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后记(一) ...

  •   徐嗣谧(十一娘幼女,徐四嫡长女名,随便找的)
      王葳(王家女儿暂定名,就是王允他妹,谨哥儿自个儿看上的老婆,也是随便找的)

      姜氏立在近檐的桂树旁,侧身听帘内的动静,秋阳细细拂过穆姨娘耳坠上的琥珀石,耀得她忍不住移开目光,盯住门帘下蓝线绣的菊叶花纹。帘内不时传出小女孩的撒娇声和婆婆轻言细语的回答,不一会儿,万嬷嬷出来对她笑道:“四少奶奶快请进来,夫人正说着您快来了呢。”

      谧姐儿伏在十一娘膝上扒着妆台向盒子里看,举了支蟠桃簪子给娘亲看,“娘,这个好看,戴这个。”十一娘准备接过,姜氏连忙上前接下,细细替十一娘插上。

      十一娘神色适意而满足,有一下没一下的抚着怀里的女儿和她说着前几天内院的事务。这几年侯府还算风平浪静,侯爷依旧是侯爷,世子还是做他的世子。太夫人年纪越大越发不清楚,二夫人日日陪伴她,身体也一年不比一年,近日趁秋色正好带着许久没出门的太夫人一起去了西山赏景,一年到头闷着对精神健康也不好。而近年来,唯一有点不平静的就属徐嗣谨这一房。

      先前少年英雄、意气风发,十六岁的封疆大吏,朝野上下无不称赞,永平侯府因这位子承父业的六少爷又一次名声大噪。如此盛况之下,姜氏也听说了公公婆婆要给她添一位将门出身的妯娌,也没怎么在意,袁宝柱家的也一个劲儿地说世子只要坐稳了世子的位置,六房再显耀也是给侯府添花罢了,碍不了相公的前程。后来,婆婆却出乎意料地替谨哥儿挑了王氏。当时,她还是暗暗松了口气,文臣不比武将,王家一门出身微寒,子嗣也少,和同为文官却世代清流的姜家不可同日而语,往后不论何时,她这个宗妇在妯娌中总高了一截。然而等王氏进门却是另一番场面。

      她偏头看了一眼身后两步低着头,眼珠子却时不时转一圈的穆姨娘,口中答道:“四少爷请了几位同僚,和三伯家的三哥,还有五弟一起聚了聚,”又顿了顿,“三嫂和穆姨娘去的后园,后来怎么去前院的……听说是管事传的话。”(三嫂就是那个很活泼的金氏)

      “哦?”十一娘笑语不变,不再谈这个,“阿穆你过来,我前几天找到好几种绳结的样子,你拿去瞧瞧。”继而又笑道:“看了要是喜欢就每样都学一点,过几天再拿来给我看。”

      婆婆的意思是这几天都不用穆姨娘过来请安了,是什么意思呢?惩罚她擅自去外院?妾室本来就不用来给婆婆请安,原先不过是怜惜她远离家园,现在终于回归正常了?更应该是由于眼看着六少爷回来的日子近了吧……

      穆姨娘欢喜地上前拿过来,那些针头线脑的她从来不是扎了那里就是漏了这里,还是绳结好玩,而且要用接近麻绳粗的线绳编起来才好。她捧上就翻了起来,一时也不记得退回去。姜氏不由抬眼,看着她十八瓣薄银饰耳坠的背面,做工细巧远胜饰品本身的价值,即使在室内暗淡的光线下,也能发射出光点,似乎比阳光下那不停闪烁的琥珀更难入眼。

      婆婆的话很好懂,是让她这些天看牢了穆姨娘,因为谨哥儿快从河南回来了。若让她在六少爷或者王氏面前出现,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姜氏心底叹息了一声,为什么有一天都成了她的担子?

      穆姨娘原名沙穆,是六少爷从贵州苗疆带回来的,却成了世子爷的小星。这其中看似有多少秘密,如今又怎么算得上秘密呢?

      她记得相公坐在她对面,目光切切,面色肃穆,“不过是担个名分,苗人的土司不好惹,更何况六弟还要和他们继续混在一起……六弟妹眼看着要进门了,六弟又是那么一个说一不二的性子……要是真纳了这个苗女,回了贵州只怕一切都失算了……你明白了吗?”她明白,她怎么能不明白,王葳之父王励与公公交好,相公与王允又是多年好友,为了唯一的妹妹求到他这里,谨哥儿是他的亲弟弟,婚事上又多托他帮衬,虽然一句让他纳了沙穆的话也没说,但徐嗣谆无从拒绝:

      沙保眼见女儿离开苗疆来到京城,就存了结交权贵的心思,所以谨哥儿带来沙穆后,沙保来信里字字句句都表明女大不中留的意思,让谨哥儿和十一娘看着十二岁的阿穆哭笑不得。待谨哥儿述职往贵州去,送回阿穆,又言明已定亲,那土司才歇了心思。又三年,期间沙保身故,一场疫病过后沙保的弟弟做了土司。同年,谨哥儿年满二十回京成亲,前脚进门后脚就追上门了沙穆一行——明摆着是沙保的弟弟要用这个和徐府有些牵扯的侄女攀交情。若不是徐嗣谨这个贵州总兵也有徐家的别人,而侯府未来的继承人是再好不过的结局。

      多方牵扯,小小的苗疆土司之女成了永平侯世子的爱妾。

      从何时开始,谆哥儿的看着这张瑰丽非凡的面孔不由自主的怔愣;又从何时,世子爷开始用私房给她买各种玩意儿、衣饰。难道是当初注定的?

      当初,当初好久未登门的大伯母也来劝她,不过是个孤女,又非汉人,出身卑贱。卑贱?怎么婆婆从来没把她视为卑贱呢?背井离乡的孤女,做了妾室不过是显了她的大度,姜家的女儿家教都该这样才是。的确是,世子爷没有妾室,就只有两个一直跟着的通房。姜家诗礼传家,经不起姜氏女儿悍妒之名。后来,她才明白,她的大伯父早打算好了争个“纯臣”之名。

      谨哥儿婚后携家眷前往贵州,随即雍王同他私采银矿的事被几个御史抖了出来,其中自有永平侯府内藏出身苗女的妾室一笔。侯爷却乐呵呵的没当一回事,果然,几番朝堂攻讦后,熙宁八年,徐嗣谨由三品大员迁为四品洛阳知府,瞎子都看得出来的明贬实褒。而无人关注的阿穆,从此,在徐家扎了根。

      姜氏带着心不在焉的穆姨娘走出正院。游廊下流云图案的方砖她曾经很喜欢,曾想着有种平步青云的意味,而如今,看似岁月安好,却不再有当初时时流过心中的暖意。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后记(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