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赵相 ...

  •   当夜几人胡乱休息了,次日一早,魏无忌便起身看士兵操练。他昨日来后不久,全军将士便知道这魏国举足轻重的人物变成了军中主帅,都颇感兴奋,此时又见主帅亲自检阅,便越发起劲。魏无忌看了一会儿,见将士大多武艺不弱,暗自点头。潘来又指挥操练了一会儿阵型,队伍行进之间也显得进退有序纹丝不乱。
      朱亥尚未上过战场,见了军营中这等景象,颇有些跃跃欲试。魏无忌与中行无诡相视一笑,拉着朱亥一起跃入场内一试身手。
      三人都是武艺出众,很快引来一片彩声。军中尚武,即便原先有对魏无忌存疑的人,见了他的身手也不得不心服。魏无忌一来想要立威,二来趁机和将士们相互熟悉,便在校场上多呆了些时候。他也是久别战场,今日一番操练,竟不觉得如何辛苦,显然一身本事没有荒废,自己亦颇觉欣慰。
      当日,除军中颁布并开始执行精简人员的命令之外,各方探子也都有所收获。卜略虽然还在途中,但他行程不慢,隔日便能赶到。他手下有探子先带来了楚军的消息:春申君黄歇率二十万人马沿齐魏边境北上,两日内即能进入赵境。另一边,邯郸城内另有变数,先前魏王派客将军新垣衍向赵王游说帝秦,赵王与赵胜都似乎有些意动。若赵王真的不怕被天下耻笑愿意尊秦为帝,使秦王能借此机会退兵的话,那不仅魏无忌一路来的辛苦都白费,晋鄙更是白死了。如此一来,他们必定要尽速行动,使邯郸知道解围有望以定赵王之心。好在咸阳方面白起似乎仍在病中,暂时不必担心会遇上这名悍将。
      与几名将领讨论过之后,魏无忌决定待卜略一到就立即出兵,不再与楚军会合。至于攻击点则选择兵力较少的郑安平一侧,一方面便于突击,另一方面可以与从东面过来的楚军会师。而且就带兵经验而言,王龁虽然及不上白起,却比郑安平棘手得多,以魏军如今的兵力与他交锋,未必能讨得好处。
      晋鄙的三名副将十分得力,在如此紧迫的时间限制下很快将全军人员筛选过一遍,军队精简之后还剩将近八万人,结果十分理想。卜略很快赶到,他带来的近万人马中训练有素的兵士亦被编入原有军队中。而剩下的舍人则自成一军,仍由卜略指挥,以便必要时能起到奇效。
      待万事安置停当,魏无忌令陶搀与朱亥率五千人马为先锋,潘来、韩沂分为两翼,卜略殿后,自己与中行无诡居中,全军启程北上;队伍之间以快马随时传递消息,方便指挥。此外,他也派人先行前往邯郸告知赵胜自己的行程,使城内可以适时接应。
      魏无忌这支军队人数虽然算不上多,但贵在精炼,全速前进之下只半日便入了赵境。邯郸近在眼前,早有探子去探听郑安平与王龁两边的军情。近来秦人因久攻不下,军心浮躁;又因身处赵境与秦本国相距极远,补给不便,赵国当地还不断有小队人马来干扰,日子过得可谓艰难。而魏无忌打着魏国旗号,赵人见了便知道是援军到来,沿途畅行无阻。就人和而言,援军可算占尽上风。
      行军第二日,天色晴朗视野极佳。大军正在行进之中,忽然前面尘头大起,隐约还有金戈交作之声传来。魏无忌与中行无诡对视一眼,均觉得唯一可能就是前锋遇到了秦军,但此地离邯郸尚有一段路程,秦军为何在此出现却又说不通了。魏无忌当下令全军加速前进,不多时等到前锋军来报,果然前面陶搀遇到的的是郑安平大军,双方都是猝不及防,但郑安平人数占优,现在陶搀正奋力抵挡等待支援。
      魏无忌连忙指挥大军赶上去,所幸两军相距不远,不多时便到了战阵上。只见陶搀已是在苦苦支撑,秦军几乎就要围住了先锋军。魏军两翼先替先锋军顶住了两边的秦军攻势,当中主力再与先锋会合,一鼓作气向前将秦军冲作两段,随后各个击破。
      形势在顷刻间被逆转,郑安平首尾难顾,两边都失了战意。魏无忌冲杀了一阵,发现秦军大多神色惊慌,远不似传闻中的骁勇善战,心中不免有些疑惑。战不多时,原本一直尝试与另一边会合的郑安平所在部队竟然开始转而向外突围,魏军没有防备,被突破一个缺口。原本乱作一团的秦军顿时重新振作,合力向这一点攻击。魏军人数毕竟胜过对方不多,又是作包围阵势,挡不住秦军这样猛攻,被逃走好些人,也不知有没有被郑安平走脱。魏无忌暗道可惜,并不贪功追击,只将兵力集中到另一边,捉得一个是一个。
      主帅这方一走,剩下的秦军更是群龙无首,四处冲杀一阵,仍是被魏军牢牢困住。眼见战死的军士越来越多,突围希望更是渺茫,秦军有人开始弃械投降。起先只是两三人,渐渐兵器落地声便连成了一片。
      这一场短促的遭遇战以魏军大获全胜告终。魏无忌命人清理战场,将俘虏编队,又唤了秦军两个将领来问话。
      原来连日来秦人因为知道赵国很快将有援军,不甘心就此放弃,想趁援军到之前拿下邯郸,因此围城的几队人马轮番攻城。这日正是郑安平在城下挑衅,原本一直龟缩不出的赵人竟突然开城迎战,虽然仅有几千人,但个个奋勇争先,郑安平大意轻敌,与赵军交战之后阵脚不稳,被迫狼狈后撤。陶搀正遇上郑安平主力,见其行军仓促,一时求战心切,便集中兵力攻其薄弱之处。但秦军人数占优,还是能迅速反击,险些将先锋军包围,亏得陶搀指挥有方,支持到主力救援。
      魏无忌听到邯郸城内如此有斗志,心中忧虑放下大半。他又见降卒个个面黄肌瘦神情憔悴,可见在赵地持续作战也是非常艰苦。这些战俘如何处置倒是个大问题,留在军中必然是个隐患,但要押送回国却又没那么多人手。他正想找人商量,忽然前面又是一阵呐喊声,先前逃走的秦军竟然又回转过来,只不过整队人马丢盔弃甲十分狼狈,实在不像是有援兵的样子。
      魏无忌大奇,战俘中也是一片骚动。中行无诡早已登上高处瞭望,回来时满面喜色道:“是春申君到了。”
      魏军适时地迎了上去,与楚军两边夹击,将先前逃走的秦军尽数擒获,其中甚至还有秦将郑安平。

      楚魏联军马不停蹄,乘势将邯郸南面的秦军一举荡平,是夜便在郑安平原先的驻地扎营,与邯郸连成一线,遥拒秦军主力。
      魏军营地距楚军仅一里之遥,两军相互呼应,将战俘圈在中间。魏无忌巡视过一圈,见几名将领将营寨安扎得井井有条,心中很是欣慰。此时营内已是炊烟四起,他回帐还没来得及用饭,春申君便派人来请。魏无忌早想会他,刚在战场上只是远远打了个照面,并未来得及交谈,因此草草吃了两口便拉着中行无诡和朱亥一同赶了过去。
      在楚军帅帐中除春申君黄歇外,还有一名作赵国服色的策士。春申君年纪与魏无忌相仿,身量不高,但是方面大耳相貌堂堂,颇有几分气度。他为人十分热情,亲自到帐外迎了魏无忌一行入内。众人分宾主入座后,春申君向魏无忌笑道:“久闻魏公子贤名,今日一见,果然仪表不凡。”
      魏无忌道:“相国谬赞,我身为魏国王族却一直无所作为,心中十分惭愧。相国为楚王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才令人钦佩。”
      春申君道:“哪里,我不过是做了身为人臣的本分。我先前听说此次出兵魏王有所顾虑,以为魏国不会出兵了,想不到如今竟然有幸与公子并肩作战,实在是快事!”
      魏无忌笑道:“能做相国的阵前小卒,才是我魏无忌的运气。此番魏国共有八万军队,全由相国指挥共同抗秦!”
      春申君道:“我于行军打仗并不十分擅长,公子向有善战之名,还是由你担当联军统帅更为妥当,请公子万勿推辞!”他不等魏无忌答话,先伸手指向那赵人道:“这位卫怀先生是赵王和平原君派来的使臣,会协同我们一起对抗秦人。他对赵国境内地形十分熟悉。”
      魏无忌连忙和卫怀见了礼,知道之后与秦人的战事要大大的仰仗此人。他见春申君不给自己推辞的机会,可见是真心要让出主帅之位,对此人胸襟不免有几分佩服。他也不是拖泥带水的人,便不在此事上多作纠缠。
      几人略微交谈几句,春申君道:“我请两位来,其一自然是要商量之后该如何与赵国一同退秦,其二则是关于今日擒获的秦军该如何处置。”
      魏无忌道:“秦赵之间已结下血海深仇,处置降卒一事理当遵从赵国主张。”春申君颌首赞同,两人一起望向卫怀。
      卫怀道:“此事我已请示大王及相国,相信不日便有回复。此前不妨先将降卒押送至邻近城池看管。倒是我想会会秦军将领郑安平,不知是否方便。”
      春申君自无异议,当下便命人去将郑安平带上来。
      魏无忌向春申君道:“我今日与秦人交战时注意到他们疲态毕露,毫无战意,似乎已受过重创。”
      春申君道:“我亦有同感。不过我原以为是因为他们败于魏军在先才会如此,既然他们遇到魏军时便已是军心涣散,想必秦人远征他国国都,耗时持久,应当已是强弩之末。”
      卫怀道:“其实敝上自得知援军出发时便已令城中军民不断骚扰邯郸城南的秦军,以便顺利接应,所以郑安平军是秦军中损伤最重的。秦军主力也不过略好一些,他们在攻打邯郸之余,还转战其他战略要地,攻下了赵国多座城池,始终未得休息,兼之补给不易,疲惫是必然的。赵国自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兵马之强不逊于秦国,虽在长平之战时损失了四十万人马,但若想要一举攻下我国国都,秦人也必要付出代价。若非先前损失太过惨重,赵人绝不会让他们如此猖狂。”
      他说的自然是事实,赵国在长平之战以前是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强秦稍微抗衡的国家。卫怀身为赵国客卿又长于战事,对本国实力理应相当了解,他的看法很有参考价值。
      魏无忌向卫怀道:“秦军之衰必然大大有利于我方。却不知卫先生见郑安平有何用意?”
      卫怀答道:“公子有所不知,秦赵两国对峙以来,赵国为求脱困派了不少奸细潜入秦军营中,虽未能探得多少军机,对秦军之中一些细微动向却也知道一二。据我所知,其实长平之战秦军亦是损失惨重,秦国百姓大多渴望能休养生息,只是由于秦王一心想趁势吞掉赵国才强行出兵,因此秦军早在出征以前便已军心不稳。加上秦人最依仗的大将白起从一开始就极力反对这场战事,秦国不少将领也十分动摇。据闻郑安平军因为久攻不下不得归家,使得将士都有怨言。若是能劝得到这名秦军将领的协助,我们的胜算将会大大增加。”
      魏无忌与春申君听得连连点头。他二人虽然在出兵前都打探过战况,但毕竟没有身处战争第一线的赵国这样清楚。而赵国派来的这名不见经传的客卿显然对战况相当了解,正是楚魏联军刻下最需要的人才。
      三人稍作商量后,郑安平被绑入营中。春申君身为主人,当即迎上前去亲自替郑安平松了绑,歉然道:“手下人不识礼仪,冒犯到将军了。请将军上座。”魏无忌与卫怀分别起身与他见礼。郑安平默然扫了他们一眼,最后还是依春申君所指入了座。他既愿意与对手同席,便是有谈判的余地。
      卫怀先道:“郑将军,鄙人卫怀,乃是赵王与平原君的客卿。将军或许并不认得我,但邯郸城中军民却对将军熟悉得很……”
      郑安平打断他道:“你无须多言,我知赵人恨我入骨,今日既然落入你手,只求给一个痛快。”他言辞慷慨,但神色间颇为低落。
      卫怀笑道:“将军误会了。赵人所恨,该当是贪婪成性的秦王,或是杀人如麻的白起,将军不过是领命行事,我们并未打算为难将军。”
      郑安平露出不能置信的神情,春申君接着道:“卫先生深受赵王信任,他已向赵王请求将将军麾下二万降军尽数编入赵军编制,绝不会随意屠杀一人。”
      郑安平更是深受震动,问道:“士兵都可以获释么?赵人真能如此宽容?”
      卫怀笑道:“我们并非白起,自然不会屠杀战俘。”
      魏无忌道:“赵国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若能有新军加入自是求之不得。”
      这一点甚是关键,郑安平知道赵国奇缺壮丁,魏无忌所言非虚,脸上显得有些兴奋。但他不多时便平静下来,问道:“你们要我做什么?”
      卫怀道:“将军如此爽快,我便也直说了。如今赵、魏、楚三国联军已然会师,但想要顺利击退秦国,尚需将军之助。将军对秦军有多少认知,还请一并相告。”
      春申君则进一步问道:“请问秦军总兵力有多少?兵力分布如何?我们从何处突破较为有利?”
      春申君有些过于心急,郑安平显然十分踌躇,道:“我身为秦国军人,虽然战败降了赵国,却也难以做出出卖旧主之事。”
      魏无忌道:“将军何须顾忌?秦王不顾将士性命强行出兵,如今一年有余了,在赵国损兵折将,依然没有能攻破邯郸城门,白白牺牲了这么多性命。如此暴君,并不值得将军为其效忠。”
      郑安平握紧了双拳,脸上神色很是痛苦,大约是想起长久以来的艰难日子。春申君推波助澜道:“邯郸以一座孤城尚且支撑了这么久,如今援军已到,秦军之败不过早晚。我们只想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若将军不愿帮忙,导致战事拖延,不过加重东方各国与秦国之间的仇恨而已。”
      郑安平犹豫良久,咬牙道:“你们说的有理,看在我军中二万将士性命的份上,我也未尝不能帮你们。但口说无凭,我要先亲眼见到赵王的赦令。”
      卫怀一愣,道:“今日时间太过紧迫,我尚未收到大王的指示。但我愿以性命担保,一定为你们求得宽赦。”他随即命人取来了纸笔,当场立下字据。
      郑安平见他十分干脆,略微放心,却又说道:“我听说信陵君最重信诺,希望信陵君也能一并作保。”
      魏无忌笑道:“承蒙将军看得起,我自然乐于效劳。”说罢同样在羊皮纸上印了手印。春申君索性也站起来道:“我也愿为卫先生作保。”他留了手印后催促道:“将军现在可以说了罢。”
      郑安平仔细看过字据后,将羊皮纸收好,沉吟道:“我军出师时号称共有五十万人马,随后在赵国境内有所折损,但国内不断增兵,如今还留在赵国境内的大约也有四十余万,其中有十万留在长平驻守,十余万扫荡赵国全境,余下便都在邯郸。”
      卫怀问道:“秦军在邯郸四面都有驻军,王龁军自然人数最众,此外东、北两面兵力又是如何?”
      郑安平道:“东、北两面都与我兵力相仿。但是此二军以新征的兵士为主,多是老弱残军,而我所带领的将士都曾经过沙场历练,战力教之他们强上许多。”
      三人随后又问了些王龁的军情,但郑安平却也知道得不多。即便如此,这一夜联军也是收获颇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