容易生病。大概很多年没有人这样紧张我了吧,我暗自觉得有点好笑,心里却是受用的。“不过是一点头疼脑热,你不要担心。”
      “生病了怎么可以不担心,”他一边打开外卖盒一边说,“要不,你等下和我回桂岭吧。”
      “我去做什么?”我有点惊讶。
      蔡清许转过头,一脸认真地看我:“你现在生病了,一个人住在这里没人照顾。而且你这被子没好好晒过吧,夜里不够暖,再拿来睡还是容易着凉的。你和我去桂岭住,我妈前天刚晒了几床棉被。”
      “这不太好,”我连连摇头,“我怎么能去你家住。”
      “什么不好的,咱们曾家蔡家向来要好。不然你去曾爷家住,他是你堂叔公,你不忍心老爷子一个人住那么大房子吧?我把家里的棉被给你带过去!”
      “真的不用这么麻烦。”我推辞。
      “你看,我们回去以后,还可以让我爸帮你打听你爷爷在林业站的同事。桂岭毕竟也是你的故里,不要见外,就这么说定了。”蔡清许自顾自地说,不再给我拒绝的机会,直接舀了勺粥就往我嘴里送。我吓得急忙自己拿手接过,也顾不上拒绝了。
      于是吃完早饭和药,我就简单收拾了一下行礼,暂时和蔡清许回桂岭去。

      其实我只是有些低烧而已,普通的感冒药吃下,等到了桂岭的时候不适感缓了很多。桂岭是山间的村落,海拔比较高,比起县城还要更冷许多,但空气非常好。呼吸着山里的空气,我自觉整个人都清醒了,精神也好了许多。
      蔡清许一早和蔡父通过电话要带我回去,停好车就领我去他家。走过长长的石阶蹬道,拐过古居屋檐下窄窄的青石板路,蔡清许的家也是一座旧式房屋。
      “我们家不像那种老房子,其实早些年稍稍修葺过了。”蔡清许推门的时候和我说。
      虽然他这样讲,但这种宅子还是令我感到新鲜。不论是石板铺成的天井还是厅堂边的雕梁,或者厢房门上的镂刻,看起来都有意思极了,仿佛几百年的时光都凝固在上面。最奇妙的是蔡清许和我说,宅子里的地板不是普通的三合土铺就的。旧时普通的三合土是黄土、石灰与河沙组成,但桂岭的三合土是糯米、红糖和黄土。我真想象不出这看起来坚固的地面居然是混着红糖与糯米做出来的。
      我稍坐定,蔡父就从后边的院子过来了,蔡家妈妈也端上了茶水。我有些不好意思,连忙道叨扰了。
      蔡父是个壮实的中年人,大概是常在山里走,给人一种非常健康淳朴的感觉。“这是今年早前的清明茶,山里茶园自己种的。乡下人没什么好茶,你且尝尝。”
      “别这样说,我也不太懂茶。”我知道家乡人说的清明茶是清明时节采制的高山毛尖,但要论好坏,我确实是品不出来。
      但是我才喝了一口,就被蔡清许拦住了:“你早上刚吃了药,别喝茶了。”
      “小曾你病了?”蔡父问。
      “不碍事,就是夜里着凉,”我赶忙回答,“早上吃了药,现在好多了。”
      “吃了药就好,山里比城里冷,要多注意,”话头一转,他又道:“你的事我都听清许说了,你还记得你爷爷是哪个林业站的吗?我可以帮你问问。”
      “是雍洋乡。我父亲也说过,他以前是在雍洋上的学。”我回答。
      “雍洋啊,确实有道理。”蔡父点头道。
      蔡清许问:“这话怎么说?”
      “雍洋早年有一片很大的山场,在那里工作是很稳定的,很少调动。而且我们县上下两部分是有区别的,你们可知道?”
      我努力回忆了一番,摇摇头,毕竟我小时候除了县城和郊区,哪里都没去过,也不知道什么区别。
      “闽地方言是很多的,我们县隔个村子方言的口音都不一样。但是最大的差别还是因为地理位置坐处闽中,方言完全被周边地区带动了。最明显的就是桂岭这里的方言偏福州话,而雍洋则偏闽南语。让桂岭人和雍洋人用方言对话,大概互相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这个我懂,县城的方言和雍洋是一样的,很多词和闽南语一模一样!”我恍然大悟,难怪那天蔡清许和堂叔公讲方言我只能听懂一点点。
      “虽然都会说普通话,但在乡下,大部分时间还是讲方言亲切。我们和雍洋不仅风俗不太像,方言也不一样。所以早几十年,我们这一带人很少会去雍洋那一带工作。你爷爷在雍洋工作了几十年,想来可以避开很多桂岭人。”
      我点头,蔡父这样说确实很有道理。
      “让清许带你去房间看一下,你堂叔公家平时少人住,不好整理客房。你还是住我们这边吧,有空多去看看老人家就好。我这就帮你打电话问问雍洋林业站那边的人。”
      “太麻烦您了。”我心里感激极了。
      “没事,反正我退休闲着也是闲着。”蔡父露出淳朴的笑容。

      我的房间在蔡清许隔壁,房内的墙壁都是重新粉刷过的,确实是修葺好的样子。但是现在的我早已没有了刚才的兴致勃勃,我呆坐在棕垫床上,心里一片迷茫。蔡父说的很有道理,说不定爷爷去雍洋工作也是深思熟虑过的。但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蔡清许忙里忙外地搬垫被和棉被,还亲自帮我铺床。我想帮忙却他勒令不许动,就在旁边歇着。我真是不好意思极了,不知怎么办才好。
      “我是做惯的了,没事,”蔡清许笑眯眯地拍了拍看起来暖烘烘的被子,“昨晚上不是你帮我铺的床么,我这是礼尚往来。”

      午饭是乡里的家常菜,多是一些城里少见的山货,做得清淡,一看就知道是照顾我这个“病人”。我真是手足无措,几天前从X市出发的我绝对想不到这次返乡会得到乡邻这样热情的对待。
      蔡家人并不多,祖孙三代一家四口,加上我是五个人。他们并没有多问我在城里的情况,只听说我在大学教书,就看起来非常高兴的样子。蔡爷爷直说我不愧是桂岭人,桂岭多出读书人。蔡父倒还留心问了我是在哪所学校,我照实回答了。
      蔡清许高兴地看我:“真巧!我刚聘了S大助教,年后新学期报到。”
      这下轮到我吃惊了,想想又觉得合情合理,不然他怎么会这么早就放假返乡。
      “家乡人在学校可要互相照应啊……”老人说。
      我连忙应着。假期过后还能见到蔡清许,我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午饭后蔡清许要带我四处走走。前两次我来去匆忙,并没有参观过什么。这次蔡清许倒是立志要好好给我当一回导游。
      但这回蔡导游也依旧没有成功。我们还没走出青石巷子,蔡父就打电话来:“雍洋那边问到了,老站长说确实认识一个叫做老曾的护林员,应该就是我们要找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乡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