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数据并非万能 ...

  •   常有人说,社交网络日趋成熟的这个数字化时代,也是一个“用数据说话”的时代,诚然,数据能够成为支持我们观点的有力证明,甚至有时是“最有力”证明,但我们还应该考虑数据在具有客观性的基础上是否真实,而在真实的前提下又是否合理,毕竟,数据并非万能。

      谈到数据的真实性,或许有人会疑惑:既然数据是客观的,又怎能不真实?无疑,数据所反映的是客观事实,但不要忘了搜集、呈现数据的是具有强烈主观代表性的人类。我们之所以要用数据“说话”,无非就是要用数据来为主观的目的服务 ,因此我们所选择的数据在客观的基础上就带有了主观目的性。打个比方,在关于“国民整体素南是否下滑”的辩论赛中,反方举出在某论坛的一份样本为三万人的调查问卷所反映出的数据支持自已的观点,它自然是客观而又有力的。可事实上,某论坛为大型国际论坛,参加调查的网民普遍素质较高—那么,一旦这一事实暴露,反方所给出的数据就不再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了。而反方有意识地挑选这样的数据,则是为了利用数据的“语言”达成主观目的。由此可见中,数据的真实性并不是在数据本身具有客观性的前提下就能够得到保证,对待数据,应谨慎地,全方位地思考。

      再退一步来讲,在既能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又能保证其真实性的大前提下,数据所“说的话”也不一定合理。人们都明白,支持的人多,并不一定就是对的,而更有一句老话,叫做“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现今许多以营利为目的文学网站就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由点击率收藏率等数据来衡量一部作品的“价值”,从而导致许多充满了色情内容或是哗众取宠毫无现实意义的作品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真正有意义的作品却遭到埋没。不错,网络数据通常是诚实而又迅速的,很多时候数据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喜好、需求,但谁都知道,那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归根究底,这又是人类生来具有的主观性而引起的:人们往往能辨是非,却因个人因素“不愿”辨清是非。最常见的例子莫过于:人人皆知吸烟有害健康,绝大多娄人却戒不了烟。数据所反映的大众价值取并不一定合理,而人们也并不一定因此而从合理的角度做出选择。比如上文提及的文学网站,或许你所找到的网站“重磅推荐”作品,就是所谓“网民喜闻乐见”的作品了。原因呢?当然是为了收益,说到底,这也是由网站的主观价值取向导致的。

      当然,我们是无法摆脱自身的主观性的,在这里列举出数据的缺陷以证明数据并非万能,并不是为了让大家做摆脱主观性这种不可能的事。只不过,不论是个人,团体还是整个社会,都不要太过迷信数据。既然美国人拿上帝跟数据来相提并论,他们在强调数据的作用的同时,其实也告诉了我们:上帝并非万能,数据也非万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章 数据并非万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