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只存一部,藏于故宫博物院。
【2】午朝制度其实是景泰二年开始的。
【3】宣德也很喜欢玩撒豆子的把戏。
【4】金英的具体执掌,别处不详,但在明人撰《皇明通纪述遗》(台湾学生书局曾经影印)中有比较明确的记载,言其在王振没后掌监事。据各方面材料看,兴安很明显是当时监内的二号人物,但是此处并不称其为秉笔太监。
《明通鉴》为清人所修,卷十九宣德元年七月条载“司礼掌印之下,则秉笔太监为重。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秉笔内官遵照阁中票拟字样,用朱笔批行。”这一段原文直接抄自《酌中志》,但是将时间提早到宣德朝。以致很多人认为秉笔太监一衔是与司礼监参政同时产生的,而且司礼监的窃政是一开始就有的。参考明代内阁制度发展和各朝史料,其实可以很明白的发现,明前期和中后期奏本流转的过程并不相同,当时的司礼监不可能有后期一样窃政的条件和可能,而秉笔太监一称,于正史最早见于世宗朝,第一人为鲍忠,嘉靖之前,尚未见秉笔的说法。
此处暂不取秉笔一说,以便其后敷衍行文。
【5】一般认为,文华殿绩学第一次设立是永乐四年事。
【6】篡改历史,和朱瑛一起去的那个内臣其实是个胆小鬼,秉承唐僧“送死你去,黑锅我背”的理念,自己先跑了。
【7】东厂设立时间大概有两说,永乐七年和永乐十八年,以后者更普遍。然而一般学者认为,《明史》从《弇山堂别集》,认为东厂设于十八年,是站不住脚的。可见商传《永乐十八年始设东厂说不确》。但是不是十八年,七年之说也未必准确。事实上,东厂究竟设立于哪一年,仍待进一步考证。此处估从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