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留评~
求啊~
求啊~求啊··
以下为脆骨症症状: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又称脆骨症(Fragililis ossium),原发性骨脆症(idiopathic osteopsathyrosis)及骨膜发育不良(periosteal dysplasia)等。其特征为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关节松弛,是一种由于间充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而造成的先天性遗传性疼痛。
病因不明,为先天性发育障碍。男、女发病相等。可分为先天型及迟发型两种。先天型指在子宫内起病,又可以再分为胎儿型及婴儿型。病情严重,大多为死亡,或产后短期内死亡。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迟发型者病情较轻,又可分为儿童型及成人型。大多数病人可以长期存活,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5%以上的病人有家族史。 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方式,可为散发病例。蓝巩膜的传递为 100 %,听力丧失依年龄而异。散发病例多因新突变所引起,常与父母高龄有关。 成骨不全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组成 I 型胶原的 α 1 或α 2 前胶原( Pro- α 1 或 Pro- α 2 )链的基因(即 COL1A1 和 COL1A2 )的突变,导致 I 型胶原合成障碍,结缔组织中胶原量尤其是 I 型胶原含量下降,胶原是骨骼、皮肤、巩膜及牙本质等组织的主要胶原成分,因而这些部位的病变更明显。
编辑本段病理
广泛的间充质缺损,使胶原纤维成熟受抑制。在软骨化骨过程中,骨骺软骨及软骨钙化区均正常,但在干骺端成骨细胞及骨样组织稀少,形成的骨小纤细稀疏,呈纵向排列,无交叉的骨小梁可见。膜内化骨过程亦受影响,骨膜增厚但骨皮质菲薄,且缺管板层状结构,哈佛氏管腔扩大,骨髓腔内有许多脂肪及纤维组织,骨较正常短,周径变细,两端膨大呈杵状。颅骨甚薄,可见有分散的不规则的钙化灶,严重者像一个膜袋,囟门延迟闭合。皮肤及巩膜等亦有病变。
编辑本段成骨典型例证
成骨不全是基因变异的典型例证,近年来在生化、细胞超微结构和分子水平已有不少的研究。 1.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聚糖蛋白(proteog1ycan)减少,聚糖蛋白从胶原纤维分离,严重者聚糖蛋白颗粒与胶原的交*减少达95.2%。 2.骨组织内胶原类型改变,正常骨组织中只有1型胶原, 2、3、4型少。而成骨不全的长骨有多量3型胶原。 3.骺生长板肥大,原始矿化区矿化紊乱,小柱断裂、矿化很差的区域,葡萄糖氨基糖胺(GAGS)基质有生化改变。胶原分子缺陷、GAGS改变、非胶原蛋白改变是成骨不全的主要病理改变基础。 4.骨膜增厚、微血管形成缺陷,动脉与毛细血管壁增厚,管腔为增生的内皮细胞与肌细胞所阻塞,骨膜细胞培养增殖率高,胞浆 内磷脂、滑面内质网增加,溶酶体、粗面内质网减少。 5.磷灰石结晶,特别是小磷灰石结晶减少,2型最显著,1型儿童期减少,青年以后有所好转,而3、4型青年期也减少,特别是3型更明显。 6.发现来自成骨不全病人的骨细胞与骨疵细胞的培养细胞对生长转移因子(TGF-B)没有反应,而对来自正常人骨痴细胞的培养细胞,TGF—B在刺激胶原合成的同时,增加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说明成骨不全的骨细胞是处于不同程度的末成熟阶段。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Sillence 的四型分类法 类型 MIM 编号 遗传方式 表型 产前诊断 I 166200 常显 蓝巩膜,轻至重度骨脆性,早期听力丧失,牙本质发育不全( ± ) COL1A 1 或 COL1A 2 连锁分析 II 166210 常显或散发 极度骨脆性,宫内骨折,呼吸衰竭,新生儿死亡 超声学 Ⅲ 259420 散发,常隐或常显 中至重度骨脆性,明显骨畸形,脊柱侧凸,不同巩膜颜色 超声学 Ⅳ 166220 常显 巩膜颜色正常,轻中度骨脆性及畸形,牙本质发育不全( ± ) COL1A 1 或 COL1A 2 连锁分析 本病有家族性,国内曾有多次同一家族连续四代多人发病的报道。根据临床特征,过去分为两型——先天型与迟发型,每一型又分为两个亚型。胎内天折或出生时已有多处骨折、骨畸形,股骨、肋骨短、宽、扭曲者为先天1型;初生时除骨折外骨形态正常的为先天2型。站立行走以前出现骨折为迟发1型,步行以后出现骨折为迟发2型。 本病以骨骼发育不良,骨质疏松,脆性增加及畸形,蓝色巩膜及听力丧失为特征,但临床差异很大,重者出现胎儿宫内多发骨折及死亡,轻者至学龄期才有症状,并可存活至高龄。广泛采用的临床分类方法是 Sillence 的四型分类法。Sillence等(1979)从遗传发生学角度将成骨不全分为四型,此种分型方法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同。1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蓝巩膜,只表现轻度骨畸形;2型相当于过去的先天型;3型为严重型,很多病例呈现宫内发育延迟,初生后即出现骨折,临床上出现严重的骨关节畸形,婴儿期表现蓝巩膜,儿童期以后则不显著,这一类型病人一般可以存活到成年;4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无蓝巩膜,中度骨关节畸形,虽无宫内发育延迟,一般发育速度慢,身材矮小。反复骨折是成骨不全的特征,以横断骨折、螺旋形骨折最常见,约15%的骨折发生在干骺端。骨折后可以有大量骨痂增生,多数可以愈合,但往往残留畸形。文献中有因4根长骨骨折后大量骨痴增生,导致高排出性心力衰竭及大量骨痴增生引起间隔综合征的报道。骨折不愈合易发生于进行性畸形加重反复骨折的部位,3型多于4型。局部可呈现萎缩或增殖改变。 4岁时,70%的I型成骨不全患儿可以独立步行,1/3的4型患儿可以走或爬,而3型患儿此时还不能独立坐稳。10岁时,80%的3型患儿可独立坐稳,20%的患儿可 扶拐短距离行走。 50%1型与4型患儿牙齿形成缺陷,80%以上的3型患儿牙齿形成不全。并发先天性心脏畸形在3型也并非罕见。个别病例因耳硬化症造成听力障碍。近来文献中还有合并肾结石、肾□□钙化及糖尿病的报道。 (一)骨脆性增加 轻微的损伤即可引起骨折,严重的病人表现为自发性骨折。先天型者在出生时即有多处骨折。骨折大多为青枝型,移位少,疼痛轻,愈合快,依靠骨膜下成骨完成,因而常不被注意而造成畸形连接。长骨及肋骨为好发部位。多次骨折所造成的畸形又进一步减少了骨的长度。青春期过后,骨折趋势逐渐减少。 (二)蓝巩膜 约占90%以上。这是由于患者的巩膜变为半透明,可以看到其下方的脉络膜的颜色的缘故。巩膜的厚度及结构并无异常,其半透明是由于胶原纤维组织的性质发生改变所致。 (三)耳聋 常到11~40岁出现,约占25%,可能因耳道硬化,附着于卵圆窗的镫骨足板因骨性强直而固定所致,但亦有人认为是听神经出颅底时受压所致。 (四)关节过度松弛 尤其是腕及踝关节。这是由于肌腱及韧带的胶原组织发育障碍。还可以有膝外翻,平足。有时有习惯性肩脱位及桡骨头脱位等。 (五)肌肉薄弱。 (六)头面部畸形 严重的颅骨发育不良者,在出生时头颅有皮囊感。以后头颅宽阔,顶骨及枕骨突出,两颞球状膨出,额骨前突,双耳被推向下方,脸成倒三角形。有的患者伴脑积水。 (七)牙齿发育不良 牙质不能很好的发育,乳齿及恒齿均可受累。齿呈黄色或蓝灰色,易龋及早期脱落。 (八)侏儒。这是由于发育较正常稍短,加上脊柱及下肢多发性骨折畸形愈合所致。 (九)皮肤疤痕宽度增加,这也是由于胶原组织有缺陷的缘故。
编辑本段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血钙、磷均正常,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增高,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正常,经脯氨酸在正常范围。
X线表现
(一)关节 主要有以下四种改变:①部分患者因骨软化可引起髋臼和股骨头向骨盆内凹陷;②骨干的膜内成骨发生障碍可致骨干变细,但由于软骨钙化和软骨内成骨依然正常,而使组成关节的骨端相对粗大;③部分病人骨骺内有多数钙化点。可能由于软骨内成骨过程中软骨内钙质未吸收所致;④假关节形成,由于多发骨折,骨折处形成软骨痂,X线片上看上去很像假关节形成。 (二)骨骼 骨干过细或骨干过粗,骨呈囊状或蜂窝样改变;长骨皮质缺损毛糙;肋骨变细、下缘不规则或弯曲粗细不一;手指呈花生样改变(见第3篇图3-1-50);牙槽板吸收;脊椎侧凸,椎体变扁,或椎体上、下径增高,也可表现为小椎体、椎弓根增长;颅骨菲薄,缝间骨存在,前后凸出,枕部下垂;四肢长骨的干骺端有多数横行致密线;干骺端近骺软骨盘处密度增高而不均匀。早发型与晚发型成骨不全的骨损害表现有所不同。早发型者多表现为全身长骨的多发性骨折,伴骨痂形成和骨骼变形(见第3篇图3-1-49);晚发型者有明显OP、多发性骨折、长骨弯曲或股骨短而粗呈“手风琴”样改变。MRI和CT检查可发现晚发型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 tarda)病灶处有增生性骨痂形成,有时酷似骨肿瘤[17]。凡有成骨不全病史者均有儿童期多次、多处骨折和肢骨局部缓慢增大畸形并有触痛,X线和CT均可显示一囊样膨胀性骨块,并经CT测定低密度区为脂肪组织(CT值为–40~–90Hu)。肿瘤样骨痂是成骨不全少见而又很重要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大量骨痂增生可能与骨膜的附着松弛而易剥离,同时伴有脂髓组织大量浸润增生有关。成骨不全的特殊表现多而复杂,与其病因有关,也是致残的主要因素。 Ⅰ型的主要X线表现有(图3-1-49):Tan O’Shanter颅骨,表现为颅的上下径变短、横径增宽,颅板变薄、多发缝间骨,额窦和乳突窦扩大;全身骨骼较广泛OP,长骨骨皮质变薄,并可因多发性骨折而致骨骼畸形变;椎体因多发压缩骨折而变扁平。 Ⅱ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基因突变性疾病,发病率约1/60,000。该型为宫内型,所有患儿均有宫内骨折,多于围产期夭折,少有生命大于一岁者。患者躯干短、全身结缔组织脆性增加、有牙齿发育不全、小鼻小颌畸形、可能有蓝色巩膜、听力下降多不明显。 Ⅱ型的X线表现有(图3-1-50):串珠状肋骨,长骨粗短、增宽并因多发骨折而有各种畸形,广泛骨质疏松,椎体因多发压缩骨折而变扁平。 Ⅲ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基因突变疾病,罕见情况下亦有隐性遗传的形式,发病率为1/70,000。该型一半于宫内发生多发骨折,另一半于新生儿期出现多发骨折。临床上有牙齿发育不全,蓝色巩膜随年龄增大而变浅,肢体变短呈侏儒状并有进行性畸形,脸呈三角形伴前额突出,有肺动脉高压。Ⅲ型患者常因呼吸道感染及颅骨骨折而使寿命明显缩短,如患儿生命超过10岁,愈后会有明显改善。 Ⅲ型的X线表现有长骨干骺端呈囊样变并有爆玉米花样改变(图3-1-51)。广泛骨质疏松征象,早期长骨正常或粗短增宽,后期长骨变细、皮质变薄,多发骨折并畸形愈合。 Ⅳ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罕见。常于幼年期发生多发骨折。其巩膜颜色正常,听力正常,长骨因骨折而有成角及短缩,无出血倾向。该型又分为A、B两个亚型,A型无牙齿发育异常,B型有牙齿发育异常。 Ⅳ型的Ⅹ线表现有弥漫OP,长骨变细、皮质变薄,多发骨折并因骨折畸形愈合而形成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